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究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惠静 王鑫 +3 位作者 李玉玲 卡地尔亚·库尔班 赵军 陈蓓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607-611,共5页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条件下的吸收特性,探究HM-Y-A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合HPLC测定法,考察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不同pH值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HM-Y-A吸收参数(K_(a)和P_(...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条件下的吸收特性,探究HM-Y-A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合HPLC测定法,考察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不同pH值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HM-Y-A吸收参数(K_(a)和P_(app))的影响。结果HM-Y-A在小肠各段均有吸收,最佳吸收肠段是十二指肠和空肠;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吸收参数K_(a)和P_(app)不断降低,低浓度与中、高浓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 6.4和7.4时K_(a)和P_(app)显著增高(P<0.05);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前后,吸收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M-Y-A在小肠全段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较好;吸收机制可能以主动吸收或促进扩散为主;药物在偏碱性条件下吸收较好;HM-Y-A可能不是P-gp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 在体单向肠灌流 吸收特性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大黄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艳 王平 +2 位作者 王进荣 于宜平 孟宪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素的浓度,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及含抑制剂药物组大黄素的吸收... 目的研究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素的浓度,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及含抑制剂药物组大黄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十二指肠段吸收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肠段(P<0.05);大黄素在回肠、结肠、空肠段之间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P-gp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值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高、中浓度MRP2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值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素的肠吸收过程不受P-gp的外排影响,但受到MRP2的肠道外排转运影响,大黄素可能为MRP2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吸收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单向肠灌流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肉桂酸肠道吸收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本坤 王素军 +2 位作者 曾洁 钟运鸣 臧林泉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肉桂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以及转运蛋白对肉桂酸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肉桂酸在肠道中的浓度变化,通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eff)来研究肉桂酸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目的研究肉桂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以及转运蛋白对肉桂酸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肉桂酸在肠道中的浓度变化,通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eff)来研究肉桂酸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肉桂酸在各个肠段的Ka和Peff结果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Ka和Peff值显著性高于回肠(P<0.05),不同浓度肉桂酸在同一肠段的Ka和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Ka和Peff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加入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其值则显著性增加。结论十二指肠、空肠是肉桂酸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肠道转运受Pgp转运蛋白的影响,但不受MRP2转运蛋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在体单向肠灌流 道吸收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毛蕊异黄酮的吸收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乐 赵晓莉 +1 位作者 狄留庆 陈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毛蕊异黄酮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酚红为标示物,研究毛蕊异黄酮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毛蕊异黄酮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在结肠段吸收最好,不同浓度药物在结肠吸收中存在自身浓度抑制作... 目的研究毛蕊异黄酮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酚红为标示物,研究毛蕊异黄酮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毛蕊异黄酮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在结肠段吸收最好,不同浓度药物在结肠吸收中存在自身浓度抑制作用。结论毛蕊异黄酮在小肠中吸收较好,其吸收机制可能是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单向肠灌流 吸特征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的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 冯年平 +1 位作者 叶贝妮 孟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活性组分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石榴皮多酚中鞣花酸的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田莉 张慧慧 +2 位作者 谢莉 畅静 高晓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1-134,138,共5页
目的考察石榴皮多酚中鞣花酸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选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鞣花酸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鞣花酸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大鼠十二指... 目的考察石榴皮多酚中鞣花酸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选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鞣花酸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鞣花酸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鞣花酸单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4.44×10^(-2)~7.11×10^(-2)/min、6.58×10^(-2)~8.60×10^(-2)/min、5.61×10^(-2)~7.02×10^(-2)/min、3.92×10^(-2)~5.95×10^(-2)/min;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鞣花酸的Ka分别为7.00×10^(-2)~7.81×10^(-2)/min、6.32×10^(-2)~7.96×10^(-2)/min、4.97×10^(-2)~5.58×10^(-2)/min、3.50×10^(-2)~4.68×10^(-2)/min。鞣花酸单体和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鞣花酸的Ka和表观渗透系数(P_(a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鞣花酸在大鼠肠道内不存在特殊"吸收窗",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对鞣花酸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在不同肠段鞣花酸的质量浓度对K_a和P_(app)值影响不大,吸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多酚 鞣花酸 吸收 单向肠灌流模型 HPLC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维胺酯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玲 刘文英 +3 位作者 马鹏程 王亚超 贾婷 冯鹏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维胺酯在小肠各部位吸收速率常数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结论维胺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维胺酯 吸收动力学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几种甾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静 姜冬梅 +4 位作者 欧阳臻 汤建明 曹旭 冯旭 詹冠群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比较胆固醇、花粉烷甾醇和24-亚甲基胆甾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ELSD法测定甾醇含量,研究甾醇的肠吸收部位和甾醇结构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胆固醇的最佳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空肠,花粉烷甾醇和24... 