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牡蛎尼氏单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中卫 吕昕 +1 位作者 梁斌 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采集大连大窑湾养殖区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抽取其血淋巴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原生质体的类似物。对抽取的血淋巴液进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将扩增单孢子虫(Haplosporidiosis)SSU rDNA... 采集大连大窑湾养殖区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抽取其血淋巴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原生质体的类似物。对抽取的血淋巴液进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将扩增单孢子虫(Haplosporidiosis)SSU rDNA区域的引物对HAP-F2和HAP-R2进行改进,经过特异性试验证明其特异性很好,得到引物对HAP-F和HAP-R,应用此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扩增出239bp条带。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为尼氏单孢子虫。同时,采用尼氏单孢子虫的特异性DNA探针MSX1347对抽取的长牡蛎血淋巴液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也检测到了尼氏单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血淋巴液 单孢子虫 尼氏单孢子虫
下载PDF
贝类单孢子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9-242,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单孢子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拷贝数,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对派琴虫、折光马...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单孢子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拷贝数,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对派琴虫、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单孢子虫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单孢子虫感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单孢子虫 荧光定量PCR 检测
下载PDF
贝类单孢子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派琴虫、折光马尔太虫、嗜水气单...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派琴虫、折光马尔太虫、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0 fg的单孢子虫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单孢子虫 PCR检测方法
下载PDF
贝类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2种原虫的二重PCR。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模板DNA进行扩增,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2种原虫的二重PCR。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模板DNA进行扩增,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单孢子虫)和478 bp(折光马尔太虫)的特异性扩增带,而对派琴虫、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 pg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子虫 折光马尔太 二重PCR
下载PDF
贝类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3,共7页
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基因序列,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了两对引物和两条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和折光马... 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基因序列,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了两对引物和两条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干扰能力强,对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到这两个原虫。该方法对派琴虫、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研究建立的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贝类单孢子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子虫 折光马尔太 二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基于PCR及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单孢子虫鉴定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彩霞 林祥梅 +1 位作者 邓俊花 吴绍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为适应口岸单孢子虫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PCR及焦磷酸测序技术平台的单孢子虫鉴定方法。以OIE推荐的PCR扩增方法获得单孢子虫特异基因,根据此基因的保守序列利用焦测序软件PyroMarkQ96ID设计专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为适应口岸单孢子虫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PCR及焦磷酸测序技术平台的单孢子虫鉴定方法。以OIE推荐的PCR扩增方法获得单孢子虫特异基因,根据此基因的保守序列利用焦测序软件PyroMarkQ96ID设计专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焦磷酸测序,测得序列经比对分析确定为单孢子虫序列。同时采用PCR焦磷酸测序方法和OIE推荐的PCR方法对牡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从基因序列水平上准确鉴定牡蛎样品中的单孢子虫,且检测结果与OIE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氏单孢子虫 牡蛎 聚合酶链反应 焦磷酸测序 鉴定
下载PDF
贝类派琴虫和单孢子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2种原虫的双重PCR。对同一样品中的派琴虫和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596bp...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2种原虫的双重PCR。对同一样品中的派琴虫和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596bp(派琴虫)和244bp(单孢子虫)的特异性扩增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低能检测到10pg的派琴虫和单孢子虫DNA。用该双重PCR对广西沿海的104份牡蛎、49份贻贝和20份文蛤病料进行检测,派琴虫的阳性率分别为14.6%,10.6%和15%,而未检出单孢子虫,结果提示派琴虫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建立的PCR方法可以用于贝类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琴 单孢子虫 双重PCR
下载PDF
海产贝类尼氏单孢子虫病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卫 梁玉波 +1 位作者 梁斌 吕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海水贝类产量为102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82%。但是目前,由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我...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海水贝类产量为102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82%。但是目前,由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因素导致我国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寄生虫就是主要病原之一,其中尼氏单孢子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寄生于很多种海产贝类体内。这种病害在很多地区都有暴发,国外对其研究较多,国内梁玉波等对这一病害进行了研究。因此,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尼氏单孢子虫病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尼氏单孢子虫的分类、病害的流行情况、尼氏单孢子虫的形态学,病害的主要症状,尼氏单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尼氏单孢子虫与寄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对病害流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我国贝类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贝类 尼氏单孢子虫 病害
