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白细胞介素-18介导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泽豪 王景 +3 位作者 高翔宇 蒋昌宇 李陈广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5,共8页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 目的:探索在带状疱疹病人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和释放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情况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收集并分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67名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58名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subacute herpetic neuralgia,SHN)、38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上与健康对照者相比,AIM2和IL-18的基因表达在带状疱疹不同时期均显著上升(P<0.05),且在PHN期差异尤为明显(P<0.001)。GSDMD蛋白被切割活化,产生具有细胞膜成孔活性的GSDMD-NT片段,诱导细胞焦亡。不同带状疱疹时期病人血清中IL-18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尤其在PHN时期,上升最为显著。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IM2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的IL-18参与带状疱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AIM2炎症小体 细胞介素-18 细胞焦亡 外周血单个细胞
下载PDF
川芎嗪抗凝血酶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安国 贺石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11-313,共3页
凝血酶可诱导单个核细胞与血小板之间发生聚集,此聚集为一Ca^(2+)依赖过程。川芎嗪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川芎嗪也可预防静注凝血酶引起的小鼠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提示在体内也可能抑制白细胞聚集。当归、丹参酮Ⅱ_... 凝血酶可诱导单个核细胞与血小板之间发生聚集,此聚集为一Ca^(2+)依赖过程。川芎嗪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川芎嗪也可预防静注凝血酶引起的小鼠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提示在体内也可能抑制白细胞聚集。当归、丹参酮Ⅱ_A等血小板抑制剂对凝血酶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凝血酶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核因子-κ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胱抑素C水平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价值及临床检测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巍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55-1058,1084,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核因子-κB(NF-κ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胱抑素C(Cys C)水平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价值及临床检测意义。...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核因子-κB(NF-κ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胱抑素C(Cys C)水平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价值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SAP患者130例,根据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56例)及非急性肾损伤组(74例)。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NGAL、NF-κB、NLR、N/LPR、Cys C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AP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GAL、NF-κB、NLR、N/LPR、Cys C水平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休克、年龄升高、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清NGAL、NF-κB、Cys C,全血NLR、N/LPR水平升高为SAP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以发生急性肾损伤组为阳性,以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组为阴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NGAL、NF-κB、Cys C、NLR、N/LPR水平单独预测SAP患者伴急性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55、0.886、0.836、0.726,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急性肾损伤发生的AUC为0.939,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休克、年龄升高、APACHEⅡ评分,血清NGAL、NF-κB、Cys C,全血NLR、N/LPR水平升高为SAP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且NGAL、NF-κB、NLR、N/LPR、Cys C水平预测SAP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因子-ΚB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
下载PDF
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袁靖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患者为观察...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水平及MMSA-8、MMS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患者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被诊断为单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1年,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年生存情况,根据随访预后疗效将其分为良好组(n=25)和不良组(n=5)。比较不同预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MSA-8和MMSA-1 mRNA水平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5例,良好率为83.33%(25/30)。不良组的MMSA-8、MMS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SA-8、MMSA-1 mRNA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0.840,95%CI为0.709~0.969、0.661~0.948,预测效能较好。结论:MMSA-8和MMSA-1 mRNA的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呈高水平表达,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能较好,临床可借助该两项指标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程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8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1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 单个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
5
作者 魏铁垒 刘景春 +3 位作者 杨牧源 王英 张福红 郭俊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1(ET-1)、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7天下肢静脉...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1(ET-1)、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7天下肢静脉彩超阳性报告术后并发DVT作为判断依据,将患者分为DVT组77例和非DVT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的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术后水平与术后发生DVT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患者发生DVT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 d、3 d,DVT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67.41±5.02)%、(73.46±6.23)ng/mL、(159.34±13.91)ng/L,(61.79±4.85)%、(68.17±5.31)ng/mL、(147.39±12.46)ng/L]明显高于非DVT组[(49.25±4.87)%、(55.28±5.36)ng/mL、(115.29±12.28)ng/L,(40.02±4.17)%、(46.15±4.29)ng/mL、(90.36±11.1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ra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r=0.682、0.711)、ET-1(r=0.653、0.691)、sEPCR(r=0.535、0.728)与术后发生DVT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898(95%CI:0.854~0.933)、0.928(95%CI:0.889~0.957);经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181倍、2.463倍、3.073倍和3.058倍、3.611倍、4.247倍(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与术后DVT发生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术后是否发生DVT有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骨科术后发生DVT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聚集 内皮素-1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预测效能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及其在川崎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立超(综述) 龚方戚(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7-594,共8页
