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8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继锋 焦旭博 许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51例(发病72 h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51例(发病72 h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组47例(发病72~96 h行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预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闭塞率90.20%高于对照组74.47%(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BI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72%(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29.79%(P<0.05)。结论对于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发病72h内行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远期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治疗时机 BARTHEL指数 SF-36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下载PDF
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22
2
作者 范云智 马小二 +1 位作者 赵滨 刘玉峰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直径≤5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5mm)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动脉瘤破裂... 目的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直径≤5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5mm)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动脉瘤破裂后3d内行开颅夹闭术)、观察组250例(动脉瘤破裂后3d内行栓塞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手术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与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入射角、AR、SR均较术前减少,且观察组入射角、AR、SR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OS评分分级较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栓塞介入术对直径≤5mm颅内破裂小动脉瘤进行治疗,有近期疗效好、预后佳、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闭术 栓塞介入术 直径 内破裂小动脉瘤 近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进 金卫星 祝斐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研究组恢复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近期效果,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 近期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近期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宗锦 刘保华 +2 位作者 袁璞 刘厚强 徐瀚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试验组予以栓... 目的:探讨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试验组予以栓塞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KPS评分、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 栓塞介入术 夹闭术 近期疗效 预后情况
下载PDF
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心保 程卫东 +3 位作者 李杰 杨明宇 陈安强 周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02-3205,共4页
目的探究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36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 目的探究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36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栓塞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夹闭程度、治疗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动脉瘤的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及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脉瘤致密栓塞率、轻度残疾及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好,近期疗效显著,预后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介入术 单发内破裂动脉瘤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雅栋 耿介文 +2 位作者 胡鹏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6,共8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直径、最大径、宽度、瘤颈宽度、体积、入射角、载瘤动脉直径、表面积、波动指数、非球形指数),计算动脉瘤长宽比、宽颈比、纵横比和尺寸比,并记录动脉瘤位置信息。将多发动脉瘤中破裂责任动脉瘤纳入破裂组,其余动脉瘤纳入未破裂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价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形态学参数及动脉瘤位置信息的差异。结果56例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共126个动脉瘤纳入分析。在形态学方面,直径>5 mm[51.8%(29/56)比15.7%(11/70),P<0.01]、最大径>6 mm[57.1%(32/56)比25.7%(18/70),P<0.01]、入射角>107°[57.1%(32/56)比35.7%(25/70),P=0.016]、宽颈比>1.1[50.0%(28/56)比30.0%(21/70),P=0.022]、纵横比>1.1[46.4%(26/56)比25.7%(18/70),P=0.015]和尺寸比>1.9[57.1%(32/56)比10.0%(7/70),P<0.01]在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瘤位置方面,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39.3%(22/56)]和大脑中动脉[23.2%(13/56)],而非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28.6%(20/70)]和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27.1%(19/70)],两组动脉瘤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比>1.9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2,95%CI:2.40~56.15;P=0.002)。在动脉瘤位置方面,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OR=19.25,95%CI:2.19~169.51;P=0.008)。结论对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学参数中尺寸比>1.9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 形态学参数 位置 破裂动脉瘤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及治疗后卒中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王浩 王晨潮 +3 位作者 李东朋 董阳 李红伟 杨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合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及治疗后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MMD合并IA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A破裂分为破裂组(n=71)和未破组(n=17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目的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合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及治疗后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MMD合并IA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A破裂分为破裂组(n=71)和未破组(n=17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IA破裂的危险因素。记录病人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归纳治疗后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MMD合并IA破裂发生率为28.98%;年龄>52.5岁(OR=1.997)、收缩压(SBP)>160mmHg(OR=2.042)是MMD合并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颈内动脉IA不易破裂(OR=0.353)。随访期卒中发生率为6.53%;中大型IA(HR=3.940)、IA破裂史(HR=3.900)是MMD合并IA随访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SBP的MMD合并IA破裂风险高;合并有中大型IA及既往IA破裂史的病人,发生卒中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卒中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素-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42例手术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金祥兵 邓明均 +4 位作者 吴晓宏 丁冬官 陈伟 王冰 何强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人术前、入院1周(均为术后)、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另依据病人出院6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01例)和预后不良组(41例),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术前、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IF-1α、ET-1、MMP-9单项及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8.87%(41/142),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42.43±3.05)μg/L和(41.53±4.52)μg/L、ET-1(14.27±1.24)ng/L和(13.96±2.04)ng/L、MMP-9(15.57±1.81)μg/L和(14.68±2.65)μg/L均低于术前(51.19±4.38)μg/L、(16.50±1.45)ng/L、(18.26±2.29)μg/L;预后良好组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40.78±1.53)μg/L和(34.87±4.68)μg/L、ET-1(13.12±2.16)ng/L和(10.05±1.96)ng/L、MMP-9(14.87±1.20)μg/L和(12.21±2.87)μg/L均低于术前(47.82±4.13)μg/L、(14.89±2.75)ng/L、(17.41±1.21)μg/L;预后良好组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低于入院1周(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入院1周、术后6个月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多发动脉瘤、脑积水、Hunt-Hess分级Ⅳ~Ⅴ级、CT 