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晶金属AFM切削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张俊杰 孙涛 +2 位作者 闫永达 梁迎春 董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639,共4页
使用三维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基于AFM针尖的不同结构(FCC,BCC)的单晶金属(铝,铁,铜,镍)的纳米切削过程,研究了单晶金属延展性能对切削过程工件材料变形的影响。使用Morse势计算工件原子之间,工件原子和刀具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和... 使用三维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基于AFM针尖的不同结构(FCC,BCC)的单晶金属(铝,铁,铜,镍)的纳米切削过程,研究了单晶金属延展性能对切削过程工件材料变形的影响。使用Morse势计算工件原子之间,工件原子和刀具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和分析了切削过程中切屑形成,工件变形区域,以及系统势能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单晶金属延展性能对基于AFM的纳米切削过程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切削 AFM 分子动力学 单晶金属 延展性能
下载PDF
高保真单晶金属线材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0
2
作者 范新会 严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5,共4页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新型金属型材制造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制造无限长的单晶导电金属线材,为高保真通讯电缆的开发提供优质导体材料。本文对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关键词 高保真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研究 应用 线材
下载PDF
锗金属单晶材料性能及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玉兰 李延君 +2 位作者 吕凯 尹国华 李长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6-109,101,共5页
根据锗金属单晶材料的物理性能特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锗金属单晶整盘加工工艺。对影响锗金属单晶零件表面光洁度的磨盘、磨料、加工条件等因素作了详细分析和论述,其结果可用来指导锗金属单晶零件的生产。
关键词 金属单晶 抛光 晶体加工
下载PDF
高纯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单晶的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来平 胡忠武 +6 位作者 殷涛 张文 高选乔 郭林江 任广鹏 张平祥 李中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9期560-567,594,共9页
介绍了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单晶的制备技术,对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技术和等离子弧熔炼技术进行了比较。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法温度梯度易于控制、材料不受坩埚材料污染,但熔体表面张力对活性杂质和温度梯度敏感性高,所能制备的高纯难熔金属... 介绍了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单晶的制备技术,对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技术和等离子弧熔炼技术进行了比较。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法温度梯度易于控制、材料不受坩埚材料污染,但熔体表面张力对活性杂质和温度梯度敏感性高,所能制备的高纯难熔金属及其单晶材料尺寸规格受到很大限制,且材料内部位错密度较高。等离子弧熔炼法加热源能量密度高,原料规格形式多样,可制备单晶棒材、板材、管材及其他特定形状的单晶铸件,可最大程度地去除杂质元素(尤其是C元素),但设备系统复杂,单晶材料位错密度大。讨论了单晶材料发展现状,通过固溶强化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其稳定性。单晶管材的制备也是一个发展方向。此外还对单晶材料制备技术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金属合金单晶 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 等离子弧熔炼 固溶强化
下载PDF
由微观参量表示的金属单晶体杨氏模量的解析计算式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长丰 杨新铁 +1 位作者 阎坤 王玲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3-47,共5页
根据原子物理晶体模型 ,采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函数分析方法 ,得到了由微观物理量表示的金属单晶体杨氏模量的解析计算式 .计算了 7种金属晶体的杨氏模量及金属晶体的断裂强度 ,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很好 .
关键词 杨氏模量 逻辑力学 金属单晶 势函数 面心立方 结合能
下载PDF
金属单晶体杨氏模量的微观定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于长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8,共6页
根据原子物理晶体模型,采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函数分析方法,得到了由微观物理量表示的金属单晶体杨氏模量的解析计算式.计算了7种金属晶体的杨氏模量,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吻合得很好.