活化的血小板会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各类白细胞相互作用,触发细胞间信号转导,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和炎症介质的大量合成。已在多种血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发现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升高,该文综述了... 活化的血小板会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各类白细胞相互作用,触发细胞间信号转导,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和炎症介质的大量合成。已在多种血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发现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升高,该文综述了最新文献,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形成机制、作用、检测方法及其在川崎病发病中的相关作用,为川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细胞聚集 血小板药物 冠状动脉扩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测定在心脑血管血瘀证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沙信山 沈群 +3 位作者 缪韦韦 季健敏 朱光荣 姜鹏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探讨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包括急性血瘀证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血瘀证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心...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探讨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包括急性血瘀证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血瘀证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心病、脑梗死)和轻型血瘀证组8例(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随机选取3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数值。结果血瘀证各组与正常组比较MPA数值均增加(P<0.01),急性血瘀证组>慢性血瘀证组>轻型血瘀证组>正常组。MPA数值与血瘀证积分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MPA测定在血瘀证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血瘀证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细胞-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圣 孙翠芳 +7 位作者 廖旺 吴钟伟 王裕岱 黄修献 卢思稼 董小莉 帅付杰 李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65,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血小板表面标志CD41的表达,利用绝对计数管中的荧光微球,进一步对单核细胞及3个亚群进行MPA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检验方法分析。结果 IPTE组CD14+CD16++单核细胞较非IPTE组明显减少,且占总单核细胞百分比下降。与非IPTE组患者相比,IPTE组MPA、各亚群与MPA以及结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各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PA结合比率以及各亚群MPA结合比率对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PTE组患者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较非IPTE组患者显著减少,MPA结合比率及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合比率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对于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术中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细胞亚群 细胞-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琳芸 梅冰 王昌富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实际工作中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MPA)的影响,为准确检测MPA提供依据。方法获取枸橼酸钠抗凝外周静脉全血,分别以CD14-藻红蛋白( PE)、CD61-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单核细胞、血小... 目的:探讨实际工作中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MPA)的影响,为准确检测MPA提供依据。方法获取枸橼酸钠抗凝外周静脉全血,分别以CD14-藻红蛋白( PE)、CD61-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单核细胞、血小板,以CD62P-PE标记活化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PE/CD61-FITC双阳性MPA占单核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CD62P阳性率。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全血标本处理前后放置不同时间、全血固定后立即标记抗体或放置不同时间后标记抗体、抗体标记前全血离心处理、不同抗体组合(抗CD14-PE和抗CD61-FITC ,抗CD14-PE和抗CD41-ECD,抗CD45-ECD和抗CD61-FITC)]检测MPA,比较各种处理方法检测的MPA是否有差异。结果与获取标本后立即处理比较,放置于室温(18~25℃)和低温(2~8℃), MPA百分比、血小板CD62P阳性率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两者呈正相关(室温r=0.82,P<0.05;低温r=0.83,P<0.05)。标本处理后立即检测或低温保存放置至24 h再检测, MPA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前标记抗体的处理方法比较,1%多聚甲醛低温固定全血标本后标记抗体,或者低温保存放置至24 h再标记抗体,MPA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标本离心处理后,MPA百分率和血小板CD62P阳性率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的抗体组合检测MPA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获取全血标本后应尽快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使用固定剂固定后可低温保存24 h。在标记新鲜全血标本前,应避免离心,处理完毕的标本使用固定剂固定后可低温保存24 h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抗体组合应验证后使用,CD14/CD61、CD14/CD41、CD45/CD61组合均适用于检测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缪韦韦 沈群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一血小板聚集物(MPA)在健康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MP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一血小板聚集物(MPA)在健康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MP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轻型组8例(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结果MPA表达的百分率急性组最高为(86.10±5.84)%,并随病情的缓解而逐渐降低,依次为慢性组(63.23+17.77)%、轻型组(49.70±9.29)%和对照组(7.28±2.9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A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病情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细胞-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诊断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检测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 朱均权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PMA)的变化,探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CRP和PM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1例肺癌、33例大肠癌和30例外伤后...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PMA)的变化,探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CRP和PM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1例肺癌、33例大肠癌和30例外伤后需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5天和输血后2周血浆超敏CRP(hs-CRP)和PM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后5天,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2周,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但肺癌组和大肠癌组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前后,有转移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无转移组(P<0.01),输血后5天和2周,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P<0.01)。各组输血后5天hs-CRP和PMA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而输血后2周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有转移组、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输血后2周二者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无转移组、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与输血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的进展有密切关系,CRP和PMA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病情程度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输血 C反应蛋白 血小板-细胞聚集
