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小麦次粉单分子层水和结合水特性研究
1
作者 赵明慧 李兴军 +3 位作者 吴建章 颉宇 王梦雅 姜玉山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为了解释冷等离子体(CP)处理提高小麦次粉吸水率,采用动态水分吸附仪测定120W低压强射频氦或氧CP处理不同时间样品的水分吸着等温线。结果表明,Caurie方程能够拟合出等温线,其系数C0给出样品吸附水的密度,对吸附或解吸样品,随着同一功... 为了解释冷等离子体(CP)处理提高小麦次粉吸水率,采用动态水分吸附仪测定120W低压强射频氦或氧CP处理不同时间样品的水分吸着等温线。结果表明,Caurie方程能够拟合出等温线,其系数C0给出样品吸附水的密度,对吸附或解吸样品,随着同一功率氦或氧CP处理时间增加,吸附水的密度没有差异,而系数M0给出样品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对吸附或解吸样品,随着同一功率氦CP处理时间增加,单分子层水含量显著增加;对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样品,其吸附单分子层水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则先减少后增加,而解吸单分子水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现减少趋势。为了提高Caurie方程的拟合度,将M0修正为A+Bt(t是温度,A和B是常数)。分析修正Caurie方程的系数显示,随着120 W氦CP处理次粉时间(0~180 s)的增加,单分子层水、吸附水分子层数、结合水含量及水吸附表面积均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对氧CP,这些指标在前60s处理呈现增加趋势,之后再延长处理时间则显示减少趋势。结果表明,与氧冷等离子体比较,高能量的氦冷等离子体改善了次粉蛋白质和多糖的亲水性,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这些大分子吸附水的表面积和层数、单分子层和结合水含量均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次粉 修正Caurie方程 吸附水密度 单分子层 吸附水层数 冷等离子体
下载PDF
自组装单分子层在电池中的应用展望
2
作者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0,共2页
高能量密度是电池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规模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之一。使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研制高比能电池最直接的方法。然而,高能量密度材料通常具有不稳定的界面化学,极大地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高能量密度是电池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规模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之一。使用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研制高比能电池最直接的方法。然而,高能量密度材料通常具有不稳定的界面化学,极大地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例如,高镍正极材料1和金属锂负极2对空气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二者在电化学循环中的性能衰减行为,都显著受到其界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对界面进行稳定化调控成为高比能电池发展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寿命 自组装单分子层 应用展望 高能量密度 高比能 规模储能 电池技术 界面化学
下载PDF
硫醇在金电极上的SA单分子层膜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晓丽 蒋殿录 +3 位作者 李俊新 刁鹏 童汝亭 王心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00-802,共3页
金基底上的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Self-asembledmonolayers,SAM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因此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自组装膜对溶液中电活性物质... 金基底上的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Self-asembledmonolayers,SAM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因此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自组装膜对溶液中电活性物质的异向电子转移的阻碍作用,可以非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硫醇 金电极 单分子层 电化学 SAMS
下载PDF
脂肪酶在负离子化PET表面的单分子层自组装膜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贤福 何琳 +2 位作者 徐立恒 吕德水 陈志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研究了脂肪酶分子在表面负离子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薄膜表面的分子自组装 ,由 AFM和FTIR-ATR等方法研究脂肪酶单分子层膜的表面结构 ;活力测定表明 :脂肪酶 /PET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的酶活力表现率约为 2 .
