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刘倍利 廖杏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针刺+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颜面功能障碍指数(FDI)评分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比对照组(88.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扶阳罐温推疗法 中枢性面瘫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
作者 宋淑佳 孙琛 +2 位作者 裴丽坚 徐蔚海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一种发生于脑卒中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特征为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的身体部位由出现血管损伤的大脑区域支配。CPSP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然而目...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一种发生于脑卒中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特征为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的身体部位由出现血管损伤的大脑区域支配。CPSP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然而目前CPSP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以致临床诊断率不高,常用治疗手段效果欠佳。本文从CPSP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CPSP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中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及中医药的干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师慧 李红霞 +2 位作者 张起越 林建华 张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水、电解质和血压动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RAS组分也广泛分布在脑组织,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ACE2-Ang-(1-7)-Mas受...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水、电解质和血压动态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RAS组分也广泛分布在脑组织,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ACE2-Ang-(1-7)-Mas受体(MasR)双轴,探讨RAS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缺血性脑卒中等)的病理机制关联,并总结分析中药及中医非药物疗法基于RAS的靶向干预途径及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效应与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抑郁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中医药疗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
4
作者 周权 周小云 +4 位作者 杨兰 许坚 孙丽 洪叶 屈夏夏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爱君仪tDCS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疼痛缓解度(PAR);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普瑞巴林 缺血性脑 中枢性疼痛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月容 秦秀德 +4 位作者 党朝晖 陆韵薇 蔡甜甜 蔡浩斌 卜凡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7-972,共6页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常见的卒中并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CPSP的病理机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而小胶质细胞作为颅内常驻的巨噬细胞,被认为在CPSP发生发...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常见的卒中并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CPSP的病理机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而小胶质细胞作为颅内常驻的巨噬细胞,被认为在CPS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篇综述从生物活性因子、细胞受体和信号通路等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小胶质细胞调节CPSP的研究进展,描述了多个化合物对CPSP的临床前治疗作用,以期促进CPSP靶向治疗策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中枢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综合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春红 卞金玲 韩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7-1228,共2页
对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应提倡综合性治疗,因人而异地综合针灸(调神止痛、阻力止痛、温经止痛、刺络拔罐等法)、中西药物、心理支持以及推拿按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才能有效缓解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综合疗法
下载PDF
孙善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经验
7
作者 刘立飞 孙善斌(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1020-1023,1045,共5页
孙善斌教授临证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各类疼痛及脑卒中后遗症,尤其在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中,创新性地运用全息应象头针快速治痛法,治四肢痛之全息经络平衡针法,强化治痛之龙虎交战、飞经走气针法,固本治痛之取类比象振督固中法,治痛先... 孙善斌教授临证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各类疼痛及脑卒中后遗症,尤其在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中,创新性地运用全息应象头针快速治痛法,治四肢痛之全息经络平衡针法,强化治痛之龙虎交战、飞经走气针法,固本治痛之取类比象振督固中法,治痛先调神之“神”穴埋线、“心”穴调神法,祛瘀治痛之循经刺血、井穴定痛法等多重思维模式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中枢性疼痛 全息应象头针 全息经络平衡针法 督脉 埋线 循经刺血 井穴 孙善斌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8
作者 王志红 王嘉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2年12月。经严格筛选,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2年12月。经严格筛选,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病例1076例。8篇选用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OR=3.17,95%CI(2.16,4.64),Z=5.92(P<0.0001)。10篇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MD=-1.18,95%CI(-1.53,-0.83),Z=6.58(P<0.00001)。4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MD=-2.63,95%CI(-3.16,-2.10),Z=9.73(P<0.00001)。2篇采用改良Bankin量表(MRS)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MD=-0.60,95%CI(-0.78,-0.41),Z=6.93(P<0.0000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后中枢性疼痛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王新志教授从寒瘀论治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经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海燕 陈俊华 《中医研究》 2018年第8期46-48,共3页
历代医家认为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机不外乎中风患者气虚血弱,或风痰阻络,或肝阳上亢,或瘀阻脉络,导致血脉凝涩,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则有养血通络、调和营卫,熄风化痰、活血通脉,平肝潜阳、清热通络。王新志教授从寒瘀论治,认为其病机... 历代医家认为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机不外乎中风患者气虚血弱,或风痰阻络,或肝阳上亢,或瘀阻脉络,导致血脉凝涩,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则有养血通络、调和营卫,熄风化痰、活血通脉,平肝潜阳、清热通络。王新志教授从寒瘀论治,认为其病机特点为寒邪客脉、气血凝滞、不通为痛,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舌苔脉象,辨证论治,针药并用,为中医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医药疗法 寒凝瘀滞 不通则痛 针药并用 王新志 中医 验案
下载PDF
前庭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许红霞 陶烈君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导入...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导入Excel工作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联合前庭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及肌张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分级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眩晕残障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降低肌张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疗法 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文端 陈伟业 许怀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选... 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选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基本康复训练及一般性心理安慰、劝导,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治疗组则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并加用中药方自拟"活血疏郁汤"化裁煎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末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老年 抑郁症 康复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董道松 万成福 +4 位作者 刘妍 于雪 赵林 奚奇 宋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此类疼痛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 2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加巴喷丁治疗组(A组)和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组(B组),每组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此类疼痛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 2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加巴喷丁治疗组(A组)和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组(B组),每组12例。A组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最终剂量为1 800 mg/d;B组患者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加巴喷丁外,另外给予度洛西汀60 mg qd早餐时口服。均连续用药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在第4周以及第8周,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较单用加巴喷丁疗效好,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中枢性疼痛 加巴喷丁 度洛西汀
下载PDF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锐 彭宁 +2 位作者 郭民霞 石斌亚 俞世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多虑平为对照 ,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 ,并对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氟西汀与多虑平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 目的 :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多虑平为对照 ,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评价氟西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 ,并对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氟西汀与多虑平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氟西汀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虑平组 (P <0 .0 0 1)。结论 :氟西汀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疗效与多虑平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中枢性疼痛 治疗
