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基因芯片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反应原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小燕 左明雪 +2 位作者 张占军 王忠 李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2-56,共5页
基因芯片技术因其高通量、高效率的特点被用于第三代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选。近几年SNP芯片研究在反应原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基于核酸杂交反应的芯片、基于单碱基延伸反应的芯片、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 基因芯片技术因其高通量、高效率的特点被用于第三代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选。近几年SNP芯片研究在反应原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基于核酸杂交反应的芯片、基于单碱基延伸反应的芯片、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的芯片、基于“一步法”反应的芯片、基于引物连接反应的芯片、基于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芯片、基于蛋白DNA结合反应的芯片,及基于荧光分子DNA结合反应的芯片。比较了上述各种芯片技术方法的优劣,为进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照,并综述了SNP芯片在疾病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和个体识别等科研领域的应用,且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基因组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金属毒理学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的应用
2
作者 王宁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4-336,共3页
关键词 毒理学 基因芯片技术 毒理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首次 表达水平 毒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
下载PDF
DNA芯片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鹏 田力 +2 位作者 周雪平 高玉振 吴谨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9-160,i001,i004,共4页
DNA芯片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科技生物技术,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是最常见的人类基因组变异类型。它作为一种有效的人类遗传标记,在疾病相关性研究、药物基因组... DNA芯片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科技生物技术,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是最常见的人类基因组变异类型。它作为一种有效的人类遗传标记,在疾病相关性研究、药物基因组学、法医学、人类进化和迁移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同DNA芯片技术结合运用也将在法医检验,尤其是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DNA芯片和SNPs的特点,以及二者联合运用于法医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法医学应用 芯片分析 DNA芯片技术 药物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 相关性研究 生物技术 变异类型 遗传标记 法医检验 人类进化 个人识别 亲子鉴定 SNPs 高科技 生命力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肝脂肪酶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分析
4
作者 张阳东 冯鑫 +3 位作者 穆飞航 楚瑞雪 时磊 陈珂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395-398,共4页
观察汉族人群肝脂肪酶(HL)基因2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HL基因rs12462668和rs10426971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O、T... 观察汉族人群肝脂肪酶(HL)基因2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HL基因rs12462668和rs10426971多态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O、TG、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结果表明:T2DM组rs12462668的AA、GG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由2个SNP构建的单倍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的TG和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各基因型血脂水平比较结果显示,2个SNP与TG、HDL-C和ApoA1代谢紊乱有关。组内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比较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HDL-C水平与rs12462668多态性有关,而TG水平与rs10426971多态性有关。这提示HL基因的2个标签SNP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影响血脂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脂肪酶 2型糖尿病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标记 芯片杂交技术 生化分析仪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在新生儿畸形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靖岩 张铭阳 李晶 《大医生》 2022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技术检测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在新生儿畸形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沈阳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畸形新生儿3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畸...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技术检测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在新生儿畸形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沈阳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畸形新生儿3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畸形新生儿外周血,进行SNP-array技术检测,并对异常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经SNP-array技术检测共检出19.11%的拷贝数变异(69/361)。超声提示各系统异常畸形新生儿中,SNP-array技术异常检出率最高的为结构畸形合并软指标异常(32.14%),其次为多结构畸形(29.41%),其余依次为多软指标异常(20.51%)、单结构畸形(18.42%)和单软指标异常(12.59%),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拷贝数变异中,8.31%(30/361)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25例非整倍体和5例三倍体,与核型检查结果相符;另外有10.80%(39/361)为核型检测结果正常而SNP-array提示存在拷贝数变异,其中8.86%(32/361)为临床意义明确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1.94%(7/361)临床意义不明。