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扁穗草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敏 强科斌 +3 位作者 张晓庆 龙瑞军 赵连春 刘英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2-87,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华扁穗草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华扁穗草叶着生于秆中部以下,叶条形,平行脉序.上下表皮外切向壁上均有角质膜.正面观上,上下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均呈不同程度的波浪状.上表皮细胞从叶缘至中部有5种类型,主脉正上...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华扁穗草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华扁穗草叶着生于秆中部以下,叶条形,平行脉序.上下表皮外切向壁上均有角质膜.正面观上,上下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均呈不同程度的波浪状.上表皮细胞从叶缘至中部有5种类型,主脉正上方凹陷处有13-15个泡状细胞.下表皮细胞有3种类型,为脉正上方的长、短细胞和脉间的细胞;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密度较大.栅栏组织发达;叶肉组织中有分布较广的异化细胞.相邻维管束之间有发达的气腔,其面积约占总叶片面积的60%.叶脉稠密,维管束鞘两层,外层为较大型薄壁细胞,内层为较小的厚壁细胞.机械组织成片存在于主脉和较大侧脉靠下表皮侧.华扁穗草叶片的特殊结构是其与高寒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这种生态适应性可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扁穗草 叶片 形态解剖
下载PDF
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3
2
作者 包蕊 胡延萍 +2 位作者 王莉 旭荣花 李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2,共7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中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DNA模板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以期建立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筛选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ISSR引物,经退火温度试验得到各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扁穗草ISSR-PCR反应中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DNA模板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以期建立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筛选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ISSR引物,经退火温度试验得到各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华扁穗草20μl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包括1.80 mmol/L Mg2+、0.80U Taq DNA聚合酶、0.100mmol/L dNTP、0.6μmol/L引物和20ng DNA模板;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10条引物。体系验证和引物筛选试验表明,其在华扁穗草不同个体中能够扩增出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条带,可用于后续华扁穗草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华扁穗草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扁穗草 ISSR-PCR 反应体系 正交试验设计 引物筛选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预蛹呼吸代谢的特点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满囷 庞辉 李周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用 Warburg呼吸器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预蛹的呼吸代谢 (μL(Ο2 )· mg-1· h-1)。结果表明 ,预蛹呼吸代谢速率呈 U -型曲线变化。预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 :代谢速率显著降低 ;底线延续很长时间 ,且在这一时期 ,代谢速率与温... 用 Warburg呼吸器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预蛹的呼吸代谢 (μL(Ο2 )· mg-1· h-1)。结果表明 ,预蛹呼吸代谢速率呈 U -型曲线变化。预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 :代谢速率显著降低 ;底线延续很长时间 ,且在这一时期 ,代谢速率与温度无关。预蛹的呼吸商为 0 .76 ,说明滞育期间脂类是主要的代谢底物。由于预蛹滞育前后在形态上无明显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顶蛹 呼吸代谢 森林害虫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对自然生境柏木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史胜青 胡永建 +3 位作者 刘建锋 雷静品 李良俊 邬江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2,共5页
植物挥发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植物抵御害虫侵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长江林场人工林中健康和受害柏木为研究对象,通过VOCs测定分析发现鞭角华扁叶蜂虫害发生之前,两种柏木共计有37种VOCs成分,... 植物挥发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植物抵御害虫侵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长江林场人工林中健康和受害柏木为研究对象,通过VOCs测定分析发现鞭角华扁叶蜂虫害发生之前,两种柏木共计有37种VOCs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次为醇、酯、醛、烷烃等类化合物;其中健康柏木特有驱赶作用的2-莰醇(龙脑),受害柏木特有吸引作用的顺式-2-癸烯醛,其余35种为共有成分;各成分浓度在两种柏木中存在较大差异。虫害发生之后,两种柏木共计有32种VOCs成分,而2-莰醇、顺式-2-癸烯醛、薄荷醇、臭樟脑和α-石竹烯等5种成分消失;许多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与虫害发生前的相反。结果表明健康与受害柏木VOCs释放的差异可能是柏木能否抵御鞭角华扁叶蜂侵害的主要防御机制之一,这将为优良抗虫柏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鞭角华扁叶蜂 挥发物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幼虫期的呼吸代谢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满囷 李周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1-315,共5页
报道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耗氧量。试验表明 ,鞭角华扁叶蜂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 ,在同一龄期内 ,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 2次曲线相关 ;在不同的龄期之间 ,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 0 82 99... 报道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耗氧量。试验表明 ,鞭角华扁叶蜂的耗氧量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 ,在同一龄期内 ,耗氧量与虫体鲜重呈 2次曲线相关 ;在不同的龄期之间 ,耗氧量则与虫体鲜重的 0 82 99次方成正比。在同一龄期内 ,幼虫的代谢速率呈抛物线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呼吸代谢 耗氧量 幼虫 林业害虫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保幼激素滴度的动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满囷 李周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3-86,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幼激素 Ⅲ (JHⅢ )的滴度。结果表明 ,末龄幼虫血淋巴中JHⅢ的滴度虽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7ng·mL- 1 ) ;滞...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幼激素 Ⅲ (JHⅢ )的滴度。结果表明 ,末龄幼虫血淋巴中JHⅢ的滴度虽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17ng·mL- 1 ) ;滞育预蛹血淋巴中JHⅢ的滴度达 2 0ng·mL- 1 左右 ,而在化蛹前一天则可达 30ng·mL- 1 以上。表明JH对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保幼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度测定 发育阶段 滞育
