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检测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
1
作者 梅将军 张夏静 +2 位作者 马瑛 胡利华 宋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与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新生血管分级在复发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就诊的初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行常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与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新生血管分级在复发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就诊的初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行常规颈动脉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的特点并进行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8个月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有无再发分为再发组(n=29)和未再发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血糖、血脂水平、血清标志物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以上因素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再发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再发组与未再发组间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发组中血清标志物中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尿酸(uric acid,UA)、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水平较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组高(P<0.01);③颈动脉CEUS造影显示82%(75/91)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两组间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UA、MMP-9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呈正相关;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P=2.15,OR=2.33,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的易损斑块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 动脉硬化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与卒中再发 被引量:9
2
作者 周环 李雯娴 +4 位作者 唐雯 池桂波 张世军 徐安定 黄立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动脉狭窄程度虽然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但是侧支循环对狭窄动脉供血区域脑灌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 目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动脉狭窄程度虽然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但是侧支循环对狭窄动脉供血区域脑灌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以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来研究缺血性卒中伴有ICA严重狭窄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探讨侧支循环与其卒中再发的关系.方法:57例予以内科药物治疗的ICA严重狭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TCD评定侧支循环等级,按照“无、Willis环前循环、Willis环后循环、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系统、局部新生血管代偿”评分,每种途径为1分,总分0~4分.根据MRI-FLAIR上患侧大脑中动脉远端高信号血管影(distal hyperintense ves-sel,DHV)多少,分为0、1、2分.将患者在TCD和FLIAR上侧支循环分数分为无(0分)、差(12分)、中等(3~4分)及良好(5~6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电话或门诊随访一年,观察其有无卒中再发,比较侧支循环上分级程度与一年内卒中再发的关系.结果:57例患者中27例一年内再发卒中.TCD和FLAIR侧支循环评分一年再发卒中风险分别为:无(3/3,100%)、差(3/9,33.3%)、中等(17/30,56.7%)、良好(4/15,26.7%).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发现TCD联合MRI-FLAIR进行侧支循环评分,不同分值在脑卒中复发率上有明显差异(P=0.049).结论:重度ICA狭窄缺血性卒中一年内再发卒中风险高,TCD联合MRI-FLAIR可以用来评定该类患者的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程度与一年内卒中再发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卒中再发 经颅多普勒 核磁共振成像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卒中再发与病死率的10年追踪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荆忱 荆忻 +3 位作者 程莉娅 陈宏 王军 李劲松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6例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再发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08例,女498例,脑梗死938例,脑出血2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结果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目的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6例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再发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08例,女498例,脑梗死938例,脑出血2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结果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脑卒中发生后的第1个月内再发仅与收缩期血压有关(P<0.05)。脑卒中患者因非脑卒中原因病死者高于脑卒中(P均<0.05)。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10年中病死率有明显差异,心源性脑栓塞病死率最高,腔隙性脑梗死病死率最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卒中严重程度、既往卒中史、空腹血糖增高或糖尿病者以及心力衰竭与病死率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年龄、卒中严重程度、既往卒中史、心力衰竭、空腹血糖增高及糖尿病均为病死的危险因素,而且年龄、卒中的严重程度、卒中史及收缩压增高也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再发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种方案治疗脑卒中再发300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玉红 金雅琼 +4 位作者 秦桂华 陈爱军 卢飞 钟梅芳 肖振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否优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其他降压药。方法筛选300例伴有"H型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以口服依那普利、其他降压药及依那普利叶酸片1年。试验前后分...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否优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及其他降压药。方法筛选300例伴有"H型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以口服依那普利、其他降压药及依那普利叶酸片1年。试验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死亡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依那普利叶酸片组明显降低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水平较依那普利组、其他降压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叶酸片组明显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叶酸片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依那普利类似(P>0.05),其他降压药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和降HCY水平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CIMT。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卒中再发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合并颅内外其他血管闭塞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卒中再发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彬 孙玉芳 +4 位作者 王云峰 程姚儿 程晓悦 李继梅 张拥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卒中再发的影响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或MRA证实存在MCAO的119例患者进行随访,以脑卒中再发为结局指标,将MCAO患者分为卒中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失访17例(14...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卒中再发的影响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或MRA证实存在MCAO的119例患者进行随访,以脑卒中再发为结局指标,将MCAO患者分为卒中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失访17例(14.28%),平均随访46.8个月,脑卒中再发14例(13.7%)。再发组合并其他动脉血管闭塞比例、年龄显著高于未再发组(P<0.01),D-二聚体、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低于未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脑血管闭塞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结论:合并颅内外其他血管闭塞的MCAO患者卒中再发风险升高,可作为一个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闭塞 危险因素 卒中再发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卒中再发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兰晶 曹云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程度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70年-2013年的中文及英文文献全文,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提取数据,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对...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程度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70年-2013年的中文及英文文献全文,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提取数据,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对纳入的6篇文献进行分析,重度狭窄组卒中再发率高于中度狭窄组(P=0.009)及闭塞组(P=0.10),中度狭窄组和闭塞组的卒中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94)。结论症状性MCA狭窄程度与卒中再发相关,MCA重度狭窄的卒中再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狭窄 卒中再发 狭窄程度
下载PDF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卒中再发率研究