结论SNP-array技术检测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可提高对新生儿畸形的检出率,超声检查提示结构畸形合并软指标异常时建议进行SNP-array技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畸形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 基因组 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新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方法检测恶性血液病易感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宝安 姜妮 +8 位作者 祭美菊 侯鹏 陆祖宏 高冲 丁家华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赵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069-1073,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并用其检测恶性血液病遗传易感性。根据cDNA芯片原理制作一种目的基因芯片,利用双色荧光探针杂交进行SNP位点检测,测序法对该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并用其检测恶性血液病遗传易感性。根据cDNA芯片原理制作一种目的基因芯片,利用双色荧光探针杂交进行SNP位点检测,测序法对该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以此对来自中国江苏地区的157例健康对照和12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30例多发性骨髓瘤,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为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测序结果与芯片结果吻合。677C和677T在病例和对照组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8.7%、66.9%、41.3%和33.1%,差异有显著性(χ2=4.077,P=0.043)。677TT基因型发生MM相对风险明显增加(OR=4.21;95%CI=1.50-11.83;P=0.006)。结论本芯片检测方法准确、高通量且价格低廉,适用于大规模样本SNP调查;C677T多态改变影响恶性血液病的发病风险。677TT基因型是MM的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芯片 双色荧光杂交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经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证实的12号染色体短臂中间缺失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洪涌 崔英霞 +8 位作者 经卉 夏欣一 史轶超 杨滨 姚兵 戈一峰 梁泉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 12号染色体短臂中间缺失是罕见的。文中报道1例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界限性高血压和短指趾畸形的女性患儿经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oligonucleotide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OaCGH)技术证实位于12号... 目的 12号染色体短臂中间缺失是罕见的。文中报道1例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界限性高血压和短指趾畸形的女性患儿经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oligonucleotide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OaCGH)技术证实位于12号染色体的p12.2—p11.21区域有11.47Mb中间缺失。方法对患儿进行G显带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结果高分辨核型疑12p11.2中间缺失,经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发现有易位存在。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显示在12p12.2—p11.21有11.47Mb的缺失,确定患儿核型为46,XX,del(12)(p11.21p12.2).arrcgh12p11.21p12.2(PDE3A->BICD1)×1。在该缺失的区域有注释的基因71个。结论患者特有的表型包括智力低下、界限性高血压、身材矮小和短指趾畸形等均是该区域内基因缺失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p中间缺失 界限性高血压 短指畸形 核苷芯片 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Phelan-McDermid综合征临床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红运 王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 CGH,aCGH)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aCGH检测全染色体微小改变。结果患儿染色体... 目的探讨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 CGH,aCGH)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aCGH检测全染色体微小改变。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示正常女性核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aCGH分析发现Chr22q13.2-qter缺失,并排除其他染色体微改变;确诊为Phelan-McDermid综合征。结论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染色体微改变相关实验室检查可确诊Phelan-McDermid综合征;aCGH技术对于筛查该病并排除其他染色体微改变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lan-McDermid综合征 染色体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
下载PDF
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9
作者 彭翼飞 马文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51,共6页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能在全基因组水平和/或高分辨率基础上检测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主要应用于遗传学和肿瘤学研究。ArrayCGH中微阵列探针通常是PCR扩增的BAC克隆或cDNA分子。最近...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能在全基因组水平和/或高分辨率基础上检测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主要应用于遗传学和肿瘤学研究。ArrayCGH中微阵列探针通常是PCR扩增的BAC克隆或cDNA分子。最近几年,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oligonucleotidearrayCGH,oaCGH)逐渐开始应用。oaCGH与BACarrayCGH比较,具有操作更简便、探针设计更灵活、分辨率更高等多项优点,预计oaCGH将逐步取代利用BAC克隆片段或cDNA分子的arrayCGH。oaCGH的应用及其与其它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结合将促进新的癌症相关基因、肿瘤耐药基因的发现。综述了现有主要oaCGH平台在空间分辨率、探针长度、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应用,概括了oaCGH近年来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杂交 核苷酸微阵列 拷贝数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在分析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改变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瑞 张建中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方法检测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T—celllymphoma—nototherwisespeci—fled,PTCL—NOS)的分子遗传学改...