下载PDF
火烧及微地貌对高原湿草甸优势种华扁穗草地上部灰分含量及热值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丽 张军 +2 位作者 杜红霞 庄海海 李少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讨火烧干扰以及微地貌差异对高原湿草甸植被的影响,以高原湿草甸优势种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F.T.Wang)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经历火烧干扰和未烧的湿地中选择平地和地垄作为样地,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年份华扁... 为探讨火烧干扰以及微地貌差异对高原湿草甸植被的影响,以高原湿草甸优势种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F.T.Wang)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经历火烧干扰和未烧的湿地中选择平地和地垄作为样地,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年份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包括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变化。结果表明:在火烧平地、火烧地垄、未烧平地和未烧地垄4类样地中,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年份间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均有一定差异。在火烧平地、火烧地垄和未烧平地3类样地中,与生长初期相比,生长旺盛期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均降低,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升高;而在未烧地垄样地中,与生长初期相比,生长旺盛期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显著升高,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则均略降低。从样地类型看,在生长旺盛期,平地样地中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地垄样地,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高于地垄样地,其中,其灰分含量在火烧平地样地中最低、在未烧地垄样地中最高;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在火烧地垄样地中均最低、在未烧平地样地中均最高,但总体无显著差异。随时间推移,火烧样地特别是火烧平地样地中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增加,而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则有所降低但总体上与未烧样地间无显著差异。总体上看,在火烧样地中,华扁穗草地上部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低于未烧样地;而在平地样地中,其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地垄样地。研究结果显示:火烧干扰和微地貌差异对华扁穗草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均有一定的影响,据此,建议将植物地上部的灰分含量和热值作为高原湿草甸植被优势种响应环境扰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干扰 微地貌 灰分含量 热值 华扁穗草 高原湿草甸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幼虫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琼 周祖基 +3 位作者 周定刚 胡杰 杨伟 杨春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幼虫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鲜虫浆的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7.1%,13.5%,6.7%,1.0%和1.5%,胆固醇含量为0.3mg/g;含有7种人体必... 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幼虫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鲜虫浆的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7.1%,13.5%,6.7%,1.0%和1.5%,胆固醇含量为0.3mg/g;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75.3%,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同时,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61.3%和24.3%,特别是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达37.0%和18.4%;此外,还含有K,Ca,Mg,Fe,Zn,Cu,M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最后在分析其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幼虫 营养成分 昆虫资源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预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满囷 李周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对鞭角华扁叶蜂预蛹的解剖 ,明确了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构造及其分布。其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管下神经节、腹神经索组成 ,前、中、后脑分化明显。腹神经索包括三对胸神经节、八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 ,其中各神经节的分... 通过对鞭角华扁叶蜂预蛹的解剖 ,明确了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构造及其分布。其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管下神经节、腹神经索组成 ,前、中、后脑分化明显。腹神经索包括三对胸神经节、八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 ,其中各神经节的分布与叶蜂预蛹体节相一致 ,位于各体节腹板的前缘中部。口道交感神经系统由位于脑前方食道背面的额神经节和位于脑后方的后头神经节组成的神经连锁构成。腹交感神经系统由位于腹神经索各神经节上的横神经组成。尾交感神经源于腹末后部复合神经节 ,包括六支多分叉的侧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咽侧体及前胸腺组成。脑神经分泌细胞位于前脑的脑间部。心侧体、咽侧体各一对 ,位于咽后方食道两侧。前胸腺一对 ,位于连接前胸神经节和中胸神经节的神经索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内分泌系统 害虫 神经系统 解剖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满囷 李周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 ,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 2和 4天各有一高峰 ;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 ,并随...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 ,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 2和 4天各有一高峰 ;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 ,并随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波动 ;预蛹化蛹前一周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存在两个与变态相对应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蜕皮甾类激素 放射免疫法 滴度变化 昆虫 滞育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体内多胺的动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满囷 张志春 +4 位作者 李娟 王楠 薛东 张国安 李周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0-84,共5页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在滞育预蛹的血淋巴中Spm一直保持较高的含量,并在整个滞育期间存在2个峰值;在滞育的前5个月中血淋巴中不存在Spd,之后Spd突然出现,且含量迅速升高;Cad的代谢较平稳,在化蛹前稍有下降;Put的含量除在滞育后3个月左右有较大的峰值外,其余阶段的含量均较高,并在化蛹前有升高的趋势。总之,多胺可能参与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滞育 多胺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青海祁连湿地华扁穗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兰 陈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青海祁连湿地华扁穗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方法:选择GA、砂积温和吸湿回干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对青海祁连湿地华扁穗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砂积温处理120 d后,在25℃条件下萌发,对华扁穗草种子的...