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放疗协同化疗患者的两种静脉化疗输液装置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柏兴华 党军 +2 位作者 李光 臧爽 于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协同化疗患者两种静脉输液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放疗协同化疗肺癌患者128例,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外周静脉中心插管进行化疗(PICC组,n=64),...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协同化疗患者两种静脉输液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放疗协同化疗肺癌患者128例,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外周静脉中心插管进行化疗(PICC组,n=64),另一组患者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留置针组,n=64)。观察两组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等发生率;并发症治疗费用;患者化疗输液途径综合满意度。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683),两组化疗间歇期来院次数、治疗并发症所需处置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P=0.039)。两组患者化疗输液途径综合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0,P=0.000)。结论放疗协同化疗的肺癌患者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化疗途径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疗协同化疗 静脉输液装置
下载PDF
食管癌的MM5O协同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党升强 崔立春 +3 位作者 耿会生 王翠玉 王旋 杨正浩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1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MM50前程协同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对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CF)组40例,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DT2Gy,总剂量DT64Gy/6.5W。前程协同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C+LCAF... 目的:探讨MM50前程协同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对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CF)组40例,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DT2Gy,总剂量DT64Gy/6.5W。前程协同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C+LCAF)组40例,化疗同时给予PF方案,(顺铂20mg,氟尿嘧啶500mg,)2次/周,现常规放疗40Gy共4周后改为超分割放射治疗2次/d,1.5Gy/次,间隔≥6h,总量达到64Gy。结果:CF与C+LCAF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32%,26%及85%,69%,56%。1,2,3年局部控制平分别为46%,38%,28%及82%,72%,58%。生存率及局控率C+LCAF组明显高于CF组(P<0.01),与CF组比较,C+LCAF组急性毒副反应组增加(P<0.05)但能耐受,死亡原因有局部复发,其次是出血,穿孔,原地转移等,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中上段鳞状细胞癌采用MM50前程协同化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技术明显优于常规分割的放射治疗,急性反应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为重,但可以耐受,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M50 协同化疗 后程加速超分割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共载水飞蓟素和多柔比星的二硫化钼纳米片用于肺癌的协同化疗和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红 郭敏 +4 位作者 陈志怀 魏欣琪 杨友瑞 刘剑 徐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0-570,共11页
中药活性成分水飞蓟宾(silybin,SBN)具有抑制癌症细胞增殖且协同增强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抗癌作用。但由于SBN和DOX具有无靶向性、半衰期短等自身缺陷及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代动力学过程,导致此组合药物无法按设定的方... 中药活性成分水飞蓟宾(silybin,SBN)具有抑制癌症细胞增殖且协同增强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抗癌作用。但由于SBN和DOX具有无靶向性、半衰期短等自身缺陷及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代动力学过程,导致此组合药物无法按设定的方式作用于肿瘤,消除了二者间的协同作用,进而限制了其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因此,本研究拟构建一个以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MoS_(2))材料为基底,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唾液酸(sialic acid,SA)进行修饰、共载SBN和DOX的纳米输送系统。该系统在pH和近红外光的双重刺激下,诱导组合药物的释放,提高胞内药物的游离浓度,进而增强二者间的协同作用。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单位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批准。MoS_(2)-PEG-SA-SBN/DOX在动物体内循环,经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和SA介导的主动靶向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进行蓄积,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实现了对肿瘤的协同化疗和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取得了优异的抑瘤效果。本研究可为临床上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水飞蓟宾 唾液酸 协同化疗 光热治疗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携带PICC导管放化疗协同治疗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柏兴华 苏兰若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为肺癌患者化疗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从而提供优质服务。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4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材料。结果通过...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为肺癌患者化疗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从而提供优质服务。