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探究
1
作者 朱昊 《江苏商论》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重要基石。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省内存在苏北、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典型案例。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天...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重要基石。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省内存在苏北、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典型案例。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苏北地区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居民收入、产业结构、旅游景区布局对苏北旅游发展的制约作用。认为,要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消费引导、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来推动苏北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苏北经济发展,促进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省 苏北地区 旅游产业
下载PDF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研究
2
作者 杨欢 房秋荣 +1 位作者 李江 石彦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3期4-10,共7页
新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中面临着特殊的后发挑战。基于2010~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以及随机效应Tobit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时... 新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中面临着特殊的后发挑战。基于2010~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模型以及随机效应Tobit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二者协同共进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根据新疆各地州市发展实际,补短板锻长板齐头并进,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分区差异化提升路径,走符合地方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发展 Tobit面板回归模型
下载PDF
营商环境、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志彪 王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 营商环境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高度重视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不是向海外转移,对推动比较优势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现阶段,全球产供链重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竞争优势,让一些产业循环留在国内,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供链体系中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中央做好区域协调的战略准备,将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创造优惠政策洼地参与区域竞争,转变为创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市场取向的竞争政策;需要让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型为中央主导型,促进地方产业政策转向鼓励公平竞争和效率竞争;需要通过再造市场规则、融资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司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管齐下改善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产供链重组 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成效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可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来需要围绕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新机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数字技术发展能否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言 孙献贞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构建数字技术发展影响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将微观层面ICT专利授权数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技术,利用熵值法测算产业协调发展,探... 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构建数字技术发展影响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将微观层面ICT专利授权数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技术,利用熵值法测算产业协调发展,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能够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在计算机类型数字技术、在沿海地区、在进入新常态之后、在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等情形,数字技术发展对产业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机制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发展将通过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渠道推动产业协调发展。空间视角分析结果表明,周围地区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推动本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发展 产业协调发展 劳动力配置效率 资本配置效率 熵值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表达:共同富裕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海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255,共9页
中国的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独特贡献,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摈弃了西方式现代化极化增长的弊端,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 中国的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独特贡献,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的重要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摈弃了西方式现代化极化增长的弊端,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担负着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共同富裕空间格局的时代使命。针对当前区域发展中以能力分化为特征的非均衡新趋势,应从构建空间耦合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四级联动的增长极体系、补齐欠发达地区能力短板等方面着手,系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农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越 马春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8-62,共15页
通过对2011至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农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运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的发展水平,并揭示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协调发展趋势,发现存在... 通过对2011至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农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运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的发展水平,并揭示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协调发展趋势,发现存在“四地领跑,其他地市紧随其后”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的应用研究,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农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并指出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性,尤其是覆盖广度对数字农业发展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投资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间接促进数字农业发展,但在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存在“遮掩效应”。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农业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农业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雯 殷伟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农业、物流业三个子系统综合指数和总体综合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依次增高;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正向关系,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021—2030年,预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将不断增大,发展速度也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据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与物流业的投入,分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各区域加强合作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农业 物流业 耦合协调发展 时空演化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1 位作者 隋玉正 于国旭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3期86-100,共15页
自然保护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文献计量软... 自然保护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是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的关系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借助文献计量软件,对近30年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关系的研究可划分为萌芽探索阶段(2000年以前)、全面推进阶段(2001—2010年)和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主题集中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的认知与影响、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等3个方面,其中关于自然保护地对社区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丰富,协调发展措施的研究从概念研究转向具体模式、实践路径等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缺乏综合性和长期性的自然保护地对社区影响研究,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认知的衡量标准未达成共识,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措施研究薄弱,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效益评估研究较少。据此尝试提出未来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对社区居民福祉综合影响的研究,完善社区对自然保护地建设认知的衡量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差异化研究,深化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等,以期完善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区 协调发展 社区参与 社区共管
下载PDF
返乡农民工群体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基于内在机理与政策取向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宗平 曾志彪 《开放导报》 2024年第5期94-104,共11页
