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特征
1
作者 刘春燃 李婧 +4 位作者 简毅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游成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目的】探究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活性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差异,为该区域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 【目的】探究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活性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的差异,为该区域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等指标。【结果】(1)柳杉成熟林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过熟林阶段,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根际与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值均随林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2)成熟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铵态氮含量、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整体均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过熟林,而土壤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并且根际土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无机氮含量整体均高于非根际土。(3)成熟林根际土铵化速率及其根际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林龄阶段;中龄林和成熟林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整体显著高于过熟林,并且根际土的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整体均高于非根际土。(4)柳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氮矿化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结论】相较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柳杉成熟林根际土壤表现出更快的氮循环速率和更高的氮素有效性。因此,适当加强柳杉中龄林和过熟林氮肥管理可能更有利于提高柳杉人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柳杉人工林 林龄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氮矿化
下载PDF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氮沉降的响应
2
作者 高雅荣 雷应雪 +9 位作者 涂利华 肖玖金 鲁琴琴 刘梅 涂程伟 田娇娇 王洁 张亚 黄玉梅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m^(2)·a)和高氮15 g/(m^(2)·a)3个施氮水平,采用干生漏斗对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8 390只,属2门5纲8目40科,优势类群为弹尾目等节(虫兆)科,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密度的31.05%。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菌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结论】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增加了土壤动物类群数。氮沉降浓度的增加,不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常绿阔叶林 模拟氮沉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响应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的根系形态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婧 洪宗文 +7 位作者 熊仕臣 李宇 刘宣 李冬青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游成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5,共9页
【目的】为揭示不同根序的根系形态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龄柳杉1~5级的根系形态和根功能模块的碳氮磷... 【目的】为揭示不同根序的根系形态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方法】以华西雨屏区中龄林(13 a)、成熟林(33 a)和过熟林(53 a)的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龄柳杉1~5级的根系形态和根功能模块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随林龄增加,柳杉1~5级细根直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整体上分别呈先增后减,先减后增和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根组织密度则无明显变化规律;随根序增加,同一林龄细根直径整体呈增加趋势,而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逐渐降低。(2)随林龄增加,柳杉细根碳含量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磷含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呈先减后增的规律,氮磷比无显著变化。并且,吸收根的氮含量整体高于运输根,运输根的碳含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均高于吸收根。(3)细根碳含量与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碳氮比、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氮含量与磷含量、氮磷比、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显著正相关,与碳氮比、碳磷比、直径和组织密度显著负相关。【结论】柳杉人工林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生长阶段和根序上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林木资源吸收策略与养分平衡规律,可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柳杉 林龄 细根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75
4
作者 涂利华 胡庭兴 +4 位作者 黄立华 李仁洪 戴洪忠 雒守华 向元彬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2·a–1)。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2008年试验地氮沉降量为8.241g·m–2,超出该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生长季节,苦竹林根呼吸占总土壤呼吸的60%左右。模拟氮沉降促进了苦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使苦竹林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增加了9.4%~28.6%。在大时间尺度上(如1a),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08年6~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h平均值均表现为:对照<低氮<中氮<高氮。氮沉降处理1a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加,并且均与氮沉降量具有相同趋势。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利用温度单因素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大部分。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10值增大,表明氮沉降可能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氮沉降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苦竹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呼吸 根呼吸 微生物呼吸 温度敏感性 苦竹林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涂利华 胡庭兴 +5 位作者 张健 李仁洪 何远洋 田祥宇 肖银龙 景建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86-2294,共9页
从2008年1月起,对华西雨屏区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m-.2a-1)和高氮(30 g.m-.2a-1)。在模拟氮沉降1.5 a后,按土层深度取土样和... 从2008年1月起,对华西雨屏区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m-.2a-1)和高氮(30 g.m-.2a-1)。在模拟氮沉降1.5 a后,按土层深度取土样和根样,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根生物量。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浸提性溶解有机碳和活性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氮沉降显著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性碳含量,显著增加了浸提性溶解有机碳含量,并使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减小。同时,慈竹林根密度在氮沉降条件下减少了12%-14%。说明氮沉降的增加减少了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部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淋溶流失,降低了慈竹林土壤碳库质量。同时,根系生物量的减少,间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碳周转过程。在未来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慈竹林土壤对碳的保持能力可能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活性有机碳 根生物量 慈竹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凋落物养分输入量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肖银龙 涂利华 +3 位作者 胡庭兴 张健 李贤伟 胡红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355-7363,共9页
