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韩国高中世界史课程历史观的定位与架构——欧洲中心主义vs.华夏中心主义
1
作者 华丹 何锋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3-56,共4页
一、总述 当今的韩国教育正以其优质和高投入而日益赢得世界声誉,这与韩国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不断推行教育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自1948年建国至今,韩国政府已进行了七次国家课程改革,当前,第六次(1992年起实施)和第七次(1997年起实... 一、总述 当今的韩国教育正以其优质和高投入而日益赢得世界声誉,这与韩国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不断推行教育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自1948年建国至今,韩国政府已进行了七次国家课程改革,当前,第六次(1992年起实施)和第七次(1997年起实施)国家课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从2003年起,韩国高中开始按照第七次国家课程的理念组织、教授新的高中世界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心主义 华夏中心主义 历史观 文化区域 东亚认同感
下载PDF
脱离华夏中心主义:动态中国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方正 《社会观察》 2006年第9期13-13,共1页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欧洲在政治与文化上有一根本差别,即中国是稳定和具有高度连续性的,欧洲是剧烈变动,乃至往往出现断层的。两者之所以有基本差别,可能是由于汉帝国充分结合政治与文化,令同一理念与文化意识能普遍渗透全国,而...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欧洲在政治与文化上有一根本差别,即中国是稳定和具有高度连续性的,欧洲是剧烈变动,乃至往往出现断层的。两者之所以有基本差别,可能是由于汉帝国充分结合政治与文化,令同一理念与文化意识能普遍渗透全国,而日后诸皇朝的取士与考试制度则进一步加强此文化上的同构性;另一方面,罗马帝国则以法律为统治基础,其内部容纳了大量异质文化.宗教与民族。其后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以及中古罗马教廷都曾经企图改变这种状况,即以基督教文化统一欧洲.然而都归于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即是其民族的以及思想上的异质性太强.令罗马教会不但不能够将之克服,反而因此遭到巨大挫败,从而有启蒙运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中心主义 中国 文化意识 罗马帝国 近代历史 考试制度 统治基础 异质文化 罗马教廷 文化统一
下载PDF
浅析华夏中心主义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3
作者 杨永福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62-66,共5页
华夏中心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其充分的历史合理性。它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严重地阻碍 ,另一方面又具有间接支援之功。寻求传统语文化精华与向西方学习的融合是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指向 。
关键词 华夏中心主义 早期现代化 影响 中国 文化世界观 社会发展
下载PDF
从徐继畲、郭嵩焘的遭遇谈起——关于华夏中心主义消极阻滞早期现代化的断想
4
作者 杨永福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0-56,共7页
早期现代化启动初始,即遭遇来自“华夏中心主义”的消极抗拒。本文从徐继畲、郭嵩焘两位文化精英的遭遇谈起。分析了“华夏中心主义“拒斥早期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严重危害,以期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 早期现代化启动初始,即遭遇来自“华夏中心主义”的消极抗拒。本文从徐继畲、郭嵩焘两位文化精英的遭遇谈起。分析了“华夏中心主义“拒斥早期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严重危害,以期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获得一点历史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中心主义 早期现代化 徐继畲 郭嵩焘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实用理性与华夏中心主义自我认同——浅谈梁启超早期文化观及背后心态
5
作者 李林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1期110-111,共2页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对政治上亡国灭种、文化上西潮入侵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作为同时具有深厚传统儒家文化积淀和先进西方思想的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一种是实用功利主义指导下理性地取用中西文化,以通...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对政治上亡国灭种、文化上西潮入侵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作为同时具有深厚传统儒家文化积淀和先进西方思想的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一种是实用功利主义指导下理性地取用中西文化,以通过改良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另一种是华夏中心主义传统影响下的具有非理性特点的比附、歪曲西方文明,拔高中华文明的倾向,这与他本人的文化认同感、尊严感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西文化 实用理性 华夏中心主义
下载PDF
王韬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萌芽的产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深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民族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在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产生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观念主要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华夏中心主义。在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明开始出现碰撞,这种碰撞导致了传统的华夏... 民族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在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产生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观念主要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华夏中心主义。在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明开始出现碰撞,这种碰撞导致了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和现代民族主义的萌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并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王韬就是这些中国人中的一个典型。王韬在中西文明冲突的影响之下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世界观,开始以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寻求民族富强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王韬的独特经历和思想的转变,以展现其思想从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走向民族主义萌芽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中心主义 民族主义 王韬
