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付耀武 刘路遥 +3 位作者 刘祖标 丁昊鹏 王邱 王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凝血功能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总积分和NIHSS评分逐渐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及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瘀阻络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恢复,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生活质量,且并未影响凝血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急救汤 急性脑梗死 中医证候评分 卒中量表评分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皮质醇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对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敖平 柯红 +1 位作者 高超 刘凡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皮质醇(Cor)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对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住院并且完成... 目的探讨皮质醇(Cor)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对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住院并且完成多导睡眠监测(PSG)的脑梗死患者13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OSAS分为脑梗死组(55例)和脑梗死合并OSAS组(8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血清Cor水平、睡眠参数、清晨血压及NIHSS评分和AHI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合并OSAS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Cor与NIHSS评分和AHI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or、NIHSS及AHI对脑梗死患者发生OSAS的诊断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or、NIHSS及AHI是脑梗死合并OSAS发生的影响因素(OR=2.305、2.196、2.248,P<0.05)。Cor水平与NIHSS评分和AHI均呈正相关(r=0.915、0.903,均P<0.05)。ROC曲线显示Cor、NIHSS及AHI对脑梗死患者发生OSAS诊断评估中的AUC均在0.75以上;联合检测的AUC为0.957,高于单独检测(Z=2.925、2.644、2.873,P<0.05),有较高的敏感度(92.00%)和特异度(90.00%)。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OSAS的影响因素包括Cor、NIHSS及AHI,临床上可以联合Cor、NIHSS及AHI对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皮质醇 脑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收缩压变化值在颅内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3
3
作者 徐阳 金凡夫 +4 位作者 赵丽 黄四妹 赵守财 刘海荣 储照虎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现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3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溶栓24 h后采用头颅CT检查。将病人分为出血转化组(n=25)...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现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23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溶栓24 h后采用头颅CT检查。将病人分为出血转化组(n=25)和非出血转化组(n=98)。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溶栓前后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发病到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等,明确脑梗死病人行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性别、烟酒史、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等基线数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组在发病年龄[(71.64±10.56)岁比(63.85±12.42)岁]、溶栓前NIHSS评分[11(6,14.5)分比7(4,12)分]、溶栓后2 h NIHSS评分[11(3,14.5)分比5(2,9)分],出血转化组均大于非出血组(P<0.05)。但是出血转化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差值低于非出血组[0(0,2)分比1(0,4)分,P<0.001]、溶栓前收缩压出血转化组较高[(160.88±20.24)mmHg比(150.79±21)mmHg,P=0.033],出血转化组溶栓前后收缩压变化值大于非出血转化组[(34.88±22.51)mmHg比(24.58±16.56)mmHg,P=0.01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较大、溶栓前后收缩压差值、溶栓前后NIHSS评分变化值是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溶栓前后收缩压变化值和NIHSS评分变化值均对病人愈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变化值小、溶栓后收缩压变化值大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龄病人,应充分考虑到病人血压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变化因素,并采用合适的干预手段、积极预防出血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病人病情 溶栓治疗 出血转化 收缩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燕敏 陈文伙 +5 位作者 易婷玉 林定来 林晓辉 陈荣城 潘志南 郑秀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动... 目的探讨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65例,均经多模式影像学评估证实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及小核心梗死区大片缺血半暗带。根据发病24 h内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5例患者分为直接取栓组(30例)和延迟取栓组(35例)。直接取栓组患者采用机械取栓配合标准药物治疗;延迟取栓组患者先进行标准药物治疗,症状加重后行机械取栓。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疗效及随访结果,即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NIHSS评分(入院时、术前、出院时)、使用替罗非班比例、就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血管闭塞部位、良好侧支循环(血流代偿>2级)、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异位栓塞、预后良好、死亡,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估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后90 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次要终点事件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 d死亡。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入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4(2,5)分比11(9,14)分,χ2=6.613;出院时:1(0,2)分比3(1,10)分,χ2=3.205;均P<0.01]。直接取栓组就诊至穿刺时间少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95.3,181.8)min比865.0(520.0,1096.0)min,Z=5.928,P<0.01]。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患者大血管闭塞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分别为73.3%(22/30)、80.0%(28/35)],病因分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替罗非班使用比例、血管闭塞部位、血流代偿>2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异位栓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90 d,直接取栓组良好预后率高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6/30)比60.0%(21/35),χ2=5.737,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的,对该类患者可尝试尽早行血管内治疗,但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大动脉闭塞 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联合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评分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霞 樊峰萍 +5 位作者 张学艳 刘福兴 张丽 王焱浩 马艳 李丽杰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STANDING)联合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FSP)评分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86例孤立性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完成STANDING床旁检查和FSP评分,根据最... 