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尖在枫叶国舞蹈——华裔加拿大文学的起源及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晖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从第一部加拿大华裔文集伊始,华裔加拿大文学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华裔作家们用中文、英文或法文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引起了主流社会的关注。华裔加拿大文学重构了华裔社区历史,反映了华裔面临的身份危机以及杂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东西... 从第一部加拿大华裔文集伊始,华裔加拿大文学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华裔作家们用中文、英文或法文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引起了主流社会的关注。华裔加拿大文学重构了华裔社区历史,反映了华裔面临的身份危机以及杂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批判了加拿大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主流文化中的霸权思想。作为海外华裔文学的一个分支,华裔加拿大文学已经打破沉默,形成了加拿大文学界中一个颇具特色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华裔文学 种族歧视 身份 杂糅
下载PDF
《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与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2
作者 蒋瑛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 在加拿大多元社会语境、作家“当地人”文学价值表达需求以及全球化大背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90年代之后的加拿大华裔文学呈现出世界性的批评视野和“去族裔化”的写作趋势。与其他华裔新生代作家在族裔人物框定下探讨多元主题不同,刘绮芬在短篇故事集《新女郎》中直接略去女性人物的族裔标志,借助第一人称模糊叙事导致的不确定性将所有有类似经历的个体联合,为社会中更广泛的弱势群体发声。《新女郎》中的“去族裔化”书写呈现对人类生存超越时代和历史的思考,并以女性视角彰显文学价值,让作品具有了更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但没有文化根基的过度去族裔化和普世性价值追求会让华裔文学陷入超族裔化和泛中心化的危险,刘绮芬借助副文本和故事中未言明的隐性内容显影族裔之影,试图在追求文学审美与坚守加拿大华裔文学民族特性之间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郎》 去族裔化 文学价值 族裔性 加拿大华裔文学新面向
下载PDF
穿越族裔的屏障——加拿大华裔文学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晖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加拿大华裔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90年代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开始进入加拿大文学的主流,呈现出强大的穿越之势。这样的"穿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学创作主题方面,作家们不断突破族裔与文化的界限... 加拿大华裔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90年代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开始进入加拿大文学的主流,呈现出强大的穿越之势。这样的"穿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学创作主题方面,作家们不断突破族裔与文化的界限,让作品具有普世的意义;二是在文学成就方面,作家们不断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突破了文学评判的族裔标准,步入了加拿大主流文学的经典殿堂。本文以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发展为线索,结合相关文本,分析近年来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华裔文学 族裔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论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的儿童文学创作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文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6-51,共6页
余兆昌(Paul Yee)是加拿大著名华裔英文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为本位,集中表现华人历史,自觉立足华人立场,为加拿大华人的权利和主张发声,具有强烈的华人意识。在形式上,余兆昌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了众多的中国... 余兆昌(Paul Yee)是加拿大著名华裔英文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为本位,集中表现华人历史,自觉立足华人立场,为加拿大华人的权利和主张发声,具有强烈的华人意识。在形式上,余兆昌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了众多的中国民间风俗文化因素,注入了强烈的情感力量,形成了以第三人称全知客观叙事为主的叙述角度和简洁平实却富有变化的文字风格,具有融现代性、故事性、幻想性、成长性、趣味性、朴素性为一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兆昌(PaulYee) 加拿大华裔文学 华人历史 儿童文学
下载PDF
当代加拿大华裔文学家族小说范式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裔文学中涌现出一系列以家族叙事为题材的英文小说。近二十年来,这些华裔家族小说成绩斐然,作家及其作品得到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多次获得加拿大重要文学奖项及提名,在加国文坛上日益彰显重要地位,成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裔文学中涌现出一系列以家族叙事为题材的英文小说。近二十年来,这些华裔家族小说成绩斐然,作家及其作品得到加拿大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多次获得加拿大重要文学奖项及提名,在加国文坛上日益彰显重要地位,成为当代加拿大华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类。华裔作家群体性地书写家族历史叙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华裔写作传统和写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加拿大华裔文学 华裔家族小说 华人社区