凋落物养分输入量是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库流量,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旨在探究凋落物及其养分元素输入量对N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以期为竹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基础数据。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对华西雨屏区... 凋落物养分输入量是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库流量,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旨在探究凋落物及其养分元素输入量对N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以期为竹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基础数据。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N)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高氮(30 g N·m-2·a-1)。在氮沉降2 a后,于2010年1月开始收集各样方的凋落物样品,连续收集12个月,测定凋落物量和养分输入量。结果表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凋落物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凋落叶中的N、P、K、Ca、Mg元素含量和这几种养分元素的年输入量。研究表明模拟氮沉降处理增加了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输入量,这对于维持苦竹林地肥力与保持苦竹林分的长期生长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量 凋落物基质 养分输入 苦竹林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5 位作者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4,共7页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作用最强;氮沉降对N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LN,MN和HN周转期分别比CK(2.835a)缩短0.090,0.816和0.709a。3)分解过程中各处理C/N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上,分解前2个月N沉降可降低凋落叶C/N值,而2个月后提高其C/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养分释放 慈竹林 凋落物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人工竹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陈光升 胡庭兴 +3 位作者 黄立华 唐天云 涂利华 雒守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慈竹林,且都大于光皮桦林。叶凋落物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慈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杂交竹林,光皮桦林的持水量介于慈竹林和混交林之间。几种叶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的模型、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的模型。不同林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27~1.34g/cm^3之间,总孔隙度48.08%~55.96%,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人工竹林 凋落物 表层土壤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世兴 肖永翔 +4 位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唐剑东 韩博涵 罗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28-7435,共8页
为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立地控制实验和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低氮沉降(L,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150 kg N hm^(-2)a^(-1))和高氮沉降(H,300 kg N hm^(-2)a^(-1))对华西雨屏区... 为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立地控制实验和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低氮沉降(L,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150 kg N hm^(-2)a^(-1))和高氮沉降(H,300 kg N hm^(-2)a^(-1))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沉降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并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N沉降遏制了凋落叶的C、N释放和纤维素降解,促进了P释放。N沉降提高了凋落叶的C/P比,中氮和高氮处理提高了凋落叶C/N比。N沉降显著增加了凋落叶N、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含量,分解1年后,各N沉降处理的木质素/N和纤维素/N均显著高于对照。N沉降提高了质量残留率与C/N、木质素/N和纤维素/N的相关性,降低了与C/P的相关性。可见,模拟N沉降显著影响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基质质量,进而影响了凋落叶的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N沉降 基质质量 华西雨屏区 天然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杨万勤 李仁洪 胡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6,共6页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巨桉人工林进行为期14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量为0(CK),5(L),15(M)和30(H)g N·m-2a-1,共4个处理。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巨桉人工林进行为期14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量为0(CK),5(L),15(M)和30(H)g N·m-2a-1,共4个处理。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土壤呼吸速率均为1月最低,7月最高;施氮处理3个月后,随着施氮浓度增加,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效应明显,如7月份L,M和H处理较CK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8.80%,22.62%和33.17%;氮沉降使该巨桉林分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量增加了11.93%~30.82%;2008年4,7和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CK<L<M<H;引起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主导因子是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6.4%~90.5%;氮沉降量的增加使Q10值增大,表明氮沉降可能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巨桉 土壤呼吸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涂利华 戴洪忠 +3 位作者 胡庭兴 张健 雒守华 成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7-1284,共8页
