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电磁波单向吸收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荣坤 汤月明 +2 位作者 王纪俊 郑召文 方云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1-256,共6页
为了实现电磁波单向吸收,设计含磁性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一维光子晶体。用修正的特征矩阵法研究它的传输特性。在磁光材料与金属界面激发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产生耦合的条件下,该结构出现近似完美的非互易吸收。对于特定波长409.725 nm,... 为了实现电磁波单向吸收,设计含磁性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一维光子晶体。用修正的特征矩阵法研究它的传输特性。在磁光材料与金属界面激发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产生耦合的条件下,该结构出现近似完美的非互易吸收。对于特定波长409.725 nm,从左边以+45°入射的电磁波被完全吸收,而从右侧反方向以-45°入射时,电磁波被完全反射,没有任何传输和吸收。计算结果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一维光子晶体 磁光效应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单向吸收
原文传递
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博林 王塬 +3 位作者 齐亚刚 李亚斌 王锋 张晓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微创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患者共138例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案不同分为A组(69例)和B组(69例)...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微创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患者共138例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案不同分为A组(69例)和B组(69例),分别采用普通和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胆总管缝合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和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用于行微创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患者能够有效缩短缝合用时,降低操作难度,且未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价值优于普通可吸收缝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连续缝合 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
下载PDF
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嘉正 余新立 +4 位作者 廖勇彬 庞健 吴荣海 程洲平 邓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2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探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52例,实验组(n=30)采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脏;对照组(n=22... 目的探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52例,实验组(n=30)采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脏;对照组(n=22)采用普通薇乔缝线缝合肾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WIT)、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肾GFR等,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8.2±12.9)min和(90.4±10.6)min(P=O.507)、平均缝合时间分别为(11.7±2.6)min和(15.5±2.9)min(P〈0.01)、平均WIT分别为(24.5±3.0)min和(28.2±4.3)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1±12.7)ml和(90.8±17.1)ml(P〈0.01)、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1.9)d和(6.7±1.9)d(P=O.251)。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肾GFR分别为(40.7±11.9)ml/min和(32.0±8.1)ml/min(P〈0.01)。术后随访5,48个月,两组术后均无尿漏等相关并发症,无结石形成,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脏可以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保护患肾功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C单向倒剌可吸收线 肾部分切除术 后腹腔镜
下载PDF
马洛替酯单向灌流法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馨 张建军 周建平 《抗感染药学》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考察马洛替酯在大鼠体内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流出液中马洛替酯的浓度,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马洛替酯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 目的:考察马洛替酯在大鼠体内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流出液中马洛替酯的浓度,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马洛替酯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e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试液的浓度对十二指肠的Ka值和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洛替酯在大鼠体内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不存在饱和吸收,且以肠道中上部的吸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洛替酯 单向灌流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有效渗透系数
下载PDF
可吸收单向倒刺缝线在老年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51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亚东 李旺勇 +2 位作者 孙杰 冯其柱 王琦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单向倒刺缝线在老年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10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病人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均采用可吸收单... 目的 探讨可吸收单向倒刺缝线在老年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10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病人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均采用可吸收单向倒刺线一期缝合胆总管的老年病人资料,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线一期缝合胆总管的老年病人资料,比较两组术中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胆漏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性别、胆总管直径、最大结石直径、总胆红素、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研究组术后缝合时间[(9.06±2.81)min比(16.16±3.09)min]、术中出血量[(38.47±8.43)mL比(46.16±6.52)mL]、术后住院时间[(4.88±1.01)d比(6.51±1.39)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2.45±0.73)d比(2.75±0.65)d]、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27±0.77)d比(2.65±0.77)d]、病人就医满意度[(4.37±0.77)分比(3.10±0.7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胆漏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9.8%)。结论 腹腔镜下可吸收单向倒刺线一期缝合胆总管能明显缩短老年病人术中缝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胆漏等常见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线 腹腔镜检查 吸收单向倒刺缝线 胆总管结石病 老年人 术后并发症 一期缝合
下载PDF
