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雅丽 李浩然 祝学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62-165,共4页
利用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阴极板中铁离子浓度、阳极底物、底物浓度及阳极板面积对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阴极电极板中Fe3+含量的增加,电池负载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不同... 利用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阴极板中铁离子浓度、阳极底物、底物浓度及阳极板面积对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阴极电极板中Fe3+含量的增加,电池负载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不同底物的阳极反应,随着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数的提高,电量随之增大;输出电压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底物葡萄糖的浓度饱和值为0.72g/L;增加阳极板数量加大阳极比表面积,更多的微生物吸附在阳极电极上传递电子,电池输出电压与阳极板数量不成倍数关系.此研究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池性能 阴极电极板 底物浓度 阳极电极面积
下载PDF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胜洲 董新法 林维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的燃料电池。它是将燃料直接与空气混合,导入电池反应器,因而其构造更为简单。现今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电极材料在燃料 空气混合气中的选择性及阐明电极反应过程的机理,为开发适合单室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极...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的燃料电池。它是将燃料直接与空气混合,导入电池反应器,因而其构造更为简单。现今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电极材料在燃料 空气混合气中的选择性及阐明电极反应过程的机理,为开发适合单室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介绍了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概述了其发展历史和目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讨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 电解质材料 燃料电池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制作及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祝学远 冯雅丽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李浩然 杜竹玮 罗小兵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4-597,共4页
在研制含铁离子阴极电极板的基础上,构建了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实验考察了单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规律及阴极板中铁离子含量对产电的影响.实验证明,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可行的,电能的输出主要依赖吸附在电极表面... 在研制含铁离子阴极电极板的基础上,构建了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实验考察了单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规律及阴极板中铁离子含量对产电的影响.实验证明,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可行的,电能的输出主要依赖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细菌形成的生物膜,而与悬浮在溶液中的细菌及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基本无关.在单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板中添加铁离子,通过铁离子在二价和三价间的循环转化,提高了电子的传递速率,加快了质子和氧气的反应,电池的输出功率达到14.58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物膜 阴极电极 铁离子循环转化
下载PDF
二氧化铅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汪家权 李晨 谭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86,共3页
利用自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采用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接种,以自制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为阴极,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11907min,成功获得了电能,最大功率密度为485mW·m-2。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得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为300Ω。污水COD... 利用自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采用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接种,以自制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为阴极,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11907min,成功获得了电能,最大功率密度为485mW·m-2。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得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为300Ω。污水COD去除率达到40%左右,日平均去除1000.5mg·L-1,说明此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产生电能的同时对废水有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 电池性能
下载PDF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立成 常继勇 +1 位作者 程亚楠 佟恩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937,共7页
目的研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对COD、NH+4、TP和NO-3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结果进水COD质量浓度400~900 mg/L,出水CO... 目的研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对COD、NH+4、TP和NO-3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结果进水COD质量浓度400~900 mg/L,出水COD质量浓度维持在100 mg/L;NO-3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但COD的质量浓度并不是影响MFC电压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燃料电池对NH+4和TP去除率都较低,同时表明阳极室中的NH+4和TP并没有参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反应,NH+4和TP的质量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能输出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MFC对于含NO-3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但去除NO-3的同时对电池的产电效果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COD去除率 NO-3去除率
下载PDF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立成 常继勇 +1 位作者 佟恩来 刘晓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研究了该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的产电性能、电池内阻情况和COD去除率。结果表明,最高输出电压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加,由0.075 9 V上升... 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研究了该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的产电性能、电池内阻情况和COD去除率。结果表明,最高输出电压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加,由0.075 9 V上升到0.200 6 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34.80 mW/m2;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池内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由376.6Ω上升到682.0Ω,电池内阻的增大将导致输出电压降低。COD去除率由起始的49.23%达到最大值86.99%,说明此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产电的同时处理污水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功率密度 COD去除率 电池内阻
下载PDF
电极间距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胡金凤 徐龙君 徐艳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87-2694,共8页
