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钟渝翔 李万山 +4 位作者 李远贵 陈梦苇 廖礼姝 梁丽 左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 目的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婴儿。获取A组PNAM矫治前及PNAM矫治后唇裂术前、B组唇裂术前和C组的标准腭部模型正位照片,对模型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A组PNAM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患者的牙弓宽度(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明显增加(P<0.05),腭部裂隙宽度(CPW)、牙槽突裂隙宽度(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与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明显减小(P<0.05);但与C组相比仍有差距(P<0.05);B组AW、CPW、CA及PA较A组矫治前均明显增加(P<0.0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组上颌结节间距离(T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腭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 单侧完全性 部畸形 术前矫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上唇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左晖 石冰 +2 位作者 张萍 邓典智 郑广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了解单侧完全性唇 (腭 )裂患者术后上唇的形态特征。方法 将单侧完全性唇裂组和唇腭裂组患者 ,以及正常对照组的正、侧位标准相片上的上唇白唇面积 ,上唇白唇高 ,上唇红唇高 ,口裂宽 ,以及鼻底凸度 ,上唇和下唇凸度进行测量分析... 目的 了解单侧完全性唇 (腭 )裂患者术后上唇的形态特征。方法 将单侧完全性唇裂组和唇腭裂组患者 ,以及正常对照组的正、侧位标准相片上的上唇白唇面积 ,上唇白唇高 ,上唇红唇高 ,口裂宽 ,以及鼻底凸度 ,上唇和下唇凸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单侧完全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唇裂术后的上唇面积和上白唇高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唇腭裂患者的唇突指数 ,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唇裂组。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 (腭 )裂患者术后唇高短于正常对照组 ;唇突指数可较好地反映唇 (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 形态 生长
下载PDF
婴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颌骨矫治器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雅 张建波 包博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96-197,206,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唇裂修复的效果,在16例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器,关闭婴儿单侧唇腭裂的牙槽嵴裂隙,为唇鼻整形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器方法,个体化制作矫制器,用骨内针固定矫治器。用螺旋式加力法将错位... 目的:为了提高唇裂修复的效果,在16例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器,关闭婴儿单侧唇腭裂的牙槽嵴裂隙,为唇鼻整形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atham颌骨矫治器方法,个体化制作矫制器,用骨内针固定矫治器。用螺旋式加力法将错位的各骨段移位到较为理想的排列位置。结果:经过2~4周矫治后可使患侧鼻翼基底部升高,两侧牙槽嵴裂隙显著缩小。结论:对婴儿期完全性唇腭裂术前颌骨裂隙的矫治,为初期的整形手术奠定了较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婴儿期 矫治器 术前 单侧 牙槽嵴 完全性 鼻翼 鼻整形
下载PDF
替代腭平面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者的颌骨发育状况
4
作者 陈振琦 钱玉芬 +1 位作者 沈刚 王国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85,共3页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牙合)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牙合)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平面 颌骨发育 覆he深度指标 前后向不调指标 单侧完全性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尖牙长度的锥形束CT测量及其他相关统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放 王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3,167,共4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经配...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经配套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后形成清晰的头颅三维重建图像,沿上颌两侧尖牙长轴获得牙齿的断层图像,测量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及根长,对裂隙侧和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裂隙区其他前牙异常及裂隙部位进行记录。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全长、根长及冠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区侧切牙异常20例(100%)。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较非裂隙侧短,尤以根长较明显。裂隙区的牙齿较易发生异常,特别是侧切牙发生异常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 牙槽嵴 上颌尖牙 锥形束CT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数据三维重建分析正畸牙槽嵴裂植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可行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沈悦 马海英 +2 位作者 张彦升 王娟 时炳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8-1682,共5页
背景:部分唇腭裂患者在9-10岁(尖牙牙根发育1/2-2/3)接受植骨后,矫治效果不能保持;且7-10岁患者植骨前后的治疗程序目前尚不统一。锥形束CT可在不破坏正常组织结构的前提下精确反映组织的微细结构,并通过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获得相关测... 背景:部分唇腭裂患者在9-10岁(尖牙牙根发育1/2-2/3)接受植骨后,矫治效果不能保持;且7-10岁患者植骨前后的治疗程序目前尚不统一。锥形束CT可在不破坏正常组织结构的前提下精确反映组织的微细结构,并通过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获得相关测量数据。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结果,比较不同顺次的正畸联合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至2013年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60名,分为3组,各20例。A组患者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后佩戴保持器保持3个月行正畸治疗;B组患者正畸治疗后即刻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并后期佩戴保持器3个月;C组患者正畸治疗后佩戴保持器3个月后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植骨治疗,植骨治疗完成后保持器保持3个月。结果与结论:锥形束CT结果显示,C组患者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和U1/NA(L1/NB)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患者的SNB、L1/NB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与B组比较,SNB、U1/NA明显减小,SNA、L1/NB明显增大(P<0.05)。提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嵴植骨治疗前、治疗后正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治疗前或治疗后正畸治疗,并有利于上颌骨矫正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骨移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单侧完全性 单侧牙槽嵴 锥形束CT 三维测量 颅面形态 正畸矫治 牙槽嵴植骨 稳定性
下载PDF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后上唇高度及鼻翼基底的改变 被引量:5
7
作者 焦建军 柴丛娜 +3 位作者 靳书滨 张学强 马超 李慧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为9.85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作为供骨源,平均植入骨量为2.98 cm^3。通过统一的照相方法,获得患者的正面照、侧面照及仰头鼻底照。通过对患者面部固定位置的点进行测量,对患者的上唇高度、上唇投影、鼻翼基底植骨前比例指数和植骨后比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上唇高度5组测量数据均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高度显著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唇投影测量数据显示上唇投影后更加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鼻翼基底4组测量数据中,有3组数据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鼻翼基底显著抬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中,通过牙槽突裂植骨可抬高鼻翼基底及延长上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骨移植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 植骨 高度 鼻翼基底 比例指数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的腭部发育