关键词 逻辑力学 金属单晶 杨氏模量 势函数 面心立方 结合能
下载PDF
金属单晶和多晶电子通道花样的观察与分析
7
作者 孙丽虹 刘安生 张启海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9-311,316,共4页
金属单晶和多晶电子通道花样的观察与分析孙丽虹,刘安生,张启海(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00088)关键词: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花样,金属单晶与多晶1967年英国人Coates[1]首次用扫描电镜在硅、锗等单晶中观察到电子... 金属单晶和多晶电子通道花样的观察与分析孙丽虹,刘安生,张启海(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00088)关键词: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花样,金属单晶与多晶1967年英国人Coates[1]首次用扫描电镜在硅、锗等单晶中观察到电子通道花样(ECP),开拓了扫描电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电子通道花样 金属单晶与多晶
下载PDF
单晶连铸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范新会 蔡英文 +2 位作者 魏朋义 李建国 傅恒志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利用自制的小型单晶连铸设备,成功的制造出自径8mm,长8—10m的单晶Al线材.该技术的关键是用一个加热铸型和一个与之分离的冷却器代替传统连铸中的水冷结晶器使加热铸型内壁温度保持在熔点以上某一温度,避免型壁形核,同时... 利用自制的小型单晶连铸设备,成功的制造出自径8mm,长8—10m的单晶Al线材.该技术的关键是用一个加热铸型和一个与之分离的冷却器代替传统连铸中的水冷结晶器使加热铸型内壁温度保持在熔点以上某一温度,避免型壁形核,同时在冷却器与铸型出口之间造成一个轴向温度梯度,形成定向凝固条件铸锭在离开铸型出口后的一小段距离内,表面仍呈液体状态,凝固后的铸锭表面光滑,呈镜面状态,故该技术属于一种Near-Net-Shape生产技术.由于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呈向液态中凸出的形状,即铸锭中心先于表面凝固,可避免铸链中心缩孔缩松的产生,便于排除气体和夹杂,铸锭内部质量高,而且这种凸出的固液界面形状有利于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竞争生长,加速晶粒的淘汰过程,易于生产单晶线材单晶连铸棒材的抗拉强度比金属型多晶铸棒低约38%,屈服强度持平,屈强比提高93%,延伸率提高117%单晶试样拉伸断口收缩成针尖状.加工硬化程度很小,可以预言其塑性加工性能很高.由于组织致密,无铸造缺陷,气体和夹杂含量低,更重要的是无横向晶界,故导电率高测定结果表明单晶连铸铝棒材的电阻率为26.455nΩm,而金属型铸棒表面细晶区和中心粗晶区的电阻率分别为29.492和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铸造 单晶金属 凝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韩国研究人员采用新方法生产出无缺陷的大面积金属单晶
9
作者 宫学源 《科技中国》 2018年第11期101-101,共1页
据ScienceDaily网站2018年10月18日消息,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发明了“无接触退火(CFA)”技术,可将廉价的多晶金属箔转变为性能优越的大面积金属单晶。新技术可将多晶金属箔加热到略低于金属熔点的温度,导致晶粒重新生长。该方法... 据ScienceDaily网站2018年10月18日消息,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发明了“无接触退火(CFA)”技术,可将廉价的多晶金属箔转变为性能优越的大面积金属单晶。新技术可将多晶金属箔加热到略低于金属熔点的温度,导致晶粒重新生长。该方法不需要单晶种子或模板,打破了最大晶体尺寸的限制。目前,研究人员已使用铜、镍、钴、铂和钯五种不同类型的金属箔进行测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大面积单晶金属箔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用于生产高质量石墨烯,未来应用前景广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研究人员 面积 生产 韩国 无缺陷 《SCIENCE》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单晶连铸技术原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范新会 魏朋义 +1 位作者 李建国 傅恒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有色金属连铸技术,可以连续制造无限长的、表面呈镜面状,内部无缩孔、缩松、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的单晶线材,属于近成品形状(nearnetshape)生产技术。其产品金属单晶线材,具有优异的塑...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有色金属连铸技术,可以连续制造无限长的、表面呈镜面状,内部无缩孔、缩松、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的单晶线材,属于近成品形状(nearnetshape)生产技术。其产品金属单晶线材,具有优异的塑性加工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能,是一种可以满足电子工业要求的导电材料。该文介绍了单晶连铸技术的原理,以及利用小型单晶连铸设备制造的纯铝单晶线材的工艺试验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铸造
下载PDF
单晶连铸技术研究评述 被引量:15
11
作者 范新会 李建国 傅恒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将定向凝固技术与连续铸造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其特点是可以连续制造无限长的、表面呈镜面状态、内部无缩孔、缩松、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的单晶型材,属于一种近成品形状(near-net-shape)生产技术。评述了单晶连铸技...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将定向凝固技术与连续铸造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其特点是可以连续制造无限长的、表面呈镜面状态、内部无缩孔、缩松、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的单晶型材,属于一种近成品形状(near-net-shape)生产技术。评述了单晶连铸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原理
下载PDF