单向可吸收倒刺线单层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焦振东 刘益民 +1 位作者 郭智华 周景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价单向可吸收倒刺缝线单层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肝胆外科2016—2019年行LPD术患者80例,将其根据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可吸收倒刺线完... 目的评价单向可吸收倒刺缝线单层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肝胆外科2016—2019年行LPD术患者80例,将其根据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可吸收倒刺线完成胰肠、胆肠、胃肠单层吻合,对照组使用传统缝线及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吻合时间。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向可吸收倒刺缝线单层吻合技术在LPD术中应用安全有效,缩短了手术学习曲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吸收倒刺缝线 单层吻合技术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马越 李大可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2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分析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V-loc)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缝合子宫创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收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V-Loc缝合子宫创... 目的分析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V-loc)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缝合子宫创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收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V-Loc缝合子宫创面,对照组采用普通抗菌薇乔线缝合子宫创面。记录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创面缝合时间、肌瘤总重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创面缝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0.4±19.4)min比(93.5±33.1)min,(21.8±13.2)m L比(40.8±23.5)m L,(10.5±1.5)min比(17.7±2.5)min](均P<0.01),两组肌瘤总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创面缝合时间和手术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V-loc) 普通抗菌薇乔线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单股带倒刺可吸收外科缝线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势
8
作者 梁土玉 杨进琼 +2 位作者 卢少红 黄平 黄梦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应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V-Loc)的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接诊行LM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以V-Loc缝合创面)和对照组(n=35,以普通抗菌薇乔...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应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V-Loc)的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接诊行LM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以V-Loc缝合创面)和对照组(n=35,以普通抗菌薇乔线缝合创面),对照分析组间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最高体温、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盆腔血肿、术后发热、膀胱炎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LM中应用V-Loc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树瑶 关延彬 +2 位作者 贾永艳 孙彦君 田雨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Cur-SMEDDS)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方法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40、80、160μg/mL)Cur-SMEDDS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Cur-SME...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Cur-SMEDDS)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方法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40、80、160μg/mL)Cur-SMEDDS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Cur-SMEDDS在小肠可以全段吸收,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μg/mL时的K_a和P_(app)均显著高于40μg/mL时,K_a显著高于160μg/mL时(P<0.05);Cur-SMEDDS的K_a和P_(app)与姜黄素原料药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Cur-SMEDDS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小肠吸收,有望成为理想的口服抗癌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微乳释药系统 在体单向灌流小肠吸收
下载PDF
考虑玻璃盖板温度影响的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
10
作者 彭冬根 张小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93-2999,共7页
通过在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理论建模中考虑玻璃盖板的温度影响分别提出单向吸收、双向吸收及简化改进3种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通过对几种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玻璃盖板温度差异较明显但再生用空气温度相差较小且溶液和玻璃盖板之... 通过在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理论建模中考虑玻璃盖板的温度影响分别提出单向吸收、双向吸收及简化改进3种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通过对几种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玻璃盖板温度差异较明显但再生用空气温度相差较小且溶液和玻璃盖板之间的辐射换热对溶液再生性能影响较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双向吸收模型的正确性及简化改进模型对双向吸收模型的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再生 单向吸收 双向吸收 玻璃盖板
下载PDF
棉酚纳米混悬剂的制备、表征和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四涛 唐辉 +2 位作者 应雪 刘艳芳 王幻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3-848,共6页
目的制备棉酚纳米混悬剂(gossypol nanosuspensions,GP-Ns),表征其理化性质,并研究其大鼠在体肠吸收行为。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了棉酚纳米混悬剂,对其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粒子形态、结晶状态、贮存稳定性、饱和溶解度、体外释放... 目的制备棉酚纳米混悬剂(gossypol nanosuspensions,GP-Ns),表征其理化性质,并研究其大鼠在体肠吸收行为。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了棉酚纳米混悬剂,对其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粒子形态、结晶状态、贮存稳定性、饱和溶解度、体外释放等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该纳米混悬剂的肠吸收进行研究。结果棉酚纳米混悬剂粒径为(217±23)nm,且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22.7 mV,粒子多呈棒状或块状,药物以结晶形式存在,在4℃保存3个月能长期维持较高稳定性。棉酚纳米混悬剂能够以被动扩散的形式被小肠吸收,各吸收肠段上存在差异,其吸收过程不受P-糖蛋白(药物溢出泵)外排作用的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棉酚纳米混悬剂,该方法可行。与原料药相比,制剂的水溶性和体外释放度显著的改善,这为棉酚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纳米混悬剂 高压匀质 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
原文传递
人参茎叶提取物及配伍石菖蒲挥发油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梦成 杜守颖 +4 位作者 贾山 马军明 张晴 白洁 陆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036-4040,共5页
该试验通过研究复方金思维方中君药人参茎叶提取物配伍使药石菖蒲挥发油后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肠吸收的变化,验证该方中佐药石菖蒲能否协助君药人参茎叶总皂苷加强其疗效。试验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吸收模型考察3... 该试验通过研究复方金思维方中君药人参茎叶提取物配伍使药石菖蒲挥发油后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肠吸收的变化,验证该方中佐药石菖蒲能否协助君药人参茎叶总皂苷加强其疗效。试验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吸收模型考察3种皂苷成分及配伍石菖蒲挥发油后的肠吸收情况,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的质量浓度,计算其肠吸收动力学参数;人参茎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药物浓度对其吸收速率没有显著性影响,提示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石菖蒲挥发油对其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方中人参皂苷提取物与石菖蒲的配伍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提取物 石菖蒲 在体单向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