关键词 脂肪酶 分子自组装 表面负离子化聚对苯一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单分子层 酶活力
下载PDF
长链羧酸单分子层膜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嗣利 杨生荣 +2 位作者 王博 赵亚溥 刘维民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50,共5页
首次在涂敷PEI的玻璃表面上制备了癸酸及全氟癸酸的单分子层膜,研究了成膜机理及摩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剂DCCD促进了癸酸或全氟癸酸与PEI酰胺化的反应,导致两种羧酸在PEI表面产生了靠化学键(酰胺键)连接的稳定的单... 首次在涂敷PEI的玻璃表面上制备了癸酸及全氟癸酸的单分子层膜,研究了成膜机理及摩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剂DCCD促进了癸酸或全氟癸酸与PEI酰胺化的反应,导致两种羧酸在PEI表面产生了靠化学键(酰胺键)连接的稳定的单分子层膜,摩擦、磨损实验表明,单分子层有机膜的摩擦特性受膜的组成、表面能及有序性和堆积密度的重要影响.表面能越低,有序性和堆积密度越高,摩擦系数越低,与碳氢化合物相比,碳氟化合物形成的有序膜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羧酸 单分子层 制备 性能 摩擦特性 脂肪酸 聚乙烯亚胺 成膜机理 结构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表面自组装巯基十一烷醇单分子层体系的制备及其光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尹洪宗 刘辉 +3 位作者 李园园 何锡文 陈朗星 李文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4-738,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水相金纳米粒子, 通过巯基的自组装, 成功获得了巯基十一烷醇(MUN)单分子层保护的金纳米粒子. 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同步散射光谱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组装前后的金纳米粒子的性...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水相金纳米粒子, 通过巯基的自组装, 成功获得了巯基十一烷醇(MUN)单分子层保护的金纳米粒子. 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同步散射光谱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组装前后的金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最大吸收波长518 nm, 形状规则, 粒度均匀, 平均粒径为14.6 nm, 每个粒子含有约9.64×104原子; 组装之后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红移17.0 nm, 平均粒径增大为20.2 nm, 组装层的平均厚度2.8 nm, 与MUN 分子长度相当, 结合量实验证明每一个金纳米粒子可以结合约7.52×103 个MUN, 表面覆盖率为83.6%, 粒子分散均匀, 稳定性增强可长期保存; 同步散射光谱变化和发射光谱中分频、差频和倍频峰的存在证明, 金纳米粒子组装前后均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自组装单分子层 巯基十一烷醇 光散射特性 制备方法 柠檬酸钠还原法
下载PDF
单分子层自组装技术应用于硝酸铵防吸湿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殷鹏刚 师维仓 +1 位作者 张韫宏 李前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6-188,共3页
The octadecylamine was selected as a monolayer forming material and xylene as a solvent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energy of ammonium nitrate. After monolayer self assembling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Coulomb′s force an... The octadecylamine was selected as a monolayer forming material and xylene as a solvent to increase the surface energy of ammonium nitrate. After monolayer self assembling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Coulomb′s force and polarization action on the interface of xylene/ammonium nitrate, the octadecylamine at a concentration of 2×10 -4 mol/L in xylene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self assembled on the surface of ammonium nitrate.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of the ammonium nitrate after surface modification has only 58% of that of the pure ammonium ni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硝酸铵 防吸湿性 单分子层自组装
下载PDF
界面有序单分子层膜结构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玮 黄瑛 +2 位作者 李来明 郭宁 席时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26,共10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红外和拉曼光谱方法用于表征空气/水界面单分子层(Langmiur膜)、油/水界面和空气/固界面单分子层(LB膜)分子结构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单分子层 LB膜 红外光谱 散射谱 L膜
下载PDF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在传感器金膜表面构建DNA探针修饰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鸣 府伟灵 +3 位作者 俞丽丽 刘明华 邵方 陈庆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在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构建 DNA探针修饰的金膜电极。方法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 (self-assembled m onolayer,SAM)技术将 5′端带有巯基的 DNA探针共价交联到压电基因传感器的金膜表面 ,利用循环伏安计 (circled voltam meter,... 目的 在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构建 DNA探针修饰的金膜电极。方法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 (self-assembled m onolayer,SAM)技术将 5′端带有巯基的 DNA探针共价交联到压电基因传感器的金膜表面 ,利用循环伏安计 (circled voltam meter,CV)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 m icroscope,STM)分别观察探针交联前后金膜表面电化学表征及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  CV测量结果显示随着 DNA探针在传感器金膜表面的吸附 ,界面电容减小 ;STM扫描结果更是直观地显示探针非常均匀、规整地在金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 SAM。结论 利用 SAM技术可以很好地将 DNA探针固定在压电基因传感器金膜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探针 自组装单分子层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的单晶硅表面化学镀镍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睿 熊晓玲 +3 位作者 王关全 魏洪源 张华明 杨玉青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4,共3页