下载PDF
牡蛎单孢子虫环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单孢子虫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尼氏单孢子虫的小亚基核糖体RNA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LAMP引物,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检测牡蛎单孢子虫的LAMP方法。结果:所建立的方... 目的: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单孢子虫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尼氏单孢子虫的小亚基核糖体RNA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LAMP引物,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检测牡蛎单孢子虫的LAMP方法。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 fg,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全部反应可在1 h内完成;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对其他牡蛎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可用于牡蛎单孢子虫感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单孢子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单孢子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景书 戈贤平 +4 位作者 李明 周文川 赵秋龙 徐跑 谢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3-807,共5页
文章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1807)单孢子虫病进行了首次报道,对其病理学特征、流行季节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方斑东风螺被单孢子虫侵袭后,吻管、足肌、肠、消化腺、鳃、胃和肝等器官引起一系列病变。病理组织... 文章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1807)单孢子虫病进行了首次报道,对其病理学特征、流行季节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方斑东风螺被单孢子虫侵袭后,吻管、足肌、肠、消化腺、鳃、胃和肝等器官引起一系列病变。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肠上皮黏膜组织细胞布满该虫营养体和各发育期的多核质体,造成肠结缔组织呈现炎症反应。寄生部位病灶肿胀、混浊、坏死、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单孢子虫 病理学
下载PDF
中国沿海养殖牡蛎尼氏单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宗祥 吴绍强 杨晓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单孢子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研究选取中国沿海养殖的牡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IE推荐的PCR方法结合测序技术,对采自中国沿海4个监测点养殖牡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这些监测点养殖的牡蛎均不同程度感... 单孢子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研究选取中国沿海养殖的牡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IE推荐的PCR方法结合测序技术,对采自中国沿海4个监测点养殖牡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这些监测点养殖的牡蛎均不同程度感染了单孢子虫。经PCR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感染种类均为尼尔森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子虫 PCR 测序 感染情况调查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贝类单孢子虫半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2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4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1,共4页
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半套式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半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预期相符的333bp特异性条带,而对折光马尔太虫、派琴虫... 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半套式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半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预期相符的333bp特异性条带,而对折光马尔太虫、派琴虫、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河弧菌等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0.011fg单孢子虫质粒DNA。用该半套式PCR对青岛沿海的贝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中分别检出单孢子虫6和8份,提示青岛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存在单孢子虫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半套式PCR方法可用于贝类单孢子虫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单孢子虫 半套式PCR
下载PDF
大连太平洋牡蛎体内寄生虫:沿岸单孢子虫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中卫 吕昕 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45,共4页
于2007年3月,采集大连大窑湾浮筏贝类养殖区的太平洋牡蛎,抽取牡蛎的血淋巴液进行沿岸单孢子虫的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方法对血淋巴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牡蛎血淋巴液中存在沿岸... 于2007年3月,采集大连大窑湾浮筏贝类养殖区的太平洋牡蛎,抽取牡蛎的血淋巴液进行沿岸单孢子虫的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方法对血淋巴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牡蛎血淋巴液中存在沿岸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costale,SSO)原生质体的类似物;提取血淋巴液基因组DNA,应用扩增沿岸单孢子虫SSUrDNA区域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产生约150bp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这种类似物为沿岸单孢子虫。同时,采用沿岸单孢子虫的特异性DNA探针SSO1318,对牡蛎血淋巴液中的沿岸单孢子虫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沿岸单孢子虫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虾夷扇贝体内尼氏单孢子虫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中卫 吕昕 梁玉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为了解中国近海贝类受原生动物寄生虫——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污染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原位杂交方法(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2007年采集于大连大窑湾和长海县养殖区的虾夷扇贝样品进行尼氏单孢子虫检测,并... 为了解中国近海贝类受原生动物寄生虫——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污染状况,利用显微镜观察、原位杂交方法(ISH)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2007年采集于大连大窑湾和长海县养殖区的虾夷扇贝样品进行尼氏单孢子虫检测,并比较了浮筏式和底播式养殖的虾夷扇贝中尼氏单孢子虫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2007年2月大窑湾浮筏式养殖的成体虾夷扇贝体内检出尼氏单孢子虫;在2007年5~8月长海县浮筏式养殖的成体扇贝体内普遍检测出尼氏单孢子虫,而在其他月份的成体扇贝体内以及全年浮筏式养殖的扇贝幼苗和底播养殖的扇贝体内未检出尼氏单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尼氏单孢子虫 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原位杂交(ISH)
