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湍流结构的双偏振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举秀 魏鸣 +1 位作者 刁秀广 潘佳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对流风暴通过湍流实现动量的传输,因此深入认识强对流风暴湍流结构的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5 m·s^(-1)以上的速度谱宽,对比分析了两次具有不同中气旋强度的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湍流强度,揭示了气流结构和湍流增强的关系... 对流风暴通过湍流实现动量的传输,因此深入认识强对流风暴湍流结构的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5 m·s^(-1)以上的速度谱宽,对比分析了两次具有不同中气旋强度的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湍流强度,揭示了气流结构和湍流增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降雹超级单体在强上升气流区可存在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湍流,阵风锋触发的超级单体在入流路径上也出现中等强度的谱宽,指示了较强湍流存在的可能。(2)超级单体内部湍流较强的地方在速度大切变区,通常速度切变强度较大的区域具有较强湍流,具有中等强度中气旋的超级单体最大谱宽约10 m·s^(-1),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在1 dB之内,回波强度超过35 dBZ,差分相移率KDP较大;具有强中气旋的超级单体强湍流区主要位于ZDR柱上部正负速度交会处,在中气旋附近谱宽高达16.5 m·s^(-1),靠近强回波核心一侧含有较多过冷水,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在0.96左右,KDP较大,另一侧回波强度稍低,CC低至0.85,KDP在0(°)·km^(-1)左右,存在霰粒子与上升气流带来的大雨滴。这些强湍流区域指示了动量传输的路径。(3)超级单体风暴上部具有最强湍流,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都很强,靠近下沉气流的地方湍流更强,可能和风的水平切变有关,强中气旋风暴下沉气流区谱宽高达17.5 m·s^(-1),其ZDR稍高于上升气流的,并且KDP为负值,上升气流KDP、ZDR分别在0(°)·km^(-1)、0 dB左右,具有中等强度中气旋的风暴则谱宽增大较小。强中气旋超级单体内具有更大湍流增强,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强风暴的湍流结构和动量传输提供了双偏振雷达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谱宽 湍流 双偏振特征
下载PDF
多个超级单体风暴诱发的EF3级强龙卷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桂莲 李一平 +5 位作者 江靖 常欣 霍志丽 仲夏 郭炳瑶 贾克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5-1327,共13页
2021年6月2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发生了历史罕见的EF3级强龙卷,导致6人死亡,大量建筑物等严重损毁。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FY4卫星云图、河北省张北CB型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NCEP(1°×1... 2021年6月2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发生了历史罕见的EF3级强龙卷,导致6人死亡,大量建筑物等严重损毁。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FY4卫星云图、河北省张北CB型多普勒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这次强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龙卷发生在前倾槽不稳定层结环境背景下,较强的对流层中低层条件不稳定(850 hPa与500 hPa温度垂直减温率约为7.7℃·km-1)、低层丰富的水汽、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的0~6 km垂直风切变为超级单体风暴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背景。此外,0~1 km风矢量差为8 m·s^(-1),抬升凝结高度为1.0 km,为超级单体龙卷的发生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条件。与地面干线伴随的辐合线触发了产生龙卷的母风暴,随后演变为超级单体,其雷达反射率因子呈现典型的钩状回波、低层暖湿气流入流缺口、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回波悬垂,以及中等强度的中气旋等特征;龙卷的生成和消亡过程中有三个超级单体风暴相继形成,都呈现为孤立的对流风暴形态,龙卷发生在其中一个超级单体钩状回波的顶端,在前侧上升气流和后侧下沉气流交界处,雷达分析的基于中气旋强度演变的龙卷可能起始时间和路径与现场调查时间十分吻合。除了强龙卷,这系列超级单体还产生了大冰雹和直线型对流大风(雷暴大风),强回波中心自低到高明显倾斜,最大反射率因子高达65 dBz,径向速度图上除了有中等强度的中气旋,还存在明显的中层径向辐合,超级单体风暴形成时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值高达73 kg·m^(-2),VIL密度达到4~5 g·m^(-3),这些雷达回波特征指示大冰雹的存在,而中层径向辐合是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龙卷 超级单体风暴 中气旋 “V型”缺口 钩状回波 大冰雹
下载PDF
一次伴随超级单体风暴强对流天气成因机制分析
3
作者 张桂莲 常欣 霍志丽 《内蒙古气象》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FY-2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ECP的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17日内蒙古东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北冷涡西侧横槽南摆,不断引导干冷空气向南输送,低层切变辐合、... 