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83~38.28(26.43±4.15)kg·m^(-2);左膝14例,右膝1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6例,Ⅳ级20例;病程1~14(5.54±3.29)年。使用智能手机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拍摄患者起立行走、行走侧拍、蹲起、仰卧屈膝的影像视频,通过人体姿势估计框架OpenPose分析步频、步长、步长时间、步速、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步幅、双下肢支撑相时间以及蹲姿中最大屈髋、屈膝角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00±0.57)周。WOMAC总分由术前的(64.85±11.54)分,减少至术后6周的(45.81±7.91)分(P<0.001);KSS由术前(101.19±9.58)分,提高至术后6周的(125.50±10.32)分(P<0.001)。患侧步速、步频、步幅分别由术前的(0.32±0.10)m·s^(-1)、(96.35±24.18)步·分^(-1)、(0.72±0.14)m,提高至术后的6周的(0.48±0.11)m·s^(-1)、(104.20±22.53)步·分^(-1)、(0.79±0.10)m(P<0.05)。双下肢支撑时间和主动屈膝角度由术前的(0.31±0.38)s、(125.21±11.64)°,减少至术后6周的(0.11±0.04)s、(120.01±13.35)°(P<0.05)。术前可以完成蹲起动作的11例,术后6周可以完成的13例,术前和术后6周同时可以完成的9例。9例蹲姿最大屈膝角度由术前的76.29°~124.11°提高至术后6周的91.35°~134.12°,最大屈髋角度由术前的103.70°~147.25°提高至术后6周的118.61°~149.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步态分析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患者步态的变化。KOA患者在行TKA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得以改善,TKA术后患肢的支撑能力有所改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得到了提升,双下肢整体运动节律更为协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4、72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观察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VT)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4例术后予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出现局部切口愈合不良,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性假体周围感染,且未出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发生。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及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 Hb、Hct较术前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输血率,提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83~38.28(26.43±4.15)kg·m^(-2);左膝14例,右膝1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6例,Ⅳ级20例;病程1~14(5.54±3.29)年。使用智能手机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拍摄患者起立行走、行走侧拍、蹲起、仰卧屈膝的影像视频,通过人体姿势估计框架OpenPose分析步频、步长、步长时间、步速、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步幅、双下肢支撑相时间以及蹲姿中最大屈髋、屈膝角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00±0.57)周。WOMAC总分由术前的(64.85±11.54)分,减少至术后6周的(45.81±7.91)分(P<0.001);KSS由术前(101.19±9.58)分,提高至术后6周的(125.50±10.32)分(P<0.001)。患侧步速、步频、步幅分别由术前的(0.32±0.10)m·s^(-1)、(96.35±24.18)步·分^(-1)、(0.72±0.14)m,提高至术后的6周的(0.48±0.11)m·s^(-1)、(104.20±22.53)步·分^(-1)、(0.79±0.10)m(P<0.05)。双下肢支撑时间和主动屈膝角度由术前的(0.31±0.38)s、(125.21±11.64)°,减少至术后6周的(0.11±0.04)s、(120.01±13.35)°(P<0.05)。术前可以完成蹲起动作的11例,术后6周可以完成的13例,术前和术后6周同时可以完成的9例。9例蹲姿最大屈膝角度由术前的76.29°~124.11°提高至术后6周的91.35°~134.12°,最大屈髋角度由术前的103.70°~147.25°提高至术后6周的118.61°~149.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步态分析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患者步态的变化。KOA患者在行TKA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得以改善,TKA术后患肢的支撑能力有所改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得到了提升,双下肢整体运动节律更为协调。
文摘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4、72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观察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VT)等并发症。结果对照组4例术后予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出现局部切口愈合不良,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性假体周围感染,且未出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发生。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及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 Hb、Hct较术前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输血率,提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