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方法检测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T—celllymphoma—nototherwisespeci—fled,PTCL—NOS)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PTCL—NOS患者组织标本31例,采用1MbArray—CGH检测其基因变化,并用TilepathArray—CGH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1例PTCL—NOS标本中,有17例(54.8%)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体改变,且有基因改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无基因改变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TilepathArray—CGH检测验证,1MbArray—CGH检测的基因改变与TilepathAr—ray—CGH检测的基因改变完全一致。结论Array—CGH可以全面快速检测与肿瘤相关的染色体改变,对研究淋巴瘤特异性遗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基因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 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 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改变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芯片杂交法检测乙醛脱氢酶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实验的体会
11
作者 吴勰 田伊人 许迅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8期904-904,共1页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的住院人数高达250万,死亡人数约20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占全球主要死亡原因的第4~6位。药物代谢相关的酶、药物结合相关的受体、药物转运相关的膜通道、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遗传变异...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的住院人数高达250万,死亡人数约20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占全球主要死亡原因的第4~6位。药物代谢相关的酶、药物结合相关的受体、药物转运相关的膜通道、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多态性,是决定个体差异的最主要的遗传基础之一,SNP的存在导致生物个体之间大量功能蛋白不同,导致了对药物反应的千差万别[2,3]。而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遗传分子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的技术操作是保证基因芯片合格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基因芯片技术 亚甲基四氢叶酸 乙醛脱氢酶2 聚合酶链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单核苷酸多态性 杂交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肉瘤基因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12
作者 Cho Y.L. Bae S. +2 位作者 Koo M.S. W.S. Ahn 李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6年第3期49-49,共1页
Purpose. Using a genome-wide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rray-CGH), DNA copy number changes in uterine leiomyosarcoma were analyz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analyzed 4 cases of uterine leiomyoma ... Purpose. Using a genome-wide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rray-CGH), DNA copy number changes in uterine leiomyosarcoma were analyz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analyzed 4 cases of uterine leiomyoma and 7 cases of uterine leiomyosarcoma. The paraffin-fixed tissue samples were microdissected under microscope and DNA was extracted. Array-based CGH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ere carried out with Genome database (Gene Ontology). Results. Uterine leiomyoma showed no genetic alterations, while all of 7 cases of uterine leiomyosarcoma showed specific gains and losses. The percentage of average gains and losses were 4.86%and 15.1%, respectively. The regions of high level of gain were 7q36.3, 7q33-q35, 12q13-12q15, and 12q23.3. And the regions of homozygous loss were 1p21.1, 2p22.2, 6p11.2, 9p21.1, 9p21.3, 9p22.1, 14q32.33, and 14q32.33 qter. There were no recurrent regions of gain, but recurrent regions of loss were 1p21.1-p21.2, 1p22.3-p31.1,9p21.2-p22.2,10q25-q25.2, 11q24.2-q25, 13q12-q12.13, 14q31.1-q31.3, 14q32.32-q32.33, 15q11-q12, 15q13-q14, 18q12.1-q12.2, 18q22.1-q22.3, 20p12.1, and 21q22.12-q22.13. In the high level of gain regions, BAC clones encoded HMGIC, SAS, MDM2, TIM1 genes. Frequently gained BAC clone-encoded genes were TIM1, PDGFR-β, REC Q4, VAV2, FGF4, KLK2, PNUTL1, GDNF, FLG, EXT1, WISP1, HER-2, and SOX18. The genes encoded by frequently lost BAC clones were LEU1, ERCC5, THBS1, DCC, MBD2, SCCA1, FVT1, CYB5, and ETS2/E2. A subset of cellular processes from each gene was clustered by Gene Ontology database. Conclusion. Using array-CGH,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related to uterine leiomyosarcoma were identified. The high resolution of array-CGH combined with human genome database would give a chance to find out possible target genes present in the gained or lost cl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肉瘤 基因芯片 比较基因组杂交 染色体异常 肿瘤基因 缺失率 基因数据库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胎儿标记染色体 被引量:6
