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火根 胡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3-2054,共12页
探究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省为例,构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关系,测度与评价2008—202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现状,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农业生产... 探究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省为例,构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关系,测度与评价2008—202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现状,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消费习惯、政策支持5种策略下的7种情景模式对2021—203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08—202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先降后升,总体趋势向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效果显著。在维持现有情景模式下,在2021—203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7种情景模式均能有效促进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各要素独立作用下,调减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化肥利用率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与单要素发展相比,多要素协同发展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果更大。为了使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朝着有序方向发展,未来应构建区域多要素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农业绿色发展 系统动力学 协同效应 江西省
下载PDF
天津市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减排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分析
2
作者 边疆 王洋 +4 位作者 鲍艾 张雅惠 项添春 裴子璇 王军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大气环境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特性是实施区域减污降碳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此建立了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CO_(2))减排协同指数计算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估算了城市月度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水平数据,对大气污染物与CO_... 大气环境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特性是实施区域减污降碳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此建立了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CO_(2))减排协同指数计算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估算了城市月度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水平数据,对大气污染物与CO_(2)减排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在全年1/4左右的月份中,细颗粒物(PM_(2.5))、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与CO_(2)的协同减排效果较为显著;就污染物类型而言,研究发现PM_(2.5)的减污降碳协同效果非常明显;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存在季节性变化,多个区在夏季最为显著,而在冬季较低。因此,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宏观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加快构建城市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的月度计算体系与动态监测平台,对大气污染物与CO_(2)减排实施高精度的协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与协同效应
3
作者 李文军 郑艳玲 +1 位作者 张芳 刘瑜珮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80-88,共9页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变革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过程与构造原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机理。研究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系统协同的依托载体,产业链条反馈机制促使协同效应...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变革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产业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产业链构造过程与构造原理、循环经济协同效应机理。研究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系统协同的依托载体,产业链条反馈机制促使协同效应形成。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以立法创新为保障,确立废弃物资源属性核心理念,统筹推动废弃物梯级式循环利用;以政策机制创新为抓手,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定期检视政策执行效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整合重构布局;以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等政策建议,促进循环产业链构造,推动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协同耦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链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协同效应视角下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探索——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例
4
作者 武志娟 黄婉怡 +1 位作者 谭玮璐 张志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40-42,共3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学的新要求,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课。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通过协同开展中医养生学、中医经典诵读以及中医络病学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让学生在掌...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学的新要求,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课。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通过协同开展中医养生学、中医经典诵读以及中医络病学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认知、实践层面建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从而增强专业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全能型卓越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文化自信 协同效应 中医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理探究
5
作者 许江波 齐云飞 许晨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63,共20页
加强政府创新政策之间的协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供给和需求相配合的视角,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 加强政府创新政策之间的协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供给和需求相配合的视角,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呈现显著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强创新吸收水平来发挥作用。关于协同效应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在政府采购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加显著;当政府补助多由研发相关补助构成时,政府采购与补助的协同效应更为显著;相较于策略性创新,政策组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相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组中政策协同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政府补助 协同效应 创新吸收水平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估
6
作者 崔连标 李晓 段宏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共12页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5和CO_(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5和CO_(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角整体、省际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模拟不同发展情形下协同效应变化。结果发现:(1)2011—2021年,相比单独减排,协同减排视角下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边际减污成本缩减了35.28%,边际降碳成本缩减了32.41%。(2)省际层面看,长三角三省一市边际减排成本之间异质性明显。其中,安徽省边际减污和边际降碳成本最低,上海市边际减污和边际降碳成本偏高。(3)与单独减排相比,协同减排下安徽省边际减排成本的缩减比例最为突出,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也最为突出。(4)城市层面看,低碳发展优先是减污成本最小化的治理方案,清洁空气优先是降碳成本最小化的治理策略,而若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不同城市需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水平等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该研究通过估算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和边际降碳成本,揭示了该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潜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长三角地区科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边际减排成本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绿色金融与财政政策研究:协同效应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孙佐 赵玥 +1 位作者 支博 韩宝莹 《吉林金融研究》 2024年第3期15-18,48,共5页
