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诊断嵌合父源性全基因组单亲二倍体胎儿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妍怡 刘念 宋婕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9-240,共2页
1病例简介孕妇,25岁,G 3P 1,因“停经22+周,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测提示胎儿双侧肾上腺混合性包块,胎盘水泡样改变”于2020年1月16日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中心就诊。孕妇停经33天检测HCG为2644mIU/ml(参考值217~7138mIU/ml),孕酮15.63... 1病例简介孕妇,25岁,G 3P 1,因“停经22+周,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测提示胎儿双侧肾上腺混合性包块,胎盘水泡样改变”于2020年1月16日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中心就诊。孕妇停经33天检测HCG为2644mIU/ml(参考值217~7138mIU/ml),孕酮15.63ng/ml,停经45天复查HCG为41609mIU/ml(参考值3697~163563mIU/ml),孕酮21.25ng/ml,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二倍体 胎儿超声检查 胎盘疾病 产前诊断
下载PDF
2号染色体父源单亲二倍体亲子鉴定的遗传分析
2
作者 龙若庭 李桦 +2 位作者 肖鸽飞 肖奇志 谢建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S02期60-63,共4页
目的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分析孩子的遗传背景,对母子间四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TR位点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亲子鉴定进行分析判断,给出鉴定意见。方法采用AGCU EX22和AGCU EX21+1多重荧光复合扩增分析系统检测D3S1358等39... 目的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分析孩子的遗传背景,对母子间四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TR位点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亲子鉴定进行分析判断,给出鉴定意见。方法采用AGCU EX22和AGCU EX21+1多重荧光复合扩增分析系统检测D3S1358等39个STR位点。应用AGCU EX21+1-FS及AGCU EX 19X多重荧光复合扩增分析系统增加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遗传标记检测。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母子间出现四个STR位点不符合遗传规律的原因。结果经检测39个STR位点结果显示:孩子与被检母之间2号染色体上存在四个不符合遗传规律的STR位点。被检母:D2S441为11/11.3,TPOX为9/9,D2S1338为20/23,D2S1776为11/12。孩子:D2S441为10/10,TPOX为8/8,D2S1338为16/16,D2S1776为13/13,该4个STR基因型均为纯合子。而被检父均能提供孩子必需的等位基因。增加检测AGCU EX21+1-FS及AGCU EX 19X分析系统遗传标记后,孩子与被检母之间未再出现新的不符合基因位点,推测孩子2号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UPD)。CMA结果表明除2号染色体外的常染色体的SNP信号都有3条带,说明其等位基因都有AA、AB、BB三种组合,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2号染色体的SNP信号为两条带,且带的位置在2拷贝处,说明其拷贝数为2,等位基因只有AA和BB两种组合,即等位基因均为纯合状态,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UPD-Tool软件分析整条2号染色体的纯合状态比例几乎达到100%,且与父亲基因型相同的比例明显高于母亲,为父源性UPD。结论在亲子鉴定中,当同一染色体上存在多个基因座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时,应考虑为单亲二倍体所致。同时,需进一步分析进行确认,以免造成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鉴定 短串联重复序列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单亲二倍体
下载PDF
父源单亲二倍体Angelman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华伟 周鸿雲 +3 位作者 郑宏 马丙祥 都修波 张雪原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0期143-145,共3页
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是一种由15号染色体长臂在11~13区(15q11~13)从头微缺失或父源性的15号染色体相关单亲二倍体等引起的遗传性相关的神经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现回顾性分析1例Angelman综... 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是一种由15号染色体长臂在11~13区(15q11~13)从头微缺失或父源性的15号染色体相关单亲二倍体等引起的遗传性相关的神经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现回顾性分析1例Ang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3个月,发现全面发育迟缓9个月,入院见表观异常,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测提示父源单亲二倍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了解该病的报道情况,为AS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MAN综合征 UBE3A基因 单亲二倍体 PKD1基因
下载PDF
单亲二倍体对法医DNA检测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宏 毛君 +2 位作者 刘英华 向菁菁 刘敏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89-391,共3页
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是指在染色体核型中,某些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上的部分片段均来源于双亲中的一方,未检测到另一亲本来源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的部分片段[1]。单亲本来源在法医学检案中可以表现为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 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是指在染色体核型中,某些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上的部分片段均来源于双亲中的一方,未检测到另一亲本来源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的部分片段[1]。