利用常规观测、FY-2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ECP的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17日内蒙古东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北冷涡西侧横槽南摆,不断引导干冷空气向南输送,低层切变辐合、西南低空急流以及午后地面辐射增温、温度差动平流,使得“上干冷下暖湿”不稳定层结进一步加强,是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水汽通量散度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强对流爆发前不稳定能量有明显的积累,KI明显跃增,异常的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强度的0~6 km垂直风切变、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28℃、假相当位温垂直递减率大等有利的热力和动力不稳定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一直位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叠置区,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是MCS和强对流爆发的主要触发机制,两者叠置并长时间维持加强;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剖面有弱回波、回波悬垂,50~60 dBz强回波延伸到-20℃层高度之上,50 dBz以上的强反射率因子扩展到11 km,是较为典型的大冰雹特征;径向速度剖面上中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6~9 km有±15 m·s^(-1)速度对,表明有中气旋和超级单体对流风暴;降雹前10~15 min,垂直液态水含量(VIL)有明显跃增,对冰雹预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强冰雹 MCS 中气旋 超级单体风暴
下载PDF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292
4
作者 郑媛媛 俞小鼎 +5 位作者 方翀 鲍文中 谢亦峰 周昆 陆大春 刘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文中利用位于安徽合肥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 2 0 0 2年 5月 2 7日 1 4~ 2 0时发生在皖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超级单体南边出现两条明显的出流边界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 ,一条位于钩... 文中利用位于安徽合肥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 2 0 0 2年 5月 2 7日 1 4~ 2 0时发生在皖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超级单体南边出现两条明显的出流边界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东南。超级单体左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结构 ,这也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 (穹隆 )、强大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 ,其值超过 70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强烈的中气旋 ,旋转速度达到 2 2m/s。风暴顶为强烈辐散 ,正负速度差值达 6 3m/s。相应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 70kg/m2 和 5 g/m3 。因此 ,该风暴具有强烈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有界弱回波区 中气旋 大冰雹 天气雷达
下载PDF
江淮地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周后福 刁秀广 +2 位作者 夏文梅 王德育 项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6个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龙卷超级单体风暴H_(BASE)平均为1.7 km,H_(TOP)平均为9.1 km;H多在风暴的下部,近于下部的1/4处。H_(...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6个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龙卷超级单体风暴H_(BASE)平均为1.7 km,H_(TOP)平均为9.1 km;H多在风暴的下部,近于下部的1/4处。H_(BASE)平均值比江淮地区各种超级单体的平均值低得多,H_(TOP)则略低。(2)龙卷超级单体I_(VIL)平均为25.6 kg/m^2,Z_(MX)平均为54.8 dBz。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I_(VIL)要小得多,而龙卷Z_(MX)略低。(3)龙卷超级单体的中气旋M_(BASE)、M_(TOP)和M_(SHR)平均值分别为1.2 km、3.9 km和14.4×10^(-3)s^(-1),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M_(BASE、M_(TOP)明显低,而M_(SHR)略高。(4)TVS参数最强时的VAD在12—45 m/s,V_(LLD)多大于30 m/s,V_(MXD)多超过30 m/s,V_(MXD)的高度不低于0.8 km,T_(DPT),在2.4—6.4 km,T_(BASE)在0.7—1.5 km,T_(TOP)在2.3—6.4 km,T_(MXSHR)超过22×10^(-3)s^(-1)。TVS参数最强时间与龙卷实际时间基本吻合,平均相差4.2 min;平均而言,TVS出现后6 min有龙卷发生。(5)雷达推算的龙卷超级单体的0—6 km风垂直切变比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的风垂直切变平均值高15.2%;龙卷发生前ICAPE平均为1752 J/kg,I_k为38℃,850 hPa到地面风切变平均超过12 m/s,850—500 hPa温差平均为23.7℃。龙卷发生前能量处在中等到强的状态,大气不稳定性较强,风垂直切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超级单体风暴 中气旋 TVS 环境参数
下载PDF