下载PDF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燕 贺锐 +3 位作者 米乐园 尹姣姣 金斐斐 朱生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IL-17、IL-23、TGF-β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162-3p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单个细胞 Th17/Treg失衡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及其与CD40、CD40L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程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643-2645,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外周血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及其与CD40、CD40L之间关系变化,并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特异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以及CD4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外周血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及其与CD40、CD40L之间关系变化,并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特异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以及CD40、CD40L。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M、CD40L/P、CD40L/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L/P、CD40L/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M、CD40L/P、CD40L/M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与CD40L/P、CD40L/M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CD40/M呈显著正相关性。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L/P、CD40L/M与空腹血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的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CD40-CD40L可能通过诱导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单核细胞集聚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小板-细胞聚集 CD62P CD40 CD40L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流式细胞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王俊宏 秦光明 +2 位作者 张松照 于路 金亚平 《浙江检验医学》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血浆中IL<sub>6</sub>、IL-8单核细胞超化...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血浆中IL<sub>6</sub>、IL-8单核细胞超化因子-1、MCP-1、sCD40L(可溶性CD40配体)、sP-选择素(sp-selectin)和全血中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PMAs)。结果ACS患者各细胞因子和PMAs水平均显著高于SAP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P【0.01);而IL-8、sCD40L、sP-选择素和CRP在SAP患者与冠脉造影阴性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细胞因子及CRP与PMAs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其中IL-6和sP-selectin与PMAs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4和0.481(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 CRP、IL-6和PMAs对于ACS的OR值分别为2.639(95%CI 1011~6.892),1.031(1.001~1.062)和1.331(1.054~1.68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形成及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有关,检测PMAs和IL-6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斑块的稳定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细胞聚集 细胞因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应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伤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冯伟珂 黄承凤 +4 位作者 曾俊权 胡云 张守华 李科浩 陶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 探讨创面局部应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s)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45只C57小鼠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后分为3组。实验组:先将0.5 mL的UCB-MNCs(细胞数:1×10^(9) mL^(-1))皮下于8~10 mm均匀注射在每只小鼠伤口... 目的 探讨创面局部应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s)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45只C57小鼠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后分为3组。实验组:先将0.5 mL的UCB-MNCs(细胞数:1×10^(9) mL^(-1))皮下于8~10 mm均匀注射在每只小鼠伤口周围,再将0.5 mL的UCB-MNCs均匀注射在创面表面,共1次;阳性对照组:创口表面涂抹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商品名:贝复新);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伤口自然暴露。各组小鼠造模后第0、3、7及14天,采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情况。结果 所有小鼠均造模成功,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造模后第3、7、14天血清VEGF、TGF-β和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14天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创伤已全部愈合,且表皮修复状况良好,可以观察到部分炎症细胞的浸润;阳性对照组的小鼠部分表皮修复状况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创伤没有完全愈合,肉芽组织的生长状况良好;空白对照组未完全愈合的创伤周围瘢痕组织增生明显,且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部分创伤仍未愈合的现象。结论 UCB-MNCs修复小鼠的皮肤损失创伤,是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来促进皮肤缺损创伤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单个细胞 创面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P-10和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7
作者 陆金帅 游道峰 李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HBV-ACLF患者和9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HBV-ACLF患者和9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离PBMCs,采用RT-PCR法检测PBMC IP-10和COX-2m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结果 HBV-ACLF组血清IFN-γ及PBMC IP-10 mRNA和COX-2 mRNA水平分别为(59.3±7.9)ng/L、(0.9±0.1)和(1.6±0.2),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35.8±6.2)ng/L、(0.6±0.1)和(0.5±0.1),P<0.05】;HBV-ACLF患者PBMC IP-10和COX-2水平与血清HBsAg水平呈负相关(r=-0.828,P<0.05;r=-0.795,P<0.05);29例死亡组血清IFN-γ及PBMC IP-10 mRNA和COX-2 mRNA水平分别为(67.5±8.1)ng/L、(1.2±0.2)和(1.9±0.4),显著高于44例生存组【分别为(53.9±7.4)ng/L、(0.7±0.1)和(1.4±0.2),P<0.05】;应用PBMC IP-10和COX-2水平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35和0.8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PBMC IP-10 mRNA≥0.9患者90 d生存率为46.9%,显著低于41例IP-10 mRNA<0.9患者的70.7%(P<0.05),38例COX-2 mRNA≥1.7患者90 d生存率为47.4%,显著低于35例COX-2 mRNA<1.7患者的74.3%(P<0.05)。结论 检测HBV-ACLF患者PBMC IP-10和COX-2水平可能能帮助预测其短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外周血单个细胞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环氧化酶-2 预后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技术分析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效应成分