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青海祁连湿地华扁穗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方法:选择GA、砂积温和吸湿回干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对青海祁连湿地华扁穗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砂积温处理120 d后,在25℃条件下萌发,对华扁穗草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GA和吸湿回干处理不能显著提高华扁穗草种子的发芽率。结论:适当的积温处理和合适的温度能促进青海祁连湿地华扁穗草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扁穗草 种子萌发 积温处理 GA 吸湿回干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对鞭角华扁叶蜂致死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育贵 郭亨孝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21,共4页
选用斯氏线虫科的 8 个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死能力测定结果表明, A24和 D- 4- 3 品系对该叶蜂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能力。室内沙接法试验,3 天后校正致死率可达 70%和 651% ;并用 A24品系在林间喷雾防治... 选用斯氏线虫科的 8 个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死能力测定结果表明, A24和 D- 4- 3 品系对该叶蜂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能力。室内沙接法试验,3 天后校正致死率可达 70%和 651% ;并用 A24品系在林间喷雾防治树上幼虫,2 天后校正致死率达 68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线虫 鞭角华扁叶蜂 致死率 测定
下载PDF
绿僵菌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育贵 郭亨孝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3,共4页
应用 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 ,初选出的 2 0 60和 2 0 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 76.5%和 2 3 .5%。通过 7代毒力增效试验 ,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 3 .5%和 2 8.5%。并用 2 0 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 ... 应用 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 ,初选出的 2 0 60和 2 0 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 76.5%和 2 3 .5%。通过 7代毒力增效试验 ,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 3 .5%和 2 8.5%。并用 2 0 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 ,其防治效果分别达61 .5%和 65.2 %。经与化学农药复配防治效果可达 9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鞭角华扁叶蜂 生物防治 柏木害虫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华潮 吴鸿 +2 位作者 李克恩 杨淑贞 赵明水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77-81,共5页
综述了鞭角华扁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并强调要以综合治理的原则为指导,开展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生物学特性 防治方法 森林虫害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蛹、卵、幼虫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牟文彬 唐志强 +1 位作者 何清华 戈长程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5,共2页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得出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并提出了对该虫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预测式:蛹N=(118.36±13...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得出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并提出了对该虫蛹、卵、幼虫的有效积温预测式:蛹N=(118.36±13.95)/[T-(7.42±0.56)];卵N=(66.01±6.99)/[T-(15.63±0.49)];幼虫N=(126.46±30.60)/[T-(16.2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满囷 李周直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共2页
本文在测定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的胃毒毒力的基础上 ,进行了 Bt菌液单用和与 2 .5 %溴氰菊酯乳油混用防治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F.Smith)的研究。室内生物测定表明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有着较高的毒力 ,它的 L C50... 本文在测定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的胃毒毒力的基础上 ,进行了 Bt菌液单用和与 2 .5 %溴氰菊酯乳油混用防治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F.Smith)的研究。室内生物测定表明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有着较高的毒力 ,它的 L C50 值为 91 3 (稀释倍数 ) ;Bt菌液和溴氰菊酯乳油的混合使用存在着增效 ;林间试验的防治效果经济指数表明 ,Bt菌液和 2 .5 %溴氰菊酯乳油在混合药液中的稀释倍数分别为 5 0 0和 2万倍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鞭角华扁叶蜂 溴氰菊酯 混用 防治
下载PDF
几种化学药剂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志强 牟文彬 +1 位作者 刘朝奎 李祥军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3,共2页
9种化学农药防治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试验结果表明,3‰多效杀虫灵粉剂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本低,高效低毒低残留,林区使用方便,是大面积防治的理想药剂。水剂或乳油... 9种化学农药防治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试验结果表明,3‰多效杀虫灵粉剂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本低,高效低毒低残留,林区使用方便,是大面积防治的理想药剂。水剂或乳油常规用量下1.25kg/亩喷雾,既不烧叶又不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鞭角华扁叶蜂 杀虫剂 药剂防治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期测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文彬 唐志强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3-45,共3页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期测报技术研究牟文彬,唐志强(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是柏木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在长江沿岸的柏木防护林中危害猖撅...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期测报技术研究牟文彬,唐志强(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是柏木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在长江沿岸的柏木防护林中危害猖撅,造成严重灾害。笔者从1995年起,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柏木 害虫 预测
下载PDF
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
20
作者 牟文彬 唐志强 +1 位作者 何清华 张志雄 《昆虫知识》 CSCD 1998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鞭角华扁叶蜂 自然种群 生命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