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保残重建与解剖双束重建的中期效果比较
1
作者 张程远 陈疾忤 +3 位作者 叶庭均 王栋梁 尹峰 袁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00名,其中保残单束组100名,解剖双束组100名,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评估,随访1年。结果ACL保残单束组和解剖双束组在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双束组在术后恢复对抗性运动的比例较高(P=0.041)。结论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在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差异不明显,若进行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则ACL解剖双束重建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双束重建 保残重建
下载PDF
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损伤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许维鲲 刘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5-0058,共4页
观察残端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 自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划分为AB两组。A组是30名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手... 观察残端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 自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划分为AB两组。A组是30名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手术的患者,B组是30名未保留残端的患者。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及本体感觉做出对比。术前两组的Lysholm和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评价A组和B组的Lysholm和IKDC、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其中A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关节功能,疼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体感觉A组明显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保留残端对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保留残端 单束重建 本体感觉
下载PDF
两种股骨隧道止点在单束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理选 霍佳邦 +2 位作者 郭汉明 王大城 黄杰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目的 通过二次关节镜检查移植物的情况比较两种股骨隧道止点在单束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股骨隧道止点不同将行单束ACL解剖重建术的患者分为A组[选择前内侧束(AM束)的解剖中点作为股骨隧道止点,38例]和B组[... 目的 通过二次关节镜检查移植物的情况比较两种股骨隧道止点在单束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股骨隧道止点不同将行单束ACL解剖重建术的患者分为A组[选择前内侧束(AM束)的解剖中点作为股骨隧道止点,38例]和B组[选择AM束与后外侧束(PL束)的交界点作为股骨隧道止点,35例]。术后12个月拆除胫骨门型钉时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记录两组移植物的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均未发生移植物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移植物松弛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移植物的张力及滑膜覆盖分型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两组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单束ACL解剖重建时,与选择AM束与PL束的交界点作为股骨隧道止点相比,选择AM束的解剖中点更利于移植物的滑膜覆盖和张力的良好保持,可为膝关节提供良好的前向及旋转稳定性,进而延缓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单束重建 解剖重建 二次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关阳 桂琦 +3 位作者 宋山望 郑峒 冯峥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9.2±7.9岁(15~4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 目的:探究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9.2±7.9岁(15~4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ACL重建术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术中首先测量腘绳肌腱制备成4股后的直径,然后测量制备成为8股后的直径。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第2天、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序贯核磁(MRI)影像,评估胫骨前移距离及移植物信号分级;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麻醉下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客观评级。结果:术中4股腘绳肌腱平均直径为7.3±0.4 mm(6.5~8.5 mm),8股腘绳肌腱平均直径为9.8±0.5 mm(9~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核磁显示所有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均减小至0 mm。术后1年核磁显示胫骨前移距离为0.5±0.9 mm(0~3 mm),与术后第2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887)。末次随访时核磁显示胫骨前移距离为0.6±1.3 mm(0~4 mm),与术后一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7,P=0.765)。术后第2天核磁影像显示所有患者移植物信号均为Ⅰ级,术后1年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核磁均显示39例患者移植物信号Ⅰ级,4例患者移植物信号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8,P<0.05)。术前KT-1000侧-侧差值为6.9±2.3 mm(4~15 mm),末次随访时KT-1000侧-侧差值为1.5±1.2 mm(0~5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78,P<0.001)。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为Ⅰ度,15例患者为Ⅱ度,末次随访时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显示39例患者为阴性,4例患者为Ⅰ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6,P<0.001)。二次关节镜探查时可见移植物滑膜覆盖结果 A级(75%~100%)40例(93.1%),B级(50%~75%)3例(6.9%)。患者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术前为64.2±3.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至96.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3,P<0.001)。患者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前为6.3±0.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至8.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9,P<0.001)。IKDC客观评级结果显示术前C级29例、D级14例,术后末次随访时A级39例、B级4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1,P<0.001)。结论:采用单侧腘绳肌腱行单束ACL重建术时,8股肌腱相比传统的4股肌腱能够显著增大ACL移植物的直径,且均能达到8 mm以上,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8股腘绳肌腱 单束重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定位选择的进展
5
作者 高飞 张民泽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160-6167,共8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运动需求变得尤为突出,随之而来的便是运动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手段以关节镜下单束韧带重建为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关键因素包括:移植物种类的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运动需求变得尤为突出,随之而来的便是运动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手段以关节镜下单束韧带重建为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关键因素包括:移植物种类的选择、移植物的直径、骨隧道的定位、移植物的固定方式等。其中骨隧道定位尤为重要,包括股骨隧道及胫骨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股骨隧道定位的选择随着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不同理念,每种理念都有自身的理论依据、优势及不足。本文就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选择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股骨隧道 单束重建 等长重建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单束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姜景尧 张振兴 叶鸿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类解剖组(n=35)和类等长组(n=67)。类解剖组于...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类解剖组(n=35)和类等长组(n=67)。类解剖组于踝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类等长组于外侧髁间嵴前部、股骨后皮质延长线5 mm处置入克氏针,对比两组患膝肿胀值、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Lysc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轴移实验结果及Recht分级。结果 术后1个月,类解剖组患膝肿胀值及VAS评分均小于类等长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类解剖组Lysc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大于类等长组(P<0.05);术后12个月,类解剖组膝关节轴移实验阳性明显少于类等长组(P<0.05);术后12个月,类解剖组Recht分级明显优于类等长组(P<0.05)。结论 ACLR中于类解剖位置行单束重建可更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减少髌股关节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单束重建 解剖位置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功能性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毅 马壮 +2 位作者 董溢海 徐宁 韩敦鑫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ACL)功能性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970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手术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单束重建组(n=40)和功能性双束...