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为≥72 h、并发脑血管痉挛、并发脑梗死病人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手术时机为≥72 h、术前及入院1周血清HIF-1α、ET-1、MMP-9高水平均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术前及入院1周血清HIF-1α、ET-1、MMP-9三者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97.56%、95.12%)和曲线下面积(0.93、0.91)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独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术前血清HIF-1α、ET-1、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术前和入院1周血清HIF-1α、ET-1、MMP-9高水平均是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下载PDF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黄华兵 朱恩锋 +3 位作者 杨明林 许海 杨德福 姚俊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再破裂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O为(53.15±8.05)μmol/L、vWF为(117.85±25.42)ng/ml、ET-1为(78.55±6.47)pg/ml,对照组NO为(53.95±8.51)μmol/L、vWF为(118.25±26.12)ng/ml、ET-1为(79.22±6.7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O为(72.15±10.25)μmol/L、vWF为(69.45±7.23)ng/ml、ET-1为(43.41±7.20)pg/ml,对照组NO为(88.15±9.66)μmol/L、vWF为(94.33±8.01)ng/ml、ET-1为(56.23±6.81)pg/m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治疗效果良好,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 血管内皮因子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赵海洋 吴环立 秦书彦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预后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夹闭不全率...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预后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夹闭不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10 d、30 d、60 d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0 d、60 d的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提高夹闭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神经内镜 内破裂动脉瘤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CTA颅内动脉瘤形态联合PHASES评分对破裂出血预测研究
11
作者 王金泉 黄吉淮 谢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PHASES评分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长安医院诊治的I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A破裂出血与否分为IA破裂组(n=46)和IA未破裂组(n=44)... 目的:分析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PHASES评分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长安医院诊治的I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A破裂出血与否分为IA破裂组(n=46)和IA未破裂组(n=44),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CTA影像瘤体特征参数和PHASES评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联合预测动脉瘤破裂的效能。结果:IA破裂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PHASES评分均高于IA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灶位置以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为主,但IA破裂组病灶位置在MCA的占比为41.30%,高于IA未破裂组的20.45%,瘤体>7 mm的最多(瘤体7~9.9 mm占65.22%),瘤体形态不规则占58.7%,未破裂组病灶位置在ICA最多(68.18%),瘤体<7 mm的居多(75.00%),瘤体形态规则囊状动脉瘤占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A瘤体特征参数比较,IA破裂组患者瘤颈宽度、瘤体高度、瘤体长度、动脉瘤最大直径、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等参数均高于IA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A瘤体特征参数+PHASES评分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16,高于CTA瘤体特征参数(0.901)和PHASES评分(0.731)。结论:CTA瘤体特征参数+PHASES评分联合预测IA患者破裂出血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CTA PHASES评分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CTA的应用及其形态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赵立冬 周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A技术诊断,根据影像学结果,将所有病例对象分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组、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对其形态学特征差异进行总结性分析,评估瘤体破裂的相关性因素。结果:研究10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手术病理等方式检查,最终明确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75例(75.00%),颅内动脉瘤破裂未病例25例(25.00%);相比于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对象,颅内动脉瘤破裂案例瘤体大小、瘤颈、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度比(SR)、子囊数明显更高,(P<0.05);经回归分析,瘤体大小、AR、SR、面积比均与颅内动脉瘤病例对象的瘤体破裂有关,属于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CTA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其形态学特征,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破裂风险评估中,可将瘤体大小、AR、SR、面积作为独立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风险评估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石加松 吴江彬 +1 位作者 卢晓闻 袁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1-0106,共6页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的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收集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术...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的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收集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术后并发症、手术时机等信息,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与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接受介入治疗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S评分量表,其中预后佳(MRS0-2分)的为155例,预后不佳(MRS3-5分)的为68例。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年龄(OR=0.032,95CI:0.026~0.065)、入院时GCS评分(OR=1.680,95CI:1.496~1.932)、入院时Fisher分级(OR=0.042,95CI:0.238~2.369)及hunt-hess分级(OR=0.687,95CI:0.262~0.255)、入院时白细胞数值(OR=1.118,95CI:1.045~1.196)、是否早期手术(<3天=(OR=2.346,95CI:1.070~5.142)、术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OR=0.236,95CI:0.086~0.648)、术中/术后并发脑梗死(OR=0.308,95CI:0.108~0.878)均为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高龄、入院病情严重程度、延迟手术、术中或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或脑梗死等均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临床治疗上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血管内介入 预后危险因素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评分方案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罗斌 武晓良 +2 位作者 燕羽佳 任贺成 黄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比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评分(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reatment score,UIATS)与临床诊疗方案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治疗结局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比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评分(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reatment score,UIATS)与临床诊疗方案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治疗结局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UIA(共108个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对所有病人进行UIATS方案及临床决策方案登记,在确诊UIA1年后通过走访及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跟踪随访。