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
作者 张瑞 周佳月 熊萌 《中国储运》 2024年第4期126-127,共2页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重庆市2012—202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研究区间的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优质协调,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重庆市区域物...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重庆市2012—202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研究区间的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优质协调,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重庆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 耦合协调 实证结果 耦合协调发展 研究区间 重庆市
下载PDF
营商环境、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志彪 王兵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现阶段,全球产供链重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让一些产业循环留在国内,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供链体系中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中央做好区域协调的战略准备,将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创造优惠政策洼地参与区域竞争,转变为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市场取向的竞争政策;需要让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型为中央主导型,促进地方产业政策转向鼓励公平竞争和效率竞争;需要通过再造市场规则、融资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司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管齐下改善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产供链重组 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成效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可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来需要围绕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新机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表达:共同富裕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海瑾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255,共9页
中国的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独特贡献,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摈弃了西方式现代化极化增长的弊端,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 中国的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独特贡献,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摈弃了西方式现代化极化增长的弊端,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担负着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共同富裕空间格局的时代使命。针对当前区域发展中以能力分化为特征的非均衡新趋势,应从构建空间耦合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四级联动的增长极体系、补齐欠发达地区能力短板等方面着手,系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雯 殷伟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农业、物流业三个子系统综合指数和总体综合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依次增高;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正向关系,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021—2030年,预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将不断增大,发展速度也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据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与物流业的投入,分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各区域加强合作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农业 物流业 耦合协调发展 时空演化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数字技术发展能否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言 孙献贞 《新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构建数字技术发展影响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将微观层面ICT专利授权数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技术,利用熵值法测算产业协调发展,探... 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构建数字技术发展影响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将微观层面ICT专利授权数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技术,利用熵值法测算产业协调发展,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能够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在计算机类型数字技术、在沿海地区、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在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等情形,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机制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发展将通过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渠道推动产业协调发展。空间视角分析结果表明,周围地区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推动本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发展 产业协调发展 劳动力配置效率 资本配置效率 熵值法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逻辑理路与未来展望
8
作者 郭萌 王怡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9期83-90,共8页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人力资本理论、资本依赖理论、三螺旋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赋能理论形成的包含理论依据、理论视角、理论框架、理论基础、理论保障在内的完整体系,成为我...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人力资本理论、资本依赖理论、三螺旋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赋能理论形成的包含理论依据、理论视角、理论框架、理论基础、理论保障在内的完整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我国高等教育学以致用、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与区域协调互促以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逻辑。从实践本身的完整体系看,区域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二者最终必将走向耦合协调发展的道路,其本质上是理论源于实践并回应实践问题、遵循实践规律并取得实践成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运用“新教育观”“协同治理观”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双方合力构建“校地共同体”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赋能 新教育观 协同治理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9
作者 彭兴莲 胡伟辉 毛小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6,共13页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总体平稳上升,环境保护水平先降后稳。长江各区域耦合协调度稳定提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全域>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空间分布为“中间低两翼高,北部高南部低”,呈现“江浙”保持引领、“沪渝”相对缓慢、“湘鄂”稳步提升、“赣皖”逐步发力、“云贵川”发展放缓的格局。各动力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各有差异,地区不对称性明显。因此建议:构建系统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耦合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目标与实现路径
10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3,共14页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受限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维度依然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较大差距,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应将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为紧要的位置,并着力构建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共生发展、区域共建发展和区域共享发展的新格局。依循这一思路,本文进一步从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推进农村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协同农村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未来一段时期高质量推进我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 高质量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娟 张翔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5,共12页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FDI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韧性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同旺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讲述了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阐述江苏省东海县概况;其次总结东海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以东海县为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提高城乡区域一体...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讲述了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阐述江苏省东海县概况;其次总结东海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以东海县为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提高城乡区域一体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 路径
下载PDF
准确把握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13
作者 赵祥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体系支撑。基于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从目标导向、战略思路和配套政策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并以此...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体系支撑。基于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从目标导向、战略思路和配套政策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意义重大。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导向是区域经济效率提升、社会发展公平与主体功能优化的有机统一,与这一多元目标导向相适应的战略思路是尊重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和保障民生底线。而要使上述战略思路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设计,具体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型政策、民生保障型政策与功能支撑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导向 战略思路 配套政策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检验
14
作者 张曾莲 施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7-111,共5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循环”协调发展,对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2—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存...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循环”协调发展,对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2—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相对于内循环,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循环的溢出效应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双循环协调发展中的溢出效应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协调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山海协作”:一项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安排
15
作者 邱毅 宫钰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5,157,共12页
始于福建、成于浙江、拓展于全国的“山海协作”制度形成于我国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历史实践中,经历了地方政策探索、区域整体落地、全国制度化建设三个阶段,具有目标导向明确、政策衔接紧密和措施体系完备的特征。“山海... 始于福建、成于浙江、拓展于全国的“山海协作”制度形成于我国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历史实践中,经历了地方政策探索、区域整体落地、全国制度化建设三个阶段,具有目标导向明确、政策衔接紧密和措施体系完备的特征。“山海协作”制度有别于西方协作型运行逻辑,在制度目标嵌入、制度内容共生、多元主体凝聚等机制运行中形成了融合型的实践逻辑,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机制下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展现出制度韧性和发展活力。未来“山海协作”制度还需因地因时进行制度创新,关注山海地位演进和数智时代需求,加快学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协作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府际关系
下载PDF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吗?——兼论收入房价比的调节作用
16
作者 梁军 李佳艺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共13页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增长收敛,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第三,收入房价比能够调节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调节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仅在中部地区显著增强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且在提高收入房价比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 城市群协调发展 收入房价比 产业分工 调节效应
下载PDF
金融结构市场化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吗?
17
作者 刘超 焦睿麟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基于2006—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金融结构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面板模型探究金融结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结构市场化有助于促进城乡协... 基于2006—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金融结构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面板模型探究金融结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结构市场化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其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渠道实现。(2)金融科技会显著提高金融结构市场化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传导效果。(3)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可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多方面协调发展。(4)金融结构市场化对城乡协调发展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从金融结构市场化视角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为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城乡协调发展 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金融科技
下载PDF
低碳转型能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
18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4,共14页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基于2006-2019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低碳转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显著缩小非中心城...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基于2006-2019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低碳转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显著缩小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而且对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工业依赖型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市,在缩小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方面有更明显的影响。低碳城市建设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传导机制来自城市产业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与人力资本的流入。这意味着低碳转型有助于实现“碳中和”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为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要建立绿色低碳转型的区域协作机制,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以低碳转型为契机加强人才引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发展 低碳城市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距 双重差分
下载PDF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处理好九大关系
19
作者 张文忠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1-85,共5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融合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与特殊类型地区协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关系,中心区与外围区的...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融合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与特殊类型地区协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关系,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关系,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以及陆海发展的关系,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与行业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
20
作者 杨青 郑衍迪 +2 位作者 刘雪晴 吴向荣 付灵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4期569-575,共7页
为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10-2019年30个省份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协调发展指数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与行业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 为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10-2019年30个省份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协调发展指数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与行业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处于较低的协调发展水平等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省域间协调发展水平绝对差异逐渐减小,但出现弱多极化趋势,2010年、2018年、2019年3年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效应,其他年份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状态;经济驱动力、环境治理力、产业带动力、城镇建设力、科技创新力、能源利用力共同驱动了两者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协调发展 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