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控辩协商走向辩审协商:我国认罪协商制度之反思
被引量:
12
1
作者
蔡元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控辩协商为核心来开展本土化构建。通说认为,控辩协商应当成为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关键性环节。然而,借鉴控辩协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非无需论证,改革者对两大法系的协商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因此有必要对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控辩协商为核心来开展本土化构建。通说认为,控辩协商应当成为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关键性环节。然而,借鉴控辩协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非无需论证,改革者对两大法系的协商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因此有必要对控辩协商展开理论上的反思。首先,控辩协商与我国重视职权审查和实质真实的司法传统格格不入;其次,我国刑事司法环境难以支撑控辩协商的开展,控辩双方缺乏足够的协商动力;最后,我国控辩双方的协商能力明显不平等,面对强势的控诉方,辩护方很难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相比控辩协商对平等性的依赖,辩审协商更注重通过裁判者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来实现协商正义。引入辩审协商,加强司法权的介入和调控,是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未来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
协商
辩审
协商
协商动力
协商
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速裁程序中控辩审三方动力体系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元轶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176,共16页
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速裁程序在适用比例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其内生性的速裁动力系统尚未得到建构。具体而言,量刑协商范围狭小、从宽处遇确定性不足、值班律师效用不彰导致辩方无意于选择速裁程序;程序简化不足且错案风险...
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速裁程序在适用比例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其内生性的速裁动力系统尚未得到建构。具体而言,量刑协商范围狭小、从宽处遇确定性不足、值班律师效用不彰导致辩方无意于选择速裁程序;程序简化不足且错案风险增加导致裁判方无力适用速裁程序;而形式化的证明标准和畸低的控方败诉风险又消解了速裁程序本应具备的正向激励机制,导致控诉方怠于推动速裁。因此,为从辩、审、控三方激活速裁动力,有必要加强辩护权保障、扩大辩护方协商空间,推行法定证明标准实现方法实质化并落实证据不足案件的无罪比例,使速裁程序真正成为具有自发生命力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裁程序
协商动力
怠速结构
程序分流
内生
动力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控辩协商走向辩审协商:我国认罪协商制度之反思
被引量:
12
1
作者
蔡元培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基金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刑事辩审关系研究"(201606010187)
文摘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控辩协商为核心来开展本土化构建。通说认为,控辩协商应当成为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关键性环节。然而,借鉴控辩协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非无需论证,改革者对两大法系的协商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因此有必要对控辩协商展开理论上的反思。首先,控辩协商与我国重视职权审查和实质真实的司法传统格格不入;其次,我国刑事司法环境难以支撑控辩协商的开展,控辩双方缺乏足够的协商动力;最后,我国控辩双方的协商能力明显不平等,面对强势的控诉方,辩护方很难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相比控辩协商对平等性的依赖,辩审协商更注重通过裁判者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来实现协商正义。引入辩审协商,加强司法权的介入和调控,是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未来出路。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控辩
协商
辩审
协商
协商动力
协商
能力
Keywords
leniency for guilty plea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charge-defense negotiation
judge-defense negotiation
negotiation momentum
negotiation capacity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速裁程序中控辩审三方动力体系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元轶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176,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庭审实质化语境下法官认知力研究”(17BFX064)
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正式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速裁程序在适用比例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其内生性的速裁动力系统尚未得到建构。具体而言,量刑协商范围狭小、从宽处遇确定性不足、值班律师效用不彰导致辩方无意于选择速裁程序;程序简化不足且错案风险增加导致裁判方无力适用速裁程序;而形式化的证明标准和畸低的控方败诉风险又消解了速裁程序本应具备的正向激励机制,导致控诉方怠于推动速裁。因此,为从辩、审、控三方激活速裁动力,有必要加强辩护权保障、扩大辩护方协商空间,推行法定证明标准实现方法实质化并落实证据不足案件的无罪比例,使速裁程序真正成为具有自发生命力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速裁程序
协商动力
怠速结构
程序分流
内生
动力
Keywords
Quick Judging Procedure
Negotiation Dynamics
Idle Structure
Procedure Division
Inner Dynamics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控辩协商走向辩审协商:我国认罪协商制度之反思
蔡元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速裁程序中控辩审三方动力体系研究
元轶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