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
作者 李健 周涛 +1 位作者 汪红亮 林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OVC...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单侧PVP术治疗,根据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40例经椎弓根单侧穿刺,42例采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穿刺,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渗漏率,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的疼痛VAS评分以及椎体前柱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分布双侧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柱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椎弓根单侧穿刺比较,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PVP术治疗OVCF的透视次数降低,且骨水泥可更好地弥散到对侧,是一种有效的单侧PVP术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入路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对侧弥散
下载PDF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张晋 雷蜀婷 +1 位作者 刘全飞 吴安格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60-6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7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7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CV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PV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检查的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疼痛、椎体功能恢复、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术后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渗漏率。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检查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3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及术后1周、12周,两组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d及术后1周、12周,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P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单侧PVP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但PCVP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骨折 经皮弯角成形术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单海龙 刘伟 +1 位作者 陈亚龙 余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运动功能、椎体功能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运动功能、椎体功能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采取PVP治疗,按照PVP术中骨水泥灌注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使用2.6~3.5 mL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和观察组(40例,使用1.5~2.5mL小剂量骨水泥灌注),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6个月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随访期间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降低;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均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1、6个月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及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于PVP中注入小剂量和常规剂量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运动功能与椎体功能恢复,但与常规剂量相比,注入小剂量骨水泥能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发生,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疼痛 运动功能 功能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永乐 王景续 +4 位作者 宫树一 穆胜凯 吴岩 尹西盟 鲁泽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行PVP术式时给予2.6~3.5 mL骨水泥,研究组则给予1.5~2.5 mL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状态、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同时观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Cobb角较术前减小(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总渗漏率为7.14%(4/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17/57)(P <0.05)。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术式治疗OVCF患者,1.5~2.5 mL、2.6~3.5 m L两种不同剂量的骨水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但小剂量的骨水泥可降低其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骨水泥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羽浩 郑飞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及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压缩改善程度、Cobb角矫正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及3、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3、6个月,研究组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手术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对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压缩程度、保障手术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小关节囊封闭术 高龄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双侧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吴可义 黄海龙 陈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双侧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9年5月初至2021年4月末,样本90例,单双号分配,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常规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为观察组,比较疗效。结果:临床指标统计,除住院... 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双侧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9年5月初至2021年4月末,样本90例,单双号分配,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常规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为观察组,比较疗效。结果:临床指标统计,除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生存质量两组无差异,其余项以观察组较好(P<0.05),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等,观察组具备优势(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双侧椎体成形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是单侧手术时间较双侧缩短,放射线暴露时间减少,对于医生和患者都是有益的,单侧穿刺在临床中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成形术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7
作者 贾建章 卫凌 +4 位作者 卫西芳 易喜 张智尧 白文柱 王存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7期37-38,64,共3页
目的探究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 d,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降低,MBI评分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压缩性骨折 安全性
下载PDF
过伸体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
8
作者 李亮 周正新 +5 位作者 杜宇辰 余奥 赵金旭 刘涛 朱磊 康金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患者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过伸体位单侧PKP治疗,18例19椎)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PKP治疗,18例22椎)。记录两组...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患者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过伸体位单侧PKP治疗,18例19椎)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PKP治疗,18例22椎)。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0 d疼痛VAS评分: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0 d椎体前缘高度比:两组均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30 d后凸角:两组均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根、脊髓马尾以及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静脉栓塞、骨水泥渗漏等情况。结论与常规单侧PKP治疗相比,过伸体位单侧PKP治疗老年Ⅰ、Ⅱ型Kummell病骨折复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 单侧经后凸成形术 Kummell病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9
作者 卢志斌 徐晓辉 万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在术前、术后3m、6m采用ODI和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更少(P<0.05)。双侧组术后6mODI、VAS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行PVP治疗OVCF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优,但单侧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研究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春雷 王岩群 +1 位作者 王卫国 张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2.63±6.35)min、X线暴露时间(16.72±4.4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5.62±8.92)、(19.02±4.45)min,出血量(13.57±2.57)ml少于对照组的(22.52±6.73)ml(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比,二者疗效与预后相当,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伤椎的生理学结构,但前者治疗的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单侧经后凸成形术 双侧经皮后凸成形术 老年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亮 李栋 +2 位作者 王栋 刘凯 张庆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50-52,5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术中指标、腰椎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及骨代谢水平.结果: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功能障碍、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代谢水平的各个维度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均可对椎体起到支撑作用且不影响骨代谢指标,但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较双侧穿刺手术效率更高,对功能及疼痛的改善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单侧经穿刺成形术 双侧经皮穿刺成形术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疗效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伟强 孙春汉 +4 位作者 黄妙红 孙江森 李胜发 姚丽君 邱晓妮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1期1-2,共2页