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4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材料。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5个主题,包括:PICC导管选择及决策,PICC留置期间的体会,放疗期间的担心与顾虑,留置期间是否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整个留置过程对PICC导管的最满意的环节及最不满意的环节。结论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自身治疗及护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化疗给药方式,同时为患者制定系统的护理方案,以消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的疑虑,从而保证其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ICC导管 化疗协同治疗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装载白藜芦醇的脂质体包裹介孔碳纳米管用于靶向及近红外激光触发的化疗/光热协同肿瘤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璟 伍旭 +2 位作者 彭倩 王晨旭 杨凡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50-560,共11页
为解决白藜芦醇(Res)因水溶性小、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而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将叶酸-聚乙二醇-脂质体(FA-PEG-Lip)、介孔碳纳米管(MCN)和Res混合并超声处理,制备得到装载Res的FA-PEGLip包裹的MCN(FA-PEG-Lip@MCN/Res)纳米体... 为解决白藜芦醇(Res)因水溶性小、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而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将叶酸-聚乙二醇-脂质体(FA-PEG-Lip)、介孔碳纳米管(MCN)和Res混合并超声处理,制备得到装载Res的FA-PEGLip包裹的MCN(FA-PEG-Lip@MCN/Res)纳米体系。所获得的FA-PEG-Lip@MCN/Res具有纳米级尺寸[宽:(80±10)nm;长:(600±100)nm]、负的表面电荷(-10.2 mV)、出色的载药量(131.59 mg/g MCN)、良好的溶液分散性和近红外(NIR)激光刺激-响应释放能力等特点。由于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运输,FA-PEG-Lip@MCN/Res纳米体系可以高特异性地将所运载的Res转运到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毒性试验表明,未装载药物的FA-PEG-Lip@MCN其本身生物相容性良好,适于作为药物载体。一系列细胞水平及活体水平的肿瘤治疗试验证明,在NIR激光照射下,该FA-PEG-Lip@MCN/Res纳米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化疗/光热协同治疗作用,能够对肿瘤进行高效地杀伤。总而言之,该FA-PEG-Lip@MCN/Res纳米体系能够同时实现提高Res的水溶性、增强Res的稳定性、延长Res在小鼠体内的半衰期、叶酸受体靶向、NIR激光刺激-响应释放以及肿瘤协同治疗等诸多功能,有望进一步推动Res在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介孔碳纳米管 纳米脂质体 化疗/光热协同治疗 叶酸靶向
下载PDF
^(60)Co外照射协同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162例
6
作者 杨世忠 吴存祥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2期851-852,共2页
目的评价60Co外照射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1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60Co-γ射线外照射,总量控制在65 ̄70Gy/7周。放疗开始的第1天,同时进行化疗,选用EPF(依托泊苷+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28d为1疗程,共用6疗程。结果近... 目的评价60Co外照射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1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60Co-γ射线外照射,总量控制在65 ̄70Gy/7周。放疗开始的第1天,同时进行化疗,选用EPF(依托泊苷+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28d为1疗程,共用6疗程。结果近期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102例(62.9%)、部分缓解(PR)57例(35.2%)、进展(PD)3例(1.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8%,25.3%,6.2%。结论60Co外照射协同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外照射 协同化疗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二硫化钼纳米花球负载阿霉素对癌细胞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廉爽 卢淇月 +2 位作者 章寅 谢文娟 蒋东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194,共6页
以钼酸钠、硫脲、柠檬酸及PEG-400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MoS_(2),考察了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及其对阿霉素(DOX)的负载及控释性能,并探讨了该载药体系对癌细胞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通过该水热反应体系制备的尺寸约500 n... 以钼酸钠、硫脲、柠檬酸及PEG-400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MoS_(2),考察了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及其对阿霉素(DOX)的负载及控释性能,并探讨了该载药体系对癌细胞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通过该水热反应体系制备的尺寸约500 nm花球状MoS_(2)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对DOX的负载率可以达到136.8%,且其释药行为具有pH响应性,pH=5.8时DOX的累积释放量达到70.29%,约为pH=7.4条件下的7倍,表明该材料在药物负载/控释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此外,负载DOX后的MoS_(2)-DOX的纳米复合物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对肝癌细胞HuH-7的抑制率高达92.09%,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的光热治疗和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纳米花球 水热合成 载药 光热-化疗协同治疗
下载PDF
同源靶向性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在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铭 王芝娜 +9 位作者 罗明芳 吕奕洁 阚俊楠 孙振博 李涵 宋军影 王落箫 李玉萍 刘岩 李祥林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7-194,共8页