下载PDF
调神抑痛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琦 孙阁 +3 位作者 孙雪娇 张凯君 孟沙沙 李悦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抑痛针刺法治疗卒中后由中枢性疼痛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方法和依据。方法:将12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调神抑痛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调神抑痛组予调神抑痛针... 目的:观察调神抑痛针刺法治疗卒中后由中枢性疼痛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方法和依据。方法:将12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调神抑痛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调神抑痛组予调神抑痛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每日针刺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进入下一疗程,共针刺4个疗程。分别在入组当天、治疗第14天和治疗第28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MMT分级评价表和偏瘫功能恢复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表评定。结果:在治疗4个疗程(28天)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且调神抑痛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神抑痛针刺法可有效改善由中枢性疼痛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抑痛 针刺疗法 后中枢性疼痛 肢体运动障碍
下载PDF
芒针透刺督脉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贾泽坤 朋源凤 +4 位作者 周婷 燕练钢 江娜 李静 曹奕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7期1192-1194,1203,共4页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PSP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芒针透刺督脉穴位针刺治疗,每周6次,药物组予以普瑞巴林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均治疗4周。疗程前...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PSP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芒针透刺督脉穴位针刺治疗,每周6次,药物组予以普瑞巴林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均治疗4周。疗程前后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进Fugl-Meyer感觉、运动障碍评分、感觉阈值(CPT)、日常生活能力(MRS)。结果两组患者VAS、MRS较治疗前下降(P<0.05);Fugl-Meyer感觉、运动障碍评分显著提高(P<0.05),针刺组较药物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CPT数据下降明显(P<0.05),较药物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督脉穴位可作为CPSP治疗方法,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中枢性疼痛 芒针 督脉 感觉阈值检测
下载PDF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晓磊 胡永生 +3 位作者 陶蔚 张晓华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 目的:评价运动皮层电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随访2005年2月至201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MCS治疗的CPSP患者17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2周、3月、6月、1年及最后随访时间的疼痛缓解率(0%~100%);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36)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疼痛缓解≥25%认为手术有效。结果: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3±0.6,术后2周时为4.9±2.3,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手术后2周时有效的患者占82.4%,3月时有效的患者占64.7%,6月时有效的患者占56.3%,1年时有效的患者占40.0%,最后随访时间时有效的患者占33.3%;随访到9例患者完整的生活质量情况,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2)。结论:MCS治疗CPSP有效,并能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MCS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节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皮层电刺激 后中枢性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人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萌 纪凡 +2 位作者 卢光 张晓磊 胡永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评价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对于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病人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我科室住院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的CPSP共16例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 目的:评价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对于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 stroke pain,CPSP)病人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我科室住院行运动皮层电刺激术(motor cortex stimulation,MCS)的CPSP共16例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以健康宣教、环境干预护理、针对性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物理康复干预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并评估病人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SF-36生活质量(short form-36,SF-36)提高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前VAS评分为9.5±0.4,术后VAS评分为5.5±0.9,干预组病人术前VAS评分为9.4±0.6,术后VAS评分为4.1±1.0,两组术后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干预组较对照组VAS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SF-36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对照组术前为46.6±5.3,术后为63.4±19.2,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前为46.9±5.4,术后为69.8±17.0,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术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SP病人在药物治疗和MCS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综合护理干预方案降低了病人的疼痛,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中枢性疼痛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兴国 杨浩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484-485,共2页
目的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 例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实施治疗过程,治疗组采用中医药疗法开展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目的中医药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 例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实施治疗过程,治疗组采用中医药疗法开展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分别在一个月、二个月以及三个月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分别是(14.40±1.50)分、(9.44±1.94)分以及(5.00±0.70)分,和对照组同时点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采用中医药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使得患者在一个舒适的、健康的环境下生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老年脑 抑郁症 康复作用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感觉阈值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建敏 王志勇 +1 位作者 吴頔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0-824,842,共6页
目的:评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各类感觉纤维的阈值,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共4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成经颅磁刺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 目的:评估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各类感觉纤维的阈值,并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共4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分成经颅磁刺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经颅磁刺激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M1区给予rTMS。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感觉阈值检测(CPT)及上肢Fugl-Meyer量表对疼痛程度、纤维阈值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CPT、FMA-UE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颅磁刺激组CPT在5Hz、250Hz、2000Hz的阈值及FMA-UE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经颅磁刺激组VAS评分为(4.2±1.8)、CPT 3个频率阈值分别为(282.3±139.6、154.5±130.2、145.4±176.2)、FMA-UE评分为(40.1±18.6),均较常规治疗组更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CPT与VA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PT可用于CPSP患者各类感觉纤维阈值的定量评估。rTMS可改善CPSP的疼痛程度及感觉阈值,同时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后中枢性疼痛 感觉阈值检测
下载PDF
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鹏 赵素平 +4 位作者 李晓青 王逍 刘玥 种莉 李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 3年6月至2014年8,q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评价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 3年6月至2014年8,q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于治疗时基线、治疗2周后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评价疼痛强度、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情绪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时基线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治疗1个月后NRS评分逐步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I)。与治疗时基线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HAMA和HAMD-17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均较基线明显下降(P<0.01和P<0.05),且治疗组患者HAMA和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均为一过性。结论普瑞巴林可改善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症状及情绪障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普瑞巴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