13
作者 季修庆 李璃 +7 位作者 林颖 马定远 刘安 张菁菁 成建 周静 胡平 许争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一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SNP-arrayCGH)检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其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NP-arrayCGH技术对...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一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SNP-arrayCGH)检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其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NP-arrayCGH技术对羊水G显带诊断出的两例携带标记染色体的胎儿(其中胎儿1核型为嵌合体47,XX,+marl[23]/46,XX[16]、胎儿2核型为47,XX,+nlar),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分析,确定标记染色体来源与片段大小;并用染色体末端探针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probe amplification,MI.PA)对胎儿2基因组不平衡进行验证。两例胎儿超声均无明显结构异常;两例胎儿的双亲核型均正常。结果SNP-arrayCGH结果显示胎儿1标记染色体来源于9p21.1-p21.3(长度为8.3Mb),显示嵌合型,根据文献推测此区带的重复携带者可以是表型正常(或有轻微异常)的个体。胎儿2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5q11.2-q13.3(长度为10.8Mb),染色体末端探针MLPA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该重复的存在,此区域基因重复主要引起神经行为方面的异常。告知孕妇及家属风险,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SNP-arrayCGH技术能比其他技术更精确的确定标记染色体来源,可明确标记染色体的基因型,而且能检测出嵌合型的标记染色体,适用于产前遗传学诊断,并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一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标记染色体 产前诊断 9p21.1- p21.3重复 15q11.2-q13.3重复
原文传递
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Angelman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晶 何玺玉 +1 位作者 杨尧 吴虹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分析Angelman 综合征( AS)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SNP aCGH)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1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分别行脑电图检查、格赛尔( Gesell)评分,予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再... 目的:分析Angelman 综合征( AS)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SNP aCGH)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1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分别行脑电图检查、格赛尔( Gesell)评分,予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再予SNP aCGH全基因组扫描,获得染色体异常拷贝数据并分析。结果(1)11例患儿遗传诊断为AS,缺失型10例(其中Ⅱ型缺失6例,I型缺失4例),单亲二倍体(UPD)1例。(2)15q11-q13为染色体异常拷贝区域,根据其起始范围,查阅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基因库(OMIM),明确缺失片段中主要包括以下基因:MKRN3、MAGEL2、NDN、SNRPN、SNURF、GABRB3、GABRA5、GABRG3、UBE3A、OCA2、ATP10A。(3)缺失型患儿身高及体质量较健康同龄儿低3~5个标准差,UPD患儿身高及体质量低于健康同龄儿约1.5个标准差。 Gesell评估显示Ⅰ型缺失为重度、极重度智力残疾;Ⅱ型缺失为中度智力残疾;UPD患儿为轻度智力残疾。发现色素沉着障碍共8例,包括UPD患儿。1例Ⅰ型缺失和UPD患儿脑电图提示偶发棘波,另1例Ⅰ型缺失,为界限性脑电图,其余患儿为阵发性中高波幅的棘波、慢波、棘慢波(2.5~3.0 Hz)。结论SNP aCGH技术在确诊AS的同时能明确基因病理分型,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区域的起始点所在,明确缺失片段大小及片段中所涉及的基因,利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提供针对性的遗传咨询,且为AS发病机制、基因功能定性等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组杂交 ANGELMAN 综合征 基因 表型
原文传递
比较基因组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雪梅 李宏滨 杜立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5-427,共3页
比较基因组学是利用某些基因组图谱和测序获得的信息推测其他生物基因组的基因数目、位置、功能、表达机制和物种进化的学科。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序列数据的积累密切相关,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基因组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利用FAST... 比较基因组学是利用某些基因组图谱和测序获得的信息推测其他生物基因组的基因数目、位置、功能、表达机制和物种进化的学科。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序列数据的积累密切相关,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基因组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利用FASTA、BLAST和CLUSTAL W等序列比对工具,种间的比较基因组学能够让人们了解物种间在基因组结构上的差异,发现基因的功能、物种的进化关系,以及进行功能基因的克隆。种内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主要涉及个体或群体基因组内诸如SNP、CNP等变异和多态现象。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果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体的遗传机制,也有助于阐明人类复杂疾病的致病机制,揭示生命的本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 进化关系 基因克隆 单核苷酸多态性 拷贝数多态性
下载PDF
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易感基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沂 张晓莉 +3 位作者 张忠辉 张峰 张永彪 府伟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筛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方法利用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SNP芯片(HumanCytoSNP-12 v1.0 DNA Analysis BeadChipKit),对在经多因素干预下仍... 目的分析筛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方法利用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SNP芯片(HumanCytoSNP-12 v1.0 DNA Analysis BeadChipKit),对在经多因素干预下仍出现大血管病变的34例T2DM病例及同样条件下未发大血管病变的52例对照进行SNP扫描分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和遗传标记。结果通过PLINK软件对芯片结果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的SNP位点总计452个,其中处于T2DM大血管病变主要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内或者附近的SNP位点37个,通过这些SNP位点锁定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易感基因30个。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受遗传多态性影响,可能与多个基因以及位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基因 基因组SNP芯片
