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相关话题
1
作者 张福贵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学界同仁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构成角度 筚路蓝缕
下载PDF
术语的暧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论华文文学研究中常用宏大术语的适用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对术语的谨慎使用,包括回到原初语境,在实践中开拓...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对术语的谨慎使用,包括回到原初语境,在实践中开拓其限度等都是必要的,尽管表面上看是初步的,恰恰是在此基础上,一旦它们发挥出应有的巨大威力,在其烛照下,新问题意识的浮现和研究范式的突出才可能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华文文学研究 逻辑谬误 本土性
下载PDF
20世纪后期新马华文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60,共17页
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20世纪末,呈现出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态势。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把握这一研究的历史脉络:作家作品的凭借和作家、思潮、流派的综论,类文学史/文学史专著的出版和辞典辞书的编写,研究视野的拓展和方... 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20世纪末,呈现出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态势。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把握这一研究的历史脉络:作家作品的凭借和作家、思潮、流派的综论,类文学史/文学史专著的出版和辞典辞书的编写,研究视野的拓展和方法论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 述评 作家作品 文学 方法论 综论 流派
下载PDF
“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 被引量:12
4
作者 颜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中国内地当前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离散”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术语,它的意义却在悄然演绎变迁,从中可窥视到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困境以及研究者自我建构的理论冲动。
关键词 离散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独特理论话语
下载PDF
华文文学史学与诗学研究的跨文化思考——兼谈华文文学研究中的史料发掘及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3
5
作者 庄伟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近年来,学术界在针对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逐渐与当代前沿理论接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内涵、问题意识和外在文化体系作出较为清醒的价值判断。这些探索和研究已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尚需扎实的资料和审慎的... 近年来,学术界在针对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逐渐与当代前沿理论接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内涵、问题意识和外在文化体系作出较为清醒的价值判断。这些探索和研究已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尚需扎实的资料和审慎的分析作支撑,力求最大程度地排除那种"先验"预设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返回历史的现场",尤其是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和书写,不在于它至今已获得多少成果,而在于寻求建构新角度和新立场去不断拓宽其研究空间。从学科发展和学术文化再造的角度出发,只有进一步推进华文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才能深化华文文学研究,走向新的制高点。如是,对于建构华文文学的史学与诗学研究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史学与诗学 史料发掘 文学史书写 跨文化思考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的阐释边界辨析——以黎紫书短篇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彭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论的同时,必须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勇于建构能够有效地阐释这一研究对象的新鲜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 阐释边界 辨析 黎紫书
下载PDF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路——试谈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的崛起及其研究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钱超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比较的方法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新华人文学 澳大利亚 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性 华人移民 命名意义 文化身份 身份焦虑
下载PDF
华文文学研究新拓展的理路及其问题——以本人的研究为中心进行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1,共6页
华文文学研究既充满了活力稳步推进同时又不乏阻力和弱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正视并反省学科内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以及教训,作者以为可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为何以及如何发现华文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二、如... 华文文学研究既充满了活力稳步推进同时又不乏阻力和弱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正视并反省学科内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以及教训,作者以为可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为何以及如何发现华文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二、如何展开可能行之有效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问题意识 华语比较文学
下载PDF
华人学的知识视野与华文文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立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6-39,共4页
主持人的话:迄今少有争论的世界华文文学(过去我们称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由于今年二月《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状态。这场争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无... 主持人的话:迄今少有争论的世界华文文学(过去我们称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由于今年二月《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状态。这场争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无到有地受到了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种事实上存在已久的质疑,既有关于学术水平和研究方法,也有对整个学科研究持否定态度。无论争论的双方意见如何相左,其积极意义在于强化了我们对于世界华文文学这一特殊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视。一个新的学科的成立,除了对于所属研究范畴的资料有所积累、个案有所深入、史脉有所梳理之外,还必须对这一特殊学科的性质、特征、关系等做出自己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建构;而这正是才走过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还未及深入、因而显得基础薄弱的原因。本专题的几篇文章,虽不是对这场争论的正面参与,但却是由这场争论所引发的对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同仁对华文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学 华文文学研究 '华人同化论' '同一民族论'
下载PDF
近20年来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奕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9-96,共8页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以来,至今 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本文以历届学术年会及其论文集为主要依据,具体考察了这一学科从 “台港文学”到“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确立,从初始的作家 作品研究到各种题材/体裁的多向拓展,从传统、单调的研究方法到研究方法研究观念的不 断更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学术年会 论文集 综述 20世纪
下载PDF
经典化或脉络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双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共12页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于"经典化"存在着以作品的审美艺术性或以作品的社会文化内涵为标准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强调布鲁姆式"审美自主性",认为经典取决于作品自身内在素质,美学尊严、原创性、审美形式等是其清晰标志;...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于"经典化"存在着以作品的审美艺术性或以作品的社会文化内涵为标准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强调布鲁姆式"审美自主性",认为经典取决于作品自身内在素质,美学尊严、原创性、审美形式等是其清晰标志;后者认为经典并非隔绝于社会、道德、政治、意识形态等,是否经典应由时间和广大读者加以汰选和判定。在新时期以来的特定语境下,前者更受青睐,但仅有百来年历史的华文文学还属于应对大量作家作品加以发掘、梳理、解读、筛选以免任其湮没,而非由少数专家进行经典判定的阶段,因此单德兴等提出的脉络化乃至"双重脉络化"也许更值得借鉴。就文学外部而言,应放在其产生的所在国(地区)和作家祖(籍)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脉络中;就文学内部而言,应放于在地华文文学的发展脉络乃至包含中国大陆在内的整个中文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在其中一个或多个脉络中能够发现其特殊的价值或创新性,乃经典确立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经典化 脉络化 双重脉络化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鸿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3-46,共4页