以体积分数为60%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单室无膜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底物,考察电极间距分别为1、2、3、4、5 cm时电池产电性能及底物中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间距为2 cm时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最大,间距为4 cm时输出电压和最... 以体积分数为60%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单室无膜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底物,考察电极间距分别为1、2、3、4、5 cm时电池产电性能及底物中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间距为2 cm时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最大,间距为4 cm时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最小;电极间距为1~3 cm时电池内阻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电极间距大于3 cm时电池内阻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电极间距为2 cm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去除率最高;5个电池的库伦效率分别为35.6%、27.6%、35.4%、14.9%和14.9%,单室无膜空气阴极MFC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极间距 老龄垃圾渗滤液 产电性能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单室不锈钢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章轶磊 崔康平 +1 位作者 孙世群 曹晓燕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2期4-5,7,共3页
采用碳布阴极,不锈钢阳极构建了以葡萄糖为唯一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管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MFC的COD、NO3-去除情况和强化反硝化性能。在室温下,初始COD为595 mg/L,外接电阻100、1000Ω时,该MFC去除率为62%、56%,... 采用碳布阴极,不锈钢阳极构建了以葡萄糖为唯一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管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MFC的COD、NO3-去除情况和强化反硝化性能。在室温下,初始COD为595 mg/L,外接电阻100、1000Ω时,该MFC去除率为62%、56%,比厌氧对照组高10%~15%,NO3-去除率为60%、58%,比厌氧对照组高10%。表明该MFC在能良好降低COD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去除硝酸盐,并且强化了反硝化过程,是一种很高效的去除硝酸盐的方法。给我们在MFC的研究和硝酸盐的降解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加深理解MFC机理,推动MFC技术发展和降解硝酸盐的水处理的应用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硝酸盐 反硝化 电子受体
下载PDF
阳极改性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艳昭 徐龙君 胡金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0-606,共7页
构建了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考察阳极不同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毡阳极经过热处理、浓硝酸、酸性重铬酸钾、混酸的改性后,电池的最大输出... 构建了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考察阳极不同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毡阳极经过热处理、浓硝酸、酸性重铬酸钾、混酸的改性后,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提高了104%、241%、51%、181%,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大,但氨氮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2.2%、21.8%、2.3%、47.3%。垃圾渗滤液pH值升高、电导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改性 老龄垃圾渗滤液 产电特性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75Sr0.25Cr0.5Mn0.5O3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何芳 孙丽萍 +3 位作者 张国英 林楠 赵辉 Christophe Pijolat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LSCM)并利用XRD,SEM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别对粉体及电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SCM在C3H8-O2-N2混合气氛下能够保持很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且与电解质材料YSZ在1400℃空气气氛下不发生化...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LSCM)并利用XRD,SEM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分别对粉体及电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LSCM在C3H8-O2-N2混合气氛下能够保持很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且与电解质材料YSZ在1400℃空气气氛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阳极支撑型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YSZ|LSCM在700℃、C3H8-O2-N2混合气氛下的短路电流密度达317 mA·cm-2,最大功率密度73 mW·cm-2。将LSCM与CGO形成梯度阴极,相同测试条件下,单室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560 mA·cm-2,功率密度达到110 mW·cm-2,电池输出性能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干压法 梯度阴极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电解质材料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德新 岳慧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8-411,共4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洁净的新型电化学能源 ,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新构造及电解质材料 ,阐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趋势是发展新型材料和新型的制备技术 ,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温...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洁净的新型电化学能源 ,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新构造及电解质材料 ,阐述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趋势是发展新型材料和新型的制备技术 ,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中温化和低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单室燃料电池 电解质
下载PDF
氧化铈作为阴极催化剂在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学敏 王雅东 潘牧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研究以氧化铈(CeO2)作为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阴极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铈对氧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效能,但对BH4-离子水解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抑制它在正极的氧化.以氧化铈为阴极催化剂组装成的模拟单室燃料电池在... 研究以氧化铈(CeO2)作为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阴极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铈对氧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效能,但对BH4-离子水解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抑制它在正极的氧化.以氧化铈为阴极催化剂组装成的模拟单室燃料电池在常温下的最高功率密度为67.8mW·cm-2,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 单室燃料电池 氧催化还原 CEO2 电极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去除硫化物及产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清 张宝刚 +1 位作者 刘晔 刘惠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mg/L,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 V和821.7 m V,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 W/m^2和273.8 m W/...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mg/L,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 V和821.7 m V,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 W/m^2和273.8 m W/m^2,库仑效率分别为5.6%和10.7%,单室MFC表现出更好的电能输出,而双室MFC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单室MFC运行72小时后,含硫化物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为75.4%。含硫化物废水中的有机质也可以得到同步去除,TOC的去除率为17.8%。上述结果表明利用MFC去除硫化物并同步产电是可行的,阴极是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去除