在党的二十大关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目标协同推进的绿色发展指引下,如何发挥绿色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助力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协同学视角,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与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阐述绿色金融与... 在党的二十大关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目标协同推进的绿色发展指引下,如何发挥绿色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助力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协同学视角,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与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阐述绿色金融与财政政策在构建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以财税及金融政策为主要研究路径,探讨两者的理念与目标,深入挖掘两者的协同机理与必要性,构建相互协同机制,为生态经济发展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财政政策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健美操运动与营养补充的协同效应研究
8
作者 莫丽琼 汤丹凤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8期103-105,共3页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健美操运动因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适应性,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健美操运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运动本身,还与营养补充密切相关。本文阐述关键营养物质对健美操运动表现的影响,分析健美操运动与营养...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健美操运动因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适应性,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健美操运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运动本身,还与营养补充密切相关。本文阐述关键营养物质对健美操运动表现的影响,分析健美操运动与营养补充的协同效应,探讨健美操运动与营养补充的协同效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协同效应的策略,旨在为健美操爱好者提供科学的营养补充指导,促进其运动表现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美操 营养补充 协同效应 营养素
下载PDF
发挥协同效应,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9
作者 葛丰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13期3-3,共1页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19.4%提高到2023年的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崛起 年均实际增长 生产总值 湖南省长沙市 战略决策 协同效应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爽 刘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9-1121,共13页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现有研究忽视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未探索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借鉴现有成果,提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现有研究忽视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未探索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借鉴现有成果,提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概念,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当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时农业碳排放也将显著减少,该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处置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农业化学物资消费结构对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农业化学物资使用效率与农业种植结构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农业投资规模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3)北方地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比南方地区更为显著,农业化学物资消费结构与农业化学物资使用效率对北方地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农业种植结构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农业降污减碳协同效应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碳排放 协同效应 农业化学物资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洁洁 马晓君 范祎洁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2,共17页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解决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是否...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解决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是否推动了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尚缺乏有支撑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立足于耦合协同的研究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验证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首先构建了测算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效应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协同效应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构建反映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协同效应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看,协同效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但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第二,协同效应明显促进了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其作用效力强于二者单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已成为新科技革命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优化是协同效应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渠道。第三,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不仅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能通过科研资本的流动,对经济关联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但科研人员的流动对关联地区的经济高质量水平产生“虹吸效应”,与科研人员的“趋利性”特点有关。本文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效应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脉络,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新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效应 空间知识溢出
下载PDF
创新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协同效应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玲玲 冯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4,共12页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②2011—2020年,除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外,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且提升程度占整体增幅的22.23%,其中,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③从空间效应分解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空间溢出(占比93.63%),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占比6.37%);④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结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效应在创新基础设施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⑤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异质性上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基础设施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效应 空间溢出
下载PDF
油泥与木屑共气化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继鑫 周金铎 苟湘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5-743,共9页
针对油泥和木屑共气化处理工艺,以CO_(2)为气化剂,利用热重分析系统考察木屑、油泥及其共混物的气化特性,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共气化的协同效应。利用螺旋气化反应装置对不同比例的混合物进行气化实验,分析对比气化实验三相产物产率... 针对油泥和木屑共气化处理工艺,以CO_(2)为气化剂,利用热重分析系统考察木屑、油泥及其共混物的气化特性,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共气化的协同效应。利用螺旋气化反应装置对不同比例的混合物进行气化实验,分析对比气化实验三相产物产率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研究发现:木屑的气化性能优于油泥,混合物中木屑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油泥的气化性能和气化反应活性,油泥含量的增多可增强木屑的气化反应;混合物气化反应的质量损失速率实验值曲线在挥发分析出和气化阶段均低于计算值曲线;混合物气化反应的气相产率随混合物中木屑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油泥/木屑质量比为6/4的共混物气体产率可达48.48%,且实验值比理论计算值高20.05%。研究表明,木屑与油泥共气化反应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油泥 热重 螺旋气化反应装置 共气化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协同效应权重配置的费用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潞 方志耕 +3 位作者 于亮 张亚东 邱玺睿 华晨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9-1319,共11页
费用预测是复杂装备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同类型复杂装备仅有少量样本信息的情况下,为提高估算预测精度,解决贫信息下费用影响要素筛选困难、要素间由于协同效应导致的权重分配不合理、费用预测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 费用预测是复杂装备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同类型复杂装备仅有少量样本信息的情况下,为提高估算预测精度,解决贫信息下费用影响要素筛选困难、要素间由于协同效应导致的权重分配不合理、费用预测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协同效应贡献度分配的要素权重配置方法。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相似样本及费用关键影响要素;然后,依据各要素在协同效应下对灰色关联度提高的贡献程度大小,参考Shapley值思想计算各要素的灰色比较关联重要性,以此确定权重;最后,构建相应的异阶参数灰色分数阶预测模型,对目标装备进行费用预测。通过与已有文献中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挖掘小样本下费用影响要素间的潜在信息,更可以合理地分配要素权重,提高费用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装备费用 协同效应 SHAPLEY值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分数阶GM(0 N)模型
