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单体单体多单体雹云及其成雹特点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段英 刘静波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9-539,共11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超级单体、单体和多单体雹云的流场和水凝结物场,并对其成雹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长成大雹的雹胚的初始出发区的位置主要由雹云的流场决定,而与雹胚的大小关系不明显;3种类型的雹云的成雹规律...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超级单体、单体和多单体雹云的流场和水凝结物场,并对其成雹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长成大雹的雹胚的初始出发区的位置主要由雹云的流场决定,而与雹胚的大小关系不明显;3种类型的雹云的成雹规律是相似的,超级单体之所以可以降大雹,主要是由于流型的稳定和长的生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 数值模拟 单体雹云 特点
下载PDF
基于雷达特征参数的贵州中西部雹云单体跃增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皓 邹书平 +3 位作者 黄钰 罗雄 张小娟 文继芬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3期68-72,共5页
利用2016—2019年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上报信息、市(州)的灾情快报,以及毕节、贵阳、兴义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贵州中西部7个具有多阶跃增特征的雹云单体的雷达参数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二阶跃增冰雹云演变呈发... 利用2016—2019年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上报信息、市(州)的灾情快报,以及毕节、贵阳、兴义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贵州中西部7个具有多阶跃增特征的雹云单体的雷达参数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二阶跃增冰雹云演变呈发展—跃增—降雹—减弱—再发展—跃增—降雹的趋势;(2)降雹时刻,雹云的最大反射率因子(MaxREF)、45 dBz回波高度(H 45dBz)、回波顶高(H 0dB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平均值分别为63.4 dBz、7.55 km、12.01 km、39.08 kg·m^(-2);大冰雹对应的MaxREF和VIL较小冰雹更大,大冰雹、小冰雹的H 45dBz差别不大,大冰雹对应的H 0dBz反而小于小冰雹;(3)冰雹发生前,MaxREF、H 45dBz、H 0dBz和VIL 2个体扫之间平均最大跃变分别为5.89 dBz、2.19 km、2.82 km、17.5 kg·m^(-2),跃变现象的出现比冰雹发生时刻平均提前21.4、22.2、28、28.8 min,可以作为冰雹发生前的重要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雷达参数演变 跃增特性
下载PDF
多单体冰雹云降雹过程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吉宏 宫福久 郭恩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41-43,共3页
1995年6月14日辽宁省中南部一次多单体冰雹云降雹形成于冷锋系统,先后在4个地区降雹。当冰雹云在PPI上回波强度大于60dBz、回波顶部出现V形并且在RHI上回波宽度大于20km时。
关键词 单体雹云 冷锋 转达回波 固态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及其在降雹定时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治国 俞小鼎 +3 位作者 陶健红 杨建才 梁海河 王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20,共12页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分段函数处理技术,对2004—2005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的16个雹云单体的VILmax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云单体出现降雹时所需的VILmax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但同一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其VILmax均存在"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2)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4个资料时间间隔(22min)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不会降雹,维持1—2个资料时间间隔(5—11min)后出现第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开始降雹;同一雹云单体再次降雹时没有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爆发式降低"现象时地面降雹停止;(3)通过个例总结并定义的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变化率(简称:GVILmax)的"正(负)峰"现象与VILmax的"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所对应的时间完全吻合,且利用GVILmax"正(负)峰"现象识别雹云单体"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根据雹云单体GVILmax"正(负)峰"现象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建立的经验公式计算降雹的时间误差在1个资料时间间隔(5—6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侧 单体 垂直累积 液态含水量 变化率 时间
下载PDF
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 被引量:1
5
