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1
作者 周志广 谷永昌 +5 位作者 柳长峰 於炀森 张冰 田志君 何付兵 王必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一步认识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缝合线的位置和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据此认为两大板块缝合的时间应在早二叠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 兴蒙造山带 内蒙古
下载PDF
北祁连山东段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兼论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晨 王军 +1 位作者 李丹丹 吴秀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1-502,共12页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晚期(相当于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共33属95种植物,其中地方性的土著分子(属、种)占有整个植物群总数的80%以上,华夏植物群(Cathaysia Flora)的典型特征分子较多,如①东方型鳞木类占植物群总数的25%左右,包括从早石炭世...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晚期(相当于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共33属95种植物,其中地方性的土著分子(属、种)占有整个植物群总数的80%以上,华夏植物群(Cathaysia Flora)的典型特征分子较多,如①东方型鳞木类占植物群总数的25%左右,包括从早石炭世延续下来的华夏木(Cathaysiodendron)、多种东方型鳞木(Lepidodendron)、窝木(Bothrodendron)及扁圆封印木(Sigillaria brardii);②由晚泥盆世开始出现的龙潭楔叶(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长沙楔叶?(Sphenophyllum?(Tetrafolia)changshaense)、早石炭世的靖远楔叶(Sphenophyllum jingyuanense)到纳缪尔晚期的微缺楔叶(Sphenophyllum emarginatum),这类具有长楔形叶的植物出现得比欧美地区早许多,可能是二叠纪瓣轮叶(Lobatannularia)的最早祖先;③齿叶属(Tingia)在早石炭世晚期已经出现,到纳缪尔晚期(红土洼组)已有三种之多,加上贝叶属(Conchophyllum),这两属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植物群的典型代表;④多种早石炭世中、晚期繁盛的真蕨类植物偶脉羊齿(Paripteris)及网羊齿(Linopteris)到晚石炭世早、中期仍十分发育,是华夏植物群早期最显著的特征;⑤早石炭世的畸羊齿(Mariopteris(Karinopteris))继续发育,而后可能演化成大羽羊齿类植物(Gigantopterids)的先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证实,北祁连山东段的纳缪尔晚期植物群已经进入华夏植物群的早期演化阶段;自从晚泥盆世的沙流水组开始,先后经历了早石炭世的臭牛沟组,靖远组及晚石炭世红土洼组和羊虎沟组(本溪组)代表了前华夏植物群(Procathaysian Flora)演替为华夏植物群的关键地质时期。北祁连山东段亦成为前华夏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早期发育、繁盛之地区,在纳缪尔期可能是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起源中心 演化中心 纳缪尔晚期 北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中国前晚石炭世植物群的性质--对“前华夏植物群”的讨论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秀元 王军 张宜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共20页
"前华夏植物群"一词由李星学等提出,原义指以西北地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靖远组为主)及华南相当地层中的植物总称。作者分析了当前古植物地理区划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前华夏植物群"的涵义不但可... "前华夏植物群"一词由李星学等提出,原义指以西北地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靖远组为主)及华南相当地层中的植物总称。作者分析了当前古植物地理区划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前华夏植物群"的涵义不但可以代替欧美植物群中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 flora),而且还可能包括自早志留世植物登陆以来至早石炭世,在中国大陆(或称华夏复合大陆)生长的、独立的植物群。文中以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植物群中独特的科、属、种等地方性土著分子为例,以当前古植物地理区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前华夏植物群区"可以从以往的"欧美植物群"或"拟鳞木植物群"区中单独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植物地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华夏复合大陆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古植物地理区
下载PDF
广州地区前华夏植物群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金建华 吴起俊 廖文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植物群计 2 3属 4 1种,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为主,石松纲居次,另外还有少量楔叶纲、科达纲及种子化石.按地层分布当前植物群可分为沙水岗组植物组合、龙江组植物组合及测水组植物组合.分析该植物群的组成特征。
关键词 晚泥盆世 早石炭世 华夏植物群 广州地区
下载PDF
敦化隆起东缘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殷长建 孙春林 +2 位作者 彭玉鲸 周晓东 赵衍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根据1998年在大蒜沟组首次发现的Neuropteris、Pecopteris、Cordaites等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证明开山屯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为连续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大蒜沟组华夏植物群的发现,结合开山屯地区晚... 根据1998年在大蒜沟组首次发现的Neuropteris、Pecopteris、Cordaites等晚石炭—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证明开山屯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为连续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大蒜沟组华夏植物群的发现,结合开山屯地区晚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存在,表明该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华夏植物就已开始分化、繁衍,成为华夏植物群东北亚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化隆起 大蒜沟组 晚石炭-早二叠世 华夏植物群 地质特征 地层研究
下载PDF