目的探讨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STANDING)联合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FSP)评分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86例孤立性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完成STANDING床旁检查和FSP评分,根据最终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脑卒中组(20例)和非脑卒中组(66)例,评估STANDING检查法联合FSP评分预测脑卒中的价值。结果STANDING检查提示中枢性眩晕36例,非中枢性眩晕50例,其诊断中枢性眩晕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0.64%;脑卒中组FSP评分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FSP评分诊断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95%CI:0.702~0.891),临界值为17.35,灵敏度为79.80%,特异度为77.88%;通过FSP评分临界值预测脑卒中病人23例,非脑卒中病人63例。STANDING检查法联合FSP评分诊断脑卒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45%。结论STANDING检查法和FSP评分联合应用对孤立性眩晕病人脑卒中发生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对临床预防、治疗及预后脑卒中病人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脑梗死 孤立性眩晕 眼震-头脉冲-步态检查法 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系统认知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文琴 张翠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824-1826,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常见性,据相关数据统计,其在全部脑卒中类型中占比为60%~80%,致死率、致残率较高[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临床积极规范化治疗后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疾病不适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下降,从而增加影...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常见性,据相关数据统计,其在全部脑卒中类型中占比为60%~80%,致死率、致残率较高[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临床积极规范化治疗后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疾病不适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下降,从而增加影响疗效及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中患者 规范化治疗 中类型 认知心理护理 疗效及预后 数据统计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估计回顾性真实世界数据缺失指标:基于卒中量表评分的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付露阳 肖菲菲 +5 位作者 刘明月 郑霖 赵昕锐 彭茨克 曹海俊 刘国恩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8,共6页
目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评估卒中严重程度的常用量表。评估自然语言处理辅助NIHSS评分算法与电子病历的评分一致性,为未来开展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数据的卒中患者研究提供估计的技术方法。方法:收集国内5家医院中急性... 目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评估卒中严重程度的常用量表。评估自然语言处理辅助NIHSS评分算法与电子病历的评分一致性,为未来开展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数据的卒中患者研究提供估计的技术方法。方法:收集国内5家医院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历和NIHSS评分记录。通过阅读电子病历与专家访谈,制定人工评分规则,并建立NIHSS评分特征词列表,缺失的检查评分按照正常进行评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对电子病历记录进行全扫描,自动识别并提取所有相关特征词到结构化电子病历报告表中。由两位研究者对电子病历报告表审查后,基于人工评分规则进行回顾性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Bland-Altman图示法、Kendall协同系数及线性回归拟合评估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辅助的和电子病历中记录的评分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235例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中NIHSS评分,同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辅助系统进行回顾性评分。自然语言处理辅助评分与电子病历中实际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R;=0.78,P<0.001;单次测量ICC=0.88,P<0.001)。结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辅助的回顾性评分算法,能够可靠地估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初始评分,为基于回顾性真实世界数据获取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数据提供了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真实世界数据
原文传递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儒钦 陈成志 +1 位作者 韦海生 张钊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HSS评分为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4分, 52例)和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4分, 48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显示阻塞情况,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1±1.5)分、(2.4±0.5)分、(0.67±0.12),预后不良组分别为(11.8±2.3)分、(6.8±1.3)分、(0.46±0.19)。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更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及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占比明显偏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高、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ROC分析可知,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模型预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基线NIHSS评分模型和CT血管成像模型。结论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能力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CT血管成像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 血管闭塞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中风祖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瘀证患者NIHSS评分及证候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文龙龙 林伟龙 +3 位作者 张佛明 陈昕 许越 黄培新(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风祖方治疗血瘀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瘀证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标准治疗(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日1次;立普妥20 mg,口服,每晚1次)并配合中药治疗,... 目的:观察中风祖方治疗血瘀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瘀证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8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标准治疗(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日1次;立普妥20 mg,口服,每晚1次)并配合中药治疗,治疗组予标准治疗+中风祖方,治疗14 d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差值及血瘀证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52.43%,对照组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祖方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祖方 急性缺血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中医证候评分 血瘀证
下载PDF