目的制备同源靶向性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MnO2@DOX@ICG@CM(MDIC),观察MDIC纳米探针的同源靶向能力,探讨其多模态成像价值以及光热联合化疗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裂解和超声匀浆法获取乳腺癌4T1细胞膜,以脂质体挤压法制备细胞膜包... 目的制备同源靶向性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MnO2@DOX@ICG@CM(MDIC),观察MDIC纳米探针的同源靶向能力,探讨其多模态成像价值以及光热联合化疗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裂解和超声匀浆法获取乳腺癌4T1细胞膜,以脂质体挤压法制备细胞膜包被的同时载有化疗药阿霉素和光敏剂吲哚菁绿的MnO2纳米探针;对MDIC的外观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等性质进行基本表征,并研究其光声成像及磁共振成像的能力;观察不同浓度的MDIC纳米探针的光热升温性能,评估其对4T1细胞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的抗肿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MDIC纳米探针,呈花状结构,平均粒径为183.3 nm,表面电位为-20.6±0.77 mV。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成功包被;MDIC经激光照射后,溶液温度随着纳米探针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具有较好的光热升温效果;光声和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MDIC具有良好的成像对比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MDIC具有良好的同源靶向性;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光热-化疗协同治疗具有更好的癌细胞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同源靶向性的光声/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对比探针MDIC,该探针具有良好的光热升温效能和体外抗肿瘤效果,并且可以显著增强光声成像效果和磁共振T1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膜 纳米探针 光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光热-化疗协同治疗
下载PDF
磁热温敏复合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对肿瘤细胞的热化疗协同作用
9
作者 程倩 屈阳 +2 位作者 李建波 任天斌 任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151,共6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临界相转变温度为42. 5℃的温敏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29-b-P(NIPAM29-co-DMAM13);采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单分散超顺磁性纳米粒...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临界相转变温度为42. 5℃的温敏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29-b-P(NIPAM29-co-DMAM13);采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单分散超顺磁性纳米粒子Mn0. 6Zn0. 4Fe2O4;并采用自组装技术得到载有药物和磁性纳米粒子的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等对胶束的形态、药物控释和生物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胶束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性能。此外,通过研究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在不同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发现磁热疗和化疗的高效协同作用可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同时,本文对该复合载药胶束的磁热化疗协同增效机制也进行了初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复合载药胶束 磁性纳米粒子 药物控释 化疗协同
下载PDF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在生物传感器、抗菌载药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炜 邢文阁 +4 位作者 郭亚萍 张永光 李明君 杨磊 梁春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4523-4530,共8页
背景:新兴的二维材料在众多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能源、催化、生物等相关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目的:针对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在生物领域的目前发展及未来前景做一... 背景:新兴的二维材料在众多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能源、催化、生物等相关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目的:针对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在生物领域的目前发展及未来前景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在Web of Scienc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万方数据库检索涉及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生物领域的相关研究,检索关键词为“Biomedical MXene,MXene Biosensor,MXene Synergistic Therapy;生物医用MXene;MXene生物传感器;MXene协同治疗”,检索时间设置为2011年3月至2020年5月。结果与结论:低细胞毒性、高比表面积、强而宽的近红外吸收使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家族成为生物医学应用中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具有高度的功能化潜力,使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片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因此,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目前正在将其应用领域从机械、光学和电子领域扩展到生物医学领域。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在诊断成像、抗菌制剂、生物传感、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虽然有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具有理想的短期生物相容性,但系统评估长期体内生物安全性对于扩大其生物医学应用至关重要。