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ACL)功能性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970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手术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单束重建组(n=40)和功能性双束重建组(n=40)。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比IKDC评分、Lysholm评分、查体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无感染,无横穿钉断裂,失效以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3个月,功能性双束重建组膝关节活动范围优于传统单束重建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功能性双束重建组较传统单束重建组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P<0.05)。功能性双束重建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优于传统单束重建组(P<0.05)。结论ACL功能性双束重建术中期具有更好的本体稳定觉,在对抗膝关节重建术后的前后向稳定性,尤其是旋转稳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功能性双束重建 回顾性分析 疗效评估 单束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前内入路解剖单束重建与过顶位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铁柱 陈宏文 +8 位作者 王靖 李思鸿 翁晓军 黄术 张丽娜 蒋志达 朱健 李彪 李晓声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SB组无屈曲、伸直受限;OSB组1例伸直受限5°,无屈曲受限;在Lachman试验方面,ASB组均为阴性,OSB组术后Ⅰ度3例,但止点硬。两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在控制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OSB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解剖单束重建 过顶单束重建 前内侧入路
下载PDF
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被引量:7
9
作者 孙磊 宁志杰 +5 位作者 田敏 胡宏伟 宁廷民 张红 马清元 高加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49例病人(49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其中13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1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6膝伴后内侧角损伤,9膝伴外侧半月板破...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49例病人(49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其中13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1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6膝伴后内侧角损伤,9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5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伴腘动脉损伤,4例伴腓总神经损伤.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PCL重建术,采用Bionx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或钛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0~52个月,平均2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0~60分(平均47.96分),提高至随访时70~95分(平均89.08分)(P<0.01).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10例、显著异常(D级)39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20例、接近正常(B级)24例、异常(C级)5例(P=0.0000).49例患者中,40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9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创伤小、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四股腘绳肌腱 单束重建 挤压螺丝钉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与“人”字形重建远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立晖 李卫平 +2 位作者 宋斌 杨睿 陈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341-3348,共8页
背景: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前临床多采用单束或双束重建的方法,而采用"人"字形重建的方法临床上使用较少。目的:比较单束和"人"字形方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 背景: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前临床多采用单束或双束重建的方法,而采用"人"字形重建的方法临床上使用较少。目的:比较单束和"人"字形方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材料,股骨端和胫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其中31例采用单束重建,28例采用"人"字形重建。结果与结论:随访5-7年,随访期间59例患者均无韧带再断裂、明显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建前(P<0.05);且重建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重建组6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5例Lachman征弱阳性,9例轴移试验弱阳性,7例X射线检查见胫骨隧道扩大;"人"字形重建组7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4例Lachman征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弱阳性,6例X射线检查见胫骨隧道扩大。两组比较仅轴移试验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关节镜下单束与"人"字形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获得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二者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方面无差异,但"人"字形重建后患者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组织移植 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长期疗效 单束重建 “人”字形重建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与三隧道双束不同植入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新民 刘飞 +2 位作者 赵海霞 王巍 王健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87-4392,共6页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其中30例采用单隧道单束重建,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式纽扣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挤压固定;30例采用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股骨端采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系统进行单隧道双束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双隧道挤压固定。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指标;重建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以评估2组前交叉韧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单隧道单束重建及三隧道双束重建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5±4),(28±3)个月;(2)2组患者重建后均无螺钉脱落、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建韧带再断裂及关节内感染现象;(3)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前抽屉试验阳性率、Lachman征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较重建前均明显降低(P<0.05);三隧道双束重建组末次随访时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单隧道单束重建组(P<0.05);(4)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且末次随访时2组间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提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功能,但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能更好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隧道单束 三隧道双束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 前抽屉试验 Lachman征
下载PDF
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40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晖 马超 +3 位作者 秦泗通 王涛 许永 那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15-18,I0001,I0002,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随访1~3年,应... 目的 探讨分析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随访1~3年,应用理学检查、IKDC、Lysholm及Tenger评分等方法,评价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韧带稳定性及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8&#177;6.90) min,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1.3%;患者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两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膝关节镜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韧带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度近期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单束解剖 重建前交叉韧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文丹 李品 +5 位作者 江淮 孙良业 吕建军 刘兴国 邵松 许俊胜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经低位前内侧入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Lachman试验阴性10例,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阴性11例,阳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0~140°±3.15°(120°~160°),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4~76分,平均(60±5.21)分,术后88~100分,平均(95±3.31)分。