目的:探究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行PVP治疗的骨折不愈合患者73例,依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以单侧入路... 目的:探究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行PVP治疗的骨折不愈合患者73例,依据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以单侧入路,对照组以双侧入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X射线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无比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两组ODI及Cobb角变化比较无可比性差异(P>0.05),但两组ODI及Cobb角变化术后1个月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治疗采用单侧入路PVP,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低,X射线透视次数少,治疗时可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树军 胡骏 +3 位作者 王昕 赵志刚 庄胤 宋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2期4298-4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92例,均采用经单侧PVP治疗,根据骨水泥灌注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46例... 目的:探讨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92例,均采用经单侧PVP治疗,根据骨水泥灌注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46例和B组46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2.6~3.5 m L)骨水泥灌注,B组给予小剂量(1.5~2.5 m L)骨水泥灌注。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B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A组更低(P<0.05)。B组渗漏总发生率较A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其他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经单侧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OVCF,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但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更佳,而小剂量骨水泥灌注渗漏总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小剂量 常规剂量 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晶 周翔 +2 位作者 杨荣智 杜登悝 王伟民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OVCF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OVCF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C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前及术后1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及应激因子[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水泥用量分别为(35.89±4.10)min、(21.09±3.28)次、(5.89±1.02)d、(5.92±1.06)m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39.78±3.92)min、(24.17±3.41)次、(7.92±1.72)d、(6.87±1.3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ODI、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VAS、ODI、后凸Cobb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NE、E、Co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NE、E、Co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NE、E、Cor分别为(56.28±4.92)ng/m L、(50.28±4.14)ng/m L、(158.34±20.13)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8±4.61)ng/mL、(57.29±4.28)ng/mL、(182.46±22.19)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P与PKP治疗OVCF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后凸畸形,但PVCP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弯角成形术 单侧经后凸成形术 效果 疼痛 应激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旭 刘俊雄 +2 位作者 雷书宏 陈丹祎 陈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32-232,共1页
目的 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之前和... 目的 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之前和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以及患者脊柱凸角度。结果患者得到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脊柱后凸角度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河 熊志鹏 汪逸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95-98,107,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进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则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治疗后的腰椎功能总优良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2(PGE2)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结构参数(Cobb角及椎体高度丢失率)。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透视次数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椎体功能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评分、应激指标及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 d、1周及2周的VAS评分及应激指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的VAS评分及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椎体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结构参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单侧手术在控制术后不适感及不良应激方面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经皮成形术 胸腰爆裂性骨折 功能 疼痛 结构参数
下载PDF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帅 查正 查兴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 目的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3例、双侧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Cobb角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单侧穿刺术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 双侧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胸腰段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下载PDF
体位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山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5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椎体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其中74例采用体位复位联合单侧PKP治疗(联合治疗组),76例采用单侧PKP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伤椎高度,Cobb’s角,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中部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伤椎前缘、中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s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联合单侧PKP手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形态,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复位 单侧经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水泥灌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明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1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骨水泥灌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骨水泥灌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骨水泥灌注量为多量(2.6~3.5 ml),观察组骨水泥灌注为少量(1.5~2.5 ml),比较两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前,而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术前,Cobb角小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小于对照组、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4.71%(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骨水泥灌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具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增大椎体前缘高度比、减小Cobb角,但少量(1.5~2.5 ml)骨水泥注入可降低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灌注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小强 周其佳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2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单侧穿刺... 目的 :探讨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这25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25例患者手术前、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脊椎的Cobb角(头侧端脊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脊椎下缘垂线的交角)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这25例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脊椎的Cobb角均明显小于手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25例患者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脊椎的Cobb角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25例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 :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而且远期效果和近期效果相同,安全性也很高。因此,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单侧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