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任明亮 李辉 +3 位作者 刘冬斌 陈国雄 谭镇南 刘鹄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10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10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疾病相关参数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ASIA评分、FIM评分、前凸角、腰骶角、行走距离、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生理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手术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疼痛
下载PDF
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
2
作者 魏传禄 聂翔宇 吴志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22±6.91)岁,均采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22±6.91)岁,均采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用时(73.90±8.82)min、出血量(110.64±24.02)mL、住院天数(7.03±1.72)d;术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术后4例出现轴性疼痛;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43%。结论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疗效确切,切实可行,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单侧显露 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3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 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狭窄
下载PDF
三种改良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沈晓龙 刘洋 +7 位作者 徐辰 吴卉乔 魏磊鑫 钟华建 王睿哲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7-906,共10页
目的:与常规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探讨三种改良的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共12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双侧通道辅助... 目的:与常规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探讨三种改良的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共12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双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双侧通道组(b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BCA组);31例患者接受开门侧肌间隙入路+铰链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肌间隙入路+单侧通道组(inter-muscular approach and un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IM-UCA组);34例患者接受开门侧常规显露+铰链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单侧通道组(un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UCA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常规组(laminoplasty,LP组)。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颈部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四组间术前VAS评分、NDI及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T1倾斜角、C2~C7矢状位偏移(C2~C7 SVA)、CT横断面上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较不同手术方法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LP组与UCA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IM-UCA组较LP组更长,BCA组最长(P<0.05)。四组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BCA组最少,IM-UCA组与UCA组次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最多。四组间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四组间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DI及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CA组、BCA组、IM-UCA组的术后即刻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的C2~C7 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C2~C7 SVA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T1倾斜角、C2~C7 SV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LP组相比较,UCA组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与IM-UCA组、BCA组相比较,UCA组显著减少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通道 单侧显露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旁与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陈喜安 刘绍灵 徐荟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至对侧旁正中线行椎体成形术(UPA-PVP)与传统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UA-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10月在岳阳市人民住院并行经...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至对侧旁正中线行椎体成形术(UPA-PVP)与传统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UA-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10月在岳阳市人民住院并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54例胸腰椎OVCF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UPA-PVP组(143例)和TUA-PVP组(111例)。均为胸腰椎(T8~L2)单个椎体骨折。UPA-PVP组根据术前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CT及MRI评估伤椎内靶向穿刺点,即穿刺椎体对侧旁正中线与椎体前中1/3交界处,根据靶向穿刺点逆向设计穿刺路径及确定体表定位点;TUA-PVP组采用传统经椎弓根投影10点或2点方法穿刺,参考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三维CT判断骨水泥在手术椎体内的弥散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全身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等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PA-PVP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大于TUA-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PVP组、TUA-PVP组患者左、右侧入路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总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UPA-PVP组无手术椎体对侧再骨折情况,17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TUA-PVP组5例患者手术椎体对侧再次出现骨折,12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再次行椎体成形术。UPA-PVP组手术椎体再骨折率低于TUA-PVP组(P<0.05)。UPA-PVP组与TUA-PVP组其他椎体骨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PVP与TUA-PVP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腰背部疼痛。UPA-PVP方法治疗OVCF,以穿刺靶点为目标,逆向设计穿刺路径,简单易行,较TUA-PVP方法能达到更好的骨水泥椎体内分布,降低椎体再骨折率,有效缓解椎体骨折后腰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单侧椎弓根旁 靶点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周广强 朱瑞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时采取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各45例。单侧组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则给予双侧椎弓根入路...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时采取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各45例。单侧组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则给予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9.92±3.76)min短于双侧组的(47.95±4.42)min,出血量(2.61±0.73)ml、透视次数(4.89±0.78)次、骨水泥使用量(3.42±0.81)ml均少于双侧组的(3.48±1.44)ml、(8.26±1.24)次、(4.23±1.29)ml,骨水泥渗透率11.11%低于双侧组的3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07±0.21)、(2.13±0.24)分,均低于本组术前的(6.38±1.14)、(6.35±1.12)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7 d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与Cobb角分别为(22.15±2.83)%与(11.83±1.21)°,双侧组分别为(22.31±2.79)%与(12.29±1.36)°,均小于本组术前的(31.78±4.52)%、(25.18±2.92)°和(31.77±4.56)%、(25.21±2.87)°(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椎体成形术时采取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单侧入路有助于改善手术指标,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 双侧椎弓根
下载PDF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
7