分析对比两种方案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动脉瘤直径增大的差异性。结果92例UIA病人的中位年龄60.85岁,其中男24例(26.1%),女68例(69.6%)。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段46例(42.6%),大脑中动脉8例(7.4%),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36例(33.3%),椎动脉及基底动脉12例(11.1%),基底动脉顶端6例(5.6%)。其中小动脉瘤80个(80/108,74.1%),平均直径<6.9mm。UIATS评分方案建议手术干预治疗87例(85%),随访观察21例(15%)。临床采用手术干预62例(57.4%),随访观察46例(42.6%)。UIATS评分方案与实际临床方案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动脉瘤直径增大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UIATS评分与临床决策进行肯德尔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70(0.479,0.650),P<0.001;UIATS治疗方案与临床方案在UIA随访期动脉瘤增大方面的效能对比无差异(P=0.755)。结论UIATS评分诊疗方案与实际临床决策方案对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决策无明显差异,未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动脉瘤直径增大等不良事件增多。临床工作可应用UIATS评分作为指导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UIATS评分 危险因素 治疗方案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CTA在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5
作者 王倩 石士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03-510,共8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及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及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实施CTA检查及DSA检查。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瘤体破裂情况、不同瘤体破裂情况者形态学特征,并分析颅内动脉瘤瘤体破裂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2例颈动脉患者瘤体破裂率为74.39%(61/82)、瘤体未破裂率为25.61%(21/82);瘤体破裂者子囊数目(60.66%)、面积比、SR、AR、瘤体长度大于瘤体未破裂者,瘤体破裂者动脉瘤单发情况(91.80%)、动脉瘤分布位置与瘤体未破裂者比较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面积比、SR、AR、瘤体长度均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瘤体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CTA检查可明确颅内动脉瘤患者瘤体形态学特征,评估瘤体破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形态学特征 颅内动脉瘤 破裂风险评估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群 张琳 底瑞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78例RIA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9例...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78例RIA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9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定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测。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术后第1、3、5天时的NR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整体护理
下载PDF
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任俊 张洲 +2 位作者 周妙兵 肖红波 张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73-776,78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直径≤5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2022年12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且进行血管内治疗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再破裂分为再破裂组与未... 目的探讨颅内直径≤5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2022年12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且进行血管内治疗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再破裂分为再破裂组与未再破裂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113例行血管内治疗术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根据DSA结果,其中术中再破裂11例(9.73%),未再破裂102例(90.27%)。高血压(OR=3.714,95%CI:1.331~6.285)、SBO(OR=4.052,95%CI:1.594~10.602)及重度ACAAS(OR=3.193,95%CI:1.158~16.521)是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预警评分系统预测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中再破裂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705~0.906),最佳截断值为6.0分,且预测术后复发的特异度为0.715,敏感度为0.902,Youden指数为0.617。结论对于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直径≤5 mm破裂动脉瘤患者,高血压、SBO及重度ACAAS可导致术中再破裂的风险增高。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有助于为临床治疗和短期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术 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秋子 毛星刚 +1 位作者 孙季冬 罗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5-271,共7页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针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开展预测评估至关重要。作者回顾和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因素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破裂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针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开展预测评估至关重要。作者回顾和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因素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展开综述,介绍了颅内动脉瘤成像和基于图像进行血流动力学建模的常用方法,讨论了建模关键步骤和常见误差来源,以期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预测 血流动力学 综述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杨巧钰 罗针 +2 位作者 赵小燕 李昌泰 杨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10—2022-10华西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10—2022-10华西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效果、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OKM分级[(3.82±0.05)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4.23±0.45)分]、术后24 h GCS评分[(15.18±2.79)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0.08)分、(3.71±0.58)分、(12.36±2.54)分],住院时间[(17.21±3.87)d]短于对照组[(24.36±5.25)d],术后6个月血清Caspase-3[(157.38±45.15)μg/L]、MMP-9水平[(12.83±2.41)μg/L]及总并发症发生率(9.5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4.76±58.43)μg/L、(18.62±3.58)μg/L、2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血流导向装置能够显著提升栓塞效果,改善血清学指标和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前循环 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术 血流导向装置 夹闭术
下载PDF
VWI-MRI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的价值研究
20
作者 方斯 杨景云 +1 位作者 刘吉刚 姚桂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I-MRI)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12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n=64)和不稳定组(n=56),均行VWI-MRI检查,比较2组及5年内不同生长、...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I-MRI)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12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n=64)和不稳定组(n=56),均行VWI-MRI检查,比较2组及5年内不同生长、破裂风险未破裂动脉瘤患者VWI-MRI参数,分析VWI-MRI参数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和5年内生长、破裂风险相关性。结果稳定组与不稳定组、5年内生长风险低高危和破裂风险低高危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是否为分叉动脉瘤、形态、强化形式、瘤壁强化分级和强化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和5年内生长、破裂风险与分叉动脉瘤、形态、强化形式、瘤壁强化分级和强化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VWI-MRI检查可用于评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并为临床早期评估动脉瘤生长、破裂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稳定性 生长风险 破裂风险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