下载PDF
双重否定的修辞格——加拿大华裔离散文学 被引量:10
6
作者 黛博拉.迈德森 徐颖果 丁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4,共6页
离散社群与祖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族裔文学书写的重要命题。近年来的华裔文学显示出华裔在隶属关系上从"非此非彼"向"既此又彼"的一种转向。华裔经典文学"非此非彼"的修辞母题强调族裔血缘关系... 离散社群与祖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族裔文学书写的重要命题。近年来的华裔文学显示出华裔在隶属关系上从"非此非彼"向"既此又彼"的一种转向。华裔经典文学"非此非彼"的修辞母题强调族裔血缘关系的民族主义要素,并不能为华裔离散群体提供完整的归属感。而"既此又彼"的跨民族杂糅范式打破了血缘关系的本质论神话,创建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的移民社群,为跨民族个体创造出了肉体和人格的双重归属。这两者的分歧,使人不得不批评性地评估离散文学经典的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加拿大华裔文学 离散文学 文化身份认同
下载PDF
道家思想对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深远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中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文坛相继出现了一批华裔英语作家。在他们创作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道家思想或道家哲理。目前,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绝大多数仍流于表面或单向的探索,尚未从整个价值体系和哲理性高度来梳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文坛相继出现了一批华裔英语作家。在他们创作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道家思想或道家哲理。目前,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绝大多数仍流于表面或单向的探索,尚未从整个价值体系和哲理性高度来梳理华裔文学所体现的文化现象,也尚未归纳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全球性意义。以颇具代表性的文本为研究基点,可以看出,在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回归和弘扬并光大华夏道家的思想;加拿大华裔作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寻根溯源,努力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道家哲学和美学 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加拿大华裔作品《玉牡丹》中杂糅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8
作者 董雁 刘爱琴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加拿大华裔作家崔维新的首部长篇小说《玉牡丹》是一部呈现中华古老传统文化元素的宝典。作者精心构建了一种环形的叙事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这些元素的深刻内涵。玉牡丹、中药等元素体现着崔维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继承。然... 加拿大华裔作家崔维新的首部长篇小说《玉牡丹》是一部呈现中华古老传统文化元素的宝典。作者精心构建了一种环形的叙事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这些元素的深刻内涵。玉牡丹、中药等元素体现着崔维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继承。然而,在加拿大多元文化氛围下,有些元素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形,如中药影射了崔维新对动物伦理的关心,而月亮也隐喻着其同性恋情怀。总之,崔维新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经脉,成功地担当起促进文化交融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华裔文学 崔维新 《玉牡丹》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当代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述评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徽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2,共6页
近二十多年来 ,华裔英语文学进入加拿大文学的主流 ,有了长足进展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在加拿大社会、文化和教育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当代 加拿大华裔文学 英语文学 述评 多元文化 文化身份 “欧美中心”论 移民文学 女性形象
原文传递
浅议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晖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2期94-95,共2页
某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必定有孕育它的历史土壤;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出现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重读加拿大华裔的移民史,考察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缘起。
关键词 加拿大华人 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 种族歧视
原文传递
历史记忆与个体责任:论陈以珏戏剧《南京的冬天》
11
作者 沈芳菲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2期264-275,共12页
华裔加拿大作家陈以珏的两幕剧《南京的冬天》(2009)从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联系、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的一体性,以及当下的遗忘对过去暴行的“重演”三方面探索了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暴行受害者发声困境及其斗... 华裔加拿大作家陈以珏的两幕剧《南京的冬天》(2009)从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联系、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的一体性,以及当下的遗忘对过去暴行的“重演”三方面探索了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暴行受害者发声困境及其斗争的高度关注。剧中人物之间爆发的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具有深刻的现实社会意义,反映了正义与非正义、无辜与有罪、受害者和施害者之间的矛盾。本剧在强调当下的个体对过去的历史真相和受害者苦难应负有关注、铭记与传递的责任的同时,也体现出文学作品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对历史真相的记忆与为受害者应得的公平正义抗争发声的信念跨越时空与代际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以珏 《南京的冬天》 南京大屠杀 华裔加拿大文学