下载PDF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之史的考察──从民族意识到民族主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徐立望 《求索》 CSSCI 2001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随着华夏中心论的破灭而逐渐形成的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 ,早期维新者吸收西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理论 ,民族意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早的体现。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 ,民族主义正式形成。维新人士希望通过吸收西方的...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随着华夏中心论的破灭而逐渐形成的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 ,早期维新者吸收西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理论 ,民族意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早的体现。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 ,民族主义正式形成。维新人士希望通过吸收西方的自由平等民权思想资源 ,把传统的君主专制中国塑造成现代型的民族国家。国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国人对满清政权的失望也日益加深 ,各方人士从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政治立场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中心主义 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没有爱国主义吗?——与王培元同志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亡羊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1-36,共6页
正当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满怀豪情地说明"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 正当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满怀豪情地说明"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王培元同志的一篇专论《华夏中心主义的幻灭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原载《学人》1994年第5辑,《新华文摘》1994年第12期转载)(以下简称《幻灭》)。这篇文章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在用大量篇幅批判中国的"华夏中心主义"、"尊王攘夷主义"和"文化自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传统 华夏中心主义 中国古代 民族意识 尊夏攘夷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 民族主义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前后广东民众的爱国主义
9
作者 宋德华 潘荣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90-94,共5页
关键词 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前后 华夏中心主义 广东 《鸦片战争》 外国人 升平社学 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史学会 外国侵略者
下载PDF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华莱坞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培仁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期3-3,共1页
华莱坞(Huallywood)是电影研究的新范式和新路径,也给中国电影发展和变革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华莱坞以“华人、华语、华事、华史、华地”为其身份构成的核心元素,以“中华”文化传承和精神认同为华莱坞电影生产... 华莱坞(Huallywood)是电影研究的新范式和新路径,也给中国电影发展和变革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华莱坞以“华人、华语、华事、华史、华地”为其身份构成的核心元素,以“中华”文化传承和精神认同为华莱坞电影生产与传播的灵魂和法则,以“平衡、友好、和谐”为华莱坞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观和生态观,以“华”和“莱坞”的交融、互动、缠绕为理念和方法,以立足华夏、面向亚洲、放眼世界为自己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坐标,既不接受“好莱坞”式的文化殖民,也不做“华夏中心主义”的文化迷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华夏中心主义 中国电影发展 文化殖民 文化传承 精神认同 想象空间 生态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外传说误读的文化成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立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8-72,共5页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 ,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 ,对于海外他族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 ,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 ,迎合“华夏中心主义...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 ,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 ,对于海外他族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 ,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 ,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 ,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 ,一定程度上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海外传说 文化 成因 误读 华夏中心主义 民族观 海外世界 母题 文化模式 神秘崇拜 小说
下载PDF
“庄蹻王滇”新议
12
作者 程鸿彬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64-70,共7页
"庄蹻王滇"传说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是考察西南边疆族群起源的必征史料之一。然而作为史料,"庄蹻王滇"存在着众多难以诠解的疑点和自相矛盾之处,历代史书在承袭其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之进行改写,自... "庄蹻王滇"传说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是考察西南边疆族群起源的必征史料之一。然而作为史料,"庄蹻王滇"存在着众多难以诠解的疑点和自相矛盾之处,历代史书在承袭其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之进行改写,自唐代始即有史家对其可信度提出质疑。洎乎当代,"庄蹻王滇"依然是一桩聚讼不休的史学悬案,甚至有学者根据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的新近成果对其史学价值作出了基本否定的结论。如果我们把观照视野从历史文本的实在性转移到其话语性,未始不能在这则漏洞百出的史料中发现某些新的知识生长点。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庄蹻王滇"的真实性或许是值得怀疑的,但它却相当真实地折射出特定时代不同族群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华夏族群在华夏中心主义观念的潜在支配下对于边疆族群起源的历史想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蹻王滇 《史记》 边疆族群 华夏 华夏中心主义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民众反侵略斗争的原因
13
作者 潘荣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民众反侵略斗争的浪潮不断,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着如此长时间和形式多样的斗争?显然,义愤情绪、保卫权益的思想要求和华夏中心主义是促使他们行动起来的重要思想基础.
