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夏文明起源史研究二三思
1
作者 刘俊男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61-65,72,共6页
中国古籍基本可信,可用于中国文明起源史之研究,关键是要认真解读。文物是证史的重要工具,但还有一些误区要走出。农业文明的起源在万年以上,而国家的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前。
关键词 华夏文明起源 古文献 文物考古
下载PDF
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显媚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有关华夏文明起源的问题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引发国内外学者的热议。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出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心说”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甘肃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地区之一,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 有关华夏文明起源的问题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引发国内外学者的热议。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出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心说”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甘肃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地区之一,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为关键切入点展开相关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彩陶文化 华夏文明起源
下载PDF
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
3
作者 孙海洲 孙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2,共7页
主要从地下考古资料阐述了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的有序性和承继性、先进性、影响性和辐射性等三大优势和特点 ,从而论证了东夷文化才是华夏文明孕育的真正母体、中华文明的主源头。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东夷文化 华夏文明起源
下载PDF
辐与辏:史前中原文化优势的确立——兼论早期中国与华夏文明观的形成 被引量:8
4
作者 曹兵武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6期15-25,共11页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使得中原地区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早期区域性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中脱颖而出,并影响到中国早期文明的天道观、人文观以及国家与意识形态结构。本文以农业村落的诞生为起点,追寻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基底上区域性文化传统在早期中国形成、演变、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中原中心的历史过程,并试图解释此一过程赋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华夏文明起源 庙底沟化 二里头化 分封制度
下载PDF
从新近的考古发现看斯基泰人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5
作者 徐艳芹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3-58,共6页
从阿尔赞2号王陵、阿拉沟四处竖穴木椁墓、洋海墓地等处的考古发现入手,可以发现公元前10世纪前后,由于全球气候变冷,斯基泰人(Scythians)从南西伯利亚来到吐鲁番盆地。到达吐鲁番盆地之后,洋海地区的斯基泰人可能为了追逐更丰沛的水源... 从阿尔赞2号王陵、阿拉沟四处竖穴木椁墓、洋海墓地等处的考古发现入手,可以发现公元前10世纪前后,由于全球气候变冷,斯基泰人(Scythians)从南西伯利亚来到吐鲁番盆地。到达吐鲁番盆地之后,洋海地区的斯基泰人可能为了追逐更丰沛的水源来到托克逊河流域,文明继续发展,发生了社会的分层和贫富的分化,终于在战国时期产生了国家——车师。在两汉时期的汉匈斗争中,斯基泰人同汉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已经开始。450年,车师为柔然所灭,斯基泰人融入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之中。吐鲁番盆地的斯基泰人在中西文明交流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其本身文明的高度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西文明交流的水平。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很可能受益于欧亚草原同内陆之间的文化接触和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基泰人 南西伯利亚 车师 中西交通 华夏文明起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