固液界面与单晶连铸表面质量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新会 李建国 傅恒志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本文研究固液界面对单晶连铸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中心向液体中凸出形状的固液界面,且保证铸锭表面在离开铸型之后自由凝团是获得高的表面质量的必要条件铸锭中心凝固点与铸型出口的最大距离,取决于固液界面张力及液体的密... 本文研究固液界面对单晶连铸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中心向液体中凸出形状的固液界面,且保证铸锭表面在离开铸型之后自由凝团是获得高的表面质量的必要条件铸锭中心凝固点与铸型出口的最大距离,取决于固液界面张力及液体的密度.单晶铝铸锭表面凝固点与铸型出口的最大距离应控制在2mm范围内,这一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固液界面 表面质量
下载PDF
单晶连铸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新会 严文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新型金属型材制造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制造无限长的单晶导电金属线材,为高保真通讯电缆的开发提供优质导体材料.本文对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全面评述.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技术原理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单晶连铸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Ⅰ)——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新会 王鑫 +2 位作者 李建国 许振明 傅恒志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6-52,共7页
通过对单晶连铸凝固过程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温度场计算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可以将工艺参数和固液界面的形状与位置定量的联系起来,为单晶连铸凝固过程的自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温度场 凝固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单晶连铸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Ⅱ)——数值计算程序及计算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新会 王鑫 +2 位作者 许振明 李建国 傅恒志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在作者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并以纯铝单晶连铸为对象进行了模拟计算,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编程是正确的.计算结果表明,冷却能力和铸型温度是影响固液界面形状和位置的显著因素,牵引速度和导流管中的液... 在作者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并以纯铝单晶连铸为对象进行了模拟计算,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编程是正确的.计算结果表明,冷却能力和铸型温度是影响固液界面形状和位置的显著因素,牵引速度和导流管中的液体金属温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温度场 凝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单晶连铸工艺压头分析
16
作者 范新会 李建国 傅恒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5-88,共4页
建立并分析了保证液体金属充型的静压头模型和稳定牵引阶段的动力学压头模型, 以纯铝单晶连铸的典型工艺参数和物性参数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静压头大于动力学压头, 提出了变压头操作的原则。
关键词 金属单晶 连续铸造 压头 模型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非层状结构二维单晶纳米片的研究取得进展
17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3-393,共1页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靳健课题组提出利用二维限域反应制备大面积金属单晶超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以一种液晶双分子膜为模板体系,使双分子膜与水形成双分子膜/水层/双分子膜的交替层状有序结构。由于水层的厚...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靳健课题组提出利用二维限域反应制备大面积金属单晶超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以一种液晶双分子膜为模板体系,使双分子膜与水形成双分子膜/水层/双分子膜的交替层状有序结构。由于水层的厚度在纳米尺寸,且可以通过改变其质量进行精确调控,从而可以将金属单晶的还原反应控制在水层中发生,制备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厚度可控的大面积单晶金的超薄膜。课题组与苏州纳米所吴东岷研究员、徐科研究员、厦门大学任斌教授合作进一步研究了单晶超薄金膜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相关结果发表在,Am.Chem.Soc.2013,135,12544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层状结构 纳米片 苏州 二维 双分子膜 反应控制 纳米厚度
下载PDF
利用二次谐波产生研究Al_2O_3/Al(111)表面的动力学变化(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杰 王其申 何克祥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6-521,共6页
主要介绍了当激光入射到单晶金属Al2O3/Al(111)表面时将发生二次谐波产生(SHG)现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利用该装置可以研究SHG和从Al2O3/Al(111)表面反射的SHG在空间各向异性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探测Al2O3/Al(111)表面结构对称性... 主要介绍了当激光入射到单晶金属Al2O3/Al(111)表面时将发生二次谐波产生(SHG)现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利用该装置可以研究SHG和从Al2O3/Al(111)表面反射的SHG在空间各向异性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探测Al2O3/Al(111)表面结构对称性。实验中发现,当脉冲激光功率在2×106 W/cm2-9.6×106W/cm2范围内变化时,没有检测到SHG信号的各向异性变化;当使用P-极化泵浦激光时,发现Al2O3/Al(111)样品绕法线旋转360度时,P-极化的SHG信号在空间三个方向上呈现最大值相等;当使用脉冲强度为12×100 W/cm2的1064 nm P-极化泵浦激光时, Al2O3/Al(111)表面被损坏,损坏后的表面其SHG信号并不呈现对称的各向异性变化,当使用脉冲强度为11×106W/cm2的1064 nm P-极化泵浦激光时产生表面退火现象,从退火表面所产生的反射532 nm P-极化SHG信号中发现,SHG信号呈现衰减的各向异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二次谐波产生 激光退火 单晶金属
