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间神经阻滞对单孔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强 周斌锋 +2 位作者 彭兵锋 程芬 方佳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967-2968,共2页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INB)对单孔胸腔镜(S-VATS)下肺癌切除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S-VATS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胸管留置+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用不放置胸管...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INB)对单孔胸腔镜(S-VATS)下肺癌切除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S-VATS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胸管留置+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用不放置胸管快速康复外科技术+PCIA+INB。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4 h、12 h、24 h、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12 h、24 h时观察组Cor、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Cor、β-EP水平低于术后1 h,术后24 h两组Cor、β-EP水平低于术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B用于S-VATS下肺癌切除术中是行之有效的,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应激反应方面效果更佳,有利于提升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 肋间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郭亮 贾明选 +1 位作者 马文杰 闫宪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胸腔镜手术),观察组50例(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分组方法为...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胸腔镜手术),观察组50例(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2d、3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手术后组血清生长激素、PGE2、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水平、减轻应激反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更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电视胸腔 临床症状 应激反应 疼痛水平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NSCLC 临床疗效 肺功能 Pentraxin-3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建华 刘建伟 +2 位作者 孟丽君 王一冰 孙艳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予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予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单孔法组,予传统三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传统三孔法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疗效指标,于术前(T_(0))、术后3d(T_(1))、术后7d(T_(2))、术后1个月(T_(3))、术后3个月(T_(4))、术后6个月(T_(5))应用简版McGill疼痛问卷评分(SF-MPQ)评估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法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三孔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T_(3)~T_(5)的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法组患者术后T_(1)~T_(2)的SF-MPQ评分显著低于传统三孔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法组术T_(1)~T_(2)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最大呼气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6MWD均显著高于传统三孔法组(P<0.05),但术后T_(3)~T_(5)的肺功能各指标、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对单孔法组患者的影响最小,恢复最快。结论早期NSCLC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显著,术后1周内(尤其是术后3 d)对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影响显著,但1个月后心肺功能逐渐代偿,这种优势逐渐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 三孔胸腔 肺叶切除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洪波 李振龙 +3 位作者 吕瑛 张益绰 裘翔铭 黄婷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单孔组)。对比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及相关检验指标。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双孔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高于双孔组;淋巴清扫个数、术前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孔组(P<0.05);术前EGFR、TGF-α、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双孔组EGFR、TGF-α高于单孔组,IGA、IGM低于单孔组(P<0.05)。结论2种方案对于淋巴清扫数量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效果相近,但单孔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降低炎性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电视胸腔肺叶切除 双孔电视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开胸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6
作者 罗洞波 阿布拉江·卡米力 +3 位作者 吕红博 高胜利 杨月莹 阿迪力·萨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开胸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6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开胸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6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进行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结束,均无支气管断端残留和围术期死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缩短、术后疼痛评分降低,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手术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肺癌 单孔胸腔 支气管袖状切除 疗效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方 余龙海 +1 位作者 赵勇 王德昌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上涨(P<0.05),但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FEV1、MVV、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肺感染、肺漏气、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创伤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不严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 解剖性肺段切除 单孔 肺功能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探析
8
作者 杨波 赵慧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 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三孔组和单孔组,三孔组患者共61例,均采用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单孔组患者共60例,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2周肺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3d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与三孔组比,单孔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2周两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比术前低,但单孔组的下降幅度均小于三孔组;术后3d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比术前高,但单孔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三孔组;与三孔组比,单孔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可以减少术后胸腔的引流量,缩短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可减轻对肺功能的损伤及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孔胸腔肺癌根治 三孔胸腔肺癌根治 肺功能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卞倩 徐晓芸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临床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VAS评分、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生活质量主观感觉、环境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能更有效地改善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胸腔肺叶切除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施进 陈磊 王熙 《微创医学》 2024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N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清扫个数、N2淋巴结清扫站数、淋巴结清扫总站数、住院时间、术中耗材费用、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N2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术后12 h引流量、术后48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5%(7/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9/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a期NSCLC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可取得与肺叶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但肺段切除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 切除 肺段 肺叶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陈永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8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疼痛、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均安全可行,与两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轻、炎性应激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单孔胸腔 两孔胸腔 肺叶切除 隔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丁明 戎国祥 潘忠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多孔组(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75例)和单孔组(单孔胸...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多孔组(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75例)和单孔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85例),并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 d免疫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多孔组;切口长度短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4^(+)、自然杀伤细胞(NK)百分比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降低,但单孔组均高于多孔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降低,且单孔组均低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轻免疫功能损伤,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早期 胸腔 肺叶切除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评价