目的比较胆固醇、花粉烷甾醇和24-亚甲基胆甾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ELSD法测定甾醇含量,研究甾醇的肠吸收部位和甾醇结构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胆固醇的最佳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空肠,花粉烷甾醇和24-亚甲基胆甾醇的最佳吸收部位在空肠、回肠。胆固醇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显著大于花粉烷甾醇和24-亚甲基胆甾醇。结论甾醇结构中的24位取代基影响甾醇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吸收 单向肠灌流模型 化学结构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细叶远志皂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可 刘利根 富志军 《海峡药学》 2015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大鼠四个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重量法,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中,细叶远志皂苷可被大鼠全肠段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各肠段的... 目的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大鼠四个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重量法,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中,细叶远志皂苷可被大鼠全肠段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各肠段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是0.05922,0.06387,0.06345,0.06409s-1;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是0.03322,0.03751,0.03733,0.04830cm·s-1,结肠段吸收最好(P<0.001)。结论细叶远志皂苷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且结肠部位吸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远志皂苷 在体单向肠灌流 重量法 吸收部位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鼠单向肠灌流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10
作者 高缘 汪宗华 +1 位作者 张建军 赵浩如 《中南药学》 CAS 2008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Shimadzu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5nm。结果补骨脂...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Shimadzu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5nm。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分别在0.8236~32.94μg·mL-1、1.140~45.6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8%、99.59%,RSD均<3%。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大鼠单向肠灌流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单向肠灌流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补骨脂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晓雯 刘志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高浓度时无饱和抑制现象,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部位 吸收机制
下载PDF
基于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的红车轴草异黄酮类成分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立宇 吴宏伟 +1 位作者 赵海誉 高文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9-95,共7页
目的研究红车轴草水提物的异黄酮类肠吸收成分及其肠渗透性,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红车轴草水提物肠灌流液中异黄酮类成分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 目的研究红车轴草水提物的异黄酮类肠吸收成分及其肠渗透性,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红车轴草水提物肠灌流液中异黄酮类成分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红车轴草水提物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在不同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渗透性,并对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单体成分肠渗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红车轴草水提物肠灌流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红车轴草水提物灌流液各成分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大于5×10-5 cm/s,最大者为芒柄花素(Peff=3.20,十二指肠),其次为染料木苷(Peff=2.19,空肠);对于不同肠段,各成分Peff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存在一定差异,大豆苷元、芒柄花素的十二指肠Peff最大,其余4种成分的空肠Peff最大,表明红车轴草水提物中异黄酮的最佳吸收窗口为十二指肠和空肠;不同浓度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单体灌流的Peff、K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曲线近似线性,其吸收机制符合被动扩散的特征。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车轴草水提物中异黄酮类成分的肠渗透性及吸收机制,可为质控成分筛选、制剂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单向肠灌流 渗透性 红车轴草 异黄酮 芒柄花素 芒柄花苷
下载PDF
单向肠灌流模型在中药肠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高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年第15期51-52,共2页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瑰宝,中药大多数是通过口服给药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主要屏障,故有必要对中药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肠吸收研究。因此,本...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瑰宝,中药大多数是通过口服给药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主要屏障,故有必要对中药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肠吸收研究。因此,本文对该模型在中药肠吸收实验研究中的一些进展情况、应用概况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模型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中医中药
下载PDF
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润芝 尚雅云 +2 位作者 李绮杏 黎醒 赵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表观渗透系数(P_(eff))、吸收率、代谢率]。结果:柚皮苷、柚皮素在1.25~40、1.2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6 6),检测限分别为0.5、0.4μmol/L,定量限均为1.25μmol/L,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在HBSS液及其小肠、结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柚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分别为(0.28±0.19)、(0.71±0.17)、(0.30±0.02)、(0.59±0.19)(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率分别为(2.90±2.14)%、(6.38±3.61)%、(3.69±0.56)%、(6.64±2.12)%(n=6);柚皮苷在大鼠4个肠段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代谢率分别为(2.98±1.51)%、(2.53±1.31)%、(2.24±1.33)%、(0.70±0.20)%(n=6)。柚皮苷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最低,代谢率最高,与结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渗透性差、吸收不佳;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中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但小肠的代谢率明显高于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大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代谢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虎斌 黄卫胤 +3 位作者 温玉发 孙玲 陈爽 乔红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0.282±0.208)×10^(-5) cm/s(x±s,n=6);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1.48±0.39)×10^(-5) cm/s(x±s,n=6)。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道吸收 有效渗透性系数
