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程爱民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唐书哲 程爱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来的繁荣阶段。当前的美国华裔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去族裔化和多元化趋势。美国华裔作家经常采用空间叙事结构、章回体叙事、“说故事”等多种中国传统叙事策略和方法。今后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可以重点关注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美国华裔文学自传和传记文学传统、美国华裔文学的宗教伦理主题和普适性主题、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与接受、美国华裔文学的国别性与全球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发展阶段 创作趋势 中国叙事 文学性
下载PDF
红色影视资源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抗战书写与华裔美国文学集体创伤记忆为例
2
作者 孙悦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从另类书写与抗战历史再现、抗战苦难叙事与集体创伤记忆、身份认同与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入手,通过文本细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语言表达与融媒体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历史惨案,引导其加深对南京大屠杀屈辱历史和日军滔天罪行深入了... 从另类书写与抗战历史再现、抗战苦难叙事与集体创伤记忆、身份认同与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入手,通过文本细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语言表达与融媒体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历史惨案,引导其加深对南京大屠杀屈辱历史和日军滔天罪行深入了解,理解抗战的艰苦卓绝以及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激励学生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影视资源 课程思政 教学案例设计 华裔美国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下载PDF
2023“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泰州营成功举办
3
《华人时刊》 2024年第2期82-82,共1页
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1日,由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联会主办,泰州市侨办、泰州市海联会承办的2023“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泰州营成功举办。“把文物捐献给家乡,就是要让子子孙孙知道他们的根在中国、根在泰州。... 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1日,由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联会主办,泰州市侨办、泰州市海联会承办的2023“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泰州营成功举办。“把文物捐献给家乡,就是要让子子孙孙知道他们的根在中国、根在泰州。”在单声珍藏文物馆,泰州籍爱国侨领单声的音频资料,让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155名华裔青少年深受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裔 泰州 大运河 澳大利亚 单声 菁英 音频资料 华裔青少年
下载PDF
橘枳之间:《三国演义》华裔汉学家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4
作者 李鹏辉 张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在翻译外层面上,1950—2000年间《三国演义》的译介以海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载体,以华裔学者为主的该书群体译者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华裔群体译者具有国际视野,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 在翻译外层面上,1950—2000年间《三国演义》的译介以海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载体,以华裔学者为主的该书群体译者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华裔群体译者具有国际视野,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视角由重考证向重义理转变,《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在译入与译出翻译环境的更迭中逐渐得到肯定。从群体译者行为视角研究《三国演义》的海外英译动态,对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地位、厘清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总体趋势与规律、思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译者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化身份 群体译者行为 华裔汉学家
下载PDF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以《典型的美国佬》为例
5
作者 曾奕晖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以其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以及“典型美国人”的重新定义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此,借助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及杂糅理论,试图就《典型的美...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以其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以及“典型美国人”的重新定义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此,借助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及杂糅理论,试图就《典型的美国佬》中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文化身份建构进行重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的美国佬》 华裔美国人 第三空间 杂糅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6
作者 曾奕晖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7,60,共4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透视着其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思考与探索。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作品中的华裔女性在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重塑自我身份的艰...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透视着其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思考与探索。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作品中的华裔女性在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重塑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探究她们如何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通过构建杂糅的文化身份颠覆其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积极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女性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的美国佬》 后殖民女性主义 华裔女性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与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7
作者 蒋瑛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绮芬在短篇故事集《新女郎》中直接略去女性人物的族裔标志,借助第一人称模糊叙事导致的不确定性将所有有类似经历的个体联合,为社会中更广泛的弱势群体发声。《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呈现对人类生存超越时代和历史的思考,并以女性视角彰显文学价值,让作品具有了更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但没有文化根基的过度去族裔化和普世性价值追求会让华裔文学陷入超族裔化和泛中心化的危险,刘绮芬借助副文本和故事中未言明的隐性内容显影族裔之影,试图在追求文学审美与坚守加拿大华裔文学民族特性之间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郎》 去族裔化 文学价值 族裔性 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下载PDF
