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基因肥胖的致病基因概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文婷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4,共7页
肥胖是人类体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其预防与控制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肥胖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对其发生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已有14种单基因肥胖的致病基因被确认,涉及了食... 肥胖是人类体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其预防与控制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肥胖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对其发生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已有14种单基因肥胖的致病基因被确认,涉及了食欲调控和食物摄取、能量消耗和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等方面。本文概述了上述基因在单基因肥胖研究中的情况,旨在加深对肥胖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并为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肥胖 基因 遗传学
下载PDF
UCP3基因新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肥胖的特征分析
2
作者 汪澍 贾明睿 左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0758-10764,共7页
目的:单基因非综合征性肥胖(MNSO)是一类独立于环境因素并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个体肥胖,明确其病因与临床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在我科住院治疗,收集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因高度肥胖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病因并对... 目的:单基因非综合征性肥胖(MNSO)是一类独立于环境因素并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个体肥胖,明确其病因与临床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在我科住院治疗,收集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因高度肥胖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病因并对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者自10岁开始体重明显增加,入院时体重指数(BMI) 39.81,同时合并糖尿病与高血压,经基因检测在UCP3基因的3号外显子上发现变异(c.208C>T, p.R70W),导致UCP3蛋白的第70个氨基酸Arg被Trp替代。Mutation Taster和Revel软件均预测该基因变异具有致病性。蛋白质3D模型显示突变主要发生在缬氨酸(Val)和精氨酸(Arg),而且UCP3基因突变还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结论:UCP3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非综合征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重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基因非综合征性肥胖 UCP3
下载PDF
SIM1基因变异致早发性肥胖1例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峤 覃菲 巩纯秀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对2022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1例SIM1基因变异致肥胖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5岁4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早发性肥胖,29月龄时已达同龄女童肥胖标准,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及其母亲存在... 对2022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1例SIM1基因变异致肥胖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5岁4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早发性肥胖,29月龄时已达同龄女童肥胖标准,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及其母亲存在SIM1基因杂合变异。文献复习全球范围不同家系的SIM1基因变异导致肥胖患者共42例,本病以早发性肥胖为主要特征,近1/3还伴有肥胖外临床表现,包括智力运动发育迟缓、认知行为问题、轻度外观畸形以及神经内分泌异常。目前共报道了58种SIM1基因变异与肥胖相关,大多集中于C-末端结构域。p.T46R及p.D707H等位基因频率达9.5%,考虑为热点变异。提示对于早发性肥胖患者,应注意完善SIM1基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SIM1基因 单基因肥胖 早发性肥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原文传递
遗传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喻宝文 周红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11-615,共5页
肥胖是遗传、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早发重度肥胖往往提示遗传性肥胖,包括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单基因综合征肥胖及多基因肥胖3类。前两者统称为单基因肥胖,其中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大多是由于瘦素(LEP)-黑素皮质素信号通路异常导致... 肥胖是遗传、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早发重度肥胖往往提示遗传性肥胖,包括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单基因综合征肥胖及多基因肥胖3类。前两者统称为单基因肥胖,其中单基因非综合征肥胖大多是由于瘦素(LEP)-黑素皮质素信号通路异常导致,而单基因综合征肥胖往往是显著肥胖伴一些特定先天异常,多基因肥胖则是由多个基因变异的效应叠加引起,并与环境相互作用。本文基于近年来有关遗传性肥胖的研究,对目前遗传性肥胖的常见遗传形式、临床特征、诊疗思路及新兴治疗手段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肥胖 肥胖综合征 基因突变 瘦素
下载PDF
Molecular Genetic Diagnostics of Prader-Willi Syndrome:a Validation of Linkage Analysis for the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洪义 孟舒 +8 位作者 陈争 李海飞 杜敏联 马华梅 魏海云 段红蕾 郑辉 闻人庆 宋新明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5-891,共7页
Prader-Willi Syndrome (PWS) is a genetic disorder tha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particularly at an early age. PWS is caused by disruption of normal, epigenetically controlled gene function in the chromosome 15q11-q13... Prader-Willi Syndrome (PWS) is a genetic disorder tha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particularly at an early age. PWS is caused by disruption of normal, epigenetically controlled gene function in the chromosome 15q11-q13 region. Clinical symptoms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in infants and only become clearer at later ages as the patients develop hyperphagia and morbid obesity. Molecular genetic tests are able to definitively diagnose PWS and allow early diagnosis of the syndrome. High resolution cytogenetic testing,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CR), and linkage analysis are routinely used to diagnose PWS. To establish a linkage analysis method for Chinese patients, this study identified a useful set of STR markers in the typical PWS deletion and adjacent area, for linkage analysis in two Chinese families with PWS offspring. Using this method, the authors confn'rned that one patient had a paternal deletion in chromosome 15q 11-q 13 and the other patient had maternal uniparental heterodisomy of chromosome 15. MS -PCR and high resolution chromosome G-banding also confirmed this diagnosis. This linkage analysis method can detect both deletion and uniparental disomy, thus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the opportunit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otype and phenotype of P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 Syndrome uniparental disomy OBESITY genomic imprinting linkage analysis
下载PDF
两例瘦素受体突变型极端肥胖家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静雅 付真真 +9 位作者 管蔚 马祎喆 龚颖芸 马帅 叶绚 赵晨曦 耿小媚 李仲 梁辉 周红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研究针对2例极端肥胖的经过代谢手术治疗减重效果不佳的瘦素受体(LEPR)突变女性患者进行报道。提取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了LEPR基因的3个致病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均未被报道。2例患者均... 本研究针对2例极端肥胖的经过代谢手术治疗减重效果不佳的瘦素受体(LEPR)突变女性患者进行报道。提取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了LEPR基因的3个致病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均未被报道。2例患者均因“自幼多食、体重增长过快”就诊。患者1,女性,39岁,身高150cm,体重130kg,体重指数(BMI)57.8 kg/m^2。血瘦素156.4μg/L,基因检测发现患者1的LEPR基因15号外显子存在c.2317G>T纯合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均携带c.2317G>T杂合突变。患者2,女性,37岁,身高158cm,体重167kg,BM167.0kg/m^2。血瘦素193.4μg/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2的LEPR基因10号外显子存在c.1482delT杂合突变,同时其12号外显子存在c.1892C>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与关键酶的活性位点相关。父亲携带c.1482delT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1892C>A杂合突变。2例患者均行外科减重治疗,在手术后的半年体重分别下降约22kg和40kg,但后续随访显示患者1体重在术后2年反弹至原体重,而患者2体重在后续半年也不再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受体 基因突变肥胖 复合杂合突变 代谢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