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hm–.2a-1)和高氮(30 g.m–.2a-1... 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华西雨屏区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hm–.2a-1)和高氮(30 g.m–.2a-1)。利用凋落袋法对杂交竹凋落叶和凋落箨进行原位分解试验,并在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杂交竹凋落叶和凋落箨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2.9、1.5 a;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在分解后期3个氮沉降处理凋落叶无灰分质量残留率均显著大于对照,氮沉降对凋落箨分解无明显影响;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分解。杂交竹凋落叶在分解后期质量损失缓慢,处于较稳定状态,氮沉降的增加使得凋落物的残留率稳定在一个更高的水平,表明氮沉降的增加可能会使更多的凋落物残体和稳定有机质留存于杂交竹林土壤中,从而增加杂交竹林土壤碳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撑绿杂交竹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不同恢复阶段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万泽 王金锡 +2 位作者 张秀艳 李登煜 蔡小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6-1396,共11页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了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区系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植被恢复5~40a期间,土壤细菌...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了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区系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植被恢复5~40a期间,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以恢复到40a植被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高,分别为1.06×10^6CFUg^-1干土、9.81×10^5CFUg^-1干土和6.8×10^4CFUg^-1干土;真菌以100a次生林较高,为9.01×10^4CFUg^-1干土;植被恢复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9.06%~93.78%;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占4.61%~11.24%和0.52%~15.38%;(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大体上以夏季高,春、秋季较低;放线菌数量为春、秋季较夏季高;(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和优势种群组成不同,经鉴定有细菌10个属、真菌7个属、放线菌9个属,细菌以无色细菌属(Achromobater)、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出现的几率较高;真菌主要是半知菌类和接合菌类,以木霉属(Trichoderma)、腐霉属(Pyth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犁头霉属(Absidia)分布较为普遍;放线菌9个类群中8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仅有1个类群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以白孢类群(Albosporus)、金色类群(Aureus)和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violaceus)出现几率为较高;(4)细菌属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恢复初期、30a生次生林和较原始植被为较高。在植被恢复5~50a期间,真菌和放线菌属的多样性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到50a达到最高;50a以后,呈下降趋势,表明植被恢复的30~50a土壤环境更适合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动态 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湿性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几种牧草的水土保持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涂利华 谢财永 +4 位作者 胡庭兴 罗萍 杨婷 曾令华 李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8,51,共5页
通过坡面人工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对几种牧草地与农耕地和裸地的产流产沙特征以及各种牧草的全年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牧草的覆盖度对水土流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覆盖度较好的小区的径流深及产沙量较低,在降雨集中... 通过坡面人工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对几种牧草地与农耕地和裸地的产流产沙特征以及各种牧草的全年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牧草的覆盖度对水土流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覆盖度较好的小区的径流深及产沙量较低,在降雨集中的季节保持较高的牧草覆盖度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2)扁穗牛鞭草小区在全年和次降雨中的产流产沙量均为最少,小区全年径流深237.6 mm,为裸地的66.4%,为农耕地的58.1%;全年侵蚀模数为121.44 t/(km2.a),仅为裸地的15.7%,为农耕地的31.8%。在对7月24日次降雨的观测表明扁穗牛鞭草小区径流量为1 992 L,为裸地的57.5%,为农耕地的77.7%;产沙量为1.04 kg,为裸地的16.6%,为农耕地的50.1%。(3)在7月25日次降雨中扁穗牛鞭草小区的径流量、泥沙量及地表径流中的N,P,K含量较低,且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最小。(4)扁穗牛鞭草全年生物量为71 760 kg/hm2,明显高于其它各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扁穗牛鞭草 地表径流 水土保持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红玲 张健 +2 位作者 刘洋 涂利华 向元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30,共6页
2008-01—2010-01,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hm-2a-1)和高氮(30gN.m-2a-1),把年施氮量分12等份,每月下旬对各处理施氮(NH4NO3),探讨氮沉降持续增... 2008-01—2010-01,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hm-2a-1)和高氮(30gN.m-2a-1),把年施氮量分12等份,每月下旬对各处理施氮(NH4NO3),探讨氮沉降持续增加对巨桉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及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限制值。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存在一个质量快速损失的淋溶期,而分解后期(14个月以后)质量损失极其缓慢,残留凋落物处于较稳定状态;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巨桉凋落叶后期分解,并且低氮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但氮沉降对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无明显影响;自然分解状态下,巨桉凋落叶分解限制值大约为90%(CK),而氮沉降使得这一限制值降低,并且低氮(限制值大约为72%)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巨桉 凋落叶分解 养分释放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银龙 涂利华 +5 位作者 胡庭兴 陈保军 杨永贵 张健 李贤伟 胡红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587-6594,共8页
凋落物基质质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决定性因子之一,研究旨在探究模拟氮沉降对苦竹林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影响。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每月1次连续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水平分别为:对照(0 g N·m-2... 凋落物基质质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决定性因子之一,研究旨在探究模拟氮沉降对苦竹林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影响。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每月1次连续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水平分别为:对照(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在施氮2 a后,于2010年1月开始收集各样方的凋落物样品,连续收集12个月,分析测定凋落物基质质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凋落叶中N、P元素含量,中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凋落枝中N元素含量,中氮和高氮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凋落枝中P元素含量;施氮对凋落物中C元素含量影响很微弱,显著降低了凋落叶中的C/N,中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凋落枝中的C/N,对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未造成显著影响。由于模拟氮沉降增加了苦竹凋落物的N、P含量,降低了其C/N,因此氮沉降可能会促进苦竹凋落物的初期分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基质质量 苦竹林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世兴 向元彬 +5 位作者 肖永翔 黄从德 唐剑东 罗超 韩博涵 梁凯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1198,共8页