7
作者 赵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卒中再发率。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收治2 315例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93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和208例脑卒中后无继发癫痫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卒中再发率。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收治2 315例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93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和208例脑卒中后无继发癫痫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的卒中再发率以及服用不同抗癫痫药物的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卒中再发率。结果非继发癫痫患者和继发癫痫患者住院期间的卒中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的卒中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卒中再发率高于接受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结论继发癫痫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卒中再发率高于非继发癫痫患者,新型抗癫痫药物引起卒中再发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卒中再发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蓓蕾 黄敏 +3 位作者 李军 李晓波 徐运 徐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随访2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给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采集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Kaplan-Meier曲线、危险比和比值比(95%可...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随访2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给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采集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Kaplan-Meier曲线、危险比和比值比(95%可信度区间)等统计分析。结果年龄(P=0.024)、吸烟(P=0.049)、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P=0.001)、SBP(P=0.001)、FBG(P=0.022)、颈动脉不稳定斑块(P<0.001)和颈动脉重度狭窄(P=0.02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相关。结论年龄、吸烟、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SBP、FBG、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颈动脉重度狭窄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戒烟、他汀类药物治疗、控制SBP和FBG有助于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 危险因素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登记随访系统卒中再发风险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春雨 王小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连续随访,评估卒中人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及ABCD2-1评分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用药情况、ABCD2-1评分,分别于发病后3... 目的通过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登记、连续随访,评估卒中人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及ABCD2-1评分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用药情况、ABCD2-1评分,分别于发病后3、6、12月进行随访。结果脑卒中的易发年龄为45~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现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相关(P<0.01)。随访中调查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对患者进行ABCD2-1评分,显示ABCD2-1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ABCD2-1评分可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立完善的评估、长期连续性随访系统,提高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 随访调查 二级预防药物 ABCD2-1评分 卒中再发
下载PDF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红 李宏辉 +3 位作者 唐晓刚 梁森 夏鑫 吴明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8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IS)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1—12月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NIHSS评分≤3分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后1年内复发的31例归为再发组,未再发的382例归为未再发组,探讨再发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IS)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1—12月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NIHSS评分≤3分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后1年内复发的31例归为再发组,未再发的382例归为未再发组,探讨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高脂血症病史、卒中病史、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清胱抑素C水平、入院时mRS评分;多因素分析表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OR=3.900)、卒中病史(OR=2.697)和入院时mRS评分(OR=1.485)。结论: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24h、卒中病史、入院时mRS评分偏高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内的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 缺血性卒中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脑卒中再发预防的研究——PROGRESS和PATS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莉 郑彩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年第5期128-129,共2页
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患者首次脑卒中的发病率同患有心肌梗死、非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有直接的关系,而经抗高血压临床治疗对照试验,可知舒张压的下降同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再发的几率呈线性关系,平均每降低5~6 mm Hg,发病几率则减少30%~40%。... 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患者首次脑卒中的发病率同患有心肌梗死、非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有直接的关系,而经抗高血压临床治疗对照试验,可知舒张压的下降同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再发的几率呈线性关系,平均每降低5~6 mm Hg,发病几率则减少30%~40%。针对高血压人群及非高血压人群进行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再发,可以通过临床PROGRESS、PATS试验进行验证。通过研究降压治疗对脑卒中再发预防的研究,分析PROGRESS和PATS试验及其临床意义,以期通过降压治疗的方式,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治疗 卒中再发 PROGRES试验 PATS试验
下载PDF
ABI、颈动内膜中层厚度在老年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丹 王丽娜 +2 位作者 孙俐俐 张晓艳 赵文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9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研究,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选择180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分组为复发组100例,首发组80例;另设对照组60例。3组均...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研究,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选择180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分组为复发组100例,首发组80例;另设对照组60例。3组均行全自动无创动脉硬化仪、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各组ABI、IMT的差异。结果复发组、首发组的ABI、IMT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复发组的ABI、IMT值与首发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I与IMT具有呈高度负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ABI、IMT、高甘油血症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IMT可以有效地评估老年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是卒中再发的强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 ABI 颈动脉内膜层厚度
下载PDF
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基底动脉闭塞早期卒中再发的预防效果
13
作者 刘军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80-281,273,共3页
目的:分析评估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基底动脉闭塞早期卒中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我收治基底动脉闭塞早期卒中的患者,共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5例)和对照组(阿司... 目的:分析评估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基底动脉闭塞早期卒中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我收治基底动脉闭塞早期卒中的患者,共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5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卒中复发情况,凝血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卒中复发率以及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TP,FIB,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基底动脉闭塞早期卒中再发的风险,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可作为该疾病患者的首选预防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立维 阿司匹林 基底动脉闭塞早期 卒中再发 预防
下载PDF
慢性颅内外血管狭窄—TIA患者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14