单亲本来源在法医学检案中可以表现为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本研究通过2个家系不同染色体来源的单亲二倍体来展示这一现象对法医DNA检测产生的影响,希望给法医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单亲二倍体 染色体缺失 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单亲二倍体致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贾倩芳 周福军 崔清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总结单亲二倍体致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基因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MCC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9月龄;运动发育不良,右下肢外旋,双下肢肌力稍低,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66分。血串... 目的总结单亲二倍体致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基因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MCC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9月龄;运动发育不良,右下肢外旋,双下肢肌力稍低,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66分。血串联质谱示3-羟基异戊酰肉碱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示3-羟基异戊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及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高。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患儿MCCC1基因存在c.1853_1856delTTTA纯合变异,来自母亲,尚未见报道;染色体微阵列证实染色体3p24-3q29为单亲二倍体,该片段包含MCCC1基因,来自母亲。结论发现单亲二倍体所致MCCD及导致MCCD的新的MCCC1基因c.1853_1856del TTTA纯合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 MCCC1基因 单亲二倍体 纯合变异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22号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单亲二倍体一例
6
作者 吴淑花 刘庆芝 罗彩群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对一例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单亲二倍体发生机制的探讨。方法针对一例妻子反复自然流产的男性,其染色体核型为45,XY,rob(22;22)(q10;q10),为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外周血进行微阵列分析,检测是否为单亲二倍体... 目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对一例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单亲二倍体发生机制的探讨。方法针对一例妻子反复自然流产的男性,其染色体核型为45,XY,rob(22;22)(q10;q10),为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外周血进行微阵列分析,检测是否为单亲二倍体。结果该男性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提示为22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结论对于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的携带者,增加了单亲二倍体的风险。而染色体微阵列为单亲二倍体的检测提供高效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性染色体罗伯逊易位 微阵列分析 单亲二倍体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单亲二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熊梦华 李春艳 +1 位作者 高亚娟 杨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9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单亲二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共3007例孕妇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并经产前咨询后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3007例患者中检出大于10Mb的杂...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单亲二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共3007例孕妇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并经产前咨询后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3007例患者中检出大于10Mb的杂合性缺失共8例,杂合性缺失分别发生在2、5、7、11、13、14号染色体上,其中3例涉及印记基因,分别发生在7、11、14号染色体上,并可能与Silver-Russell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Kagami-Ogata综合征、Temple综合征相关。结论 单亲二倍体具有多变的临床表型,且传统核型分析无法检出,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分子诊断技术可有效检测出单亲二倍体,为单亲二倍体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二倍体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印记基因
原文传递
携带16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合并ORC6基因新突变的Meier—Gorlin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娟 丁宇 +5 位作者 常国营 程青 李辛 王剑 王秀敏 沈亦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1例因“生长发育迟缓伴小耳畸形”就诊的11岁男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化检测、染色体芯片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下一代基因测序以及Sanger测序。结果患儿存在宫内发育... 目的探讨1例因“生长发育迟缓伴小耳畸形”就诊的11岁男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化检测、染色体芯片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下一代基因测序以及Sanger测序。结果患儿存在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后持续生长迟缓、小耳畸形、髌骨发育不良三联征以及特殊面容和正常促性腺激素性发育不良(小睾丸)。基因检测发现其16号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且存在ORC6基因c.67A〉G(P.Lys23Glu)纯合新突变。结论患儿可能为中国首例男童16号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合并ORC6基因纯合新突变导致的Meier-Gorlin综合征,该ORC6基因新突变经Alamut功能软件预测可能影响蛋白结构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er-Gorlin综合征 身材矮小 小耳畸形 原点识别复合物 单亲二倍体
原文传递