通过未来的研究,有望观察到过渡金属碳(氮)化物新家族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科学中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二维材料 金属碳(氮)化物 MXene 纳米片 生物医学 生物传感器 协同化疗 综述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东 孟箭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4期267-272,共6页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总生存率提高不足50%,如何进一步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成功率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靶点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具有...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总生存率提高不足50%,如何进一步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成功率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靶点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的作用。单独用药治疗恶性肿瘤并不明显优于放化疗,但联合放化疗,可以通过改变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改善肿瘤内部缺氧,促使血管正常化增加放化疗效果,且不产生药物抵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文献复习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内皮细胞内外基质蛋白影响新生血管生成;作用于内皮细胞表面相关受体;逆转异常新生血管达到血管正常化;抑制低氧诱导因子,改善肿瘤区域缺氧状态;调控细胞周期,使更多的肿瘤细胞处于放射敏感期以及使血管正常化窗口增加放化疗效果。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协同作用以及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应用效果良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继放化疗之后又一抗肿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头颈部恶性肿瘤 血管正常化 血管内皮 靶向药物 靶向治疗 生物治疗 化疗协同作用 放射敏感期
下载PDF
基于透明质酸的靶向纳米探针的构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戚筱羽 叶雨霏 +5 位作者 陈雪梅 朱晓南 张雨婷 尹健 王晓丽 周楠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2-553,共12页
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为药物递送载体,依次连接阿霉素(doxorubicin,DOX)、天然吲哚花青素染料IR808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最后通过自组装得到具有抗肿瘤和荧光成像作用的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NPs。利用紫外可见光... 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为药物递送载体,依次连接阿霉素(doxorubicin,DOX)、天然吲哚花青素染料IR808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最后通过自组装得到具有抗肿瘤和荧光成像作用的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NPs。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在溶液和细胞水平开展其荧光成像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为均匀的近球形,尺寸约为75 nm。在pH 5.0和透明质酸酶环境中,DOX在前10 h的释放率达到80%以上。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CD44阳性细胞中,该纳米探针组展现出比游离药物组以及阴性细胞组更显著的荧光信号。细胞毒实验中,在CAT@HA-DOX-IR808 NPs+NIR组,只有大约40%的MDA-MB-231细胞在最高浓度的CAT@HA-DOX-IR808 NPs下存活。因此,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具有显著增强的抗肿瘤功效,在乳腺癌的体外成像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阿霉素 IR808 纳米探针 乳腺癌 近红外成像 化疗-光动力协同治疗
下载PDF
磷酸钙固化聚(L-谷氨酸)-顺铂/三氧化二砷纳米团簇协同治疗腹腔转移卵巢癌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中雨 冯祥汝 +3 位作者 许维国 庄秀丽 丁建勋 陈学思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1-910,共10页
在临床上,顺铂(CDDP)作为一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然而,肿瘤细胞内的还原微环境会降低CDDP的疗效.在本研究中,通过磷酸钙固化技术将聚(L-谷氨酸)-CDDP纳米粒子(PGN-Pt)与三氧化二砷(ATO)结合,构建细胞内酸敏感的纳米... 在临床上,顺铂(CDDP)作为一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然而,肿瘤细胞内的还原微环境会降低CDDP的疗效.在本研究中,通过磷酸钙固化技术将聚(L-谷氨酸)-CDDP纳米粒子(PGN-Pt)与三氧化二砷(ATO)结合,构建细胞内酸敏感的纳米团簇NCPGN-Pt+ATO,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NCPGN-Pt+ATO为粒径在129.8 nm的纳米球,能够在血液中长循环并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效应在肿瘤组织富集. NCPGN-Pt+ATO被细胞摄取后在细胞内酸性环境中释放PGN-Pt和ATO. PGN-Pt在细胞内持续释放CDDP以保持其有效杀伤浓度. CDDP和ATO共同提高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提升CDDP的疗效协同抑制肿瘤进展.鉴于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CPGN-Pt+ATO为CDDP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纳米药物 三氧化二砷 磷酸钙纳米团簇 细胞内药物递送 癌症协同化疗
原文传递
金属离子-吉西他滨单磷酸酯络合物纳米粒用于胰腺癌治疗的研究
14
作者 罗倩钰 汪诚艳 +3 位作者 张天龙 夏培元 张潇 杨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2-78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种金属离子与吉西他滨单磷酸酯(GMP)络合形成的纳米粒,考察该系列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筛选出抗肿瘤活性最佳的金属药物复合纳米粒,同时对该纳米粒中金属元素的协同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出多种金...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种金属离子与吉西他滨单磷酸酯(GMP)络合形成的纳米粒,考察该系列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筛选出抗肿瘤活性最佳的金属药物复合纳米粒,同时对该纳米粒中金属元素的协同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出多种金属离子-吉西他滨单磷酸酯络合物纳米粒(Metal-GMP NPs).随即,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对纳米粒的水合粒径、多分散系数和电位进行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纳米粒中GMP和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而确定Metal-GMP NPs中GMP的包封率、载药率及GMP与金属的物质的量比;通过场发射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形貌.