下载PDF
望虞河西岸水生态系统协同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闻捷 刘媛 +2 位作者 逄勇 舒瑞琪 胥瑞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3,共9页
水生态系统统筹治理是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水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复杂,各子系统间存在紧密的影响与反馈关系,厘清水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协同作用机制十分重要。为此,以望虞河西岸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简称分区)为评价单元... 水生态系统统筹治理是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水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复杂,各子系统间存在紧密的影响与反馈关系,厘清水生态环境各子系统间协同作用机制十分重要。为此,以望虞河西岸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简称分区)为评价单元,以水环境、沉积物、水生态3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9年丰、枯水期的实测数据,通过建立协同效应模型量化评价单元中研究对象间的协同效应,探究其时空差异性,识别其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①丰水期环境条件更利于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水中污染物稀释,协同效应较枯水期更为强烈。②中协同和强协同的区域分布在太湖滨湖和望虞河沿岸处,说明分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举措初见成效,3个子系统耦合较好;弱协同或不协同的分区聚集在锡澄运河以东、长江以南的“三角区”。依据研究结果实施分区分类精细化管控,有利于提升望虞河西岸地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功能区 协同效应 时空分布特征 望虞河
下载PDF
淖毛湖煤和棉秆共热解协同效应分析
16
作者 胡孟启 罗杰 +5 位作者 刘洋 钟梅 代正华 靳立军 亚力昆江·吐尔逊 李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煤和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填料方式会显著影响挥发分之间相互作用及产物分布。分析分隔放置(Case 1)、机械混合(Case 2)、煤在棉秆上层(Case 3)和煤在棉秆下层(Case 4)4种填料方式下淖毛湖煤(NMH)和棉秆(CS)共热解产物的分布、组成及性质... 煤和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填料方式会显著影响挥发分之间相互作用及产物分布。分析分隔放置(Case 1)、机械混合(Case 2)、煤在棉秆上层(Case 3)和煤在棉秆下层(Case 4)4种填料方式下淖毛湖煤(NMH)和棉秆(CS)共热解产物的分布、组成及性质,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共热解半焦的孔隙特征,探究共热解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MH和CS协同作用因填料方式不同而变化,填料方式对共热解产物分布及性质影响大。用Case 4方式时,共热解焦油产率最高,为15.94%,较理论计算值增加3.89%,正协同效应最显著。此时,CS热解产生的富氢组分及时与NMH热解挥发物发生交互作用,导致H_(2)、CH_(4)和C_(2)~C_(4)产量较理论值降低,共热解焦油产率增加。不同填料方式对共热解焦油中轻油馏分均产生负协同作用。含氧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共热解过程促进脱氧反应(如脱羧和脱羰基化等),进一步生成脂肪烃,减少含氧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在共热解中,·H自由基与活性含氧基团产生正协同作用,促使焦油中O、N、S原子向固体或气体产物转移。由半焦分形结果可知半焦分形维数D_(1)和D_(2)均在2~3间,说明半焦粗糙度和孔结构均满足分形结构基本特征。对于Case 3和Case 4方式,位于下层样品半焦的表面更粗糙。用Case 3方式所得CS-C孔隙更小;而Case 4方式所得NMH-C孔隙更不均匀,孔结构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棉秆 填料方式 共热解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
17
作者 段冶 韩楠 +1 位作者 孙才志 李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13-2422,共10页
剖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成因是引导区域协同共治的前提,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1-2021年环渤海地区43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探究其空间关联网... 剖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特征及成因是引导区域协同共治的前提,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1-2021年环渤海地区43个城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探究其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最高值为0.43,尚未进入高质量协调发展阶段,超过80%的城市处于降碳滞后型失调阶段。②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网络呈以天津市为主核心的“局部集聚”和“全局关联”并存特征,个体中心性差异突出,网络结构稳定性亟待提升。③各板块内部成员相对较为稳定,板块间存在更为显著的溢出效应。④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合理化、能源利用、经济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间关联关系的形成发挥促进作用,而通风系数的差异起抑制作用。研究显示,环渤海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程度较低,建议通过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实施社团差异化的减排措施、拓展区域合作等路径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空间关联网络 驱动因素 二次指派程序 夜间灯光数据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长三角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思瑜 于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在“双碳”目标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发挥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大气污染物(包... 在“双碳”目标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发挥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大气污染物(包括SO_(2)、NOx、PM和VOCs)排放当量、CO_(2)排放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减污降碳政策力度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减污降碳政策对大气污染、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减污降碳政策具有三重协同效应,政策力度每提升1%,平均意义上可降低0.470%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降低0.292%的CO_(2)排放量,提升0.040%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②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在核心城市组能够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协同效应,而在中心城市组仅具有污染减排效应,在外围城市组没有产生显著效应.③减污降碳政策主要通过减少能源消费、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针对各城市组制定相应对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以全面实现长三角地区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协同效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19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1 位作者 王璐 杨兴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1212,共12页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的协同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面源污染以及两者协同度的时空演进特征;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从产业、要素和环境3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先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产粮大省和粮食主产区;2001—2021年我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现不断上升的演进趋势,各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农业集聚水平、作物种植结构、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议各地区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的协同防控治理体系和管控机制,构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跨区域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集聚水平,以推进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高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时空演进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协同效应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党红艳 贺新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4-1218,共5页
总结了我国低阶煤和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阐述了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协同效应机理,系统对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热解温度、生物质种类、混合比例、反应器类型、载气流量及热解气氛对协同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展望了... 总结了我国低阶煤和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阐述了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协同效应机理,系统对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热解温度、生物质种类、混合比例、反应器类型、载气流量及热解气氛对协同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展望了煤与生物质共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协同效应的研究方向。煤与生物质共热解可将两者单独热解的优点结合起来,在热解过程中发挥协同效应以提高热解产物的产率和品质。也可缓解低阶煤和生物质大量燃烧污染环境、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探究共热解协同效应机理以及不同因素对协同效应的影响,以助力低阶煤的清洁利用和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共热解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