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婵娟 黄理进 +2 位作者 陈海林 莫朴 利鸿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择期行单孔VATS手术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择期行单孔VATS手术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应用超声引导下单次椎旁神经阻滞。测量术前1d及术后4、8、12、24h时患者机械痛阈值;记录患者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术后24h地佐辛用量、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的机械痛阈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两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7,P=0.019);且在术后4、8、12h的机械痛阈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89,-47.632,-2.850,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12.81±1.30)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t=7.43,P <0.05),而术后24h地佐辛用量(6.02±0.77)mg、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1.51±0.13)d、平均住院时间(5.22±0.66)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32,6.801,6.322,7.101,P <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可减轻VATS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减少24h内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胸椎旁阻滞 单孔腹腔镜 疼痛 康复
下载PDF
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曾正鹏 陈俊 +2 位作者 姜文 赵云强 王熙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行开胸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单纯全麻,研究组予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结果:两组患者MAP、HR指标在T_1、T_2时间段与T_0、T_3时...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行开胸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单纯全麻,研究组予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结果:两组患者MAP、HR指标在T_1、T_2时间段与T_0、T_3时间段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使用量、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 单纯全麻 开胸手术
下载PDF
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少华 《西藏医药》 2022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单次胸椎旁... 目的探究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后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等情况。结果麻醉前(Ta)、麻醉后(Tb)、手术前(Tc)时段,两组患者β-内啡肽(β-EN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r)、血糖(Glu)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进行30min后(Td)、手术完成(Te)时段,观察组患者β-END、NE、Cr、Glu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安全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单次胸椎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指标
下载PDF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春群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评估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对其术中与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该文临床资料为该医院收入拟行胸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2018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入组35例,试验... 目的评估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对其术中与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该文临床资料为该医院收入拟行胸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2018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入组35例,试验组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评定两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计算两组术后并发症总统计率、术中瑞芬太尼应用剂量。结果试验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相较对照组对应计算值显著减少(2.78±0.50)分、(2.59±0.60)分、(2.98±0.70)分、(2.30±0.41)分vs(4.20±1.23)分、(4.72±1.30)分、(4.95±1.40)分、(3.16±1.20)分(t=6.327、8.801、7.445、4.012,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统计率相较对照组对应计算值显著减少(2.86%vs17.14%)(χ^2=3.968,P<0.05),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应用剂量相较对照组对应计算值显著减少(1.89±0.40)mgvs(1.10±0.2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9,P<0.05)。结论对胸科手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呈现良好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展示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超声引导 单次胸椎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镇痛
下载PDF
平面内法与平面外法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王艳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2638-2640,共3页
目的:探究使用平面内与平面外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时,对实施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他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且自愿原则以及神经阻滞方案不同分为平面... 目的:探究使用平面内与平面外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时,对实施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他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且自愿原则以及神经阻滞方案不同分为平面内组与平面外组,各40例。平面内组均予平面内法超声引导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平面外组予平面外法超声引导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5min后(T1)、术中30min(T2)和手术结束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时间及穿刺次数;比较术后6h(T4)、12h(T5)、24h(T6)、48h(T7)的静息状态下与活动时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T2、T3时间段的MAP、HR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平面内组较平面外组的穿刺置管时间显著短、其穿刺次数显著少(P<0.05);平面内组患者在T4、T5、T6、T7时间段的静息VAS评分和活动VAS评分均较平面外组患者显著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平面内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术后6~48h的镇痛效果优于平面外法,进针穿刺更简单便捷,其余表现与平面外法差异并不明显,总体而言平面内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内法 平面外法 单次胸椎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