然后,通过CCK8法研究Metal-GMP NPs对不同胰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抗肿瘤活性最佳的Fe-GMP NPs,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法等验证Fe-GMP NPs中的铁离子对GMP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GMP NPs可通过消耗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SH)产生游离的二价铁离子,诱导肿瘤细胞内发生芬顿反应,催化生成高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OS),打破肿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实现金属铁协同GMP化疗的效果.最后,在动物模型上验证Fe-GMP NPs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吉西他滨单磷酸酯络合物纳米粒,从中筛选出了效果最佳的Fe-GMP NPs,并进行药效与机制研究,为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单磷酸酯 金属离子 纳米粒 胰腺癌 协同化疗
原文传递
基于黑磷纳米片的智能近红外光响应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体外抗骨肉瘤活性评价
15
作者 杨君义 张周 +3 位作者 陈家瀚 卢志雄 王颖 陈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40,共12页
目的:制备出基于黑磷纳米片(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s)的智能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light,NIR)响应复合水凝胶,用于骨肉瘤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方法:采用液相剥离的方式制备BPNSs,并利用静电作用原理,以聚乙二醇二胺[PEG-(... 目的:制备出基于黑磷纳米片(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s)的智能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light,NIR)响应复合水凝胶,用于骨肉瘤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方法:采用液相剥离的方式制备BPNSs,并利用静电作用原理,以聚乙二醇二胺[PEG-(NH_2)_2]为修饰剂对其进行改性。改性后的BPNSs再次通过静电作用高效地装载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DOX)。将经过PEG改性并负载DOX的BPNSs共混于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基质中,通过冷法制备基于BPNSs的智能近红外光响应复合水凝胶。以小鼠骨肉瘤成骨细胞(K7M2-WT)模型评价其体外抗骨肉瘤活性。结果:BPNSs的PEG表面修饰提高了其生物稳定性,并减缓了氧化降解速度;BPNSs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01.6±3.2)%和(25.3±0.9)%;基于BPNSs的智能NIR响应复合水凝胶在37℃下能够快速完成溶胶-凝胶相变,形成半固体药物储存库,并具有良好的通针性,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p H/NIR智能响应的药物释放性能,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和体外光热-化疗协同抗骨肉瘤效果。结论:基于BPNSs的智能NIR响应复合水凝胶的制备过程简单可控,可通过NIR诱导实现智能光控和持续释药,使骨肉瘤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更加高效,在原位骨肉瘤等浅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磷纳米片 水凝胶 光热-化疗协同治疗 骨肉瘤
原文传递
A prospective cancer chemo-immunotherapy approach mediated by synergistic CD326 targeted porous silicon nanovectors 被引量:2
16
作者 Mohammad-Ali Shahbazi Neha Shrestha +7 位作者 Ermei Makila Francisca Araujo Alexandra Correia Tomas Ramos Bruno Sarmento Jarno Salonen Jouni Hirvonen Helder A. Santos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505-1521,共17页
Combination therapy via nanoparticulate systems has already been proposed as a synergistic approach for cancer treatment. Herein, undecylenic acid modified thermally hydrocarbonized porous silicon nanoparticles (UnTH... Combination therapy via nanoparticulate systems has already been proposed as a synergistic approach for cancer treatment. Herein, undecylenic acid modified thermally hydrocarbonized porous silicon nanoparticles (UnTHCPSi NPs) loaded with sorafenib and surface-biofunctionalized with anti-CD326 antibody (Ab) were developed for cancer chemo-immunotherapy in MCF-7 and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The cytocompatibility study showed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for the bare and antibody-conjugated UnTHCPSi (Un-Ab) NPs at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200 μg·mL^-1. Compared to the bare UnTHCPSi, Un-Ab NPs loaded with sorafenib reduced the premature drug release in plasma,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proper drug targeting. In addition, high cellular interaction and subsequent internalization of the Un-Ab NPs into the cells expressing CD326 antigen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antigen-mediated endocytosis via CD326 targeting. While an in vitro antitumor study revealed a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sorafenib-loaded Un-Ab NPs compared to the drug-loaded UnTHCPSi NPs in the CD326 positive MCF-7 cell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anti-proliferation impact of both the abovementioned NPs in the CD326 negative MDA-MB-231 cells, suggesting CD326 as an appropriate receptor for Ab-mediated drug delivery.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anti-CD326 Ab can act as an immunotherapeutic agent by inducing 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nd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of effector immune and cancer cells for subsequent phagocytosis and cytokine secretion. Hence, the developed nanovectors can be applied for simultaneous tumor-selective drug targeting and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26 ANTIBODY porous silicon nanopartides CHEMO-IMMUNOTHERAPY breast cancer drug targeting