为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野外模拟N(NH_4NO_3)沉降,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kg N hm^(-2)a^(-1))、低氮沉降(L 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 150 kg N hm^... 为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野外模拟N(NH_4NO_3)沉降,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kg N hm^(-2)a^(-1))、低氮沉降(L 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 150 kg N hm^(-2)a^(-1))和高氮沉降(H 300 kg N hm^(-2)a^(-1)),研究了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0—1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大于10—20cm土层,氮沉降未改变原有垂直分布格局。L处理对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无显著影响,M和H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量。氮沉降降低了0—10cm和10—20cm土层的细菌数量,且抑制作用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强。氮沉降降低了0—10cm土层的真菌数量,但下降幅度与氮沉降量之间无明显规律;在10—20cm土层,M和H处理在夏季显著增加了真菌数量,表明适量氮沉降能有效缓解夏季土壤真菌的氮限制状态。氮沉降对0—10cm土层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再抑制,L和M处理增加了放线菌数量,H处理降低了放线菌数量;氮沉降增加了10—20cm土层的放线菌数量,其中M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可培养微生物 华西雨屏区 天然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光皮桦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雒守华 胡庭兴 +4 位作者 张健 戴洪忠 涂利华 李仁洪 黄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34-1839,共6页
从2008年1月至12月,对华西雨屏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应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和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分别研究了4个氮沉降水平0(CK)、5(L)、15(M)、30... 从2008年1月至12月,对华西雨屏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应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和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分别研究了4个氮沉降水平0(CK)、5(L)、15(M)、30(H)g N.m^-2.a^-1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月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处理土壤呼吸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氮沉降初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差异不明显,5月份以后各氮沉降处理土壤呼吸开始表现出抑制效应,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明显(CK〉L〉M〉H);土壤呼吸日变化基本呈现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00—16:00。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对土壤呼吸产生的抑制效应增强,这可能与光皮桦林土壤本身的氮素状态有关。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偏相关分析得出,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的大部分变异(50.1%-79.8%),是影响光皮桦林土壤呼吸的主导因子。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表明氮沉降可能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呼吸 光皮桦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武卫国 胡庭兴 +2 位作者 唐天云 宋学贵 周朝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选择5种坡地利用方式,分别是裸地、农耕地(玉米)、荒草地、巨桉林地Ⅰ与巨桉林地Ⅱ,建立人工径流小区,对2006年6~11月各小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径流深依次是裸地(2... 选择5种坡地利用方式,分别是裸地、农耕地(玉米)、荒草地、巨桉林地Ⅰ与巨桉林地Ⅱ,建立人工径流小区,对2006年6~11月各小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径流深依次是裸地(250.9 mm)>农耕地(232.9 mm)>荒草地(175.4 mm)>巨桉林地Ⅰ(170.5 mm)>巨桉林地Ⅱ(141.3 mm);产沙量大小依次为:农耕地(313.63 t/km2)>裸地(176.80 t/km2)>荒草地(94.45 t/km2)>巨桉林地Ⅰ(90.58 t/km2)>巨桉林地Ⅱ(36.37 t/km2).(2)5种坡地利用方式养分流失差异显著(P<0.05),其流失量大小顺序均为钾素>磷素>氮素.其中,氮素与磷素流失以水溶态为主,平均为96.16%与69.45%;钾素以颗粒态(与泥沙结合态)为主,平均为74.93%.(3)不同坡地产流产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裸地与农耕地受降雨影响较大,而荒草地与巨桉林地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4)调整农事活动、改善经营措施与减少人为干扰对防止坡地产流产沙以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利用 径流泥沙 养分流失 推移质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海蓉 帅伟 +3 位作者 李静 吴福忠 杨万勤 谭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00,共7页
以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定位监测了2011年4-12月40场降雨中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冠截留率分别为香樟林31.63%,柳杉林42.73%,混交林49.88%。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 以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定位监测了2011年4-12月40场降雨中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冠截留率分别为香樟林31.63%,柳杉林42.73%,混交林49.88%。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柳杉林>混交林>香樟林;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各种林分树干茎流量少,茎流率均低于2%;地表径流量表现为香樟林>柳杉林>混交林,地下渗滤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表明森林植被对降雨截留分配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单一结构的人工林,混交林林冠截留率较高,地表径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森林群落 水土保持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分解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向元彬 胡红玲 +4 位作者 胡庭兴 万见中 普梅 颜震 丁云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471,共7页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凋落量、凋落物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①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6 247.78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中的主要组分,占全年凋落量的94.85%;凋落物各组分间凋落...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凋落量、凋落物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①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6 247.78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中的主要组分,占全年凋落量的94.85%;凋落物各组分间凋落量大小顺序表现为:凋落叶>凋落枝>凋落皮。②在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叶的分解速率比枝条快,分解12个月后,叶的质量残留率为39.56%,枝条的质量残留率为56.35%;叶在分解的5—8月时分解速率较大,而枝则在第4—10月时分解率较大;凋落叶分解95%需要2.989a,枝条分解95%需要4.783a。③经12个月的分解,凋落叶各养分元素年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N>C>P>K;凋落枝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C>N>K>P;凋落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均高于凋落枝;④凋落叶、凋落枝初始C/N分别为43.51、285.78;在分解过程中,各密度凋落叶、凋落枝C/N比变化动态总体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巨桉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