关键词 义愤情绪 权益 华夏中心主义
下载PDF
近代文化意识的觉醒与茁长——论黄遵宪使外前后诗歌爱国主题的转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中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93-101,共9页
鸦片战争以后,仅仅试图弥补“坚船利炮”这一差距的洋务运动却开启了不限于这一层面的中外文化交融。置身这一背景中的黄遵宪被外交官的地位推上了中外文化交融的前沿。经世致用内在思想原则的价值取向与对异质思想文化了解吸收的双向契... 鸦片战争以后,仅仅试图弥补“坚船利炮”这一差距的洋务运动却开启了不限于这一层面的中外文化交融。置身这一背景中的黄遵宪被外交官的地位推上了中外文化交融的前沿。经世致用内在思想原则的价值取向与对异质思想文化了解吸收的双向契合,不可避免地促动了他近代文化意识的觉醒与茁长。于是他使外前后诗歌创作的爱国主题并未轻车熟路地显示于传统的“乡土之恋”、“故国之思”的抒发方面,而是清晰地划出了由“攘夷”向“自强”转变的影响深远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洋务运动 经世致用 近代爱国主义 鸦片战争 影响深远 日本国志 梁启超 思想文化 华夏中心主义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文化自恋倾向的起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锐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4期121-128,F003,共9页
通过民族征服 ,黄帝 -夏 -周一系为大宗 ,炎帝 -齐许申吕 -楚一系湮没无闻 ,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 ,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 ,夏尊夷卑 ,这是中国文化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 ,并由此滋... 通过民族征服 ,黄帝 -夏 -周一系为大宗 ,炎帝 -齐许申吕 -楚一系湮没无闻 ,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 ,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 ,夏尊夷卑 ,这是中国文化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 ,并由此滋长出“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后来是汉文化中心主义 ) ,从西周延续到近代。根据这种偏见 ,华夏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下之中 ;只能是中国文化同化周边四夷 (戎狄蛮夷 )文化而不是相反 ;四夷只有学习接受中国文化 ,才可能升格进入“夏”的先进行列。华夏文化圈的国家即使有华夏血统 ,如果染上夷文化的习俗 ,等待它的将是被降格到“夷”的后进行列。文化自恋是学习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华夏文化中心主义 夷文化 文化自恋意识
下载PDF
编读往来
16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天下主义 通讯协议 修辞方式 中国史学 学术研究 现代性 意识形态 虚拟人格 华夏中心主义 “自组织”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7
作者 于钦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不同的国家、地区 ,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时代 ,其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也不尽相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优势在于 :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 ;建立了实验基地和教育科研队伍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其劣势在于 :存在着固执的... 不同的国家、地区 ,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时代 ,其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也不尽相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优势在于 :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 ;建立了实验基地和教育科研队伍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其劣势在于 :存在着固执的华夏文化中心主义 ;小农经济思想阻碍现代办学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负担沉重。这需要我们探讨如何发挥其优势 ,克服和摆脱劣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中国 教育优先战略 教育管理 教育科研队伍 教育负担 华夏文化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中国与亚洲诸国宗藩关系的历史渊源探析
18
作者 李志亮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5-97,121,共4页
历史上,中国与亚洲诸国之间的宗藩关系是中国王朝内政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是封建君臣关系在外交上的投影与折射。它的基本轮廓肇始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及藩服制度,其基本精神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并最终... 历史上,中国与亚洲诸国之间的宗藩关系是中国王朝内政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是封建君臣关系在外交上的投影与折射。它的基本轮廓肇始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及藩服制度,其基本精神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并最终从汉唐时期的"华夷秩序"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外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亚洲诸国 宗藩关系 华夏中心主义 华夷秩序
下载PDF
沉重、痛苦而执著的爱——当代文学爱国主义精神略论
19
作者 王培元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9-175,共7页
当代文学的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精神现象,本文拟择其荦荦大端者,作一简略的回顾与思考.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爱国主义 现代爱国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者 当代中国 华夏中心主义 生存现状 华民族
原文传递
近代民族国家构建与边疆治理的国家主义转向
20
作者 孙保全 《中国民族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边疆和边疆治理是以国家本体为存在前提的,国家是划分边疆和整治边疆的主体,因此不同国家类型下的边疆治理也必然表现出本质性的差异.近代以来,中国逐步进入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的历史阶段,这样一种国家发展史上的巨大转折对边疆... 边疆和边疆治理是以国家本体为存在前提的,国家是划分边疆和整治边疆的主体,因此不同国家类型下的边疆治理也必然表现出本质性的差异.近代以来,中国逐步进入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的历史阶段,这样一种国家发展史上的巨大转折对边疆治理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从长时段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具有突出的王朝本位特征,取决于王朝中央的利益、统治者的政治偏好和核心区的发展需要,具有深刻的华夏中心主义和"成本—收益"考量,这也使得传统边疆治理呈现为一种"因俗而治"和"羁縻治策"的松散型模式.而随着民族国家构建的开启和推进,受到主权领土体制、国体属性、中华民族建构和制度体系变革的影响,边疆治理价值取向逐步由王朝本位转向一种国家立场或国家主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逐步成为一种价值预设,推动国家发展不断成为重要目的,国家整合逐渐成为其核心内容.这种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乃至今天的边疆治理也基本遵从了这样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国家主义 华夏中心主义 价值预设 因俗而治 体系变革 价值取向 民族国家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