下载PDF
Effect of Nickel Contamination on Formation of Denuded Zone in Czochralski Silicon
19
作者 吴冬冬 杨德仁 +2 位作者 席珍强 阙端麟 钟尧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3-626,共4页
The effect of nickel contamination under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RTP) on the magic denuded zone (MDZ) in Czochralski silicon i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bulk defects can effectively getter nickel atoms... The effect of nickel contamination under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RTP) on the magic denuded zone (MDZ) in Czochralski silicon i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bulk defects can effectively getter nickel atoms once the MDZ forms. However,if the silicon sample is initially contaminated with nickel, the MDZ cannot form during the subsequent RTP,and a high density of precipitates occurs near the surface. In conventional IG processes,the DZ can form regardless of the nickel contamination sequence. Based on the facts,we propose that the formation of nickel silicide (Ni3Si) at the surface keeps the concentration of vacancies in the near-surface zone still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for oxygen precipitation under the subsequent RTP, which prevents MDZ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NICKEL denuded zone
下载PDF
A Reflectr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with a 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for Study of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20
作者 吴小虎 谢华 +3 位作者 刘志凌 苏海峰 林水潮 唐紫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01-406,I0001,共7页
An experiment facility has been set up for the study of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in our laboratory, which consists of a 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an ion transmission and focus system, and a reflectron time-o... An experiment facility has been set up for the study of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in our laboratory, which consists of a 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an ion transmission and focus system, and a reflectron time-of-fight mass spectrometer.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polyvalent ions are usually produced in the "io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obtained mass resolution of the equipment is over 8000. The molecular ion peaks of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Au20(PPhpy2)10Cl2](SbF6)4, where PPhpy2=bis(2- pyridyl)phenylphosphine, and [AuaAg2(C)L6](BF4)4, where L=2-(diphenylphosphino)-5- methylpyridine,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respective mass spectrum, accompanied by some fragment ion peaks. In addition, the mass-to-charge ratios of the parent ions are determi- nated.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ice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It turns out that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the instrumentation serves as an essential supplement to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for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 Ion transmission and focus system Reflectr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