传统的化学镀镍前处理会对单晶硅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两者的结合。以单因素条件设计并结合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改性活化处理,优选出化学镀镍的处理条件为:羟基化处理15h,偶联处理48h,再在化学镀液中于90℃下施镀1h,... 传统的化学镀镍前处理会对单晶硅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两者的结合。以单因素条件设计并结合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改性活化处理,优选出化学镀镍的处理条件为:羟基化处理15h,偶联处理48h,再在化学镀液中于90℃下施镀1h,在此条件下对单晶硅化学镀镍可以获得的沉积速度高达6.137mg/(cm2.h),且镀层与硅片结合牢固,颗粒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 单晶硅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在Au表面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微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文礼 杨大本 +1 位作者 方晔 白春礼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亚丁硫醇,正十二硫醇以及两种硫醇等摩尔混合物在Au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由原子分辨的AFM图象观察到了3种单分子层的周期性排列结构,最邻近间距分别约为0.50nm、0.52nm、0.51nm,与Au(111)晶...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亚丁硫醇,正十二硫醇以及两种硫醇等摩尔混合物在Au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由原子分辨的AFM图象观察到了3种单分子层的周期性排列结构,最邻近间距分别约为0.50nm、0.52nm、0.51nm,与Au(111)晶格表面上的间距为0.50nm的(3^(1/2)×3^(1/2))R30°吸附层结构排列一致、用AFM观察测量单分子层的厚度分别为0.67nm、1.60nm、1.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M 硫醇 单分子层 微结构 纳米薄膜材料
下载PDF
基于活性金电极上硫代水杨酸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文涵 袁荣辉 +1 位作者 滕渊洁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99-2607,共9页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SERS考察不同电富集时间和电位的影响,显示在酸性介质和0.7 V及70 s富集时间下,可以获得最大EC-SERS信号,并随着电位负移,信号逐渐减弱,直至基本消失,表明TSA分子在Au表面排布状态会随外加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通过计算TSA在不同pH值下的分布分数以及探针分子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结合SERS和EC-SERS的变化走势对比,得出TSA在活性Au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膜的机理,指出由于TSA不同的电化学吸附取向,以及高负电位下的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u表面拉曼活性降低,造成EF显著减小,不可逆地失去了SER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硫代水杨酸 自组装单分子层 金电极 增强因子
下载PDF
单分子层油酸包覆Fe_3O_4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曾桓兴 周文运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沉淀——溶液吸附法制备单分子层油酸包覆Fe_3O_4超微粒子的方法,并采用透射电镜比表面测定,差热和热重,X光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等对其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颗粒度和油酸吸附量的简易估算和测定方法.
关键词 单分子层 油酸 包覆 FE3O4
下载PDF
HIV-1 gp41N端融合肽与脂膜作用的荧光及单分子层膜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曼 林克椿 +2 位作者 聂松青 王少雄 隋森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HIV-1gp41N端23肽即融合肽HIVwt能促融合,但它的突变体HIVGlu(2位V→E)却不能诱发融合。为了进一步研究多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们用荧光及单分子层膜技术研究HIVwt及HIVGl...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HIV-1gp41N端23肽即融合肽HIVwt能促融合,但它的突变体HIVGlu(2位V→E)却不能诱发融合。为了进一步研究多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们用荧光及单分子层膜技术研究HIVwt及HIVGlu与脂的相互作用。荧光淬灭实验表明HIVwt插入带负电磷脂并插入较深;而HIVGlu虽然能与带负电脂结合但并不插膜。单层膜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HIVwt对带负电磷脂POPG的临界插膜压达到43mN/m,而HIVGlu的临界插膜压只有31mN/m。这提示HIVwt与单层膜不仅存在静电作用还有较强的疏水作用。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HIVwt能插入脂膜的酰基链因而容易促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肽 荧光 单分子层 HIV Ⅰ型 脂膜作用
下载PDF
基于分子自组装的单分子层整流器 被引量:3
15
作者 蓝碧健 沈淼 +3 位作者 吕银祥 蔡永挚 徐伟 华中一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含巯基的分子在金膜表面的自组装制备的单层分子整流器件Au/PPSC/Au,其中PPSC为取向整流分子膜。接触角、掠角反射红外光谱测量证明了单层分子膜存在;STM和电路测量都得到明显的不对称的整流I-V曲线。在STM模式下,在±... 本文报道了一种含巯基的分子在金膜表面的自组装制备的单层分子整流器件Au/PPSC/Au,其中PPSC为取向整流分子膜。接触角、掠角反射红外光谱测量证明了单层分子膜存在;STM和电路测量都得到明显的不对称的整流I-V曲线。在STM模式下,在±2 V时,表观整流比为4.25;在电路测量模式,整流比在几十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整流器 分子自组装 单分子层 整流比
