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流通业的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基于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的双重分析
1
作者 封永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50,共13页
加强流通业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是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和地区投入产出表,分别使用加权改进的高斯(Ghosh)逆矩阵和列昂惕夫(Leontief)逆矩阵,测度1981... 加强流通业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是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和地区投入产出表,分别使用加权改进的高斯(Ghosh)逆矩阵和列昂惕夫(Leontief)逆矩阵,测度1981—2023年全国层面以及2000—2023年地区层面流通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双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分析双向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流通业通过增加初始投入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明显强于其通过增加最终需求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其中,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突出,特别是2010—2023年期间波动回升,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波动特征减弱并稳定在中等水平;相比于批发和零售业,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整体较弱,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也较弱但与批发和零售业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从六大门类行业对我国流通业双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贡献份额看,服务业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且重要性不断上升,制造业地位也较高但重要性有所下降,顺应制造业结构转变趋势,先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贡献份额明显增加,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贡献份额有所减小。在地区层面,流通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明显缩小,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明显扩大。从六大门类行业对我国流通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贡献份额看,在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的格局正在向与其他经济区类似的以服务业为主的格局转变,在大西南和大西北经济区建筑业的贡献份额明显较高且有所上升。从六大门类行业对我国流通业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贡献份额看,整体而言,以服务业为主的格局仍在加强,制造业的重要辅助作用在逐渐减弱,但北部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制造业的贡献份额始终较高。为更好地加强流通业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继续增加流通业初始投入,更大程度地发挥流通业前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顺应流通业最终需求变化趋势,适当加强流通业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缩小流通业后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的地区差异,持续改善地区分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现代流通体系 产业协同发展效应 投入产出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芳 白鹤松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针对国有林区地域范围广阔,现实发展情况复杂的特点,选择吉林省国有林区为典型案例.在实地调研该国有林区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情况後,采用专家调研法,建立了由四个层次、三大模块构成的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 针对国有林区地域范围广阔,现实发展情况复杂的特点,选择吉林省国有林区为典型案例.在实地调研该国有林区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情况後,采用专家调研法,建立了由四个层次、三大模块构成的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及SPSS软件系统,计算出模块层、准则层、要素层各指标的各自权重,然後采用加权线性和法,计算出吉林省18个林业局的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综合指数值,并据此对各个林业局的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效应和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协同发展效应趋强的趋势,总体上有向高效协同发展目标演进的趋势,这是吉林省国有林区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协同发展效应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QUALITY MANAGE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岚 秦嵩 +1 位作者 陆全 Dessouky MohomedI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re different research branche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A basis for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qua...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re different research branche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A basis for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quality management with some practical examples of cooperative effect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The specific challenges abou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of quality problems leads to new tends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effect
下载PDF
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动态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忠杰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5期36-40,共5页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 论文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格局变化,分析了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1997~2013年中国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省际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演进存在差异性,呈现多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趋势。(2)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示范效应。(3)本省与临近省域金融发展、经济开放、工业化、区域基础设施等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协同效应,而经济发展、城镇化对金融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竞争效应。(4)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业对高端人才需求有限,使得人力资本并没有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据此,笔者提出促进省际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金融产业集聚 协同发展效应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做优做强高校科技企业的模式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英 谭晓白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80,共3页
随着校企改制不断深入和完善,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做优做强高校科技企业已成为高校产业工作的下一个重点。在鼓励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政策引导下,教育部以及各高校科技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优质资源,准备在三五年内搭上... 随着校企改制不断深入和完善,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做优做强高校科技企业已成为高校产业工作的下一个重点。在鼓励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政策引导下,教育部以及各高校科技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优质资源,准备在三五年内搭上创业板这部规范化发展的市场列车。作为校办产业职能部门,应根据各高校企业、行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彼此间的协同效应而进行发展模式的战略布局和战术操作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优做强 科技优势 发展模式协同效应 创业板 上市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不公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义 黄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3-1238,共16页
【目的】碳减排是“碳量减排”和“碳公平”协同推进的过程。目前学界更多关注数字化“碳量”减排,数字化发展的碳公平问题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实证评估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不公平的影响,以期为数字化减排与高质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目的】碳减排是“碳量减排”和“碳公平”协同推进的过程。目前学界更多关注数字化“碳量”减排,数字化发展的碳公平问题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实证评估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不公平的影响,以期为数字化减排与高质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样本,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成本,运用Shapley值法测度碳排放不公平指数,同时重点考虑信息技术资本累积和数据资本发展,利用主成分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从能耗和协同发展视角,运用面板模型评估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不公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不公平关系呈“倒U”型,即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加剧碳排放不公平,后期则利于促进碳公平发展,但目前整体仍处于前期的加剧阶段。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每上升1%,碳排放不公平指数将平均上升约4.046%。(2)从能耗影响机制看,目前数字经济发展能够调节能耗强度和能源正义发展,可缓解碳排放不公平问题。但其调节能耗结构和能耗规模的碳排放不公平缓解效应不显著。(3)从协同发展影响机制看,目前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财政分权水平显著加剧了碳排放不公平,而通过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对碳排放不公平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目前数字经济发展的能耗结构、能耗规模及其协同发展效应对碳排放不公平的缓解作用尚未发挥。必须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能耗管控机制和协同发展机制,深入推进碳公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不公平 能耗效应 协同发展效应 SHAPLEY值法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