桂西北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农孟松 祁丽燕 +2 位作者 黄海洪 邓汝伊 班荣贵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9-1525,共7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导致冰雹发生的天气系统是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线,冰雹发生前上午百色探空站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上干下湿层结结...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导致冰雹发生的天气系统是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线,冰雹发生前上午百色探空站有中等对流有效位能、上干下湿层结结构、强的深层垂直环境风切变,速度矢图上低层强的顺时针旋转曲率,已经具备强对流潜势发生条件。(2)超级单体右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钩状回波,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超过65 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中等强度的中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2 m·s-;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70kg·m^(-2)和5 g·m^(-3)。(3)高空低涡正涡度区、高CAPE值、地面辐合线在右江河谷滞留以及特殊地形作用,是多个对流单体沿相似路径移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超级单体风暴 单体重复性 强对流天气
下载PDF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低层风场反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少波 陆汉城 康建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本文使用二维变分风场反演方法对浙江台州2003年4月12日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低层风场反演研究。二维变分方法以均匀风场反演结果作为初猜场,在目标泛函中加入散度和涡度约束作为正则项来降低不适定性的影响。... 本文使用二维变分风场反演方法对浙江台州2003年4月12日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低层风场反演研究。二维变分方法以均匀风场反演结果作为初猜场,在目标泛函中加入散度和涡度约束作为正则项来降低不适定性的影响。反演得到的低层水平风场比较好的符合超级单体风暴的组织化的气流结构和强的风切变,通过对散度场垂直积分获得垂直速度,上升气流主要集中在强回波区域,下沉气流一个位于风暴前进的左侧的弱回波区,一个位于钩状回波的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风暴 二维变分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冯晋勤 汤达章 +1 位作者 王新强 马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8-744,共7页
超级单体风暴常伴随着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本质的特征是有一持久深厚的几千米尺度的涡旋——中气旋。利用2003—2009年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32次超级单体风暴,分析了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以及旋... 超级单体风暴常伴随着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本质的特征是有一持久深厚的几千米尺度的涡旋——中气旋。利用2003—2009年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32次超级单体风暴,分析了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以及旋转速度大小、中气旋顶和底的高度、伸长厚度以及切变值等特征量。结果表明:90%以上的超级单体中尺度气旋是与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相联系的。统计8次有详细灾情的雷雨大风或冰雹天气过程发现,中气旋强度不断加强,中气旋厚度加大,最强切变中心突降时将产生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中气旋 超级单体风暴 强对流
下载PDF
湖北宜昌超级单体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汪应琼 李芳 +2 位作者 姜玉印 王仁乔 付培健 《暴雨灾害》 2013年第1期53-61,共9页
利用Micaps高空、地面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基数据产品资料,分析2004—2009年湖北宜昌境内出现的10例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结果表明:产生冰雹的湿层相对浅薄,产生强降水的湿层较深厚。使用雷暴发生前... 利用Micaps高空、地面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基数据产品资料,分析2004—2009年湖北宜昌境内出现的10例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超级单体风暴生成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结果表明:产生冰雹的湿层相对浅薄,产生强降水的湿层较深厚。使用雷暴发生前地面温度和露点进行订正后的CAPE值可判断午后是否有冰雹发生:若订正后CAPE值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值超过1000J.kg-1以上,则出现冰雹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小。0—6km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超级单体风暴生成和发展,垂直风切变越大,越有利出现极端大风。若超级单体风暴高度的特征值和特征底有迅速下降迹象,则未来0.5h内很可能出现8级以上大风。超级单体风暴中正负速度对的切变值越大,风力越大,风灾越明显。超级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的低层或表现为钩状、或向着入流方向突起、或密实块状等回波特征,中高层有强度达55dBz的强回波。超级单体风暴中,中气旋大多从逆风区或切变区中发展而来,且其在垂直气流结构上表现为低层气旋式辐合,中层辐合逐渐增强,为气旋式旋转,有时出现气旋式旋转与反气旋式旋转共存的双涡结构,至高层,则转为反气旋,表现为辐散。VIL密度(DVIL)对大冰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DVIL≥3.5g.m-3时,出现直径超过2cm的大冰雹的可能性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雷达回波特征 环境条件
下载PDF
豫西深秋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作俊 朱伟军 +2 位作者 牛淑贞 陈红霞 效文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33-40,共8页
