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促进剂对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中药物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鄢海燕 邹纯才 张艳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3-605,共3页
目的 :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 :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 ,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 :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 目的 :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 :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 ,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 :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膜吸收 ,但各组 (含对照组 )间经配对t检验没有影响。结论 :吸收促进剂在不影响保护膜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药膜中替硝唑的单向透粘膜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单向缓释药膜 吸收促进剂 透粘膜吸收
下载PDF
复方甲硝唑单向缓释药膜的制备及释放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鄢海燕 邹纯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研究复方甲硝唑单向缓释药膜 (以下简称药膜 )的制法及其释放特性。方法 :以保护膜和药物膜制备药膜 ,采用双池恒温卡口渗透槽研究药膜及药膜透过粘膜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完成了药膜的制备及检测 ,药膜有单向释放及单向透过粘... 目的 :研究复方甲硝唑单向缓释药膜 (以下简称药膜 )的制法及其释放特性。方法 :以保护膜和药物膜制备药膜 ,采用双池恒温卡口渗透槽研究药膜及药膜透过粘膜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完成了药膜的制备及检测 ,药膜有单向释放及单向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特性。药物透过粘膜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5min及 60min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累积百分率分别为(2 0 .86± 6.0 2 ) %及 (74 .0 4± 2 .4 3 ) %。结论 :药膜易制备 ,成膜质量好 ,检测方法可行 ,有良好的单向释放及单向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单向缓释药膜 制备
下载PDF
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的研制及其释放特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鄢海燕 邹纯才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49-250,共2页
本实验以保护膜和药物膜制备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以下简称药膜),并通过双室恒温卡口渗透池研究药膜及药膜透过粘膜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药膜有良好的单向释放及单向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特性。药物透过粘膜的量随时间的延长... 本实验以保护膜和药物膜制备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以下简称药膜),并通过双室恒温卡口渗透池研究药膜及药膜透过粘膜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药膜有良好的单向释放及单向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特性。药物透过粘膜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min及60min透过粘膜释放药物的累积百分率分别为(15.29±5.77)%,(6.25±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替硝唑 单向缓释药膜 研制 释放特性
下载PDF
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邹纯才 鄢海燕 +1 位作者 王守安 吴宝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药膜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常用膜剂,在口腔内被唾液所包围,有相当一部分药物会随唾液流走,影响了病灶部位药物有效浓度的维持.为此,我们研制成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 研制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吸收促进剂对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中药物渗透性的影响
5
作者 鄢海燕 邹纯才 张艳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膜吸收... 目的: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膜吸收,以3%月桂氮卓酮+5%丙二醇效果最好。结论:吸收促进荆在不影响保护膜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药膜中替硝唑的单向透粘膜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单向缓释药膜 吸收促进剂 透粘膜吸收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制剂的研究
6
作者 夏婷 孙洪范 +1 位作者 马桂蕾 俞玫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携带药物单向作用患处的膜型缓释制剂,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方法昆明小鼠30只,鼠龄6周,雌性,体质量20 g左右。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作外层膜和释放膜,通过交联层将2层结合,利用...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携带药物单向作用患处的膜型缓释制剂,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方法昆明小鼠30只,鼠龄6周,雌性,体质量20 g左右。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壳聚糖分别制作外层膜和释放膜,通过交联层将2层结合,利用单向释放实验、蛋白释放、淫羊藿苷释放(测定其光密度值)确定膜的单向缓释放性。分别取不同释放时期的膜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其在不同释放时期膜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降解率确定膜的物理性质,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后对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通过释放实验、载药实验,证明单向膜可以包载不同溶解性质(水溶性、脂溶性)的药物,具有单向缓释作用。在释药过程中膜微观结构有明显变化,15 d后降解率达到96%左右。生物相容性实验和HE染色实验证明单向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实验证明包载淫羊藿苷的膜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一定量的碱性磷酸酶,发生分化。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确定单向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向释放性和缓释性,载药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单向缓释 骨缺损
下载PDF
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7
作者 李书仪 夏婷 俞玫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1-155,F0003,共6页
目的 将壳聚糖纳米粒子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结合,制备得到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单向缓释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粒... 目的 将壳聚糖纳米粒子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结合,制备得到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单向缓释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子的形态、大小及壳聚糖单向缓释膜表面形貌,MTT法检测其生物相容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在壳聚糖单向缓释膜中的分布,体外释放实验检测单向缓释膜的缓释性能.结果 4种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呈球状且粒径均一,其中类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55.40±39.10) nm,具有最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缓释性能.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外层膜致密,内层膜疏松,纳米粒子在内层膜中均匀分布,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为单向释放,且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结论 包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具有较好的缓释和单向控释性能,在生长因子类药物载体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壳聚糖纳米粒子 壳聚糖膜 单向缓释
原文传递
口腔溃疡散Ⅱ号双层膜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利光 王衣祥 +1 位作者 翟所迪 牛桂田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单向缓释口腔溃疡散Ⅱ号双层膜,延长口腔溃疡散作用时间。方法: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作成膜材料,将口腔溃疡散Ⅱ号制成双层膜,观察其口腔粘附时间和对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结果:口腔溃疡散Ⅱ号双层膜的口腔粘... 目的:研制一种单向缓释口腔溃疡散Ⅱ号双层膜,延长口腔溃疡散作用时间。方法: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作成膜材料,将口腔溃疡散Ⅱ号制成双层膜,观察其口腔粘附时间和对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结果:口腔溃疡散Ⅱ号双层膜的口腔粘附时间长,对实验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口腔溃疡散Ⅱ号双层膜克服了口腔溃疡散Ⅱ号作用时间短的不足,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散Ⅱ号 单向缓释药膜 实验性口腔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