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为基础的分级干预联合理情行为治疗脑卒中术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婷 刘红 闫瑞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术后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为基础的分级干预联合理情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理情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脑卒中术后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为基础的分级干预联合理情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理情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为基础的分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吞咽障碍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各项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进食护理适宜性、护理措施合理性及护理措施有效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窒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术后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为基础的分级干预联合理情行为疗法,不仅可以缓解其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认知,而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外科学 中/护理 吞咽/生理学
下载PDF
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林荔青 傅西安 +1 位作者 吴敏娅 钱苏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943-945,共3页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组(n=40,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与微创组(n=50...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组(n=40,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与微创组(n=50,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围术期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出血、皮下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均P〈0.05);且微创组术后3个月各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气管狭窄、内芽/瘢痕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5.235,均P〈0.05)。【结论】采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可畅通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外科学 气管切开术 气管造口术/方法 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手术在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邓晓东 应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471-2472,共2页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去骨...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术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21.5±2.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脑灌注压(63.5±2.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5)vs(11.6±2.6)P〈0.05];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病死率为4.4%(2/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其神经功能缺失,降低其病死率,值得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外科学 大脑动脉 颅内压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全身与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敏 刘文雄 宁俊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比较全身与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予以局部麻醉,记录麻醉前(T0)、手术前(T1)、手术0.5h(T2)、手术操作(T3)、... [目的]比较全身与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予以局部麻醉,记录麻醉前(T0)、手术前(T1)、手术0.5h(T2)、手术操作(T3)、术毕(T4)时患者心率(HR)、动脉压(MAP)变化,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T。点,两组MAP、HR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T2、T3、T4点两组MAP降低,HR略有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B组(P〈0.05);③术前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3h、术后1dA组MMSE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3dA组MMSE评分上升,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两组睁眼、拔管及完全苏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A组术后POCD发生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相似,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无差异,但全身麻醉镇痛完全,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局部 卒中/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健 杨平生 伍苏方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1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使用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后30 min(T_3)、手术结束时(T4)、拔气管导管时(T5)、拔气管导管后3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_1~T4时患者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脑卒中介入手术,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外科学 右美托咪啶 依托咪酯 麻醉
下载PDF
颅内支架在后循环脑卒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茂华 孙军 +3 位作者 陆川 陈献东 蔡建勇 何学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期疗效随访。方法2003年至2009年对10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结果10例患者成功植入10枚颅内自膨胀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期疗效随访。方法2003年至2009年对10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结果10例患者成功植入10枚颅内自膨胀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81.3%(50%-90%)降低到11.6%(0~20%)。10例经6~24个月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5±1.5)个月。10例DSA复查支架通畅,未见明确再狭窄,未见卒中及脑缺血发作。随访10例中8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部分缓解。结论颅内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卒中/外科学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