作者 施文全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1年第3期35-41,共7页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大作业规模的人工防雹业务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我国实际,下面就苏联的双波长雷达、防雹火箭、作业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一概要介绍。一、双波长雷达苏联的(?)——5双波长(3.2和10cm)雷达是专门为人工防雹设计的新型雷达。它不仅同时具备3cm和10cm常规天气雷达测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和强度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测示云内降水(冰雹)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功能,是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防 作业 双波长雷达 地球物理研究 北高加索 气象研究所 天气雷达 单体雹云 降水
下载PDF
识雹与防雹(下)
6
作者 秦开文 杨宝玉 +2 位作者 李鲁新 张功平 樊丽 《农村科技》 1999年第9期18-18,共1页
(四)奎屯地区冰雹云类型及出现时间1.类型农七师属降雹多发地带,年降雹2~5天。冰雹云类型主要有传播雹云、点源雹云、多单体雹云和弱单体雹云四种。因受地形地貌和气温变化的影响,以多单体雹云和弱单体雹云两种类型居多。极少数因大范... (四)奎屯地区冰雹云类型及出现时间1.类型农七师属降雹多发地带,年降雹2~5天。冰雹云类型主要有传播雹云、点源雹云、多单体雹云和弱单体雹云四种。因受地形地貌和气温变化的影响,以多单体雹云和弱单体雹云两种类型居多。极少数因大范围天气系统入侵而形成降雹,1998年5月12日18:30,125团受沙尘暴袭击,一营地区降雹。冰雹密度大,直径约1.5厘米,降雹持续时间10分钟左右,瞬间风力9级以上,树木刮断,电线杆刮倒,棉田受灾重播面积近200公顷。2.出现时间根据125团人影办11年观察资料和历史资料,冰雹云一天内出现的时间在15:00~2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雹云 类型 地形地貌 农七师 两种类型 人工防 路径 气温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冰雹最大雹径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治国 王鹏祥 +3 位作者 杨建才 毛玉琴 梁海河 冀兰芝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降雹过程中的VIL,再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回归处理技术,对2004~2006年5~8月青藏高原...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降雹过程中的VIL,再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回归处理技术,对2004~2006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局地雹云单体的VILmax与对应地面冰雹最大雹径(简称:Rmax)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侦4局地冰雹Rmax与对应单体VILmax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径识别 青藏高原东北侧
下载PDF
新疆奎屯河流域一次强冰雹过程的雷达立体信息回波组合图分析
8
作者 蔺志善 杨新海 姚丽花 《新疆气象》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根据农七师雷达站立体信息回波组合图资料,分析了一次强单体雹云的结构演变、移动和降雹特征。
关键词 新疆 奎屯河流域 雷达 特征 单体雹云 回波资料 结构 移动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西部冰雹天气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安大维 陈春艳 +2 位作者 窦刚 刘军建 孙鸣婧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
利用2009—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6县市中国气象局灾情直报、地面观测、阿克苏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冰雹天气时空分布及雹云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出现冰雹共211站次,2011年最多,出现28站次;高发期为5—8月,6月冰雹... 利用2009—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6县市中国气象局灾情直报、地面观测、阿克苏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冰雹天气时空分布及雹云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出现冰雹共211站次,2011年最多,出现28站次;高发期为5—8月,6月冰雹频次最高;日变化峰值在16—19时。(2)雹云单体最强反射率因子均≥52 dBZ,回波顶高>8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跃、增达4.47 kg/m^(2)及以上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最大值>10.0 kg/m^(2)时,雷暴单体发展为雹暴的可能性极大。超级单体雹云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最大值统计指标均高于多单体和普通单体雹云。(3)普通单体雹云多初生于乌什县、温宿县北部沿山一带;多单体雹云多初生于乌什县西部南部、温宿县北部沿山一带,乌什县境内最多;超级单体雹云多初生于温宿县。(4)雹云回波发展初期往往伴随着第一次爆发式增长:反射率因子增大、回波顶升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跃增,超级单体雹云表现更为明显,降雹时刻伴随着再一次爆发式增长。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急剧增大或急剧减少与降雹开始和结束关系最为密切。(5)超级单体雹云维持时间和整体生命史均比多单体雹云和普通单体雹云时间长;多单体雹云需要较长的酝酿时间且影响区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演变特征 单体 阿克苏地区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