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脑卒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沈亚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7-0060,共4页
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的改善中使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病例进行数据研究,其中40例在2022年1-12月,未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照组),而另外40例在2023年1-12月,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研究... 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的改善中使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病例进行数据研究,其中40例在2022年1-12月,未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照组),而另外40例在2023年1-12月,启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研究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出院时GCS评分、GOS评分均明显提升,NIHSS评分明显更低,各项时间均明显更少,治疗情况更优,并发症明显更少,抢救效果理想,P<0.05;对比两组入院时GCS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得出P>0.05。结论 脑卒中治疗及预后中使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预后 优化急救流程 效果
下载PDF
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患者急救效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48-0151,共4页
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脑卒中病人的抢救效果和病人的精神状态带来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80名中风病人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评... 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脑卒中病人的抢救效果和病人的精神状态带来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80名中风病人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评分,满意度,入院到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评分较低,但对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就诊到确诊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0.05。结论 快捷护理程序在脑中风病人中的应用,对病人的精神状况有改善作用,抢救工作的有效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心理状态 影响
下载PDF
卒中中心建立后的规范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沈雪芳 张远尚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卒中中心建立后的规范化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卒中中心建立前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卒中中心建立后的规范化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卒中中心建立前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卒中中心建立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卒中急诊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接诊至确诊的时间、确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01);观察组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规范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接诊至病情确诊时间、病情确诊至接受治疗时间,减少院内延误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静脉溶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急诊护理流程 静脉溶栓 时间窗
下载PDF
标准卒中救治流程缩短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 被引量:6
4
作者 朱罗江 张洪剑 +7 位作者 沈红健 张小曦 沈芳 赵瑞 李强 张永巍 杨鹏飞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 目的分析长海医院标准卒中救治流程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择2013年9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AIS患者876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66例,最终纳入810例。按照是否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2018年6月22日起实施)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335例)和对照组(未采用标准卒中救治流程,4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RT),以及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14.3%(48/335)vs 31.2%(148/475),P<0.001]。在行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NT、DPT、PRT均短于对照组[34.2(28.1,60.4)min vs 53.5(27.0,72.2)min、76.5(55.9,106.4)min vs 97.0(68.9,151.1)min、45.0(37.3,90.4)min vs 78.0(55.4,109.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66.7%(32/48) vs 57.4%(85/148)、91.7%(44/48) vs 93.2%(138/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直接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组DPT、PRT也均短于对照组[67.0(50.1,109.0)min vs 87.0(60.8,150.0)min、48.0(43.5,80.8)min vs 74.0(60.3,10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54.7%(157/287) vs 52.3%(171/327)、93.0%(267/287) vs 91.1%(298/3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我院的标准卒中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大血管闭塞AIS患者救治环节中的DNT、DPT和PRT,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血管成功再通率与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标准救治流程 血管内治疗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 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
下载PDF
卒中院内流程优化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金星 何子骏 +1 位作者 陈光生 刘冰 《现代医院》 2021年第11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院内流程优化对高龄人群地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博罗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0年5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按卒中院内优化流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卒中院内流程优化对高龄人群地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博罗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0年5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按卒中院内优化流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后24 h、出院时(NIHSS)评分、DNT时间(即患者就诊到静脉溶栓药物开始使用时间)、OTT时间(即患者发病到静脉溶栓药物开始使用时间)、治疗后24 h出血性脑梗死转化率、患者住院时间、治疗结局(溶栓后90天mRS评分)。结果共纳入73例≥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80~91岁,平均83.13岁;男性31例(42.46%)。其中对照组44例,优化组2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溶栓后24 h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9.83±5.98)、(7.17±5.93)分,低于对照组的(12.93±5.96)、(10.30±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患者DNT、OTT、住院时间、出院后90天mRS评分低于对照组,DNT<60 min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院内优化流程后,年龄≥80岁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其神经功能恢复更佳,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龄患者 院内流程优化 静脉溶栓 DTN时间
下载PDF
优化卒中通道诊疗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TN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纪莉莉 葛姚澄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834-3836,3840,共4页
目的探究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优化卒中通道诊疗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门至用药时间(DTN)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2... 目的探究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优化卒中通道诊疗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门至用药时间(DTN)达标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入院为对照组,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入院为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流程,观察组则在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以优化卒中通道诊疗流程,对2组的进门到用药时间(DTN)进行统计,同时比较2组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ra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结局。结果对照组DTN长于观察组(t=2.729,P<0.05),2组的DTN达标率存在明显差异(χ2=4.039,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Brathel低于观察组(t=3.210,P<0.05),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t=2.678,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χ2=4.389)、致残率(χ2=4.039)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优化卒中通道诊疗流程可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TN,并提升其达标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死亡及致残的风险,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检台 护士 优化通道诊疗流程 急性缺血性 DTN达标率 预后
下载PDF