下载PDF
幸存的小说化历史文本《残月楼》
12
作者 赵庆庆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8年第2期87-101,共15页
“幸存”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主题,于加拿大华裔文学,亦然。加拿大土生华裔李群英的获奖英语小说《残月楼》是加华文学史上打破世纪沉默的先驱之作,不仅描绘了加拿大先侨在恶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幸存历程,而且堪称从女性视角写就的小说化... “幸存”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主题,于加拿大华裔文学,亦然。加拿大土生华裔李群英的获奖英语小说《残月楼》是加华文学史上打破世纪沉默的先驱之作,不仅描绘了加拿大先侨在恶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幸存历程,而且堪称从女性视角写就的小说化加拿大华人历史文本,生动演绎了“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 加拿大华裔文学 《残月楼》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下载PDF
《放血与神奇治愈》的叙事策略分析
13
作者 朱琳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0-192,共3页
加拿大华裔作家林浩聪的处女作《放血和神奇治疗》(Bloodletting&Miraculous Cures,2005)以下简称:《放血》,一鸣惊人获得了"吉勒文学奖"(Giller Prize)。《放血》由12篇关于四位族裔不同的年轻医生的故事组成,既相互联... 加拿大华裔作家林浩聪的处女作《放血和神奇治疗》(Bloodletting&Miraculous Cures,2005)以下简称:《放血》,一鸣惊人获得了"吉勒文学奖"(Giller Prize)。《放血》由12篇关于四位族裔不同的年轻医生的故事组成,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篇。小说叙述视点视角不断转换,聚焦手法独特,其叙述中有大量人物对话,意识流,并采用了穿插文件档案等独创的叙述手法。本文将结合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华裔的生存处境,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林浩聪如何运用独特的叙事形式来丰满人物形象,淡化族裔文化背景,从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超越种族、文化的人类共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华裔文学 林浩聪 《放血与神奇治愈》 叙事策略 族裔
下载PDF
从历史深处驶来的《鬼魂列车》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又萍 傅俊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9,157,共6页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超过1.5万的华人参与修建了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然而铁路竣工后,加拿大政府却为限制华人入境而先后实施了种族歧视性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致使数千华人家庭支离破碎。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的短...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超过1.5万的华人参与修建了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然而铁路竣工后,加拿大政府却为限制华人入境而先后实施了种族歧视性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致使数千华人家庭支离破碎。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的短篇小说《鬼魂列车》就是专为筑路华工谱写的一曲悲歌。本文主要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采用的历史反书写、混杂等重要策略,这些策略消解了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从结构上看,《鬼魂列车》还是典型的后殖民出行故事,旅行实际上象征着精神上的洗礼。文学上的后殖民书写与政治上的维权抗争相辅相成,经过华人社团长期的抗争,加拿大政府终于在2006年为"人头税"举行了平反仪式,正式承认华工为加拿大做出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兆昌 《鬼魂列车》 太平洋铁路 加拿大华裔文学 后殖民批评
原文传递
论《妈,爸,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中的生存困惑
15
作者 严又萍 傅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轻喜剧《妈,爸,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是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泽桓的成名作,它通过表现跨种族婚恋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在追寻文化身份时的困惑。该剧采用剧中剧结构对美国漫画书《黄爪》进行了模拟,既解构了人们心目中陈旧的华人模... 轻喜剧《妈,爸,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是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泽桓的成名作,它通过表现跨种族婚恋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在追寻文化身份时的困惑。该剧采用剧中剧结构对美国漫画书《黄爪》进行了模拟,既解构了人们心目中陈旧的华人模式化形象,又揭示了新的华人模式化形象,这些模式化形象对华人融入主流社会造成阻碍。陈泽桓并不是仅仅描写加拿大华裔青年的身份困惑,同时也通过男主人公马克最后的选择对加拿大华裔青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暗示只有打破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吸取中、西双方文化的长处,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华裔文学 陈泽桓 《妈 我和白人女孩同居了》 模式化形象 多元文化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