在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和产业政策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下,广东区域差距愈发明显。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一定规模的农民工群体因珠三角地区就业受阻而选择暂时返乡。研究发现,返乡农民工群体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传播者三重身份,将会为粤东... 在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和产业政策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下,广东区域差距愈发明显。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一定规模的农民工群体因珠三角地区就业受阻而选择暂时返乡。研究发现,返乡农民工群体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传播者三重身份,将会为粤东西北地区带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情感资本四项稀缺性资源,其对于粤东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均是不可或缺的。在返乡创业就业中,该群体能够激活四项资本的巨大潜能,有助于粤东西北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从政府、市场、返乡农民工群体和中介组织四个维度共同发力,发挥返乡农民工群体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助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群体 广东 区域协调发展 内在机理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逻辑理路与未来展望
12
作者 郭萌 王怡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9期83-90,共8页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人力资本理论、资本依赖理论、三螺旋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赋能理论形成的包含理论依据、理论视角、理论框架、理论基础、理论保障在内的完整体系,成为我...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人力资本理论、资本依赖理论、三螺旋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赋能理论形成的包含理论依据、理论视角、理论框架、理论基础、理论保障在内的完整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我国高等教育学以致用、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与区域协调互促以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逻辑。从实践本身的完整体系看,区域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二者最终必将走向耦合协调发展的道路,其本质上是理论源于实践并回应实践问题、遵循实践规律并取得实践成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运用“新教育观”“协同治理观”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双方合力构建“校地共同体”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赋能 新教育观 协同治理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目标与实现路径
13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3,共14页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受限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维度依然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较大差距,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应将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为紧要的位置,并着力构建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共生发展、区域共建发展和区域共享发展的新格局。依循这一思路,本文进一步从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推进农村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协同农村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未来一段时期高质量推进我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 高质量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地方政府横向转移支付与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基于对口援疆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4
作者 强国令 滕飞 闫杰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5,共10页
作为一项中国特色转移支付的创新,对口援助能否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一轮对口援疆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对口援助政策对受援地工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 作为一项中国特色转移支付的创新,对口援助能否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一轮对口援疆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对口援助政策对受援地工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助显著提升了受援地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了受援地工业集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口援助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援助 工业化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5
作者 彭兴莲 胡伟辉 毛小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6,共13页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 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耦合协调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0—2022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全域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总体平稳上升,环境保护水平先降后稳。长江各区域耦合协调度稳定提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全域>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空间分布为“中间低两翼高,北部高南部低”,呈现“江浙”保持引领、“沪渝”相对缓慢、“湘鄂”稳步提升、“赣皖”逐步发力、“云贵川”发展放缓的格局。各动力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各有差异,地区不对称性明显。因此建议:构建系统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耦合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政策建议
16
作者 刘云中 庄嘉莉 肖磊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未来5—10年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主要任务。人口集中趋势加剧,人口流动呈现多样化,城乡和区域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不平衡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需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且集约的国土空... 未来5—10年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主要任务。人口集中趋势加剧,人口流动呈现多样化,城乡和区域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不平衡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需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且集约的国土空间开发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沿海城市群和重点都市圈的产业升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同时,应在战略腹地、区域联动和东北振兴等方面强化建设。为保障政策实施,需改革区域协调机构、优化财税体系,建立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格局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同旺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讲述了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阐述江苏省东海县概况;其次总结东海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以东海县为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提高城乡区域一体...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讲述了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首先阐述江苏省东海县概况;其次总结东海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最后以东海县为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提高城乡区域一体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 路径
下载PDF
准确把握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18
作者 赵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体系支撑。基于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从目标导向、战略思路和配套政策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并以此...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体系支撑。基于习近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从目标导向、战略思路和配套政策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意义重大。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导向是区域经济效率提升、社会发展公平与主体功能优化的有机统一,与这一多元目标导向相适应的战略思路是尊重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和保障民生底线。而要使上述战略思路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设计,具体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型政策、民生保障型政策与功能支撑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导向 战略思路 配套政策
下载PDF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吗?——兼论收入房价比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梁军 李佳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共13页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 利用2007—2019年127个地级市的数据,系统检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讨论了收入房价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不仅显著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还加快了外围城市经济增长收敛,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第三,收入房价比能够调节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调节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仅在中部地区显著增强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且在提高收入房价比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 城市群协调发展 收入房价比 产业分工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分类推进策略
20
作者 高兵 高书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7,40,共12页
中国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挑战,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城市群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从人才培养、平台搭建、资源整合、评价反馈和新赛道拓展等方面形成特色,推动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等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 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