下载PDF
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插入磷脂单分子层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学海 杨福愉 隋森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96-401,共6页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用于研究膜脂-蛋白相互作用的气-液界面单分子层实验模型及实验装置,并在该实验装置上研究了来自马心和金枪鱼心的线粒体前体蛋白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与大豆磷脂单分子层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前体蛋白对大豆...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用于研究膜脂-蛋白相互作用的气-液界面单分子层实验模型及实验装置,并在该实验装置上研究了来自马心和金枪鱼心的线粒体前体蛋白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与大豆磷脂单分子层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前体蛋白对大豆磷脂单分子层都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和插膜能力,其临界插膜压力分别为43mN/m、45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血红素 细胞色素C 单分子层
下载PDF
单分子层正癸酸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非 陈建海 +1 位作者 姜耀东 陈志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应用微乳液与 Fe2 + 和 Fe3 + 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正癸酸包覆的 Fe3 O4纳米粒子水基磁流体 .用光子相关光谱仪 ( PCS)、透射电镜 ( TEM)和 JDM- 3型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得的水基磁流体进行了表征 .制备了单分子层正癸酸包覆的 Fe3 O... 应用微乳液与 Fe2 + 和 Fe3 + 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正癸酸包覆的 Fe3 O4纳米粒子水基磁流体 .用光子相关光谱仪 ( PCS)、透射电镜 ( TEM)和 JDM- 3型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得的水基磁流体进行了表征 .制备了单分子层正癸酸包覆的 Fe3 O4纳米粒子的固态样品 ,并利用 IR,TG,DTG与DSC考查了该固态样品的组成与性质 .发现用一步表面活性剂处理可以直接制得双层表面活性剂包覆的 Fe3 O4纳米粒子水基磁流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层正癸酸包覆Fe3O4纳米粒子 水基磁流体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磁场
下载PDF
单分子层复合微粉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世超 谭杰 +2 位作者 魏建森 潘敏子 周玉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48,共4页
研究了CeO2/γ-Al2O3单分子层复合微粉的制备机理。研究结果说明,CeO2可以在γ-Al2O3表面形成单层分散相,可以通过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CeO2/γ-Al2O3单分子层复合微粉;CeO2起始物的种类对其单... 研究了CeO2/γ-Al2O3单分子层复合微粉的制备机理。研究结果说明,CeO2可以在γ-Al2O3表面形成单层分散相,可以通过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CeO2/γ-Al2O3单分子层复合微粉;CeO2起始物的种类对其单层分散阈值(最大单层分散容量)有影响,以硝酸亚铈为起始物的CeO2/γ-Al2O3复合微粉的CeO2单层分散阈值为0.042gCeO2/g(γ-Al2O3),而以醋酸亚铈为起始物的CeO2单层分散阈值则为0.10gCeO2/g(γ-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铈 单分子层 复合微粉 纳米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45°载荷作用下单分子层的微屈曲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田忠 郭万林 杨政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6-331,共6页
通过发展Chisks和Parnes提出的弹簧模型模拟了单分子层的微屈曲现象,结果显示,单分子层的屈曲模态由其横向抗弯刚度及其与基体间粘结刚度密切相关.随着涂层横向抗弯刚度的升高和涂层与基体粘结刚度的降低,屈曲模态趋于... 通过发展Chisks和Parnes提出的弹簧模型模拟了单分子层的微屈曲现象,结果显示,单分子层的屈曲模态由其横向抗弯刚度及其与基体间粘结刚度密切相关.随着涂层横向抗弯刚度的升高和涂层与基体粘结刚度的降低,屈曲模态趋于光滑且临界屈曲载荷降低.单分子层的纵向抗剪能力对其模态值没有影响,但临界屈曲载荷会随纵向抗剪力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还给出了单分子层不发生屈曲的临界判据,对于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微曲屈 单分子层 弹簧模型 稳定性分析 分子薄层力学 载荷作用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巯基丁二酸铜(II)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电极表面的固定及对H_2O_2传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干宁 余杨锋 +2 位作者 王志颖 葛从辛 徐伟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O2凝胶膜,将辣根过氧化酶固定在巯基丁二酸铜(II)(Cu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CuL-SH同时作为电子媒介体.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TiO2凝胶膜,将辣根过氧化酶固定在巯基丁二酸铜(II)(Cu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金电极表面的CuL-SH同时作为电子媒介体.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传感器对H2O2的还原显示出快速电催化响应(<10s),计时电流法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2.2μmol/L-0.6mmol/L(R=0.999),检出限为1.0×10-6mol/L.测得酶催化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app=0.56mmol/L.传感器的稳定性好,60d其响应值仍保持90%.对其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气相沉积 二氧化钛溶胶-凝胶 巯基丁二酸铜(Ⅱ) 辣根过氧化物酶 自组装单分子层 电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