结论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恢复了膝关节固有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保留 腘绳肌腱 单束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单束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杰 贾永社 +1 位作者 张志强 卫小春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2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行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功能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方法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行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功能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方法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共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年龄16~44岁,平均27.80岁,其中男32例,女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5天,平均25.85 d。对4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的单束重建手术治疗,股骨端应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2000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4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45例患者(97.82%)前抽屉试验阴性,43例患者(93.48%)Lachman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33±7.8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61±4.04)分(t=-22.720,P<0.001),IKDC-2000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67±8.1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39±4.15)分(t=-18.298,P<0.00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单束重建手术,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术后本体感觉较术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保留残端 单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齐进 夏亚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6例,其中单束组26例,双束组20例,分别于术后3、6、12、18个月随访,比较2组膝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11月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46例,其中单束组26例,双束组20例,分别于术后3、6、12、18个月随访,比较2组膝关节稳定性,并按照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术后18个月):双束组IKDC主观评分(89.2±4.5)分与单束组(85.7±4.9)分有统计学性差异(t=2.539,P=0.015),2组前抽屉试验、Laehman试验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7%(2/26)VS.0(0/20),P=0.498;30.8%(8/26)VS.15.0%(3/20),x2=1.878,P=0.391]。结论关节镜下白体四股胴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具有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主观评分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单束 双束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单束重建对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永立 王洋洋 +2 位作者 方镇 董晓宇 张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3-89,共7页
目的对比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单束重建对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3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 目的对比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单束重建对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3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不同分为研究组(在髁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26例,对照组(在髁间窝外侧壁过顶点远端7 mm处置入克氏针)24例。自手术治疗起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髌股关节退变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扶拐下地负重时间、弃拐完全下地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F=12.098,P=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无差异(F=0.895,P=0.403);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F=0.715,P=0.456)。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KT1000膝关节移动度的差值、轴移试验阳性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差于术前(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髌股关节退变Rech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的单束重建与髌股关节退变有关,在髁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的单束重建可使患者获得更佳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且术后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单束重建 股骨隧道位置 膝关节功能 髌股退变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闻强 张云坤 +2 位作者 刘宏伟 陶涛 赵爱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21-122,共2页
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采用保留ACL残迹、关节镜下进行单束解剖重建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2岁。术前行MRI检查,均明确... 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采用保留ACL残迹、关节镜下进行单束解剖重建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2岁。术前行MRI检查,均明确诊断ACL损伤。均为单侧损伤,Lachman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爷功能评分为60~71(65±4.2)分。排除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和伴有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 单束解剖重建
下载PDF
单束解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短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波 郭艾 +2 位作者 李强 喻飞 吴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解剖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重建,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作为移植物,使用内侧辅助入路在股骨ACL解剖点建立骨隧道,利用Endobutton和I...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解剖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重建,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作为移植物,使用内侧辅助入路在股骨ACL解剖点建立骨隧道,利用Endobutton和Intrafix可吸收界面钉加门形钉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对患者进行Lachman试验、ADT试验、Pivot-shift试验进行客观评估,了解重建韧带的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50.2±6.4)分,术后最终评分(93.3±3.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Lachman试验、ADT试验均为阴性,患者感觉满意。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腘绳肌腱 单束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俊俊 纪斌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64-36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10),OVID(1950~200... 目的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7.10),OVID(1950~2007.10),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10),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uni评价法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利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6篇。文献质量B级1篇,C级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组术后前交叉韧带的前直向稳定性[WMD=?–0.75(–1.14,–0.37),P=0.0001]和旋转稳定性[RR=1.38,95%CI(1.17,1.61),P<0.0001]均优于单束重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在恢复膝关节的前直向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单束重建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双束 单束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保留与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7
20
作者 梁俊升 徐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对比膝关节镜下保留与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的病人15例(保留组),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的病人15例(未保留组)。对比... 目的:对比膝关节镜下保留与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的病人15例(保留组),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的病人15例(未保留组)。对比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同时比较2组术后6个月的本体感觉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前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留组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未保留组(P<0.05)。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KT-1000侧-侧差值和ROM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保留组其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角度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均低于未保留组(P<0.01)。结论: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能更好地促进膝关节术后功能和本体感觉的恢复,其临床效果优于未保留残端的ACL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保留残端 本体感觉 单束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