利用三门峡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10月4日发生在河南渑池县的一次产生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回波结构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超级单体是在上冷下暖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其演变过程经历了生成、发展、成熟、... 利用三门峡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10月4日发生在河南渑池县的一次产生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回波结构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超级单体是在上冷下暖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其演变过程经历了生成、发展、成熟、消亡四个阶段;局地生成的弱回波若发展较快,速度场中又有逆风区与之配合,则容易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应引起高度重视;发展阶段回波强度加速增大,诸如底层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的典型结构特征开始出现,是发布预警的关键时段,大约可以提前15-30 min;成熟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中气旋。超级单体风暴其初始回波出现在4 km左右的中空,具有向上向下迅速发展的特点;最强回波强度大,顶高伸展高;当最强回波底到达地面时意味着冰雹、降水的开始,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最强回波顶高的演变趋势来确定降雹强弱和时间;VIL可用来判断对流风暴强度,持续高的VIL值可能与超级单体风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气旋 有界弱回波区 VIL
下载PDF
“6·23”江苏阜宁EF4级龙卷超级单体风暴中尺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海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17-3639,共23页
2016年6月23日14—15时,江苏省阜宁县突遭"增强藤田"4级龙卷、强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致使99人罹难,800多人受伤,属极其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本文利用加密自动站数据、探空数据、单部雷达观测数据以及双多普勒雷... 2016年6月23日14—15时,江苏省阜宁县突遭"增强藤田"4级龙卷、强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致使99人罹难,800多人受伤,属极其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本文利用加密自动站数据、探空数据、单部雷达观测数据以及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数据,研究了此次龙卷发生的天气背景、龙卷超级单体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龙卷发生期间,阜宁处于地面暖湿舌内、地面有γ中尺度气旋和辐合线;环境大气抬升凝结高度很低、中低层有很强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这有利于龙卷的生成.(2)此次龙卷超级单体左移风暴的低层有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位于垂直剖面中低层、悬垂回波位于风暴前部高层.(3)龙卷发生前,风暴质心高度、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和风暴回波顶高度均持续增加,风暴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激增;龙卷发生在上述参数的数值首次同时减小时.(4)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揭示,超级单体形成之前的对流风暴内部中低层已经有中尺度气旋形成,中尺度气旋伴随着超级单体的生成、发展和强化的各个阶段.中尺度气旋位于钩状回波顶端、其南端有反气旋,此涡旋偶对于中层动量下传、龙卷生成、发展、加强和触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中尺度气旋 龙卷 双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黔西南州一次分裂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晓燕 付琼 +1 位作者 岑启林 张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3-431,共9页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 应用兴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4日傍晚发生在黔西南州安龙、兴义和兴仁的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详细分析了强雹暴发展过程的回波结构特征,以及在超级单体中观测到的中反气旋流场结构。雹暴发生在地面加热强烈,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小槽发展东移,高空有急流的背景下。小槽触发的对流云团在向东南移的过程中,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发展成为超级单体。强风暴在傍晚18:36左右分裂成左移风暴和右移风暴,左移风暴发展强烈,伴随着一个中反气旋,核区直径最小达3km,旋转速度绝对值之和一度达到60m·s^(-1),中反气旋维持了至少40多分钟,风暴是沿着平均风(西北风)左侧向东东南方向移动,是较为少见而又很强的反气旋旋转超级单体风暴,此风暴产生了40mm的大冰雹;右移风暴伴随着一个弱中气旋,弱中气旋维持了3个体扫左右的时间,是沿平均风右侧向南移的右移风暴,此风暴产生了20mm的冰雹。雷达回波显示风暴从回波低层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梯度,弱回波区和有界弱回波,前后入流缺口,勾状回波、强中反气旋和弱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特征,维持了3~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本文还分析了风暴最强盛阶段强中反气旋的结构,强中反气旋在低层为反气旋式辐合,中层为纯粹的反气旋旋转,中反气旋强烈发展时,旋转速度对核直径缩小至3km,垂直延伸4.8km,旋转的强度同时向低层和中高层延伸,显示出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特征。文章探讨了VIL值在本次的冰雹预报中的应用,VIL大值在本例中对大冰雹有很好的指示性,同时由于VIL大值维持较长时间,是判断超级单体出现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左移超级单体风暴 强中反气旋 VIL值
