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观的历史嬗变与新拓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弘 张等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5,共5页
世界各国各种不同的协商性民主实践,包括"自生性"的,也包括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而带有实验性的,都是人们为实现民主理想所付出的积极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于中国特定背景和历史逻辑创立的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观在不同... 世界各国各种不同的协商性民主实践,包括"自生性"的,也包括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而带有实验性的,都是人们为实现民主理想所付出的积极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基于中国特定背景和历史逻辑创立的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观在不同时期不断取得新的拓展。新时期,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应充分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所提供的有益成果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协商民主观 历史嬗变 新拓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观——以党代会报告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2
作者 李智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4-107,共4页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始,中国共产党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向世界昭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围绕党代会报告进行分析,能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社会领域,...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始,中国共产党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向世界昭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围绕党代会报告进行分析,能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社会领域,中国共产党认为协商民主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因为协商民主能够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和价值矛盾,从而弥合社会分歧和冲突。在治国理念上,中国共产党认为协商民主是落实"治理"理念的重要法宝,因为协商民主突出不同群体之间的讨论与对话,从而实现治理现代化。在民主实践上,中国共产党认为协商民主有利于实现民主最大公约数,因为协商民主能够将广泛的政治参与进行吸纳并加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协商民主观 党代会报告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观在乡村社会互动性政治仪式中的塑造 被引量:1
3
作者 端木燕萍 章荣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8,共10页
目前乡村社会民主恳谈会、议事会等已经成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平等性的基层协商治理形式。它们既属于基层治理的创新性发展,也与互动性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契合性。以互动性政治仪式重新解读乡村社会协商... 目前乡村社会民主恳谈会、议事会等已经成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平等性的基层协商治理形式。它们既属于基层治理的创新性发展,也与互动性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契合性。以互动性政治仪式重新解读乡村社会协商民主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仪式强化参与人员协商民主知识、协商民主能力和协商民主意识的内在机理和实践依据,有助于寻找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众协商民主观的有效路径,进而指引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继续向前发展。不过,在长达20多年的仪式链中,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缺位、乡村社会空心化、技术植入不足等主客观因素,从而在直接与间接意义上导致仪式前、仪式中和仪式后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行政力量越位,仪式主持人难以把握仪式过程中三种互动结构的有效运转,其他仪式参与人员也产生消极反应等,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完善“政党在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互动性政治仪式 协商民主观 “政党在场”
下载PDF
地方领导干部视野中的协商民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家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共7页
根据对调研数据的比较分析,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与欠发达地区各地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知与实践存在差异之处。总体来看,发达地区对协商民主有更多的认知,有更高的满意度,对协商民主实践也有更高的支持度。造成这种差异的逻辑可能在于... 根据对调研数据的比较分析,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与欠发达地区各地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知与实践存在差异之处。总体来看,发达地区对协商民主有更多的认知,有更高的满意度,对协商民主实践也有更高的支持度。造成这种差异的逻辑可能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带来职业的变迁,职业的变迁会带来阶层的分化,从而形塑不同的政治观念(包括民主观),民主观念的变化又会带来民主实践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协商民主认知与实践方面也存在共同之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协商民主认知与实践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也不应过度夸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协商民主认知与实践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也不是唯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观 比较分析 日常实践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宪法课程思政引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共识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谦 董亚辉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第5期3-11,共9页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更应强调其价值导向与共识凝聚。宪法课程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切实发挥广义宪法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价值共识的过程中,有必要依托宪法文本中蕴含的协商民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更应强调其价值导向与共识凝聚。宪法课程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切实发挥广义宪法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价值共识的过程中,有必要依托宪法文本中蕴含的协商民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发挥影响、教化作用。协商民主观能够为确立相应的价值共识提供宪法观念、法治意识维度的范式指引,以达成可能的宪法观念化与法治意识化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培育相应价值共识提供价值观、凝聚力维度的载体指引,以确立可能的内核型价值观与外延型凝聚力共识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课程思政 青少年法治教育 协商民主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价值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