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孙新峰 卢坤 郝晓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155-1158,116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CT/CT显像检查患者疼痛原因,记录SPECT/CT显像检查结果,并以X线检查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106例患者中共85例(80.19%)显像阳性,其中椎间融合器无菌性炎症反应19例(17.93%),螺钉松动40例(37.73%),撞击综合征26例(24.53%);其余21例(19.81%)显像阴性。106例患者经X线检查证实阳性91例,其余15例为阴性。SPECT/CT显像诊断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1%(85/91)、100.00%(15/15)、94.34%(100/106)、100.00%(85/85)、71.43%(15/21),kappa为0.800。结论具有解剖与功能影像的SPECT/CT显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腰背疼痛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显像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联合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融合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丹 张国旭 郭佳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9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CT)融合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效果价值的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56例肺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CT)融合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效果价值的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56例肺栓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2例,年龄(62.34±13.76)岁,年龄范围为29~86岁,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行肺通气/灌注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CT融合显像,分析治疗效果及影响治疗的因素.结果所有56例患者治疗前共有305个病变亚肺段,抗凝治疗前的病变亚肺段数为(5.5±3.1),治疗3个月后为(5.4±3.5);其中21例患者治疗效果好,35例患者治疗效果差,治疗效果好与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治疗后肺段灌注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13,P=0.003).对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25(95%CI:1.011~15.232),P=0.048].结论肺通气/灌注SPECT联合同机低剂量CT融合显像对于肺栓塞治疗效果评估及进一步指导肺栓塞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 同机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融合显像 抗凝药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一秋 石洪成 +4 位作者 顾宇参 陈曙光 朱玮珉 修雁 李蓓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CT/CT显像的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以及不能确定诊断。分别计算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百分率及其95%CI,并采用2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57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26处,占45.6%(26/57),95%CI为32.7%~58.5%;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31处,占54.4%(31/57),95%CI为41.4%~67.3%。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2处,占91.2%(52/57),95%CI为83.9%~98.6%;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处,占8.8%(5/57),95%CI为1.4%~16.1%;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显著高于SPECT图像(2χ=27.20,P〈0.05)。结论对脊柱单发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的SPE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诊断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脑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红珠 邹小兵 +3 位作者 唐春 程木华 曾小璐 邹园园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5%,主要表现在双侧海马回、颞叶、额叶、岛叶、扣带回、枕叶等部位,其中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有15例(15/42),右侧大脑半球有11例(11/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891,P=0.345)。(2)将孤独症患儿按年龄分组,〈3岁组和≥7岁组额叶低灌注发生率较3~5岁组(5/22)、5~7岁组(3/22)显著降低(x^2=7.793,P=0.045),而总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四个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x^2=3.772,P=0.287)。结论孤独症患儿存在海马回、颞叶、额叶等多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部位未有大脑半球侧化现象;提示孤独症的发生与上述部位的脑功能改变有关,且患儿3~7岁阶段可能存在暂时的大脑额叶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脑CT及MRI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娟 潘晓雯 +2 位作者 朱家瑞 川玲 吕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52-75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CT MRI PVS 持续植物状态 脑血流灌注 高压氧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应用中的临床问题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林玉江 林勇 +2 位作者 王德春 杨利民 魏见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5-1920,共6页
背景:目前MRI等检查在脊柱外科某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其在临床诊断定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 背景:目前MRI等检查在脊柱外科某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其在临床诊断定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住院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与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比较,总结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腰椎小关节突紊乱、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恶性肿瘤诊断定位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因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腰椎小关节突紊乱、术后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然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特异性差,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诊断方面存在假阳性率,而在溶骨性破坏的脊柱肿瘤诊断方面存在假阴性率;(3)提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显像 脊柱外科 精准诊断定位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融合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茜 任媛 +1 位作者 杨淑英 郭晋纲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融合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存在骨外恶性肿瘤、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单发病灶...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融合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存在骨外恶性肿瘤、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单发病灶的患者86例,患者均加做了该部位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或大于6个月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依据,对SPECT及SPECT/CT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脊柱单发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3.9%、75.7%、83.6%、90.3%、24.3%、6.1%,SPECT以上指标分别为93.9%、37.8%、66.7%、82.4%、62.2%、6.1%。SPECT/CT对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SPE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1)。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了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单发病灶 全身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性质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恶性病变 时间间隔 良性病变 T/NT 特异性 准确率 临床随访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癫痫患者脑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欧阳亮 欧阳小青 +2 位作者 李俊雄 关楚文 林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4600-4600,共1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和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相符率为63%。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癫痫 脑功能 定位诊断 脑局部血流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综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吉训明 罗玉敏 +3 位作者 党莎 魏岗之 刘丹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综合治疗 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内动脉闭塞 单光子发射 首都医科大学 腰椎穿刺检查 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系统检查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测定甲状腺体积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萍萍 金超岭 +3 位作者 李刚 郑玉民 王猛 甄力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定法。核素显像法又包括平面显像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本研究通过标准模型探讨用SPECT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法(简称断层积分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准确性.并与平面图像结果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体积 体积积分法 超声测定 标准模型 SPECT断层显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PET/CT