下载PDF
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的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广贤 赵德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67-69,80,共4页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发现,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杆菌基因组的同源性为99.95%,但在牛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有11个缺失区,大小从1kb到12.7kb,遗传信息的缺失引起牛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减小;牛分枝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H37Rv间存在着2437个...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发现,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杆菌基因组的同源性为99.95%,但在牛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有11个缺失区,大小从1kb到12.7kb,遗传信息的缺失引起牛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减小;牛分枝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H37Rv间存在着243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肺结核分枝杆菌CDC1551间存在着24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在编码细胞壁和分泌蛋白上变异程度也是巨大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关系,为研究分支杆菌疫苗和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对牛肺结核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支杆菌 肺结核分支杆菌 比较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下载PDF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的查新鉴证
18
作者 许培扬 莫妮 张玢 《医学情报工作》 200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包括 :人类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中华民族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开发应用、生物芯片的研究与开发、与人类重大疾病及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研究、重要... “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包括 :人类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中华民族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开发应用、生物芯片的研究与开发、与人类重大疾病及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研究、重要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查新鉴证实例分析包括 :查新要点的确定、检索策略的制定、相关文献的判定、文献的对比分析和查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重大科技项目 “功能基因组 生物芯片 科技项目查新 检索策略 相关文献 单核苷酸多态性 蛋白质研究
下载PDF
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检测CYP2C19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华 刘乃丰 +3 位作者 周东蕊 程璐 翟紫红 蔡琳玲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应用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检测CYP2C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设计丙烯酰胺标记引物,以87位中国江苏地区汉族健康志愿者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目标序列的PCR扩增,并将产物固定于氨基玻片上,变性后再与荧光... 目的应用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检测CYP2C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设计丙烯酰胺标记引物,以87位中国江苏地区汉族健康志愿者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目标序列的PCR扩增,并将产物固定于氨基玻片上,变性后再与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基因芯片扫描仪检测荧光信号,判断CYP2C19基因型,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结果所有芯片法检测结果均经DNA直接测序验证,2种方法分型结果完全一致。87位志愿者中CYP2C19*2和CYP2C19*3的发生频率分别为9%和42%,其中CYP2C19弱代谢者(CYP2C19*2/*3、*3/*3)的发生频率为8%。结论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检测CYP2C19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异性高,其高通量特点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芯片分析技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CYP2C19
原文传递
人类基因组DN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渊 武淑兰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作为新的遗传标记对基因定位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近年来 9种SNP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 ,包括基于 FRET原理的 Taqman法和分子灯塔法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寡核苷酸连接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寡...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作为新的遗传标记对基因定位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近年来 9种SNP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 ,包括基于 FRET原理的 Taqman法和分子灯塔法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寡核苷酸连接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动态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法及 DNA芯片法 ;及质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检测方法 分子杂交 分子探针 基因芯片 人类基因组 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