下载PDF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铜模拟废水 被引量:4
14
作者 靳敏 吴忆宁 +2 位作者 赵欣 李伟明 李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90-6194,共5页
为了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空气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模拟废水中Cu(Ⅱ)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铜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外加电阻等单因子的影响,从Cu(Ⅱ)去除率及电压输出等方面进行考核,确定最佳去除条件:SMFC的最大耐受浓度... 为了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空气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模拟废水中Cu(Ⅱ)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铜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外加电阻等单因子的影响,从Cu(Ⅱ)去除率及电压输出等方面进行考核,确定最佳去除条件:SMFC的最大耐受浓度为12.5 mg·L^(-1),最适Cu(Ⅱ)还原去除的初始pH值为6.0和低电阻500Ω。SMFC出水Cu(Ⅱ)浓度低于0.5 mg·L^(-1),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总铜排放标准,拓展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系统在去除重金属离子废水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铜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影响因子 优化
原文传递
阳极流场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 李俊 +2 位作者 朱恂 叶丁丁 廖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5-858,共4页
实验研究了阳极分别采用蛇形和交指型流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性能,发现采用蛇形流场的单室MFC不仅启动时间较快,而且性能较好。通过对中间腔室侧的阴阳极电极表面SEM表征发现,阳极采用交指型流场的单室MFC阴阳极表面均有生物膜存... 实验研究了阳极分别采用蛇形和交指型流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性能,发现采用蛇形流场的单室MFC不仅启动时间较快,而且性能较好。通过对中间腔室侧的阴阳极电极表面SEM表征发现,阳极采用交指型流场的单室MFC阴阳极表面均有生物膜存在,这部分额外的生物膜阻碍了阴阳极之间的氢离子传输,从而导致阳极采用交指型流场的MFC欧姆内阻增加,电池性能恶化。研究还发现当中间腔室厚度为20 mm时,阳极采用蛇形流场的单室MFC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流场结构 生物膜 电池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驯化方式对以苯酚为基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平 宋天顺 +2 位作者 覃彪 舒双杰 周楚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67-3872,共6页
以厌氧污泥作为初始接种体,构建了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考察了梯度驯化、直接驯化和间接驯化3种不同驯化方式对MFC降解苯酚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C在闭路状态下对苯酚的降解速率比MFC在开路状态下的苯酚降解速率加快10%~2... 以厌氧污泥作为初始接种体,构建了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考察了梯度驯化、直接驯化和间接驯化3种不同驯化方式对MFC降解苯酚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C在闭路状态下对苯酚的降解速率比MFC在开路状态下的苯酚降解速率加快10%~20%,说明MFC在产电的同时,可加速苯酚的降解。当以600 mg/L的苯酚溶液为单一燃料,反应68 h后,3种驯化方式下的MFC对苯酚降解率都达到90%以上。相对于其他2种驯化方式,梯度驯化条件最有利于MFC产电性能的提高及苯酚的降解,其最大输出功率为31.3 mW/m2,降解速率提高了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苯酚 功率密度
原文传递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贾斌 刘志华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永林 杨麒 曾光明 刘医 刘倩倩 郑施雯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27-1231,共5页
利用厌氧污泥作为接种体在不加入任何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20 d成功地启动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成功后对剩余污泥作为燃料产电特性以及底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最大电压为495 mV(外电阻为1000Ω... 利用厌氧污泥作为接种体在不加入任何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20 d成功地启动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成功后对剩余污泥作为燃料产电特性以及底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最大电压为495 mV(外电阻为1000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44 mW.m^-2,稳定期间内阻约为300Ω.在1个运行周期中,污泥S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为27.3%和28.7%,pH值的变化范围为6.5-8.0,COD的起始浓度为617 mg.L^-1,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稳定在1150mg.L^-1左右,随后逐渐下降,糖的起始浓度为47 mg.L^-1,逐渐增大到60 mg.L^-1之后浓度逐渐下降.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将剩余污泥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最清洁的电能,为污泥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 剩余污泥 底物 污泥资源化
原文传递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ingle-Chamber Soil Microbial Fuel Cells for Power Generation 被引量:15
18
作者 DENG Huan WU Yi-Cheng +4 位作者 ZHANG Fan HUANG Zong-Chuan CHEN Zheng XU Hui-Juan ZHAO F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30-338,共9页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wer generation of single-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 u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as a fuel source.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dept...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wer generation of single-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 u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as a fuel source.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depths,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il MFCs with anode being embedded in the flooded soil and cathode in the overlaying wat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FC with 5 cm deep soil and 3 cm overlaying water exhibited the highest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562 mV and a power density of 0.72 mW m-2. The ohmic resistance increased with more soil and water. 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of cathode increased with more soil while that of anode increased with more water. During the 30 d operation, the cell voltag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reached a maximum of 162 mV with a 500 ft external loa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bacterial 16S rRNA gene from the soil and anode was sequenced. The bacteria in the soil were more diverse than those adhere to the anode where the bacteria were mainly affiliated to Eseherichia coli and Deltaproteobacteria. In summary, the two bacterial groups may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were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the depth of soil an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genic bacteria IMPEDANCE soil depth soil organic matter volta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