3例NIPT三体高风险出现单亲二倍体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润桂 娄季武 何怡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NIPT三体高风险病例中出现胎儿UPD和胎盘CPM的原因及胎儿U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思路。方法选择因NIPT三体高风险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核型正常而SNP array芯片分析提示杂合性缺失的3例孕妇,在胎儿出生后同时取胎盘组织和母血... 目的探讨NIPT三体高风险病例中出现胎儿UPD和胎盘CPM的原因及胎儿U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思路。方法选择因NIPT三体高风险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核型正常而SNP array芯片分析提示杂合性缺失的3例孕妇,在胎儿出生后同时取胎盘组织和母血进行高通量DNA测序分析。结果3例单亲二体分别为4号染色体的q28.3q32.3出现大片段纯合子、13号染色体q11q12.11和q31.3q34出现大片段纯合子、16号染色体多个区域出现大片段纯合子,核型分析结果均为正常。3例胎盘验证结果均为相应染色体的限制性胎盘嵌合。结论减数分裂不分离和"三体自救"是三体高风险病例出现胎儿UPD、CPM和NIPT假阳性的原因。UPD可能对胎儿预后产生不良影响。NIPT提示三体高风险,应警惕胎儿UPD和胎盘CPM的可能性,建议选择核型分析加SNP array analysis芯片检测方法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单亲二倍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因
原文传递
4号染色体母源单亲二倍体引起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S型1例
10
作者 牛曾 马丙祥 +6 位作者 都修波 周荣易 周正 李华伟 党伟利 张建奎 李瑞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6,共3页
报道2020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号染色体母源单亲二倍体引起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S型(LGMD2S)1例。患儿,女,9个月4 d,以婴儿早期患细菌性脑膜炎后发育落后,婴儿期肌力下降伴肌酶、肝酶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家系遗传学分... 报道2020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号染色体母源单亲二倍体引起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S型(LGMD2S)1例。患儿,女,9个月4 d,以婴儿早期患细菌性脑膜炎后发育落后,婴儿期肌力下降伴肌酶、肝酶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家系遗传学分析显示,患儿4号染色体为母源单亲二倍体,且TRAPPC11基因存在c.1066T>G(p.Y356D)纯合可能致病性变异,变异来自患儿母亲。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LGMD2S。LGMD2S是由TRAPPC11基因致病性变异所致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儿童期起病的近端肢体无力、运动、智力发育落后、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血清肌酸激酶轻至中度升高及肌肉组织活检显示肌营养不良样病理改变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2S型 TRAPPC11基因 单亲二倍体 婴儿
原文传递
单亲二倍体致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丽珠 黄隽 +4 位作者 李政 赵锋 聂晓晶 谷为岳 余自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905-1907,共3页
分析2016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1例由单亲二倍体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的诊断过程。先证者,女,4岁5个月,持续性血尿、蛋白尿2年4个月,血清肌酐、眼耳检查未见异常;其父亲及弟弟持续性血尿,母亲尿检正常;父... 分析2016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1例由单亲二倍体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的诊断过程。先证者,女,4岁5个月,持续性血尿、蛋白尿2年4个月,血清肌酐、眼耳检查未见异常;其父亲及弟弟持续性血尿,母亲尿检正常;父母系非近亲结婚。基因检测示先证者携带COL4A3基因纯合变异1496G>A(p.G499E);其父亲及弟弟携带相同的杂合变异,母亲未携带该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示COL4A3基因1496G>A为致病变异。免疫荧光定量PCR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证实先证者在染色体2p25.3-2q37.3为单亲二倍体,该片段包含COL4A3基因。先证者诊断为单亲二倍体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提示在父母为非近亲结婚的家族性血尿患者中检测出COL4A3基因纯合致病变异时应考虑单亲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二倍体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 家族性血尿 COL4A3基因
原文传递
单亲二倍体对亲子鉴定结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冰 吴东 +3 位作者 王鑫 王红丹 何淼 廖世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亲子鉴定(包括二联体和三联体)过程中,单亲二倍体对鉴定结论的影响.方法应用多位点复合扩增技术及毛细管电泳分型技术,对两例亲子鉴定案例进行分析;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对疑似的单亲二倍体进行验证;应用二联体模型或三联... 目的探讨在亲子鉴定(包括二联体和三联体)过程中,单亲二倍体对鉴定结论的影响.方法应用多位点复合扩增技术及毛细管电泳分型技术,对两例亲子鉴定案例进行分析;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对疑似的单亲二倍体进行验证;应用二联体模型或三联体模型对亲权指数进行计算.结果两例亲子鉴定案例分别存在3个(均为2号染色体)和2个(均为15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显示案例1和案例2的两名后代分别存在2号和15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且拷贝数为2;案例1使用三联体模型计算亲权指数为1222749807565.23,案例2使用二联体模型计算亲权指数为13500.8463.参考《亲权鉴定技术规范》,结论均为支持生物学亲子关系.结论两例亲权鉴定均支持被检父与孩子之间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两名后代在2号染色体和15号染色体点分别存在单亲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鉴定 短串联重复序列 单亲二倍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原文传递
一例11p嵌合单亲二倍体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13