作者 王伯仁 王健 智晓东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目的 对于拟行手术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患者,基于3D-CT进行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目的 对于拟行手术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患者,基于3D-CT进行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穿刺路径,并通过临床实践探究此种术前设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分析了31例患者样本,完成42例椎体手术,手术采用单侧入路PKP。通过3D-CT进行术前CAD,确定皮肤穿刺点、穿刺角度及骨性锚定点,术中在G型臂透视下严格按照术前设计进行操作,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对侧补充穿刺次数、骨水泥渗漏率、并发症出现率,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aul an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ablity index, ODI)、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6.0,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 (1)手术时间为(26.21±4.19)min,中位数25 min;透视次数为(22.69±6.25)次,中位数21次;对侧补充穿刺数0次;(2)术后3 d、3个月较术前疼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VAS评分降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 d、3个月较术前功能障碍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ODI评分降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 d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 d、3个月较术前椎体高度比值增加,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 d椎体高度比值降低,差值为0.60,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5)骨水泥外渗8例,渗漏率为19.0%,无椎体后方渗漏,无症状性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种基于3D-CT进行术前CAD的单侧入路PKP方法,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学、可形成标准化流程。骨性锚定点的引入,可纠正因皮肤延展性导致的移位误差。经临床实践证实,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且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辅助设备,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提供了可能性,具备实用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8
作者 彭文康 胡俊卿 胡晶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庐山市人民医院拟行PKP的62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庐山市人民医院拟行PKP的62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每组31例。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PKP,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满意度评分。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组,X线曝光次数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椎体高度重建率、Cobb角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VAS、ODI评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术后1年,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及1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率均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椎弓根外入路PKP治疗OVCF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增加骨水泥灌注量,减少X线曝光次数,且术后重建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缓解术后疼痛和提升胸腰椎功能等疗效同双侧椎弓根入路一致,但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骨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 双侧椎弓根 骨水泥灌注量 渗漏率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黎成成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6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肇庆市中医院骨伤...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肇庆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PVP治疗的76例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截至2022年1月,所有入选患者术后均已成功随访12个月,PVP围术期和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均保留完整。根据PVP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单侧入路组(PVP治疗中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方式,41例)和双侧入路组(PVP治疗中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方式,35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0.05)。2组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椎体高度、Cobb角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OVCF与传统双侧入路治疗的近期手术效果相当,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风险,还可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减少X射线曝光次数,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可作为PVP治疗OVCF的理想穿刺入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穿刺 骨水泥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反应及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
10
作者 张果 张正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肾上腺素(E)、C反应蛋白(CRP)以及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1、6个月,两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骨水泥弥散效果,减轻创伤反应,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 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11
作者 王坞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收治的VCF患者69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双侧组(34例,... 目的分析采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收治的VCF患者69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双侧组(34例,双侧入路PKP术)和单侧组(35例,单侧入路PKP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指标变化,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升高,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均增加,Cobb角均缩小,但两组间上述指标及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行PKP术均能有效改善VCF患者的脊柱功能,调节影像学参数,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与双侧入路相比,单侧入路治疗VCF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用量,微创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双侧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骨折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晓龙 魏磊鑫 +8 位作者 徐辰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吴卉乔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共114例行颈后路LP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2例,年龄58.27±7.36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颈椎管狭窄症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7例。39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SCA-LP,33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muscle-preserved laminoplasty,MP-LP),4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随访12~28个月(18.46±5.7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T横断面上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较三种手术方法对C2-C7 Cobb角的影响及椎管面积的增加程度(比较每个节段的增加程度及每例患者的平均增加程度)。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MP-LP组均最短、SCA-LP组次之、LP组最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MP-LP组均最少、SCA-LP组次之、LP组最多,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DI及JOA评分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中,术后即刻的颈痛VAS评分要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即刻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随访,SCA-LP组、MP-LP组的颈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P组(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三组的颈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即刻的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2个月的C2-C7 Cobb角均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三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C2-C7 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SCA-LP组、MP-LP组均大于LP组(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椎管面积增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LP组中所有患者的C7(100%)、12例患者的C6(30.77%)、6例患者的C3(15.38%)需要通道下制作铰链。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SCA-LP组和LP组患者C7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均优于MP-LP组(P<0.05);三组间C3~C6椎管面积增加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相比,两种改良术式均能有效减少铰链侧肌肉韧带的损伤,术后加速康复,减少术后早期轴性颈痛的发生率。与MP-LP相比,SCA-LP能更有效地增加手术节段的椎管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选择性通道辅助 单侧显露 疗效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13
