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商阶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协商民主
1
作者 张会芬 杨坤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38,共11页
协商民主理论在不同场域表现出不同的协商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形式。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在不同改革阶段呈现出无协商、象征性协商和深度协商三种类型和差异,这种差异受到协商框架的影响,即协商主体的偏好―能力、协商议... 协商民主理论在不同场域表现出不同的协商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形式。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在不同改革阶段呈现出无协商、象征性协商和深度协商三种类型和差异,这种差异受到协商框架的影响,即协商主体的偏好―能力、协商议题的利益相关性、协商策略的情理―规则。不同的协商类型根据其组合程度形成告知、默认、咨询、劝抚、讨论、决策、审议等协商阶梯,阶梯越高其协商程度越深。中国的协商民主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满足协商框架要素才能实现有效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阶梯 协商 象征性协商 深度协商 集体产权改革
下载PDF
农民协商能力与农村社区协商系统质量关系研究——基于乡村建设行动中三个农村社区协商实验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大维 张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77,共8页
农民协商能力的欠缺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与协商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的协商能力,有必要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在吸纳国际已有协商能力要素标准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协商治理情景,可以构建包括参与意识、规则... 农民协商能力的欠缺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与协商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的协商能力,有必要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在吸纳国际已有协商能力要素标准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协商治理情景,可以构建包括参与意识、规则掌握、沟通互动、技术技能、包容决断等五种要素的协商能力框架,这一框架分别对应着基础性、主动性、秩序性、专业性、公共性等特点。协商能力框架构成一种阶梯模型,阶序层层递进意味着协商能力依次提高。而协商能力与协商系统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协商系统离不开高层次的协商能力。基于协商能力框架,三个“国家级”农村社区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的协商实验展现出了不同的协商能力与质量类型,三个协商案例实践各异,形成了咨询型协商、回应型协商与包容型协商三种类型。因此,应为农民协商能力的培育创造条件,并通过系统化路径提升农村社区的协商质量,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协商民主 协商系统 协商能力阶梯 协商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