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恩慧 庄悦 +1 位作者 周文浩 胡瑜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7期203-212,共10页
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现状及其形成因素,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华裔青少年对“有形”的显性文化载体认同度更高。通... 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现状及其形成因素,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发现,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华裔青少年对“有形”的显性文化载体认同度更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族群认同和集体自尊对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多族群认同对文化认同的解释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青少年 中华文化认同 多族群认同 集体自尊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9
作者 李晓萌 高迟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流淌,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了各种各样的神奇文化和瑰丽之宝。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故土,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和地位,随着美国华裔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得到世界的认...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流淌,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了各种各样的神奇文化和瑰丽之宝。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故土,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和地位,随着美国华裔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得到世界的认可,历史文坛中逐渐出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拓展,我国茶文化备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在我国,茶文化不仅仅是茶本身的文化,对于古代诗人而言,为它写诗、为它填词,才是对茶文化最大的赞美。福建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种茶和产茶地区,产出的名茶更是各具特色,蜚声中外。基于现代化的茶产业发展和文化融合,了解美国文化作品的茶文化背景,分析美国华裔创作茶文化的原因和展示茶文化的意义,结合我国福建地区的茶文化背景探讨茶文化的发展,将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文学作品 福建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茶诗
下载PDF
华裔电影中的性别秩序与东方想象——基于一项计量电影学的研究
10
作者 曾兴 刘珂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政治正确”在西方文化产业中逐渐作为制度性的指标被确立。新近好莱坞华裔电影试图通过两性的画面可见性的侧重和叙事主体的偏移,呈现“女主男从”的性别权力关系。然而从康奈尔的三重性别结构入手,结合政治... 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政治正确”在西方文化产业中逐渐作为制度性的指标被确立。新近好莱坞华裔电影试图通过两性的画面可见性的侧重和叙事主体的偏移,呈现“女主男从”的性别权力关系。然而从康奈尔的三重性别结构入手,结合政治经济视野下对华裔族群性别秩序的历史性回顾,发现华裔电影呈现的性别秩序是被种族化了的。在这样的性别秩序背后是西方社会惯用的性别—种族意识形态话语机制和一套去结构化、去语境化的文化本质主义式的东方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电影 性别秩序 东方想象 计量电影学
下载PDF
祖籍国社交媒体使用何以重塑自我——对来华华裔新生代身份协商的考察
11
作者 林仲轩 仲崇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48-57,共10页
论文以加拿大华裔青年在中国创建的抖音帐号“hellowmatthew”为研究案例,聚焦来华华裔青年在祖籍国社交媒体中的视频互动并对互动文本进行归纳分析,探索这一媒介使用行为如何介入华裔新生代的身份协商过程,影响其身份认同。研究发现,... 论文以加拿大华裔青年在中国创建的抖音帐号“hellowmatthew”为研究案例,聚焦来华华裔青年在祖籍国社交媒体中的视频互动并对互动文本进行归纳分析,探索这一媒介使用行为如何介入华裔新生代的身份协商过程,影响其身份认同。研究发现,互动内容一方面直接参与华裔青年的身份协商过程,另一方面对其身份协商产生间接影响。具体来说,视频受众通过评论表达了对华裔青年身份的积极承认,增强其身份安全感感知,丰富其身份认知。互动所体现的正向反馈又延长了华裔青年的留华时间,为其具身参与中国社会,化解文化冲突创造机会,有助于华裔青年形成对中国身份的积极承认,形塑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研究 华裔新生代 抖音 身份认同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书写中的叙述声音
12
作者 周肖肖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登上美国文坛的华裔女性作家群体,虽然以英文为创作媒介,却都选择将自己的华裔家庭作为书写对象。新生代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通常是华裔家庭中的女性,她们会以第一人称“我”、“她”或“我们”的身份指称出现,有着鲜明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登上美国文坛的华裔女性作家群体,虽然以英文为创作媒介,却都选择将自己的华裔家庭作为书写对象。新生代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通常是华裔家庭中的女性,她们会以第一人称“我”、“她”或“我们”的身份指称出现,有着鲜明的女性叙述声音的表征,由此华裔女性对华裔家族命运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思考得以呈现。在充分考虑时间性和社会性范畴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张岚、翟梅莉、刘恺悌、伍美琴等作为代表,并借用苏珊·兰瑟等有关叙述声音的理论,分析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书写中的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以及集体型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女性新生代 英文小说 家族书写 叙述声音
下载PDF
泰国华裔青年的华语传承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朱巧梅 《今传媒》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从东南亚各国移民的历史来看,泰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移民的聚集地之一,华人百年来身份重构时间大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文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再中国化”,二是“断层阶段”,三是“再华化”。泰国华裔青年作为华语传承的中坚力... 从东南亚各国移民的历史来看,泰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移民的聚集地之一,华人百年来身份重构时间大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文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再中国化”,二是“断层阶段”,三是“再华化”。泰国华裔青年作为华语传承的中坚力量,随着中泰两国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有利于华语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对泰国华语传承的基本情况、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研究设计、调查结果汇总和分析,以及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的调研数据得出:影响泰国华裔青年华语传承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与泰国政治、经济的合作交流,泰国本土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身魅力及其流行因素,以及家庭语言环境教育,旨在助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华裔青年 华语传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功夫的纽带:论《电报大街》中美国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
14
作者 金科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41-149,共9页
在当代美国,华裔与黑人间团结的族际关系随着平权法案的实施走向终结。迈克尔·夏邦在《电报大街》中探索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小说通过对功夫影响下的老中青三代黑人的塑造,揭示了功夫在20世纪70年代是“黑人权力”运动思想... 在当代美国,华裔与黑人间团结的族际关系随着平权法案的实施走向终结。迈克尔·夏邦在《电报大街》中探索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小说通过对功夫影响下的老中青三代黑人的塑造,揭示了功夫在20世纪70年代是“黑人权力”运动思想和行动的源泉,启迪了颠覆白人文化统治的黑人剥削电影,在当下根植到黑人说唱音乐中。小说钩沉历史,展望未来,将为黑人赋权的功夫文化作为纽带,旨在重建华裔与黑人的族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报大街》 功夫 美国华裔与黑人的族际关系 重建