作者 辛亚兰 方卉 +1 位作者 袁鹏辉 姜育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分析1例11p嵌合型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组异常,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常规G显带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检测.结果患者常规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芯片检测显示患者... 目的分析1例11p嵌合型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组异常,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常规G显带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检测.结果患者常规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芯片检测显示患者染色体11p15.5p12区存在42.7Mb的嵌合性UPD([hg19]chr11:491333-43189376).结论患者11p15.5p12区嵌合性UPD可能是导致其心脏室间隔缺损、左侧乳头发育畸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型单亲二倍体 11p15.5p12 基因组印迹 心室间隔缺损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原文传递
单亲二倍体个案报道及文献综述
14
作者 邓晓莉 许绍婷 曹宣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0258-0260,共3页
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 UPD)是指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上的部分片段均来源于双亲中的一方,其发病率较低,但可继发隐性基因纯合突变或基因印迹障碍,从而导致多种临床表型。在临床工作中,会因对UPD的认识不足或检测技术有限而导致... 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 UPD)是指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上的部分片段均来源于双亲中的一方,其发病率较低,但可继发隐性基因纯合突变或基因印迹障碍,从而导致多种临床表型。在临床工作中,会因对UPD的认识不足或检测技术有限而导致误诊及漏诊。本文旨在对一例单亲二倍体患儿进行个案报道及分析,通过检索与单亲二倍体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其形成、致病机制、临床检测技术及预防诊治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二倍体 遗传学检测 文献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1完全性父系等二倍体导致Herlitz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Fassihi H. Wessagowit V. +2 位作者 Ashton G.H.S. J.A. McGrath 张宪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60-61,共2页
Herlitz junction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JEB)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mecha nobullous disorder that results from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he genes e ncoding the basement membrane component, laminin 5. Typical... Herlitz junctional epidermolysis bullosa (JEB)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mecha nobullous disorder that results from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he genes e ncoding the basement membrane component, laminin 5. Typically, there are framesh ift, splice site or nonsense mutations on both alleles of either theLAMA3,LAMB3o rLAMC2genes,withaffectedindividuals inheriting one mutated allele from each pare nt.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Herlitz JEB in whom DNA analysis revealed homozygosity for the recurrent nonsense mutation R635X in LAMB3, locate d on chromosome 1q32.2. However, screening of parental DNA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patient’s father was a heterozygous carrier of this mutation, the mother’s DNA showed only wild-type sequence. Subsequent genotype analysis using 13 micr osatellite markers spanning chromosome 1 revealed that the affected child was ho mozygous for the entire seriesofmarkerstestedandthatalloftheallelesoriginatedfro m the fa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rlitz JEB phenotype in this pati ent is due to complete paternal isodisomy of chromosome 1 and reduction to homoz ygosity of the mutant LAMB3 gene locus. This is the fourth case of uniparental d isomy to be described in Herlitz JEB, but it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f com plete paternal isodisomy for chromosome 1 with a pathogenic mutation in the LAMB 3 gene.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utation screening in JEB and for genetic couns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litz 完全性 遗传咨询 基因突变 无义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 纯合性 层黏连蛋白 单亲二倍体 大疱
下载PDF
法医DNA鉴定中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晓燕 李少英 +3 位作者 何文智 王燕超 冼嘉嘉 黎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33-36,共4页
染色体异常是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在遗传病及产前诊断中研究较多。近年来,在DNA亲子鉴定中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特殊图谱及假性排除的案例。本文就法医DNA鉴定中报道过的三体综合征、单亲二倍体以及嵌合体等染... 染色体异常是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在遗传病及产前诊断中研究较多。近年来,在DNA亲子鉴定中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特殊图谱及假性排除的案例。本文就法医DNA鉴定中报道过的三体综合征、单亲二倍体以及嵌合体等染色体异常现象进行综述,为法医DNA工作者提供检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三体综合征 单亲二倍体 嵌合体 法医学