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华龙 李蓓蓓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院从2017年1月设立脑卒中中心,将... 目的:探讨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院从2017年1月设立脑卒中中心,将设立脑卒中中心以前收治的3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设立脑卒中中心以后收治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为参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脑卒中急救流程进行急诊救治,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然后,比较两组患者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ADL(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评分。结果:在治疗后的第10 d和第30 d,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NIHSS的评分均更低,P<0.05。在治疗后的第10 d、第30 d和第90 d,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ADL的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脑卒中急救标准流程进行急诊救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对其进行救治的效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缺血性脑患者 急救标准流程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下载PDF
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俞碧霞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3期169-171,175,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应急流程),选取2021年1—10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 目的:观察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应急流程),选取2021年1—10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实施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生到达时间、医生评估时间、评估结束转移至CT室时间、CT检查时间、CT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4 h、出院时,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可缩短实施溶栓时间,降低NIHSS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规卒中应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院内应急流程 急性缺血性 溶栓 NIHSS评分 急救 满意度
下载PDF
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分析
9
作者 伍堪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卒中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卒... 目的:探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对卒中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卒中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卒中急救流程,观察2组患者院外到进入专科救治的时间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在进入专科治疗前的总时间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预后良好、致残、植物状态及死亡的例数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化卒中急救流程可以显著缩短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急救流程 患者 预后
下载PDF
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刘军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卒中患者中,讨论选择5G移动卒中单元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在我急救中心卒中患者261例,以掷骰子法分为观察对照组。观察组实行5G移动卒中单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死亡率、致残率、急... 在卒中患者中,讨论选择5G移动卒中单元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在我急救中心卒中患者261例,以掷骰子法分为观察对照组。观察组实行5G移动卒中单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死亡率、致残率、急救耗时,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卒中患者实施5G移动卒中单元时,可降低致残、致死率,急救耗时较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移动单元流程 死亡率 致残率
下载PDF
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郭春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3-15,共3页
分析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经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后者应用的护... 分析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经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卒中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无意义(P>0.05);干预后,从神经功能、住院费用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低(P<0.05);从日常生活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干预满意度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院内等待时间、溶栓等待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比于参照组短(P<0.05)。结论:早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当中应用院内卒中应急流程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等,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院内应急流程 神经功能 干预效果
下载PDF
Stroke nurse-led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strategy for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timeline process: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from China
12
作者 Baiyu Li Zhufeng Zhang +2 位作者 Keye Li Lingdie Zhao Rong N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24年第5期521-527,I0001,共8页
Objective: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in the therapeutic window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optimiz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IVT)therapy stra... Objective: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in the therapeutic window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optimiz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IVT)therapy strategies for stroke could reduce treatment delays.Methods:To reduce delays in IVT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a serie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from June 2021 to August 2023,which included developing a timeline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forming a nurse-led stroke process management team,providing homogeneous training,standardizing the IVT therapy process for ischemic stroke,and introducing an incentive policy.During the pre-(from June 2021 to February 2022,group A)and post-(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2,group B1;from December 2022 to August 2023,group B2[implementation of an additional incentive policy])of the implementation the strategy,the door-to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time(DCT),CTA time,neurology consultation to consent for IVT,CTA-to-needle time(CNT),and door-to-needle time(DNT),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underwent CTA within 20 min,15 min,and 10 min and DNT within 60 min,45 min,and 30 min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Results: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IVT process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stroke,the DNT for group B1 and group B2 were 30(24,44)min and 31(24,41)min,respectively,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46(38,58)min in group A(P<0.001);the median DCT were both 13 min in group B1 and B2 lower than 17min in group A(P<0.001);the median CTA were 12 min in Group B1 and 9 min in Group B2 lower than 14 min in group A(P<0.001);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neurology consultation to obtain consent for IVT and CNT.Compared with group A,the proportion of DCT20 min,15 min,and 10 min was higher in groups B1 and B2(P<0.05),and the same result was observed at DNT60 min,45 min,and 30 min(P<0.05).However,the additional incentive policy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Group B2 and Group B1.Conclusions:Optimizing IVT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i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limit the DNT to 30 min in ischemic stroke,significantly reducing delays within the therapeutic window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atients meeting target time segments.Additionally,generating a timeline for the IVT therapy process by scanning positioning quick response codes wa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achiev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IVT quality management fo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Nurses Stroke process Quality improv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