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持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的知识管理方案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安小米 白文琳 钟文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141,共6页
在界定协同创新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活动和客体三个角度对该概念进行了解析,明确了协同创新和一般创新的区别;明晰了协同创新体和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的概念,提出了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中的3个难题,即主体诚信问题、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界定协同创新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活动和客体三个角度对该概念进行了解析,明确了协同创新和一般创新的区别;明晰了协同创新体和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的概念,提出了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中的3个难题,即主体诚信问题、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客体网络联接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知识管理方案设计思路,包括知识创新多元化主体联盟、多维度活动联通、多层面客体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体 能力构建
下载PDF
科技协同创新体内部控制质量优化路径——基于风险管理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颜晓燕 邹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來,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江西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时间短、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点...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來,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得到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江西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时间短、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点。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江西在科技协同创新体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从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着手,为江西科技协同创新体构建了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控制活动五方面内容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从强化协同理念、提高协同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平稳运行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协同创新体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系构建 保障措施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要素下的科技协同创新体内部控制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晓燕 邹琳 《科技广场》 2017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由于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时间较短,科技创新过程中风险点较多,其内部控制不完善,本文基于风险评估要素,从设立目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四个方面建立了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内部控制体系,旨在有效识别企业与企业间、企... 由于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时间较短,科技创新过程中风险点较多,其内部控制不完善,本文基于风险评估要素,从设立目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四个方面建立了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内部控制体系,旨在有效识别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研究组织间的协同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因子,设计了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以期提高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内部控制体制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协同创新体 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下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凯 李晓婷 《科技广场》 2020年第5期21-28,共8页
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力,江西省提出“科技协同创新体”模式,目前已突破核心技术一百多项,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并为企业增收超千亿元。通过统计调查分析,发现江西省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存在企业数量少、申请主体单一、支持... 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力,江西省提出“科技协同创新体”模式,目前已突破核心技术一百多项,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并为企业增收超千亿元。通过统计调查分析,发现江西省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存在企业数量少、申请主体单一、支持形式单一、企业自身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有关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动态全过程管理机制、深化“协同”层次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科技协同创新体
下载PDF
科技协同创新体的内涵、运行机制及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林良 王耀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4,共4页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但当前的一般协同创新模式存在协同范围较窄、关键共性技术难突破、协同紧密度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壁垒等问题。为了弥补协同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作用,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是一种新的产...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但当前的一般协同创新模式存在协同范围较窄、关键共性技术难突破、协同紧密度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壁垒等问题。为了弥补协同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作用,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是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协同创新模式。文章以江西为例,在对协同创新体的内涵及其参与主体、特点和优势、运行机制等理论层面探讨的基础上,从组建条件和目标、运作模式、资金扶持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改革实践中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增强了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实践表明,与其它模式相比,科技协同创新体的合作层次更高,视野更大,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体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产学研
下载PDF
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对策研究
6
作者 唐蓉华 屈喜琴 +2 位作者 程可心 张兰 赵星 《科技广场》 2021年第3期29-36,共8页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的创新主体和组织模式,在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支新生科研力量。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作为企业类新型研发机...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的创新主体和组织模式,在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支新生科研力量。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作为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江西省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剖析科技协同创新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和兄弟省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新时期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协同创新体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构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二期建设回顾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新成 孟繁华 陈正华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0,23,共7页
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二期建设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确定了四个协同创新领域,通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达成了协同创新目标,推动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 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二期建设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确定了四个协同创新领域,通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达成了协同创新目标,推动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学科群的建设将围绕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质量"与"公平"这两大主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学科群协同发展的组织建设问题,使首都基础教育获得新突破、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基础教育 学科群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体
原文传递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体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文雅靖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7-43,共7页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通过系统梳理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基础和模式特征,结合科技创新主体合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体的主导思路,并从目标协同、要素市场协同及规则协同三...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通过系统梳理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基础和模式特征,结合科技创新主体合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体的主导思路,并从目标协同、要素市场协同及规则协同三个方面论证及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协同 要素流动 规则协同
下载PDF
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践行路径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林东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现其办学价值,是其"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时代新模式之一。从地方高校办学的内外在条件因素,分析指出了该类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弱势,并从"培育协同创新体"、"夯实协同创... 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现其办学价值,是其"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时代新模式之一。从地方高校办学的内外在条件因素,分析指出了该类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弱势,并从"培育协同创新体"、"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增强科研导向性"三大方面,提出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践行路径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 协同创新体 协同创新基础 科研导向性
下载PDF
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221-222,共2页
协同创新已成为现今高校探索资源共享、转化、集成、重组的新型创新机制与体制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党建面临严峻挑战及承担艰巨任务的大背景下,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应从三个层面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体:一是优化板块设计,突出党建特... 协同创新已成为现今高校探索资源共享、转化、集成、重组的新型创新机制与体制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党建面临严峻挑战及承担艰巨任务的大背景下,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应从三个层面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体:一是优化板块设计,突出党建特色,深化协同创新体网络平台建设;二是发挥区域优势,推进资源转化,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三是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协同功能,为协同创新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 协同创新体 独特优势
下载PDF
份额偏离分析视角下制造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福象 王泽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2,共8页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强化制造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份额偏离方法对我国制造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匹配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领域国家战...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强化制造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份额偏离方法对我国制造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匹配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北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人才结构和研发结构偏离度最高,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空间偏离度也很高,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亟待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际经验比较发现,我国存在建设主体实力失调、协同创新动能不足、开发研究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此,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坚持系统观念进行全局谋划,当务之急是凝聚全国战略科技力量合力打造协同创新综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报告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份额偏离分析 协同创新综合
下载PDF
Partner sele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 based on ANP-GRA
12
作者 Jing Wa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3期46-49,共4页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need a new innovative mod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s a complex multi-object relationship, it is essential 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need a new innovative mod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s a complex multi-object relationship, it is essential 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partner. Partner selec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tak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tner selection as research focus,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tner selection, using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then, obtaining grey correlation rank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tner b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ILA),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o sele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t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