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联合镜像复位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臧砚超 邢丹 +2 位作者 孙柏山 梁卫东 琚绍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联合镜像复位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8-06—2021-10诊治的37例成人单侧髋臼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观察组(采用3D打印联合镜像复位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 目的 探讨3D打印联合镜像复位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8-06—2021-10诊治的37例成人单侧髋臼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观察组(采用3D打印联合镜像复位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引流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引流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骨折复位满意度(Z=-0.587,P=0.557)、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Z=-0.780,P=0.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联合镜像复位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成人单侧髋臼骨折疗效满意,不仅可三维立体展示髋臼骨折形态,实现骨折解剖复位,而且接骨板塑形更精确,减少了神经血管及软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单侧髋臼骨折 3D打印技术 镜像复位
原文传递
不同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自广 寇伯龙 李虎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 目的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3)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术中回输组)28例;(4)术前预存自体血结合术中血液回输组(术前中组)34例;(5)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组(术前中后组)共10例。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和输血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未使用自体血组,64.8%(13/19)输异体血浆平均140mL;89.5%(17/19)输异体压积红细胞平均460mL。术前预存组,14.8%(4/27)输血浆平均61.5mL,14.8%(4/27)输压积红平均61.5mL。术中回输组,78.6%(22/28)输血浆平均192.9mL,85.7%(24/28)输压积红平均278.6mL。术前中组,11.8%(4/34)输血浆平均23.5mL,11.8%(4/34))输压积红平均35.3mL。术前中后组无一例输异体血液(0/10)。未用自体血组与术中回输组在输血例数与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单纯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未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2)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3种方法,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3)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单髋初次置换病例中,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初次关节置换 单侧髋
下载PDF
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下肢长度的放射学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殿中 程徽 +1 位作者 何建军 张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56-1561,共6页
[目的]观察骨骼发育成熟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完全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UD-DH)的患者脱位侧下肢长度与膝关节畸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骼发育成熟的UDDH(Har... [目的]观察骨骼发育成熟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完全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UD-DH)的患者脱位侧下肢长度与膝关节畸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骼发育成熟的UDDH(HartofilakidisⅡ或Ⅲ型)进行脱位侧股骨头上移距离、双侧下肢骨骼长度、小粗隆至内踝长度的测量,同时测量双侧膝关节外翻角。[结果]28位UDDH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平均年龄29.80岁(13.4~66.2岁)。脱位侧股骨头均上移,上移距离为4.6~60.9 mm,平均30.9 mm。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者20例,占71.43%;最长延长距离为25 mm,平均延长9.4 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2。小粗隆至内踝尖的距离延长者24例,占85.71%;最长延长距离为29.3 mm,平均延长12.1 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5 mm以上者12例,占42.86%。脱位侧大于3°的膝外翻畸形12例,膝内翻1例;而非脱位侧大于3°的膝内翻畸形15例,膝外翻畸形1例;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本研究通过骨盆正位及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UDDH患者脱位侧股骨头均明显上移;脱位侧骨骼长度较非脱位侧延长的比例高达70%,若以小粗隆为参考标志,脱位侧延长比例高达85.71%。脱位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而非脱位侧膝内翻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髋关节发育性脱位 下肢长度测量 双下肢不等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