原文传递
Janus γ-Fe2O3/SiO2-based nanotheranostics for dual-modal imaging and enhanced synergistic cancer starvation/chemodynamic therapy 被引量:7
17
作者 Yifan Zhang Yilin Wan +8 位作者 Yunyan Liao Yanjie Hu Tao Jiang Ting He Wei Bi Jing Lin Peng Gong Longhua Tang Peng Hu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64-572,M0004,共10页
Multimodal cancer synergistic therapy exhibited remarkable advantages over monotherapy in producing an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is work, Janus-type γ-Fe2 O3/SiO2 nanoparticles(JFSNs) are conjugated with gl... Multimodal cancer synergistic therapy exhibited remarkable advantages over monotherapy in producing an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is work, Janus-type γ-Fe2 O3/SiO2 nanoparticles(JFSNs) are conjugated with glucose oxidase(GOx) for synergistic cancer starvation/chemodynamic therapy. The γ-Fe2O3 hemisphere of JFSNs can perform photoacoustic/T2 magnetic resonance dual-modal imaging of tumors.GOx on the surface of JFSNs catalyzes the decomposition of glucose and produces H2O2 for cancer starvation therapy. Subsequently, the γ-Fe2O3 hemisphere catalyzes the disproportionation of H2O2 to generate highly reactive hydroxyl radicals in an acid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e close distance between GOx and JFSNs ensures adequate contact between the γ-Fe2O3 hemisphere and its substrate H2O2, thus enhancing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This synergy of glucose depletion, biotoxic H2O2 and hydroxyl radical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s 4 T1 mammary tumor growth with minimal advers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ergistic therapy Janus nanoparticles Glucose oxidase Fenton-like reaction THERANOSTICS
原文传递
Programmable starving-photodynamic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被引量:3
18
作者 Leli Zeng Kai Huang +5 位作者 Yilin Wan Jing Zhang Xikuang Yao Chao Jiang Jing Lin Peng Hu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611-619,共9页
Synergistic therapy combines multipl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one shot,thus could significantly amplif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However,how to design the desirable combination to maximiz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is s... Synergistic therapy combines multipl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one shot,thus could significantly amplif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However,how to design the desirable combination to maximiz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is still a big challenge in cancer management.Herein,a nanoagent composed of glucose oxidase(GOx)an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were constructed for programmable starving-photodynamic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through cascade glucose oxidation and hydrogen peroxide photolysis.In this nanoagent,GOx modulated the tumor glucose metabolism and consumed the β-D-glucose to produce H2O2.The glucose depletion induced"starvation"in cancer cells and caused cell death.Afterwards,the generated H2O2 was photolyzed by the invisible ultraviolet emission of UCNPs under near-infrared light excitation at 980 nm.The toxic hydroxyl radicals produced by photolysis further induced cancer cell death.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this starving-photodynamic synergistic therapy significantly outran any single therapy.This study paves an avenue to design programmable starving-photodynamic synergistic therapy for cance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starvation therapy photodynamic therapy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