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克勤 邓胜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贺兰山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发育 ,晚石炭世早期至二叠纪的地层连续出露 ,其中富含植物化石 ,特别是晚石炭世纳缪尔 B— C期的红土洼组含丰富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分子。笔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此连续剖面上 ,植物化石反映出植物群的演... 贺兰山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发育 ,晚石炭世早期至二叠纪的地层连续出露 ,其中富含植物化石 ,特别是晚石炭世纳缪尔 B— C期的红土洼组含丰富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分子。笔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此连续剖面上 ,植物化石反映出植物群的演化趋势颇为明显 ,构成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较为连续的演化序列。植物群中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 ,属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剖面晚石炭世早期红土洼组是迄今为止含华夏植物群的最有代表性层位 ,所含植物化石是目前已记载的最为丰富的晚石炭世早期华夏型植物组合 ,因此笔者认为贺兰山一带可视为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石炭纪 二叠纪 起源点 贺兰山
下载PDF
用聚类分析法探讨中国二叠纪华夏植物群的植物地理区划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军 张全兴 沈光隆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0-543,共14页
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二叠纪华夏植物群25 个分布区、831 种进行古生物地理区划,与以往定性分析结果相互借鉴。结果表明原划分方案总体上得到验证,华北区内似存在更次一级的植物地理单元。
关键词 植物地理 华夏植物群 聚类分析 二叠纪 中国
下载PDF
论我国二叠纪华夏植物群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军 沈光隆 +1 位作者 张泓 吴秀元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3-449,共7页
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已被初步证明能够运用于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但由于地质古生物学资料的局限性 ,目前运用这一理论对地史生物群进行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检验。文章总结了对我国二叠纪华夏植物群进行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 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已被初步证明能够运用于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但由于地质古生物学资料的局限性 ,目前运用这一理论对地史生物群进行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检验。文章总结了对我国二叠纪华夏植物群进行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偿试性研究的各项成果 ,指出开展此项研究所需的地质古生物学基础和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 生物地理平衡理论 华夏植物群 二叠纪 中国
下载PDF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星学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1-422,共12页
对华夏植物群起源新观点作了补充论述,植物群的演替与分布也作了概要综述。还以附表显示晚古生代全球有关植物群地理区划及可能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起源 演替 分布 植物
下载PDF
关于华夏植物群起源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米家榕 孙克勤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问题,国内外有不同认识。笔者根据研究工作的成果并参考大量中外文献资料,提出华夏植物群起源于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至纳缕尔A期)的新认识,自中石炭世 ̄①早期(纳缪尔8-C期)已成为独特的植物群;同时认为它...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问题,国内外有不同认识。笔者根据研究工作的成果并参考大量中外文献资料,提出华夏植物群起源于早石炭世晚期(维宪期至纳缕尔A期)的新认识,自中石炭世 ̄①早期(纳缪尔8-C期)已成为独特的植物群;同时认为它并非由欧美植物群发展而来,二者均源于拟鳞木植物群,分别在各自所处的环境中平行演化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 拟鳞木植物 晚石炭世
下载PDF
华夏植物群中的掌叶类化石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兆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71-191,001,T002,共23页
掌叶类(psygmophylloids)一词这里用来表示广义的掌叶属(Psygmophyllum s.1.)和一些与之类似的叶部化石。根据 O.A.Hoeg(1942,1967)的意见,这类化石可分别归于Psygmophyllum Schimper emend.Saporta,1878,Ginkgophytopsis Hoeg,1967和 G... 掌叶类(psygmophylloids)一词这里用来表示广义的掌叶属(Psygmophyllum s.1.)和一些与之类似的叶部化石。根据 O.A.Hoeg(1942,1967)的意见,这类化石可分别归于Psygmophyllum Schimper emend.Saporta,1878,Ginkgophytopsis Hoeg,1967和 Gink-gophyllum Saporta,1878。华夏植物群中经正式描述发表的掌叶类化石有: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 Halle,(Halle,1927;冯少南等,1977;杨关秀等,1979;肖素珍等,1985;梅美棠等,1987);Psygmophyllum komalarjunii Asama(Asa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掌叶类 化石
下载PDF
禹州华夏植物群与含煤地层研究
12
作者 章秉辰 王永成 李庆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通过对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与含煤地层的研究可知,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与磨街乡之间的大风口一带,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出露总厚度超过950 m,最多含煤层数达89层,华北与华南所有的含煤层位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天然露头,成为研究我国华北晚... 通过对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与含煤地层的研究可知,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与磨街乡之间的大风口一带,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出露总厚度超过950 m,最多含煤层数达89层,华北与华南所有的含煤层位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天然露头,成为研究我国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一根"铁柱子",对对比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查和地层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所产植物化石已鉴定有112属306种;其中,137个为新种,分属12个植物类别.此外,剖面上还有多层可用于烧制钧瓷的黏土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含煤地层 二叠纪 大风口
下载PDF
禹州市华夏植物群获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13
作者 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12年第2期28-28,共1页