下载PDF
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大鼠单向肠灌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燕 赵嫄 李聪 《陕西中医》 2012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在大鼠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向大鼠肠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药物的含量,探讨药物的肠吸收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在大鼠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无显著差异,在... 目的:研究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在大鼠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向大鼠肠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药物的含量,探讨药物的肠吸收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在大鼠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无显著差异,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吸收大于在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结论:蛇床子素表现为被动扩散的转运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吸收部位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蛇床子素 @单向肠灌流 色谱法 反向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检验大豆皂苷苷元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承慧 齐东月 赵大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究大豆皂苷苷元A和B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色谱分析方法测定灌流液的苷元浓度,基于大鼠肠段的形态学变化考察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的可靠性,分别研究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苷元剂量和胆汁对大豆皂苷苷元肠... 目的:探究大豆皂苷苷元A和B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色谱分析方法测定灌流液的苷元浓度,基于大鼠肠段的形态学变化考察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的可靠性,分别研究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苷元剂量和胆汁对大豆皂苷苷元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大豆皂苷苷元在不同肠段的表观渗透速率(P_(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_a):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苷元A在空肠段的P_(app)和K_a为15.34×10^(-5) cm/s和3.06×10^(-5) s^(-1)(剂量50 mg/L),苷元B的P_(app)和K_a为11.36×10^(-5) cm/s和2.74×10^(-5) s^(-1)(剂量50 mg/L);苷元A的吸收有显著浓度依赖性(P<0.05),而苷元B浓度依赖性不明显(P>0.05);有胆汁时,苷元A和B在空肠段的P_(app)分别为16.56×10^(-5)和12.01×10^(-5)cm/s, K_a分别为3.06×10^(-5)和2.97×10^(-5)s^(-1),均显著高于无胆汁组(P<0.05),胆汁的存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肠部上端苷元的吸收。结论:大豆皂苷苷元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苷元A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胆汁的参与促进了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苷苷元 在体单向肠灌流 吸收 形态学变化
下载PDF
基于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没食子酸的肠吸收特性
18
作者 程珍珍 周本宏 +2 位作者 姜珊 李旷宇 金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考察没食子酸的肠道吸收特性,为提高鞣质类成分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建立HPLC测定没食子酸的方法,并计算没食子酸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表观渗透率系数(Peff);分别研究吸收部位、... 目的考察没食子酸的肠道吸收特性,为提高鞣质类成分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建立HPLC测定没食子酸的方法,并计算没食子酸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表观渗透率系数(Peff);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浓度、时间、pH值、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对没食子酸吸收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酸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没食子酸的吸收差异无显著性;酸性环境(pH 5.5)有利于没食子酸的吸收;加入P-gp和MRP2抑制剂后,没食子酸的吸收与不加P-gp和MRP2抑制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没食子酸在大鼠肠道内有较好的吸收,在空肠中吸收最好。初步判断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没食子酸的吸收受P-gp和MRP2的外排影响,可能为P-gp和MRP2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高效液相色谱 原位单向肠灌流 吸收 被动扩散 P-糖蛋白
下载PDF
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两种多糖类药物肠道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华荣 房绍英 +4 位作者 吴季栩 刘飞 马河 凌沛学 程艳玲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研究贻贝多糖和人参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多糖在肠灌流液中的含量。结果贻贝多糖在十二指肠段全部降解,在空肠段的降解百分率为40.33%±15.65%,在回... 目的研究贻贝多糖和人参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多糖在肠灌流液中的含量。结果贻贝多糖在十二指肠段全部降解,在空肠段的降解百分率为40.33%±15.65%,在回肠和结肠部位,贻贝多糖降解百分率较低,分别为0.70%±0.49%和0.30%±0.14%。人参多糖在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降解,其中,回肠部位的降解百分率较大,为52.41%±13.14%,结肠部位降解较少,仅为0.68%±0.54%。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25.19%±17.02%和33.04±15.26%。结论贻贝多糖及人参多糖均可在肠道发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多糖 人参多糖 道降解 原位单向肠灌流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20
作者 张琬靖 曹宁宁 +3 位作者 李晓璇 裴帅 蔡楠 肖学凤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595-1603,共9页
[目的]考察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草夹竹桃苷共4个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阐明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胡黄连总苷肠灌流... [目的]考察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草夹竹桃苷共4个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阐明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胡黄连总苷肠灌流液中4个成分的浓度,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评价指标,考察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分别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特性。[结果]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均Ka>1.65×10^(-2)/min,Peff>2.0×10^(-5)cm/min,表明这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均良好,但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胡黄连苷Ⅰ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胡黄连苷Ⅰ无主要吸收部位;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主要吸收部位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此外,草夹竹桃苷与其他3个成分比较,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在不同肠段中吸收均最佳。[结论]本研究阐明了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中吸收特性,为胡黄连总苷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单向肠灌流 胡黄连总苷 吸收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