下载PDF
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SNP-array遗传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春玉 王艳 +7 位作者 杨吟秋 徐青 骆潇洁 李璃 孟露露 马定远 许争峰 胡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8期639-64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array)在早期流产绒毛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的82例患者,刮宫术后获取绒毛组织,行常规绒毛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并同时提取绒毛组织DNA进行SNP-array检测... 目的:初步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array)在早期流产绒毛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的82例患者,刮宫术后获取绒毛组织,行常规绒毛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并同时提取绒毛组织DNA进行SNP-array检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常规绒毛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诊断成功率87.8%(72/82),SNP-array诊断成功率为100%(82/82)。G显带分析获得结果 72例,核型正常35例,核型异常37例,异常率51.4%(37/72)。82例SNP-array分析结果中,核型正常30例,核型异常52例,异常率63.4%(52/82)。G显带分析失败的10例标本中,SNP-array检出6例异常;G显带与SNP-array结果不符的12例中,包括2例全基因组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2例是部分染色体UPD。结论:SNP-array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快速检测等优点,在自然流产绒毛遗传学分析中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流产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核型分析 绒毛膜绒毛 单亲二倍体
下载PDF
女性杜氏肌营养不良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艳 林旭 +1 位作者 郭建 周东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841-842,共2页
目的:研究女性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例具有典型DMD症状和体征的18岁女性患者进行血清肌酶、心电图、肌电图和染色体检查。结果:该患者血清肌酶显著增高,肌... 目的:研究女性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例具有典型DMD症状和体征的18岁女性患者进行血清肌酶、心电图、肌电图和染色体检查。结果:该患者血清肌酶显著增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表现,核型分析正常。结论:该患者具有典型的DMD临床表现,核型分析正常,考虑XP21/常染色体易位或单亲二倍体是其可能的机理,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女性 抗肌萎缩蛋白 XP21/常染色体易位 单亲二倍体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建 黄伟伟 +2 位作者 李怡 周伟宁 尹爱华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8-10,75,共4页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全基因组范围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的绝大多数染色体不平衡,而且能检出亚显微水平的拷贝数变异。本文针对该技术的平台分类、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分类与解...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全基因组范围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的绝大多数染色体不平衡,而且能检出亚显微水平的拷贝数变异。本文针对该技术的平台分类、产前诊断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分类与解读,面临的挑战、临床适应证、伦理及遗传咨询方面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不平衡 遗传咨询 临床适应证 染色体分析 高分辨率 拷贝数 核型分析 单亲二倍体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分析流产或死胎染色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晔 钱芳波 +3 位作者 司雯淼 袁文博 张怡 徐晔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5,139,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流产或死胎染色体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流产频率与母体年龄和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流产绒毛、死胎组织和引产羊水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673例样本检测失败...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流产或死胎染色体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研究流产频率与母体年龄和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流产绒毛、死胎组织和引产羊水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673例样本检测失败9例,检测成功率98.7%,664例样本中共检出388例(58.4%)染色体异常,其中非整倍体异常271例(40.8%),占比最大,以16-三体和Turner综合征最为多见,均为56例,各占染色体数目异常的20.7%(56/271);多倍体异常48例(7.2%),均为三倍体异常;结构异常75例(11.3%),其中31例CNVs偏致病性,24例病例做了相应的父母验证,7例被确认遗传自父母,同时1p36区段缺失发生了5次;单亲二倍体11例(1.7%)。流产频率与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无显著差异,但非整倍体发生的频率在高龄(≥35岁)产妇组明显高于年轻(<35岁)产妇组。结论: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可以同时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及单亲二倍体等,是诊断流产或死胎染色体的一种可靠、高分辨率、全基因组水平的技术,为流产遗传学诊断提供更完善、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死胎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非整倍体变异 拷贝数变异 单亲二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