18
作者 张钟康 卢晓南 +4 位作者 卢震 胡佳 刘慧珍 卢婷 尚广彬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筛选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效应成分。方法(1)以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Dami)与人骨髓基质细胞(HS-5)共培养的方式建立巨核细胞分化障碍模型作为评价体系,实验分组:Dami组(Dami)、对照组(Dami+HS-5)、PMA组[Dami+HS-5... 目的筛选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效应成分。方法(1)以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Dami)与人骨髓基质细胞(HS-5)共培养的方式建立巨核细胞分化障碍模型作为评价体系,实验分组:Dami组(Dami)、对照组(Dami+HS-5)、PMA组[Dami+HS-5+5 ng·mL-1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模型组[Dami+HS-5+1%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5 ng·mL-1PMA],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分化成熟表面标记分子CD41a、CD61的表达情况。(2)将49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浆组、15 min组、30 min组、60 min组、90 min组、120 min组、240 min组,每组7只。各给药组大鼠灌胃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1.26 g·kg^(-1),在6个设定时间点(15、30、60、90、120、240 min)采血制备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经时含药血浆。(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对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经时含药血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构建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经时含药血浆中的化学成分随时间变化量矩阵(X矩阵)。将所采集的6个不同时间点的肿节风总黄酮经时含药血浆对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模型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1a、CD61的表达水平,构建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经时含药血浆效应矩阵(Y矩阵)。(4)将X矩阵和Y矩阵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计算分析量效关系,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1为阈值,筛选与细胞表面分子CD41a、CD61变化相关的效应成分,并进行化学成分鉴定,作为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中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潜在效应成分,最后回归评价体系验证其药效。结果(1)与Dami组比较,对照组Dami细胞表面的CD41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MA组Dami细胞表面的CD41a、CD6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PMA组比较,模型组Dami细胞表面的CD41a、CD6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2)与空白血浆组比较,15、30、60、90、120、240 min各时间点Dami细胞表面分子CD41a、CD6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CD41a、CD61均在30 min组表达水平最高。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出VIP值>1的潜在效应成分,并选取540.3638@12.25与559.2991@11.53两个成分进行药效学验证。559.2991@11.53被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Dau),540.3638@12.25被鉴定为迷迭香酸-4-O-β-D-葡萄糖(Rosmarinic acid 4-O-β-Dglucoside,Ros)。Ros、Dau分别干预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模型后,与模型组比较,Ros及Dau低、中、高剂量组(40、60、80μg·mL-1)的Dami细胞表面的CD41a、CD6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Ros、Dau可能是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效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总黄酮提取物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分化障碍模型 人巨白血病细胞 人骨髓基质细胞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 偏最小二乘法 胡萝卜苷 迷迭香酸-4-O-β-D-葡萄糖
下载PDF
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与老年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方理 张创良 +1 位作者 钟书辉 贝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41-2243,共3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MPA)与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病例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果病例组中间型(MON2)、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MO...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MPA)与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病例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果病例组中间型(MON2)、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MON3)百分比、MPA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MON1)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患者MON2、MON3百分比和MPA%水平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患者(P<0.05)。年龄、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MON2百分比、MON2-MPA%是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MON2、MON3及其MPA%水平在预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血小板聚集 心肌梗死
下载PDF
MicroRNA-155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散琴 崔莹莹 柯盈月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55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原发性ITP患儿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 目的探讨MicroRNA-155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原发性ITP患儿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受检者PBMC中的MicroRNA-155相对表达量及血小板计数(PLT)、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T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croRNA-155相对表达量与PLT、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儿PBMC中MicroRNA-155相对表达量、Th1及血清IFN-γ、IL-2水平分别为4.31±1.04、(26.34±2.11)%、(151.23±5.02)pg/mL、(72.05±1.39)pg/m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56±0.31、(11.52±2.20)%、(94.57±3.29)pg/mL、(42.37±1.28)pg/mL;而PLT、Treg、Th2及血清IL-4、IL-10水平分别为(45.62±18.55)×10^(9)/L、(3.60±0.75)%、(1.26±0.51)%、(24.92±1.05)pg/mL、(141.28±1.67)pg/mL,明显低于健康组的(198.73±25.21)×10^(9)/L、(3.98±0.37)%、(1.72±0.24)%、(42.37±1.72)pg/mL、(196.03±0.2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MC中MicroRNA-155相对表达量与PLT(r=-0.683)、IL-4(r=-0.611)、IL-10(r=-0.520)、Treg(r=-0.522)、Th2(r=-0.572)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IFN-γ(r=0.634)、IL-2(r=0.545)、Th1(r=0.82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icroRNA-155在ITP患儿PBMC中存在明显高表达,且与PLT、IL-4、IL-10、Treg及IFN-γ、IL-2、Th1、Th2水平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具有作为ITP患儿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MicroRNA-155 外周血单个细胞 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