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孙艳 王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15-0018,共4页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10例患者,术后均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瓣膜血栓形成、栓塞发生率以及华法林安全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患者血栓形成...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10例患者,术后均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瓣膜血栓形成、栓塞发生率以及华法林安全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患者血栓形成率为0.91%,栓塞率为1.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WHOQOL-100评分:治疗6个月后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取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瓣膜血栓形成率、栓塞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华法林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PT、PTR、INR、ISI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并保持低强度抗凝可有效降低华法林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疗效 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持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丰玲玲黄亚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22-0125,共4页
探究分析采用持续健康教育评价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平分为48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观察组在... 探究分析采用持续健康教育评价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平分为48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观察组在进行传统教育效果评价的同时,再给予其持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给予评估。结果 经过分析可知,观察组采取持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后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各项指标评分以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健康教育评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上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加强患者对治疗方式的的认知,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健康教育评价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华法林抗凝治疗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病人INR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炜平 余惠珍 江芸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伴高胆固醇血症或冠心病的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23例),维持原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伴高胆固醇血症或冠心病的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23例),维持原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来适可)40mg,睡前口服。治疗1周,测定并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INR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较华法林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氟伐他汀会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治疗过程应注意监测INR,以调整华法林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林 氟伐他汀 房颤 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勃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n=41)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观察组,n=4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n=41)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观察组,n=4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栓事件发生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3%,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龄 华法林抗凝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以及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旭芬 徐晓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析连续性护理干预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析连续性护理干预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将常规护理和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到2组患者中。结果:观察组的完全依从率、基本依从率分别为33. 33%和53. 85%,睡眠质量很好、还行的患者分别占23. 08%和51. 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提示患者遵医嘱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治疗依从性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6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珏 王琳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1期51-51,共1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设为治疗组,随机匹配,同期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6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未...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设为治疗组,随机匹配,同期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6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124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共发生7例,占11.3%,低于对照组,且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不同疗效终点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2组不良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房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对于老年房颤病人,需要合理掌握华法林的用量,合理评估风险,平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心房颤动 华法林抗凝治疗 阿司匹林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治疗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叶 韩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治疗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效果。方法238例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低强度组(58例)、标准强度组(65例)、高强度组(56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低... 目的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治疗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效果。方法238例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低强度组(58例)、标准强度组(65例)、高强度组(56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低强度组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0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标准强度组采取INR2.01~2.50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高强度组采取INR2.51~3.00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比较四组患者随访期间栓塞、严重出血、总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栓塞共16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6例,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肺栓塞4例;低强度组发生栓塞共7例,其中5例缺血性脑卒中,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标准强度组发生栓塞共7例,均为缺血性脑卒中;高强度组发生栓塞1例,为缺血性脑卒中。对照组栓塞发生率27.12%均高于低强度组的12.07%、标准强度组的10.77%以及高强度组的1.79%,且高强度组均低于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组发生严重出血7例,其中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6例;标准强度组发生严重出血2例,其中1例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低强度组发生严重出血1例,为消化道出血。高强度组严重出血发生率12.50%高于标准强度组的3.08%、低强度组的1.72%和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高强度组总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8%、10.34%、12.31%、12.50%。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具有明显效果,可有效预防栓塞,INR强度越高对栓塞预防效果越佳,但高强度容易导致严重出血风险,INR 1.5~2.5具有明显效果,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瓣膜性房颤 不同强度 华法林抗凝治疗
下载PDF
脑梗死后痴呆症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俊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该院脑梗死后痴呆症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1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评估和分析。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华法林抗凝治疗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春艳 刘媚 张会妙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抗凝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抗凝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减少抗凝治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干预 心房颤动患者 华法林抗凝治疗 依从性 影响
下载PDF
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振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NVAF患者2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观察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NVAF患者2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4.78%(χ^(2)=18.669,P=0.000)。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7.39%(χ^(2)=10.098,P=0.001)。结论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高龄NVAF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高龄 调整剂量 华法林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6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出院2年内干预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出院2年内干预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并发症、抗凝药物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药物依从性,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及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和建立随访台账在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管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柯红 罗潇 +1 位作者 陈玲 黄青霞 《全科护理》 2022年第23期3194-3198,共5页
目的:探索平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简称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以及建立华法林治疗随访台账在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TTR)管理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提出新型的TTR计算方法、促进TTR的达标、优化该类病人的临床... 目的:探索平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简称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以及建立华法林治疗随访台账在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TTR)管理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提出新型的TTR计算方法、促进TTR的达标、优化该类病人的临床管理质量提供相关临床数据与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2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次数达标计算法和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及一致性和准确性检验,继而按是否建立随访台账对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依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TTR的计算上,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所得结果较传统次数达标计算法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传统次数达标计算法作为“假设金标准”,两种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的准确性良好;建立随访台账群体的TTR达标率高于未建立随访台账的群体。结论:浮动次数达标计算法所得结果与传统次数达标计算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准确性高,随访台账的建立能促进TTR的提升和达标,浮动计算法与随访台账值得在临床管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计算法 随访台账 华法林抗凝治疗 稳定性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芳芳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术后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7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剂的病人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术后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7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剂的病人2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病人不良反应状况、华法林抗凝药物的配合程度及对于疾病了解程度。结果试验组病人的血栓状况、出血状况等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试验组病人对于华法林抗凝药物的配合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病人对于手术知识的了解、对于抗凝知识重要性、危险因素及预防知识的了解均比对照组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术后的病人使用华法林抗凝剂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病人使用华法林抗凝药物的配合度,提高病人了解心脏瓣膜术及疾病的知识内容,加快病人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边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组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共15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予以基因检测指导给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给药治疗。比较两...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入组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共15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予以基因检测指导给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治疗范围内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治疗1~4周、治疗5~8周时的INR治疗范围内百分比分别为(64.6±16.6)%、(51.9±19.2)%、(69.3±22.6)%,高于对照组的(58.1±17.5)%、(42.4±19.4)%、(61.4±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9~12周时的INR治疗范围内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能够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华法林抗凝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COPD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姚子涵 次仁措 +4 位作者 普顿 普次 次多 次央 白曲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D-二聚体定量以及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病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25±0.31)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57.02±11.01)%均高于对照组的(1.01±0.28)L、(51.12±10.39)%,D-二聚体定量(360.00±41.41)ng/ml低于对照组的(535.61±73.4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33.3%,呼吸困难缓解时间(2.12±0.15)d短于对照组的(4.63±1.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指标、病情转归,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D-二聚体定量,缩短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定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华法林抗凝治疗 肺功能指标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林凤仙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7期2806-2807,共2页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到2010年4月份收治的6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4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治疗,针对观察组... 目的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到2010年4月份收治的6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4例。针对对照组,提供阿司匹林治疗,针对观察组提供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终点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能够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这种治疗手段之前,需评估患者病情,筛选可以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并在治疗中需控制华法林的用药剂量,严格防控风险,确保积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心房颤动 华法林抗凝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17
作者 邓秀君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12期143-143,共1页
目的重点探索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 年1 月初至2013 年12 月底在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的64 例心房颤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3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 目的重点探索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 年1 月初至2013 年12 月底在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的64 例心房颤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3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看护32 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定期检查INR 率、遵医嘱服药率、出血预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识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1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8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知识认知度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患者 护理
原文传递
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志兴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1期241-241,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0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临床应用。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n...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0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临床应用。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n),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2.0~3.0,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300na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栓性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2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出血,8例脑卒中,1例动脉栓塞,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抗凝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