13
作者 殷优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三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胸管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时,选择单孔操作术式可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 肺叶切除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毅 廉政君 +3 位作者 拜都如拉·艾尼吐 阿卜拉·努尔麦麦提 车勇 常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53)与肺叶切除组(n=53)。2组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肺叶切除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清扫站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肺段切除组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的CD3^(+)、CD4^(+)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8^(+)水平低于术前,且肺段切除组CD3^(+)、CD4^(+)水平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组与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单孔胸腔 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卫锐狮 冯利 +1 位作者 赵士磊 顾春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时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深吸气量(IC)、FEV_(1)/FV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糖类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并发症发生率 肺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田笑如 钱坤 +1 位作者 张培龙 张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岁,其中男性171例(44.2%),女性216例(55.8%)。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87例患者中共有66例(17.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0.3%)患者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5 L(P=0.017)、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value,DLCO%pred)<80%(P=0.016)、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01)、手术时长≥3 h(P=0.018)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及手术时长≥3 h(P=0.002)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可能因肺部合并症、低肺功能、手术时间等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情况。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癌 单孔胸腔 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D与2D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龙飞虎 刘继先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006-3009,共4页
目的:比较3D与2D成像系统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VATS)中治疗早期肺癌中的疗效。方法:2020~2021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3D导航下单孔VATS患者230例,其中使用3D成像系统单孔VATS 135例,2D成像系统单孔VATS 95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统计... 目的:比较3D与2D成像系统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VATS)中治疗早期肺癌中的疗效。方法:2020~2021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3D导航下单孔VATS患者230例,其中使用3D成像系统单孔VATS 135例,2D成像系统单孔VATS 95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统计学方法比较3D及2D两种不同显像方式对单孔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数据。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在两组间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D与2D组各95例患者成功匹配并入组,匹配后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3D组与2D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长、术中淋巴结活检数目、切除的结节个数、术后引管放置天数、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分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VATS与2D VATS治疗早期肺癌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单孔胸腔 肺段切除 肺癌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殷德猛 乔羽 +1 位作者 邹松 邓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每组58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两...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每组58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两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两孔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单孔组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 两孔胸腔 早期肺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绍霖 谢诗雅 宁丞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到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组)和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 目的比较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到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组)和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t=2.272,P=0.025;t=9.660,P<0.001;t=12.703,P<0.001;t=11.706,P<0.001)。A组和B组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低于术前1 d(P<0.05),且A组术后3个月FVC、FEV1、MVV高于B组(t=5.166,P<0.001;t=4.108,P<0.001;t=5.861,P<0.001)。A组术后1 d、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3 d TNF-α、IL-1β、IL-6、CRP均低于术后1 d(P均<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χ^(2)=0.901,P=0.343)。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预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小,且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炎症反应更轻,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 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宇麟 徐晓战 奚建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LWR)与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PS)治疗早期肺癌(L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21-04—2023-04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82例早期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LWR术(LWR组),4... 目的比较分析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LWR)与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PS)治疗早期肺癌(L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21-04—2023-04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82例早期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LWR术(LWR组),41例行PS术(PS组)。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肺功能仪测定2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术后6个月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LW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PS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第3天NR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少)于PS组,术后FVC、DLCO、MVV指标水平均高于PS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LWR与单孔胸腔镜PS治疗早期LC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更有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疼痛介质 单孔胸腔肺楔形切除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