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4天内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韩燕飞 杨毅 张拥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4天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HbA_(1c)、发病24 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治疗前... 目的分析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4天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HbA_(1c)、发病24 h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治疗前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总数、血沉、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数据。根据治疗前HbA_(1c)水平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HbA_(1c)<6.5%,6.5%≤HbA_(1c)≤8.0%,HbA_(1c)>8.0%),比较三组上述指标。结果发病第14天,HbA_(1c)>8.0%组NIHSS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HbA_(1c)>8.0%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相较于HbA_(1c)<8.0%,HbA_(1c)>8.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神经功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威 李静杰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峰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28-732,751,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AIS的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AIS的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51例、心源性栓塞型30例、小动脉闭塞型55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AIS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IL-6、IL-10的差异。根据入院时NIHSS、mRS、ESRS评分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状况及复发风险的因素。ROC曲线评估实验室指标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状况及复发风险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IS患者NLR与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TOAST分型AIS患者年龄、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N、NLR、RDW、hs-CRP、D-二聚体、Hcy、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是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hs-CRP、D-二聚体是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LR、D-二聚体是AIS患者复发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LR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最佳截断值为2.52,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528,AUC为0.670。NLR联合hs-CRP、D-二聚体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状况的最佳截断值为0.40,灵敏度为0.718,特异度为0.730,AUC为0.781。NLR联合D-二聚体判断AIS患者复发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0.42,灵敏度为0.736,特异度为0.661,AUC为0.736。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LR与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均呈正相关(rs=0.291、0.358、0.277,均P<0.001)。结论NLR在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NLR联合hs-CRP、D-二聚体等指标可有效提高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评分 Essen中风险评分评分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现状调查及NIHSS评分判断卒中后抑郁风险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艳 殷雯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情况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PSD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SD发生情况将其分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情况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PSD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SD发生情况将其分成PSD组与非PSD组,比较两组的病理资料,分析PSD发生与病理情况的关系。观察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NIHSS评分的变化,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对NIHSS评分与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IHSS评分对PSD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42例(35.00%)发生PSD,78例(65.00%)未发生PSD。PSD组的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认识障碍评分及HAMD总分高于非PSD组,且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NIHSS评分与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认识障碍评分及HAMD总分呈正相关(r=5.412、4.726、4.925、5.048、5.194、6.795,均P<0.05)。NIHSS评分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为0.640(标准误=0.051,P=0.008,95%CI=0.541~0.739);NIHSS评分>7.310分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风险更高。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PSD发生率较高,NIHSS评分与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呈正相关,且对PS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缺血性脑 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MMEF、FEV1、FVC及NIHSS评分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3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老年脑卒中后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110例老年脑卒中后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 目的评价老年脑卒中后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110例老年脑卒中后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最大呼吸中期流速(MM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NIHSS评分、临床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结果治疗组MMEF、FVC、FEV1、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1、31.464、26.220、11.798,P<0.05)。治疗组临床指标、炎性因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卒中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又可降低NIHSS评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 重症肺炎 有创机械通气 盐酸氨溴索 肺功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敏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444-2446,共3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州市闽清县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州市闽清县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NHISS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的差异,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总体健康程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谷裕 郭树彬 +1 位作者 梅雪 武军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模...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模态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结果分为两组,非大血管闭塞型AIS组(n=66)和大血管闭塞型AIS组(n=169)。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大血管闭塞型AIS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高密度脂蛋白与大血管闭塞型AIS发生风险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年龄、血氧饱和度状态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年龄[比值比(OR)=1.03,P=0.022]、高密度脂蛋白(OR=0.25,P=0.03)、血氧饱和度状态(OR=0.21,P=0.004)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可有效预测大血管闭塞型AIS的发生风险。这些因素的联合预测模型显示出较高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0.712,P<0.01],且高密度脂蛋白与大血管闭塞型AIS发生风险呈明显负相关。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大血管闭塞型AIS的一个独立保护因子。结合年龄和血氧饱和度状态,高密度脂蛋白能更准确预测大血管闭塞型AI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高密度脂蛋白 多模态头颅CT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年龄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损伤诱导蛋白1、黄嘌呤氧化酶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16
