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海租界华洋杂居形成的社会背景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周鹤
-
机构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52-256,共5页
-
文摘
上海租界之初,华洋之间规定着严格的界限。但随着来到上海的外国人人数的增加、社会局势的变动和租界自身的谋求发展,大量的华人涌向租界,华洋分居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本文试从社会背景的角度,以华洋杂居的开端、社会动荡华人大量涌入对租界的影响、华人绅商及谋生文人的促成、华洋文化的交融及英语学习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上海租界华洋杂居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阐述。
-
关键词
上海租界
华洋杂处
华洋杂居
社会背景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鼓浪屿公共租界《土地章程》再考
- 2
-
-
作者
蔡松荣
赖雅琼
-
机构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
出处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10-115,159,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日本的侵华战争责任问题研究”(20CSS013)。
-
文摘
本稿依据新发现的英日外交档案,整理1901年制定鼓浪屿公共租界《土地章程》时的领事团内部协调过程,呈现英日领事在中国问题上截然不同的认识与反应,在早期“势力范围”的言论空间中分析日本对英国主导的地方秩序的影响。协调初期,“道路委员会”被日领视为有限的地方行政机构,且潜在中国台湾籍民将协助日本垄断当地不动产资本,因此乐于促成租界协商。协调中期,厦门道台的照会使工部局政治体制成为谈判焦点,日领此时极力支持华董,意图通过拥护清政府权益防范西方列强权力的扩大。协调后期,英日在籍民参政权问题上发生严重对立,协商几近破裂。为维持与列强关系,外务省紧急指示日领让步。鼓浪屿地方秩序的形成,不仅有中国的抵抗,也是列强间竞争角力的结果。
-
关键词
华洋杂居
政治体制
中国台湾籍民
上野专一
小村寿太郎
-
分类号
G633.5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清代中叶澳门城区华人居住分布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廷茂
-
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暨南史学》
2007年第1期241-264,共24页
-
文摘
澳门华人群体的研究一直是澳门历史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利用近年刊布的葡萄牙国家档案馆所藏中葡两个语种的清代澳门文书,并结合其他中外文史料,探讨了乾嘉道三朝澳门城区华人居住的分布特点。文章认为,随着华人人数的增长,澳门城内形成了华洋杂居的总体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人相对聚居的街区;与此同时,华人逐步深入到葡人聚居区,使得杂居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以生存方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为基础,城内的华洋社区实现了有序的组合,奠定了'澳门历史城区'的基本结构。
-
关键词
清中叶
澳门城区
华洋杂居
华人
人口分布
-
Keywords
Mid-Qing Dynasty
City of Macao
Chinese Population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