8
作者 张红闯 陈裕华 +3 位作者 张阳 成雨生 王冕 陈柏彤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腭部的发育状况。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患者和无唇腭裂患者各6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BCT扫描,使用Mimics10.01测量分析上腭部的各项发育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随着年...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腭部的发育状况。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患者和无唇腭裂患者各6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BCT扫描,使用Mimics10.01测量分析上腭部的各项发育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腭长、腭宽及腭高均有增长,但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腭部发育缓慢且不足。4~6岁年龄段及9~11岁年龄段,研究组前部腭长、全腭长及尖牙间腭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6~18岁年龄段,研究组前部腭长、中部腭长、全腭长及尖牙间腭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各年龄阶段,两组尖牙间腭高、第一磨牙间腭宽及第一磨牙间腭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与非和无唇腭裂患者相比,腭部发育欠佳,在腭部长度及尖牙间腭宽上差异较大,在第一磨牙间腭宽上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 锥形束CT 部形态 部发育 增龄性变化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植骨后前牙牵引助萌矫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伟 吴平 +2 位作者 李琳 刘琳 郑延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 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合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 牙槽突植骨 阻生前牙 牵引助萌
原文传递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腭扩展的三维可视化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齐平 潘晓岗 钱玉芬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唇腭裂患者快速腭扩展前后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的改变。方法:选择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螺旋CT扫描,应用Amira 3.11软件读取DICOM格式数据,生成STL格式的三维硬组织数字模型,通过Magic RP5.41读取该模型,... 目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唇腭裂患者快速腭扩展前后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的改变。方法:选择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螺旋CT扫描,应用Amira 3.11软件读取DICOM格式数据,生成STL格式的三维硬组织数字模型,通过Magic RP5.41读取该模型,将腭扩展前后得到的数字模型进行重叠。结果:通过对腭扩展前后模型重叠分析,发现腭扩展后额骨发生了轻微的后移,颧额缝、额颌缝、鼻额缝下方的颌骨以及牙齿、齿槽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外扩展,颧颞缝前方颧弓发生了轻微的上移。牙齿横向位移最大的区域在上颌尖牙区。结论:通过基于DICOM格式的三维实体几何模型重叠技术,可以对UCLP患者快速腭扩展前后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的改变进行可视化评价,快速腭扩展前后牙弓位移量呈前大后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展 单侧完全性 螺旋CT 三维可视化技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腭裂修复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11
作者 庄惠 段瑞平 张莉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S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先天性 粘骨膜瓣 术并发症 碘仿纱条 单侧完全性 整复术 大神经 超声雾化吸入 松弛切口
下载PDF
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伟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5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鼻尖高度,鼻小柱高度与宽度,双侧鼻孔高... 目的探讨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5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鼻尖高度,鼻小柱高度与宽度,双侧鼻孔高度、宽度、周长与面积及上唇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双侧鼻翼高度差、鼻底裂隙宽度、鼻尖与鼻小柱倾斜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组婴儿相比仍有差距(P<0.05);三组婴儿的内眦间距、鼻部宽度、口角间距及非裂隙侧鼻腔宽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 单侧完全性部畸形 矫治效果
原文传递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植骨术后尖牙的牵引助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18-220,共3页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裂,而裂隙侧的尖牙多发生阻生,即使在适当的年龄做了牙槽嵴植骨术,也常会出现尖牙阻生。本文介绍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经过术前扩弓治疗后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植骨术后正畸治疗完成尖...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裂,而裂隙侧的尖牙多发生阻生,即使在适当的年龄做了牙槽嵴植骨术,也常会出现尖牙阻生。本文介绍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经过术前扩弓治疗后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植骨术后正畸治疗完成尖牙牵引助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 牙槽嵴植骨术 患者 尖牙阻生 牙槽嵴 牙牵引 助萌 术后
原文传递
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患者的鼻气道结构对比
14
作者 高明 陶永炜 +2 位作者 毕思思 李锦峰 任战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利用CB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健侧、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收集22例已行唇腭裂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牙槽突裂患者(完全裂组)及20例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牙槽突裂... 目的:利用CB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健侧、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收集22例已行唇腭裂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牙槽突裂患者(完全裂组)及20例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牙槽突裂患者(唇牙槽突裂组)的CBCT数据。利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从前、中、后3个冠状面上测量健侧、患侧的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完全裂组较唇牙槽突裂组中、后冠状面的鼻中隔偏曲程度大(P<0.05)。组间比较,3个冠状面的健、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两组3个冠状面上健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均较患侧大(P<0.05)。两组中与后两个冠状面健、患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牙槽突裂组前与中两个冠状面的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冠状面间的鼻中隔偏曲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和腭裂手术是导致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腭牙槽突患者中、后两个冠状面鼻中隔偏曲程度增大的重要因素,其对前、中、后3个冠状面上的鼻气道横截面积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伴有腭裂,3个冠状面的健侧鼻气道横截面积一般均大于患侧,中与后两个冠状面上健侧及患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程度差异一般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牙槽突 单侧牙槽突 鼻气道 CB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红唇缘瓣在先天性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邵月保 杨建斌 魏东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41,共2页
唇裂分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在完全性唇裂中有一部分病例合并完全性腭裂,而且牙槽突裂较宽,使鼻底封闭的手术难度增大。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我们用红唇缘瓣修复鼻底39例,效果较好。
关键词 完全性 修复 先天性 单侧 完全性 牙槽突 手术难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