2012年1月9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通知,正式授予禹州市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禹州市位于嵩箕地块南部,地貌上处于伏牛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二叠纪地层出露完整,发育最佳,层位连续,保存良好,不仅形成了著... 2012年1月9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通知,正式授予禹州市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禹州市位于嵩箕地块南部,地貌上处于伏牛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二叠纪地层出露完整,发育最佳,层位连续,保存良好,不仅形成了著名的“北型南相”含煤地层,而且古植物化石含量极其丰富,河南中北部地区分布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共发现古植物化石约130属54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公园建设 禹州市 资格 地质 省级 二叠纪地层 植物化石
下载PDF
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14
作者 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16年第18期55-55,共1页
12月3日,以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院副院长秦正为组长的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公园验收组一行5人莅临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就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地质公园 建设项目 河南省 国土资源厅 禹州市 副院长 科学院
下载PDF
华夏植物群概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曲利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作为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的华夏植物群 (CathaysiaFlora),一直是国内外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100多年来,有关华夏植物群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文章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择要对华夏植物群的分布、组成、起源、演替... 作为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的华夏植物群 (CathaysiaFlora),一直是国内外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100多年来,有关华夏植物群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文章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择要对华夏植物群的分布、组成、起源、演替、绝灭以及与同期其他植物群的比较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晚古生代 地理分布 组成 起源 演替 绝灭
下载PDF
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五一”迎来首批游客
16
作者 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17年第9期49-49,共1页
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今年“五一”期间试开园,迎来首批游客.据不完全统计,4月30日至5月2日,3天时间,该地质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人们在欣赏地质公园美景的同时,领略到亿万年前古植物化石等珍稀地质遗迹的风采,无不啧啧称奇.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地质公园 游客 植物化石 地质遗迹 不完全
下载PDF
“华夏植物群”的沿革和应用范围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军 刘化清 +1 位作者 王永栋 沈光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主要繁盛于东亚石炭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Cathaysiaflora)早已驰名中外,且在地质古生物界始终有着一致认识。在回顾了这一学术用语的沿革及研究现状后指出,不宜将这一名称更改含义后用于指三叠纪以来的有花植物区系。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石炭二叠纪 植物 植物地理学
全文增补中
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今年五一试开园
18
《资源导刊》 2016年第7期53-53,共1页
我国目前唯一以古植物为主题的地质公园——河南禹州华夏古植物群地质公园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于今年五一期间试开园。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华夏植物群 河南 植物 公园建设
下载PDF
古植物化石的王国--走进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
19
作者 张延伟 《资源导刊》 2017年第19期48-50,共3页
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位于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的大风口,总面积约115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约48平方千米,是一座以华夏植物群化石景观和典型含煤地层剖面为主,以钧瓷文化产业链为辅,并融合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集美学价值和科... 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位于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的大风口,总面积约115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约48平方千米,是一座以华夏植物群化石景观和典型含煤地层剖面为主,以钧瓷文化产业链为辅,并融合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集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地质公园 植物化石 人文景观 地层剖面 科学价值 美学价值 大风口
下载PDF
国内首个以古植物为主题的地质公园 河南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
20
作者 袁立明 《地球》 2017年第3期78-80,共3页
2017春节刚过,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又传来好消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了《关于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的批复》函,同意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并准予揭碑开园。据悉,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古植物化石地质遗迹... 2017春节刚过,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又传来好消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了《关于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的批复》函,同意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并准予揭碑开园。据悉,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古植物化石地质遗迹应用于旅游开发的地质公园。有关专家认为,各地尚无以古植物为主题的地质公园,该公园填补了我国地质公园的一项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地质公园 华夏植物群 河南禹州 地质遗迹 植物化石 公园类型 中岳嵩山 伏牛 崆峒山 中北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