下载PDF
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法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晓昕 田月琴 +1 位作者 王道宇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以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为标准,评价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方法(Astonish,AS),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10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SPECT心肌显像。根据注射显像剂的用量,分为全剂量组(n=54... 目的:以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为标准,评价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方法(Astonish,AS),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10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SPECT心肌显像。根据注射显像剂的用量,分为全剂量组(n=54)和半剂量组(n=46)。全剂量组:两日法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和静息显像均先行半时间采集,随后全时间采集,半时间用AS重建,全时间用FBP重建;半剂量组:一日法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时注射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5.2±0.6)mCi,标准一日法剂量的一半],先行全时间采集,随后双倍时间采集,全时间用AS重建,双倍时间用FBP重建;如果运动显像异常,于当日行静息显像(与全剂量组静息显像完全相同)。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半定量评分(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图像诊断结果采用5分类法(正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模棱两可)。结果:两组中图像质量评分AS图像均高于FBP图像(P<0.001)。诊断结果按照5分类法,AS图像与FBP图像之间有高度的诊断一致性(Kappa=0.922,P<0.001)。结论:经AS重建的半时间采集或半剂量注射的心肌灌注图像,其质量优于全时间和全剂量标准的FBP重建的图像,但不影响对诊断结果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心肌灌注显像 扫描时间 放射性剂量 迭代法重建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肾功能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敏 朱柳君 +1 位作者 莫春香 黄忠道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肾功能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5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72例、微量白蛋白组48例、大量白蛋白组36例,同...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肾功能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5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72例、微量白蛋白组48例、大量白蛋白组36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接受采用SPECT仪行肾功能显像检查,比较4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肾脏20 min残留率、肾脏半排时间。结果对照组、正常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的GFR水平依次降低,而尿白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大量白蛋白组患者血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但正常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的肾脏20 min残留率依次降低,大量白蛋白组患者肾脏半排时间高于其他3组(P<0.05);GFR与尿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5)。结论 SPECT肾功能显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肾功能显像 糖尿病 肾功能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娜 宋丽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的MM患者行SPECT及X线平片检查,将二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207个病灶中,SPECT阳性检出率为80.19%,X线平片阳性...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的MM患者行SPECT及X线平片检查,将二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207个病灶中,SPECT阳性检出率为80.19%,X线平片阳性检出率为60.8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7,P<0.01)。核素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显示较X线更敏感(χ2=29.93,P<0.05),而颅骨病变则更适合行X线检查(χ2=27.84,P<0.01)。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及疗效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全身骨显像
下载PDF
^99m锝-双半胱乙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勇 谢建平 +3 位作者 张微 魏熠鑫 杨斌斌 魏龙晓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评估^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内科治疗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作频率、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评估^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内科治疗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作频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视频脑电图(V—EEG)、CT、MRI、发作间期及发作期核素脑血流灌注图像,观察致痫灶血流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发作次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4h内V—EEG检查阳性率(76.3%,Х^2=8.316,P=0.004)、CT检查阳性率(21.4%,Х^2=57.760,P〈0.001)及MRI检查阳性率(36.8%,Х^2=43.811,P〈0.001)均明显低于SPECT发作间期(94.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致痫灶血流量变化值与发作频率变化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37,P〈0.001)。ADL评分变化值与发作频率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r=0.574,P〈0.001)。结论难治性癫痫致痫灶血流量的变化与临床发作频率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可用于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的评价。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检出率优于4h内V—EEG、CT及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 ^99m锝-双半胱乙酯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氟代脱氧葡萄糖联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琴 曹邦伟 +4 位作者 郝瑞瑞 苏强 李慧惠 王婧 马颖杰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10期939-940,共2页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肺癌诊断 氟代脱氧葡萄糖 价值 线路 早期诊断 致死原因 肺癌患者
下载PDF
肺癌患者106例行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丽斌 唐明灯 林小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肺癌患者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可反映患者肺内各部血流分布、肺血管出现狭窄或栓塞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正确指导.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106例肺癌患者行... 肺癌患者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可反映患者肺内各部血流分布、肺血管出现狭窄或栓塞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正确指导.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106例肺癌患者行肺灌注SPECT,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肺灌注SPECT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肺癌患者 肺灌注 护理 SPECT 血流分布 治疗方案 肺血管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克波 喻荣华 +4 位作者 钱凯 刘松 杨培庆 蒋茂燕 王攀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9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例,单发病灶16例。根据病灶特征进一步分析,在59例多发病灶中,良性病变18例占30%,恶性病变41例占70%。在16例单发病灶中,良性病灶13例占8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骨质增生3例,骨质疏松症2例,炎性改变及退行性改变3例),恶性病灶3例占19%。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应该作为不明原因骨痛的常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良、恶性的鉴别和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提供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显像 骨痛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融合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在诊断单发骨转移瘤中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贺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774-2775,共2页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仅少于肺及肝,早期确诊对恶性肿瘤伴骨转移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对骨转移瘤的筛查与诊断最常用的手段,但因骨骼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异性较差,临床...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仅少于肺及肝,早期确诊对恶性肿瘤伴骨转移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对骨转移瘤的筛查与诊断最常用的手段,但因骨骼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异性较差,临床上误诊与漏诊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融合显像将SPECT功能图像和CT解剖图像进行融合,提高了恶性肿瘤伴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准确性[2]。本研究比较了SPECT/CT融合显像和全身骨显像在单发骨转移瘤中的诊断效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瘤 融合显像 放射性异常 早期确诊 诊断效能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多巴胺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过燕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巴胺系统 帕金森病 病理生理机制 DA神经元 显像 纹状体区 神经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