原文传递
贝类派琴虫和单孢子虫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7-921,共5页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单孢子虫基因组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能够同时检测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对派琴虫和单孢子...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单孢子虫基因组的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能够同时检测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对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到400和4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干扰能力强,对派琴虫和单孢子虫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这2个原虫。对广西沿海的49份贻贝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派琴虫阳性率为16.3%,检测的派琴虫含量为2.38×106~9.21×102拷贝/μL;提示派琴虫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贝类派琴虫的临床快速检测。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检测的敏感性比派琴虫高,而49份贻贝病料未检出单孢子虫,提示需要进行更多临床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琴 单孢子虫 二重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贝类单孢子虫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6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4 位作者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75,共3页
为了建立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二温式PCR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并对二温式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二温式PCR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33 bp特异性扩增带,... 为了建立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二温式PCR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并对二温式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二温式PCR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33 bp特异性扩增带,而对折光马尔太虫、派琴虫、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河弧菌等病原体进行扩增,结果全为阴性;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 fg的单孢子虫质粒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单孢子虫 二温式PCR
原文传递
三种贝类原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3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3种原虫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3种原虫的多重PCR方法。用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44 bp(单孢子虫)、596 bp(派琴虫)和478 bp(马尔太虫)的特异性扩增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 pg的单孢子虫、派琴虫和马尔太虫DNA,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3种原虫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贝类 单孢子虫 派琴 马尔太
下载PDF
贝类病害学研究进展——Ⅱ.贝类寄生虫病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信忠 潘金培 江静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5,共10页
概述了海水养殖贝类体内发现的各种寄生虫,重点论述了单孢子虫病和柏琴类原虫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规律、组织病理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贝类寄生虫病学研究中亟需进行的工作。
关键词 贝类 寄生 单孢子虫 柏琴原 病害学
下载PDF
3种牡蛎原虫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多重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垚 陈信忠 郭书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9-513,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沿海的养殖牡蛎进行包拉米虫、派琴虫和单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牡蛎均不同程度地感染这些原虫,经鉴定病原为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根据基因库中奥尔...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沿海的养殖牡蛎进行包拉米虫、派琴虫和单孢子虫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牡蛎均不同程度地感染这些原虫,经鉴定病原为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根据基因库中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的基因序列设计多对特异性引物,检测包拉米虫的引物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引物,通过对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可同时检测这3种原虫的多重PCR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样品中的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进行扩增,结果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03、480和749 bp 3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多重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 pg牡蛎包拉米虫、奥尔森派琴虫和尼氏单孢子虫DNA,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这3种原虫的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牡蛎包拉米 奥尔森派琴 尼氏单孢子虫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四种原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5 位作者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罗思思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9-566,共8页
为全面系统了解中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4种原虫病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本研究从2006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6年间,在中国主要贝类养殖海区采集牡蛎、文蛤和扇贝等11种养殖贝类331批共11291份,并对其四种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显... 为全面系统了解中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4种原虫病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本研究从2006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6年间,在中国主要贝类养殖海区采集牡蛎、文蛤和扇贝等11种养殖贝类331批共11291份,并对其四种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显示,4种原虫的感染率累计为15.28%(1725/11291),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派琴虫(9.98%)(1127/11291),其次为尼氏单孢子虫(3.99%)(451/11291),最低为折光马尔太虫(1.30%)(147/11291),未检出包拉米虫的感染。在单个的牡蛎、花甲螺、菲律宾蛤仔、扇贝、溢蛏和血蛤中,存在多种原虫混合感染的现象,混合感染率为6.78%(117/1725),其它贝类均为单一感染,感染率为93.22%(1608/1725)。调查结果还表明,中国不同海域和不同品种的牡蛎,尼氏单孢子虫和派琴虫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该调查结果将为中国贝类养殖原虫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尼氏单孢子虫 派琴 折光马尔太 包拉米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