下载PDF
“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的对话
15
作者 张晶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5-6,共2页
随着华人在海外的移居、中华文明在世界的播散,华人文学已然成为了一种世界文学。也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研究相继兴起,并在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归属下齐头并进、成长壮大。回顾四十年来的... 随着华人在海外的移居、中华文明在世界的播散,华人文学已然成为了一种世界文学。也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研究相继兴起,并在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归属下齐头并进、成长壮大。回顾四十年来的知识生产,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研究不仅形成了华人文学史叙事与华人作家作品评论的基本范式,即华文文学强调与中国文学的历史关联,发现华人文学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向心力,华裔文学则被归为在地国文学,强调在地经验对华人文学创作的影响,更呼唤我们冲破学科的区隔,在华人文学的问题领域中展开有益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华裔文学 华人文学 文学的历史 华人作家 中国语言文学 在地经验 外国语言文学
下载PDF
中国民间信俗的世界传播:华裔作家对冼夫人文化的多维度文学书写
16
作者 汤芳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冼夫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俚人首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都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和统一发展。冼夫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信仰。华裔美国作家叶祥添的英文小说《谯国夫人:南疆勇士》对冼夫人故事的文学创作... 冼夫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俚人首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都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和统一发展。冼夫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信仰。华裔美国作家叶祥添的英文小说《谯国夫人:南疆勇士》对冼夫人故事的文学创作,聚焦冼夫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成长经历,为现有冼夫人研究提供了新的阐释文本。通过对冼夫人文化的书写和研究,本文聚焦冼夫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以及作者通过个人叙事对现有宏大叙事的补充,探索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作家 冼夫人 叶祥添 民间信俗 世界传播
下载PDF
美国铁路华工的关公代言: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17
作者 汤芳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35-43,共9页
文化身份建构是华裔美国文学和批评的重要议题。在这种建构中,种族和性别问题紧密交织,凸显了华裔美国文学许多重要议题:华人劳工被遗忘的奋斗史、亚美族群被阉割的男性气质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呼吁等成为构建华裔文化身份的重要内容。通... 文化身份建构是华裔美国文学和批评的重要议题。在这种建构中,种族和性别问题紧密交织,凸显了华裔美国文学许多重要议题:华人劳工被遗忘的奋斗史、亚美族群被阉割的男性气质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呼吁等成为构建华裔文化身份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唐人街》《中国佬》《甘加丁之路》和《人生百味》等作品的研究发现,许多美国华裔作家都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公形象为代言人,书写华裔美国历史,挑战主流对华工的刻板印象,重建华人男性气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确定华裔身份的合法性。尽管关公形象在这些作品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华裔文学在海外的畅销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华人劳工 关公形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中国形象在华裔文学作品中异域构建的两面性
18
作者 丁立福 潘清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华裔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因而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形象学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虚实相生,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实与虚,发现其与实际... 华裔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因而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形象学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虚实相生,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实与虚,发现其与实际的中国形象并不相符;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形象幕后的重要推手即华裔作家进行分析可知,华裔文学所构建的中国形象受到西方现代性精神和霸权文化的影响,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无法做到对于自身的确认。中国意欲突破西方社会所设立的现代性社会框架,首先要坚持自身特色,其次要通过不同视角去了解自己,获得更加立体的自身形象,最后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华裔文学 中国形象 西方现代性精神 霸权文化
下载PDF
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研究--以《包宝宝》为例
19
作者 符嘉树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4期114-117,共4页
石之予作为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女导演,其作品《包宝宝》在2019年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作为从小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导演,石之予是海外文化的亲历者与参与者,与从小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初... 石之予作为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女导演,其作品《包宝宝》在2019年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作为从小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导演,石之予是海外文化的亲历者与参与者,与从小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的初代好莱坞华人导演在作品的美学风格和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其在电影生产中表现出对中国元素和外国元素更加积极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华裔导演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新生代好莱坞华裔导演在作品中对于中国元素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导演 新生代 中国元素 《包宝宝》
下载PDF
从汉字书写看西班牙华裔的汉语保持与转用
20
作者 黄锦贤 《世界华文教学》 2024年第1期97-114,共18页
采用听写纸笔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汉字书写角度考察西班牙华裔小学生的汉语保持与转用情况。研究结果如下。①西班牙华裔已经形成正字法意识,正字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②大多数华裔是以西班牙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者。汉语的保持... 采用听写纸笔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汉字书写角度考察西班牙华裔小学生的汉语保持与转用情况。研究结果如下。①西班牙华裔已经形成正字法意识,正字法水平处于较低层次。②大多数华裔是以西班牙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者。汉语的保持与转用呈现内外有别的特点。家庭是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场合,家庭中汉语保持程度好,在中文学校主要使用双语,开始出现语言转用现象,在其他交际场合主要使用西班牙语,语言转用明显;与祖父母辈的交流几乎都使用汉语,有利于汉语的保持;与父母辈的双向交流使用双语,标志着语言转用的开始,与同辈的交流主要使用西班牙语,语言转用明显。③汉字书写能力越高,汉语保持程度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华裔 汉字书写 汉语保持与转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