下载PDF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中龙卷的天气过程分析及龙卷强度判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丽娟 姬菊枝 +2 位作者 陶国辉 周传瑞 王开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对2008年5月23日发生在哈尔滨中南部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中龙卷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灾害性强风暴是一次龙卷过程;龙卷的出现与高空风场的分布及大气稳定度密不可分;龙卷母云的形状... 对2008年5月23日发生在哈尔滨中南部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中龙卷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灾害性强风暴是一次龙卷过程;龙卷的出现与高空风场的分布及大气稳定度密不可分;龙卷母云的形状及性质与冰雹云相近,其发生发展与低空急流密切相关;龙卷出现在超级单体风暴的"V"型缺口附近,多普勒速度场上伴有强中气旋。文中还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中气旋的最大流入流出速度计算了中气旋强度,并结合现场勘查及灾情信息,对龙卷强度等级进行了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龙卷强度
下载PDF
四川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思睿 陶丽 +1 位作者 张恒 古亚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发生在四川资阳的一次伴随冰雹大风的超级单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超级单体具有较大的CAPE值,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发生在四川资阳的一次伴随冰雹大风的超级单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超级单体具有较大的CAPE值,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能量。(2)此次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在雷达反射率因子上,中低层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中高层有回波悬垂现象,速度图上是气旋式流场,后发展为中气旋,中气旋首先出现在中低层,随后向上向下发展。(3)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在发生冰雹前会有一个跃增变化,在30分钟内从5kg/m2跃增到75kg/m2,VIL跃增变化提前冰雹发生,对冰雹具有警示作用。(4)三体散射长钉是预示冰雹的一个重要特征,此次风暴的三体散射出现在高度5~10km,只在2个体扫时间内出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VIL跃增 三体散射 钩状回波
下载PDF
山东省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淑梅 周成 +1 位作者 韩永清 孙晶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1期57-65,共9页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LMCS(A)与多单体风暴(B)有A追B,A扩展,A、B相向和B追A四种合并方式;2)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的临界距离为30 km;3)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后,强度增强或维持,尺度增大,生命史延长,长轴将可能转向;4)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时,其本身合并部分将减弱,多单体风暴合并进入LMCS,成为LMCS的一部分;5)合并是雷暴的传播运动造成的;6)63.3%的合并案例会产生雷暴大风、冰雹或强降水灾害,雷暴大风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 单体风暴 合并方式 合并临界距离 演变趋势 传播运动
下载PDF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16
作者 马鸿青 张江涛 +2 位作者 徐义国 董疆南 高万泉 《青海气象》 2022年第1期59-64,70,共7页
利用天气实况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石家庄S波段天气雷达产品,对2018年6月13日河北中南部强冰雹的风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暴单体经历了非超级单体强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非超级单体强风暴三个阶段,影响时长2h5min,平均... 利用天气实况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石家庄S波段天气雷达产品,对2018年6月13日河北中南部强冰雹的风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暴单体经历了非超级单体强风暴—超级单体风暴—非超级单体强风暴三个阶段,影响时长2h5min,平均移速约为51km·h^(-1)。在三个阶段中,最大反射率因子稳定维持在60~80dBZ,其中第二阶段最大反射率因子均在70dBZ以上,且大于65dBZ的回波墙从地面一直延伸到8km,回波悬垂向下伸展到4km高度,BWER水平宽度8~10km;连续出现强降雹的第二阶段VIL最大值变化较小,但其大值区的面积突增,第一和第三阶段VIL中心值起伏较大,四次明显的跃增对应四次降雹的出现,首次跃增后的第二个体扫当地开始降雹,预警提前量12min,跃增量值越大冰雹直径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超级单体风暴 回波悬垂
下载PDF
基于雷达三维显示的一次多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17
作者 刘建朝 尚博 苏杭 《吉林农业》 2019年第13期106-108,共3页
本文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及长春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发生在长春的多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中尺度和三维云场分析,并对人工防雹的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多单体风暴发生在冷锋背景下,单体不断... 本文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及长春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发生在长春的多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中尺度和三维云场分析,并对人工防雹的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多单体风暴发生在冷锋背景下,单体不断生成、发展、消亡并向前运动传播。降雹的单体呈现弓形回波、强度大于50dBZ,可达到65dBZ以上,有V型缺口、悬垂结构和弱回波区,低层径向速度上有气旋式辐合,高层辐散。雷达三维回波图上有前倾结构,云砧和云洞,联合40dBZ回波顶高可以判断降雹时刻和部位,云洞即为人工防雹的作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风暴 冰雹 前倾结构