作者 阮永坤 何嘉盛 陈晴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变化,分析血清NINJ1、XO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并评估血清NINJ1、XOD检测对AIS预后的预测效能,以探讨AIS患者NINJ1、XO水平变化的...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变化,分析血清NINJ1、XO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并评估血清NINJ1、XOD检测对AIS预后的预测效能,以探讨AIS患者NINJ1、XO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AIS患者165例(AIS组)和体检健康者87例(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轻度AIS 33例、中度AIS 74例、重度AIS 58例;根据90 d预后,AIS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51例)和良好预后组(114例)。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Ninjurin-1、XO。比较AIS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情AIS患者血清Ninjurin-1、XO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Ninjurin-1、XO水平与AIS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injurin-1、XO检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Ninjurin-1、XO水平升高(P均<0.05)。轻度、中度、重度AIS患者血清Ninjurin-1、XO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血清Ninjurin-1、XO水平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796、0.748,P均<0.05)。不良预后组血清Ninjurin-1、XO水平高于良好预后组(P均<0.05);血清高Ninjurin-1水平(OR=1.047,95%CI:1.025~1.069)、高XO水平(OR=3.246,95%CI:1.405~7.498)、高年龄(OR=1.087,95%CI:1.026~1.153)、NIHSS评分增加(OR=1.092,95%CI:1.041~1.145)、梗死体积增加(OR=1.202,95%CI:1.019~1.417)为AI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Ninjurin-1联合XO检测预测AI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Ninjurin-1、XO单独检测(Z值分别为3.089、3.737,P均<0.01)。结论AIS患者血清Ninjurin-1、XO水平升高,血清Ninjurin-1、XO水平与患者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Ninjurin-1联合XO检测对AI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高,且优于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黄嘌呤氧化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预后不良 急性缺血性脑
下载PDF
血清sTWEAK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应用价值研究
17
作者 李梦真 查江杰 +3 位作者 韩鹏飞 程铭 周硕 陈志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sTWEAK)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评估sTWEAK在IS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137例IS患者(IS组)和9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sTWEAK)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评估sTWEAK在IS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137例IS患者(IS组)和9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对IS患者进行分组。对IS患者不同分组中血清sTWEAK浓度进行比较,评估sTWEAK对IS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IS组血清sTWEAK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不同TOAST分型组间的血清sTWEAK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WEAK与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呈正相关(r=0.780、0.790,P<0.001)。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sTWEAK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TWEAK预测IS的最佳截断值为623.895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联合检测sTWEAK和Hcy预测IS的AUC为0.881。结论sTWEAK与IS的病情严重程度及TOAST分型有关,并且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清sTWEAK>623.895 pg/ml时对IS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sTWEAK和Hcy可以提高对I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WEAK 缺血性脑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TOAST分型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NIHSS评分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70
18
作者 路雅宁 乔丽云 罗本燕(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已成为急性脑梗死(AIS)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NIHSS评分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阐述NIHSS评分对右侧大脑半球及后循环AIS的神经功能缺陷,以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已成为急性脑梗死(AIS)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NIHSS评分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阐述NIHSS评分对右侧大脑半球及后循环AIS的神经功能缺陷,以及其零分时准确性,提出应用NIHSS评价AIS时应考虑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其他评分及临床病情综合分析AIS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神经功能评价 评价缺陷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钙调蛋白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梅 周成芳 +2 位作者 夏健 宋冰鑫 袁海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钙调蛋白(CaM)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分为NIHSS≤5分组和NIHSS>5分组。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钙调蛋白(CaM)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分为NIHSS≤5分组和NIHSS>5分组。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CaM水平,并分析CaM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a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0.296,P<0.01);(2)NIHSS>5分组患者血清CaM水平显著高于NIHSS≤5分组有统计学意义(t=2.417,P<0.05);(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aM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18,P=0.002)。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aM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钙调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基于NIHSS评分的干预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汤锦丽 顾艳 +1 位作者 费雅雅 龚佩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4期69-72,7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干预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1月...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干预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基于NIHSS评分干预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心理、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NIHSS评分的干预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重型颅脑损伤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