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_3O_4纳米粒子在气液界面上与Gemini分子的组装 被引量:1
1
作者 甘礼华 刘明贤 +1 位作者 徐子颉 陈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54-958,969,共6页
以共沉淀法制得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改性的纳米Fe3O4溶胶作为亚相,在其气腋界面上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进行了组装,用表面压与单分子面积曲线测定、透射电镜(TEM)和布儒斯特角显微镜(BA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 以共沉淀法制得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改性的纳米Fe3O4溶胶作为亚相,在其气腋界面上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进行了组装,用表面压与单分子面积曲线测定、透射电镜(TEM)和布儒斯特角显微镜(BA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DBS表面修饰后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带负电荷,平均粒径约为10nm;Fe3O4粒子受到Gemaini分子中阳离子头基的吸引进入Gemini单分子层,使得其平均单分子面积从1.00mn^2增加到1.28mn^2,崩溃压从34mN·m^-1升高到40mN·m^-1;通过控制Gemini单分子层的表面压在12~15mN·m^-1范围内,Gemini分子形成聚集并规则地排列形成六边形的区域分布在气/液界面上,Fe3O4纳米粒子受到Gemini分子的静电作用进入Gemini单分子层,在气/液界面上组装成具有六边形形貌的Gemini-Fe3O4复合单分子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GEMINI 组装 复合分子 六边形形貌
下载PDF
色素置换影响紫细菌601光合反应中心的电化学性质及其机理
2
作者 邹永龙 赵杰权 +3 位作者 陈志龙 孔继烈 曾小华 徐春和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1-438,共8页
运用色素置换、单分子复合膜技术及方波伏安法测定, 研究了色素置换对紫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601光合反应中心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并探讨了相关机理. 研究发现, 紫细菌光反应中心在外加电位驱动下也可以产生电荷分离, 其效果等... 运用色素置换、单分子复合膜技术及方波伏安法测定, 研究了色素置换对紫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601光合反应中心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并探讨了相关机理. 研究发现, 紫细菌光反应中心在外加电位驱动下也可以产生电荷分离, 其效果等同于照光条件下的原初光化学反应. 在金电极表面上, 由2,3-二巯基丁二酸(DMSA)、 聚二甲基二丙烯氯化铵(PDDA)与紫细菌光合反应中心(RC)组装而成单分子层复合膜(RC-PDDA-DMSA膜). 利用方波伏安法对RC-PDDA-DMSA膜进行了研究, 用低频率和高频率方波分别检测到紫细菌反应中心光化学反应不同的4个氧化还原电位对的参数. 通过非线性拟合, 获得了P/P+的标准电位(0.522 V)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13.04 s-1). 植物去镁叶绿素(Phe)置换细菌去镁叶绿素(Bphe)后反应中心在- 0.02 V的氧化还原峰显著变化, 进一步分析后认为是色素置换降低了Bphe- / Bphe(Phe- / Phe)和QA-/QA电位对之间电子转移速率. 分析不同色素置换后的光谱及电化学性质, 并对不同的色素分子的功能基团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叶绿醇尾同卟啉环上的其他取代基团一样明显影响了色素置换的位点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置换 单分子复合膜 方波伏安 原初光化学反应 紫细菌 光合反应 电化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