下载PDF
一次长生命史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观测特征和维持机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高帆 褚颖佳 +1 位作者 胡鹏 刁秀广 《气象科技》 2018年第2期336-342,共7页
2016年6月14日一个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在山东产生了大范围的冰雹和雷暴大风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其天气背景、雷达观测特征进行分析,对其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2016年6月14日一个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在山东产生了大范围的冰雹和雷暴大风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其天气背景、雷达观测特征进行分析,对其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华北冷涡的背景下,在较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和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环境条件下,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触发生成强对流风暴;维持阶段风暴右前方低层一直存在暖湿气流的入流槽口,垂直结构呈现出经典超级单体的结构特征,中气旋发展深厚且强盛,最大垂直涡度在1.0×10^(-2)s^(-1)以上,每次单体强中心高度的跃升和快速下降均伴有一次地面大冰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维持阶段地面冷池边界扩张与低层垂直风切变大小相当,达到平衡状态,在风暴前方形成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大于150m^2·s^(-2)的风暴相对螺旋度环境,风暴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移动,这些都是超级单体风暴维持较长生命史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结构特征 风暴参数 中气旋参数 维持机制
下载PDF
东北冷涡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条件与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桂莲 常欣 +3 位作者 黄晓璐 訾耀海 李瑞青 梁凤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4-1374,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16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由于超级单体风暴诱发的强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超级单体风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16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由于超级单体风暴诱发的强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高空东北冷涡和低层暖式切变线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低层丰富的水汽、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和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两种对流系统耦合并加强是对流风暴的触发机制;雷达回波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WER (Weak Echo Region)、回波悬垂、回波墙、中气旋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其中弱回波区,回波悬垂由反射率因子从低到高向低层入流一侧倾斜且回波强度梯度大;风暴内中层维持较深厚的气旋性辐合,风暴顶则表现出明显的气旋性辐散特征,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Three-Body Scatter Spike)特征回波,50 dBZ以上的反射率因子核心的高度伸展到-20℃以上,为典型的产生冰雹的回波结构;垂直液态水含量VIL(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与风暴顶高之比即VIL密度达到5 g·m^(-3),这也是大冰雹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中气旋 TBSS 钩状回波 强冰雹
下载PDF
2010年福建一次早春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冯晋勤 俞小鼎 +1 位作者 傅伟辉 曹长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两个超级单体都是由多单体合并后发展起来的,在成熟阶段以右移为主,属长寿命右移风暴:第一个超级单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和新单体的并入经历了3次加强过程,低层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高层三体散射特征;第二个超级单体经历了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3个阶段,成熟阶段低层呈现出明显的倒"V"形回波特征,中高层有明显向右伸展的云帖。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的中气旋都是由中层发展起来,随着中气旋强度不断加强和厚度加大,最强切变中心突降时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通过对第一个超级单体中气旋流场分析,发现风暴前、后侧的下沉气流与低层入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旋转作用,下沉的干冷气流进一步推动低层的暖湿入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并在风暴顶形成强辐散,使得风暴长时间维持。第二个超级单体在风暴减弱阶段,风暴右侧出现中气旋分裂,之后减弱、消失。产生强对流天气时,中高层维持高反射率因子,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风暴顶强烈辐散以及较大的VIL密度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风暴 右移风暴 三体散射 中气旋 风暴顶辐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