作者 吴东朝 孙先泽 +1 位作者 顾振芳 孟德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颈椎功能状态、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矢状面C_(2)-C_(7) 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计算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后伸肌群萎缩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时间对JOA有影响(F_(时间)=533.741,P_(时间)<0.05),组别对JOA有影响(F_(组别)=17.137,P_(组别)<0.05),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F_(组间×时间)=7.206,P_(组间×时间)<0.05)。两组术前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JOA均降低,于术后两年达到最低值;且A组术后3个月、1年、2年的JOA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年A组C_(2)-C_(7) Cobb角高于B组。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C_(2)-C_(7) ROM均高于B组(P<0.05);颈后伸肌总萎缩率、颈后伸肌开门侧萎缩率和颈后伸肌门轴侧萎缩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局部不稳的OPLL患者颈椎功能状态、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症状,但其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经肌间隙 传统后正中 颈椎功能状态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乔俊 李刚 +3 位作者 李松 张军 谈中文 陈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0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0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观察组采用单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渗漏率、X线应用次数、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参数及创伤应激指标[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前列腺素E_(2)(PGE_(2))]。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X线应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VAS评分、椎体参数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6个月,两组ODI、VAS评分、椎体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的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穿刺入路其在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改善方面与双侧穿刺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应用次数及减轻创伤反应的作用相对更好,因此单侧穿刺入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穿刺 创伤反应
下载PDF
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毅全 沈佳祚 +1 位作者 梁艺杰 陈莉莉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0期58-61,66,共5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侧组(n=43)、双侧...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侧组(n=43)、双侧组(n=52),单侧组行经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行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透视次数以及手术时间,评价两组骨水泥注入量,记录两组渗漏情况。结果单侧组VAS评分(1.52±0.61)分与双侧组(1.71±0.6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30.21±8.31)h少于双侧组,透视次数(10.21±4.53)次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5.805,P<0.05);单侧组患者发生渗漏率5.77%低于双侧组患者发生渗漏率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单侧组腰椎骨水泥体积(5.02±0.28)mL、胸椎骨水泥体积(4.11±0.49)mL小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的效果相似,但是单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渗漏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 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单侧
下载PDF
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金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3期7-7,共1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非手术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非手术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OD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腰骶角、椎管矢状径、行走距离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腰骶角、椎管矢状径、行走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内镜下单侧入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腰椎功能 下腰痛评分
原文传递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光华 赵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95-96,109,共3页
目的分析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OVCF患者的资料,按PKP入路分为单侧组(63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 目的分析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OVCF患者的资料,按PKP入路分为单侧组(63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双侧组(57例,双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日常生活障碍(Oswestry)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的平均高度、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均无心脑血管系统症状发生(如血压波动、大出血现象),均无骨水泥外漏、运动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术中透视数均减少(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和中线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比术后24 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PKP术治疗老年OVCF方面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PKP术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外侧 双侧球囊扩张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后骨水泥的弥散效果
18
作者 张立创 杨雯 +5 位作者 丁广江 李培坤 肖忠宇 陈营 方雪 张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08,共9页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通过量化骨水泥弥散效果,对比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椎弓根组(n=40)接受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单侧椎弓根外组(n=40)接受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术后3 d内拍摄患椎正侧位X射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效果、弥散类型。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骨折周围压痛阈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外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双侧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Ⅲ型,单侧椎弓根外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Ⅱ型,两组骨水泥弥散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01),术后骨折周围压痛阈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周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与经典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弓根 单侧椎弓根外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及骨折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叶兴益 李丽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下,观察组行B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结果两组术后的...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下,观察组行B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结果两组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在缓解OVCF患者疼痛、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改善腰椎功能方面可以取得与PKP相似的效果,并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旁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共计32例,其中14例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A组),年龄42~70岁(56.9±9.8岁);18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年龄40~73岁(56.7±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受压累及节段及开门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SF-36评分,评估其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面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横断面MRI上测量颈后伸肌群肌肉面积,计算术后颈后伸肌群肌肉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52~66个月(59.4±4.2个月),B组为56~68个月(61.4±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339.0±183.1ml vs 277.0±171.4ml)、手术时间较B组长(197.0±28.9min vs 14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4.3%,2/14)明显低于B组(38.9%,7/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NDI及SF-36评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2年JOA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年有所降低,且B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A组NDI、SF-36评分均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时两组间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B组JOA评分较A组差(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C2-7 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较A组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C2-7 ROM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在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颈椎C2-7 ROM均较A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A组颈后伸肌总萎缩率为(28.3±4.8)%,B组为(4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神经功能改善结果一致。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对轴性症状的减少、生活质量的改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维持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肌间隙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