作者 刘建梅 田永军 张立波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5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颅内外血管狭窄 卒中再发 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
下载PDF
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孟超 柯琦玮 王大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分型与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患者入院后空腹外...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分型与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患者入院后空腹外周血中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2月,观察再发脑卒中的情况,并分析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与再发脑卒中关系。结果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2±1.5)个月,共7例患者失访,共20例(13.2%)患者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 GG型及CYP2C19*3 GG型均低于无复发患者(P<0.05),CYP2C19*2 GA型,CYP2C19*2 AA型CYP2C19*3 GA型,CYP2C19*3AA型均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YP2C19*2 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6.759,P=0.034)。CYP2C19*3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8.660,P=0.01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2及CYP2C19*3基因型是再发脑卒中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及CYP2C19*3突变型再发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2C19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黄上萌 黄俊卿 +2 位作者 万慧娟 兰文斌 陈津瀚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6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资料,并根据是否再发脑卒中分为无...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资料,并根据是否再发脑卒中分为无脑卒中组(n=48)和脑卒中组(n=31)。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既往脑梗死病史比例高于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首次发作距就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长于无脑卒中组,CIMT大于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梗死病史、首次发作距就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及CIMT是颈内动脉系统TIA后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内动脉系统TIA后再发脑卒中的风险较高,既往脑梗死病史、首次发作距就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及CIMT是颈内动脉系统TIA后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同时还需注意高血压在风险评估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影响因素 颈动脉内膜层厚度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性
17
作者 刘晓玢 黄毅文 那媛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年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98例,并规律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发脑卒中情况及无再发脑卒中事件时间。根... 目的分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年内再发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98例,并规律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发脑卒中情况及无再发脑卒中事件时间。根据受试者SUA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值SUA组(n=49)、低值SUA组(n=49),收集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入院当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2组再发脑卒中情况,通过ROC曲线评价SUA预测再发脑卒中的临床价值,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再发脑卒中的因素。结果低SUA组再发脑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高SUA组,低SUA组无再发脑卒中生存时间长于高SUA组(P<0.05),通过ROC曲线可知,SUA预测AIS患者1年内再发脑卒中的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85(0.75~0.94),最佳诊断界值为417.89μmol/L,该诊断界值下敏感度为0.87,特异度为0.92。年龄>53.06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17 mmol/L、SUA>349.25μmol/L、NIHSS评分>12.43分是AIS患者1年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UA可能是影响AIS患者1年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潜在的帮助临床医师识别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尿酸
下载PDF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近期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庆霞 王宇 +2 位作者 丁宁 张蕴 王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且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4月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随访1年是否有缺血性卒中再发分为再发组和对照组。对相关... 目的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且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近期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4月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随访1年是否有缺血性卒中再发分为再发组和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58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7例(10.5%)1年内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8~2.13,P<0.001]、高血压病史(OR 3.23,95%CI 2.27~3.92,P<0.001)、糖尿病史(OR 2.23,95%CI2.11~3.01,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R 1.36,95%CI 1.17~2.09,P=0.043)、慢性阻塞性肺病(OR 1.42,95%CI 1.11~2.09,P=0.03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R 2.86,95%CI 2.22~3.56,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 2.67,95%CI 2.21~3.31,P<0.001)、C反应蛋白(OR 1.32,95%CI 1.36~1.66,P=0.046)、同型半胱氨酸(OR 2.52,95%CI 2.05~3.55,P<0.001)、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OR 2.10,95%CI 1.87~2.53,P<0.001)等是缺血性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高糖化血红蛋白、高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1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卒中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0
19
作者 左惠娟 王成桓 +3 位作者 颜东 付典海 张娟 林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既往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房颤)病...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既往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房颤)病史、脑卒中病史、以及抗栓治疗情况,以及患者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等指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再发脑卒中的影响。结果326例患者中男性199例(61.0%),女性127例(39.0%)。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病率分别为79.8%、20.6%、17.8%。吸烟率、饮酒率、总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30.2%、22.4%和21.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15.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40.2%,阿司匹林服用率为74.2%。再发脑卒中,再发率为15.6%。在调整性别、年龄、超重肥胖、吸烟、抗栓治疗等因素后,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OR=3.867,95%CI:1.288~11.609)、血糖控制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OR=3.288,95%CI:1.458~7.415)、总胆固醇异常者(OR=2.659,95%CI:1.341~5.273)及心房颤动患者(OR=2.181,95%CI:1.063~4.477)再发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较低,吸烟、饮酒和总胆固醇异常发生率较高,血压、血糖控制不达标以及总胆固醇异常和房颤病史与再发脑卒中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 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短中期随访(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筱玲 贾建平 +2 位作者 吉训明 彭茂 凌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9期2714-2715,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1例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A组8例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组13例... 目的评价介入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1例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A组8例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组13例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1年半后分别随访临床和超声波检查。结果A组8例手术患者支架放置成功,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为70%~98%,术后狭窄程度小于10%,除1例偶发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其他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病发作;B组9例(9/13)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其中4例患者出现TIA发作,2例死亡),另4例(4/13)患者病情无变化,超声波检查发现7例(7/11)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增多增大,管腔进一步狭窄。结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短期疗效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介入治疗 期随访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