主持人的话:迄今少有争论的世界华文文学(过去我们称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由于今年二月《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状态。这场争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无... 主持人的话:迄今少有争论的世界华文文学(过去我们称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由于今年二月《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状态。这场争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无到有地受到了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种事实上存在已久的质疑,既有关于学术水平和研究方法,也有对整个学科研究持否定态度。无论争论的双方意见如何相左,其积极意义在于强化了我们对于世界华文文学这一特殊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视。一个新的学科的成立,除了对于所属研究范畴的资料有所积累、个案有所深入、史脉有所梳理之外,还必须对这一特殊学科的性质、特征、关系等做出自己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建构;而这正是才走过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还未及深入、因而显得基础薄弱的原因。本专题的几篇文章,虽不是对这场争论的正面参与,但却是由这场争论所引发的对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同仁对华文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文化 '民族中心文化'
下载PDF
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计红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3-15,共3页
世界华文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要想取得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席之位,还需假以时日。研究和教学表明:明确研究对象、认清研究价值,积累丰富史料、建构文学历史以及重视课堂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是一门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研究价值 教材建设 课堂教育 学科发展
下载PDF
2004年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 《华文文学》 2005年第5期62-71,共10页
2004年世界华文文学宏观研究层面围绕“华人文学”和“华文文学”、“诗学建构”、“总体性和个人性”、“多元性和对话性”等基本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表现出研究者对于学科建设和研究创新的迫切期望。专题性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出现... 2004年世界华文文学宏观研究层面围绕“华人文学”和“华文文学”、“诗学建构”、“总体性和个人性”、“多元性和对话性”等基本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表现出研究者对于学科建设和研究创新的迫切期望。专题性研究和作家作品研究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成果,体现了方法和视野上的开放及拓展,但是总的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华文文学的研究,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华文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国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0-43,共4页
主持人的话:迄今少有争论的世界华文文学(过去我们称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由于今年二月《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状态。这场争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无... 主持人的话:迄今少有争论的世界华文文学(过去我们称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由于今年二月《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状态。这场争论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走过了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无到有地受到了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这种事实上存在已久的质疑,既有关于学术水平和研究方法,也有对整个学科研究持否定态度。无论争论的双方意见如何相左,其积极意义在于强化了我们对于世界华文文学这一特殊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视。一个新的学科的成立,除了对于所属研究范畴的资料有所积累、个案有所深入、史脉有所梳理之外,还必须对这一特殊学科的性质、特征、关系等做出自己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建构;而这正是才走过20年历程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还未及深入、因而显得基础薄弱的原因。本专题的几篇文章,虽不是对这场争论的正面参与,但却是由这场争论所引发的对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同仁对华文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华文文学研究 民族国家 民族 语言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术语的暧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论华文文学研究中常用宏大术语的适用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崇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论文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放眼华文文学进行剖析,主要是就术语组...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论文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放眼华文文学进行剖析,主要是就术语组合的弊病,如交叉性、无效性和错位性进行分析批判,并以关键词中的本土性个案展示了实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意识” 华文文学研究 逻辑谬误 本土性
下载PDF
返回历史现场与重写文学史:“《报刊香港》与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勇麟 翁丽嘉 《华文文学》 2021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设,从史料整理、重点作家作品研究到文学史的建构,已日臻成熟。《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不仅展现出对文学史多元探索的成功示范,也表明华文文学研究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报刊香港》与华文文学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设,从史料整理、重点作家作品研究到文学史的建构,已日臻成熟。《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不仅展现出对文学史多元探索的成功示范,也表明华文文学研究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报刊香港》与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座谈会主要从“返回历史现场”、“重写文学史”、“展望华文文学研究”这三方面展开讨论,既是对《报刊香港》写作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香港文学研究的推进与展望,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香港》 历史现场 重写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展──走向2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远清 《涪陵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华文文学经历了“命名”的讨论、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 研究对象的界定、世界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作家“文化身份”的确 认,乃至如何编撰“20世纪华文文学史”的研讨,进而转入对世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世界华文文学经历了“命名”的讨论、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 研究对象的界定、世界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作家“文化身份”的确 认,乃至如何编撰“20世纪华文文学史”的研讨,进而转入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草创历史的描 述,均取得了众多成果,标志着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经从课题性研究转入对一门学科蓝图的初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华文文学研究 综述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华文文学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辽 《华文文学》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内地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从1979年算起,迄今已有30年。回顾30年间华文文学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充分肯定其重大成就,指出其缺失,展望华文文学研究的未来,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三个阶段 成果突出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方法转换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文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7-60,共4页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虽然整体上呈现出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丰富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从最初的印象式批评到运用最多的社会历史批评,研究方法滞后于学科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实行方法论的转换。因而...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虽然整体上呈现出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丰富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从最初的印象式批评到运用最多的社会历史批评,研究方法滞后于学科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实行方法论的转换。因而,借鉴最新理论,从文化的视角和比较的视野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将是方法论转换的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滞后 方法论 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