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指导下的YTONG自保温砌块与安装工程协同深化施工研究
1
作者 王文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3期309-310,312,共3页
简述了利用BIM技术,对二次结构模型布置和安装模型布置在三维模型中进行协调的排版,将安装模型与二次结构模型进行协同深化,根据BIM模型确定位置,结合建筑模型对管线穿墙位置开洞,并对洞口精确定位和尺寸标注后出图,形成加工明细单。现... 简述了利用BIM技术,对二次结构模型布置和安装模型布置在三维模型中进行协调的排版,将安装模型与二次结构模型进行协同深化,根据BIM模型确定位置,结合建筑模型对管线穿墙位置开洞,并对洞口精确定位和尺寸标注后出图,形成加工明细单。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工厂化加工、三维模型分析,避免管道与构造柱的碰撞,达到施工便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深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深化 洞口预留 精确定位 模型可视化 集中加工 限额领料
下载PDF
新型预制件的结构设计与成本管理研究
2
作者 宋明明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8期181-183,共3页
作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型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普遍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真实项目案例的深化设计环节,针对装配式建筑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和降低成本三大需求,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新型预制... 作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型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普遍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真实项目案例的深化设计环节,针对装配式建筑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和降低成本三大需求,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新型预制构件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既可以优化预制构件的设计流程,又可以在模数化协同深化和出筋模具设计领域提升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预制件 结构设计 协同深化设计 成本管理
下载PDF
论物流新质生产力
3
作者 何黎明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我国物流业应当向“新”而行,提“智”增效,培育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 我国物流业应当向“新”而行,提“智”增效,培育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驱动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物流发展方式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释放物流降本增效的新路径,将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体现在:一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四是加强物流科技自立自强;五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六是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认准方向、系统谋划、分步推进,做好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工作,建议:一是加强市场顶层设计;二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三是链接产业链供应链;四是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五是完善创新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新质生产力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数字经济创新 物流科技自强自立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深化产学研协同
下载PDF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五十年回眸
4
作者 杨丹 刘俊 《金融经济学研究》 1999年第5期5-8,共4页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先行的格局取代了财政主导的格局,但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策略应是财政与金融协同深化.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先行 协同深化
下载PDF
基于“深化医教协同”理念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科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应小萍 朱圆圆 宗璐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15期140-142,共3页
目的:在“深化医教协同”理念不断深入的发展背景之下,以血液透析室为例,深层次探讨和研究当前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科室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2021年在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并且依照随机号码表对纳入的... 目的:在“深化医教协同”理念不断深入的发展背景之下,以血液透析室为例,深层次探讨和研究当前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科室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2021年在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并且依照随机号码表对纳入的病例样本进行抽取,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在研究过程中接受常规管理的同时,接受“深化医教协同”理念下的中医适宜技术。在持续干预一段时间之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疾病管理质量、整体生存质量及是否产生负面情绪、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疾病管理质量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也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负面焦虑或是抑郁的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实际治疗和护理过程当中都尚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将临床血液透析科室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深化医教协同”理念不断深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的背景之下,可以发现将中医适宜技术运用在临床血液透析科室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拥有更优质的管理效果,提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的品质。中医适应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极高的实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医教协同”理念 中医适宜技术 临床科室 血液透析科室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