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修复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后学 黄静 +1 位作者 孙亚轩 夏金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 :探讨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的修复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上颌和下颌后牙区域单牙种植的牙缺失患者76例,均于种植后3个月提供带角度螺钉通道基台;分别于植入物放置即刻(T0)、4周(T1)... 目的 :探讨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的修复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上颌和下颌后牙区域单牙种植的牙缺失患者76例,均于种植后3个月提供带角度螺钉通道基台;分别于植入物放置即刻(T0)、4周(T1)、1年(T2)和2年(T3)进行随访,测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探诊深度(PD)、种植体边缘骨水平(MBLs)和中颊黏膜水平(MBMLs);记录随访期间种植体不良发生率、存留和崩瓷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9例无完整随访记录(2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2例双侧第一磨牙缺失,5例失访),67例患者共67颗植入物随访记录完整,1年随访时种植体成功率为97.01%(65/67),3个月后再次随访确定成功,初期成功率为100%。与T0时相比,T1、T2、T3时mSBI、mPLI依次显著降低(P<0.05);T0、T1、T2、T3时P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有效深度平均为1.75 mm。与T0时相比,T1时MBLs、MBMLs显著增加(P<0.05);之后T2、T3时MBLs、MBMLs变化较小,与T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较T0时近中和远端乳头的ISQ水平降低(P<0.05);之后T2、T3时变化较小,与T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共出现4例种植体维护,包括确定种植体冠、饰面瓷和氧化锆基牙断裂及美学顾虑,T2、T3时刻无种植体修复问题,螺钉完好、无松动。共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例、种植体松动1例、基牙疼痛1例,经积极治疗均得到显著改善。67个全氧化锆修复体2例出现崩瓷(2.63%),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结论: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修复显著提高了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总成功率高,且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氧化锆 单牙种植体 带角度螺钉通道 基牙修复
下载PDF
种植牙手术前后CBCT参数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效能分析
2
作者 蒋冰坤 宁慧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种植牙手术前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参数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单颗牙缺损126例,均拟行种植牙手术,术前采用CBCT测量缺损区域骨密度、骨皮质厚度,术后即刻采用CBCT测量牙槽... 目的探讨种植牙手术前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参数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单颗牙缺损126例,均拟行种植牙手术,术前采用CBCT测量缺损区域骨密度、骨皮质厚度,术后即刻采用CBCT测量牙槽骨宽度,术后即刻、术后12周采用Ostell ISQ测量仪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根据术后12周ISQ值分为稳定组(ISQ值≥70)102例与不稳定组(ISQ值<70)24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CBCT参数,术后即刻、术后12周ISQ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BCT参数与ISQ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CT参数对种植体稳定性预测价值。结果稳定组与不稳定组缺损区域位置、种植体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缺损区域术前骨密度、术前骨皮质厚度及术后即刻、术后12周ISQ值低于稳定组(P<0.05)。下颌前牙缺损患者缺损区域术前骨密度、术前骨皮质厚度>下颌后牙缺损患者>上颌前牙缺损患者>上颌后牙缺损患者(P<0.05);种植体直径4.8、4.1 mm患者缺损区域术前骨密度、术前骨皮质厚度高于种植体直径3.3 mm患者(P<0.05)。下颌后牙缺损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2周ISQ值下颌后牙缺损患者>下颌前牙缺损患者>上颌后牙缺损患者>上颌前牙缺损患者(P<0.05);种植体直径4.8、4.1 mm患者缺损区域术后即刻、术后12周ISQ值高于种植体直径3.3 mm患者(P<0.05)。缺损区域术前骨密度、术前骨皮质厚度与术后即刻、术后12周ISQ值呈正相关(P<0.01),术后即刻牙槽骨宽度与术后即刻、术后12周ISQ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缺损区域术前骨密度、术前骨皮质厚度预测术后12周种植体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95%CI:0.624,0.788)、0.759(95%CI:0.674,0.830),敏感度分别为53.92%、74.51%,特异度分别为87.75%、70.83%。结论CBCT测量缺损区域术前骨密度、术前骨皮质厚度与种植体早期稳定性密切相关,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的效能良好,术后即刻牙槽骨宽度与种植体早期稳定性无明显相关性,无法有效预测种植体早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损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种植体 单牙 稳定性 骨密度 骨皮质厚度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软组织美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凤 张志勇 +2 位作者 赖红昌 黄伟 吴轶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通过PES(pink esthetic score)评分指数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多组因素与PES得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1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共植入31枚ITI种植体,于修复完成当天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PE... 目的:通过PES(pink esthetic score)评分指数对上颌前牙区单牙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的美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多组因素与PES得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1例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共植入31枚ITI种植体,于修复完成当天及随访6个月后,使用PES指数对种植修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牙周组织类型、基台类型,测量种植区角化龈宽度、邻面牙槽嵴顶至肩台的距离、牙周指数,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个因素与基线期、随访期PES总分的相关性。结果:修复完成当天PES值为6.90±2.52,6个月后为9.55±2.15。PES得分与患者牙周组织类型、基台类型、角化龈宽度、邻面牙槽嵴顶至肩台的距离相关,与患者年龄、牙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PES评分指数显示,单牙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美学效果受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指数 PES评分系统 单牙种植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一种国产骨水平种植体单牙种植修复短期效果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
4
作者 施斌 杨程雨 +6 位作者 赵耀宇 晏奇 刘磊 王伟 白轶 樊世锋 顾新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国产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国产种植体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设计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河北医科大... 目的探讨一种国产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国产种植体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设计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进行。计划纳入100例受试者行国产骨水平种植体单牙种植修复,随访1年,评价种植成功率和其余相关指标。结果共筛选142例受试者,最终纳入10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47.0±12.2)岁。100例受试者中98例完成1年随访(98.0%),2例因种植体松动脱落提前结束试验(2.0%)。98例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均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为98.0%(98/100)。患者对修复后总体效果满意。结论本项研究使用的国产骨水平种植体单牙种植修复短期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种植体 单牙 牙槽骨质丢失 患者满意度 成功率
原文传递
单个种植体即刻负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东望 刘亚林 张剑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种植义齿具有小巧、舒适、美观、不损伤牙体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常用的牙缺失修复方法,但是其较长的治疗周期,尤其是种植手术和修复之间3~6个月的骨愈合等待时间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问题,笔者对下颌后牙单个种植体采... 种植义齿具有小巧、舒适、美观、不损伤牙体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常用的牙缺失修复方法,但是其较长的治疗周期,尤其是种植手术和修复之间3~6个月的骨愈合等待时间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问题,笔者对下颌后牙单个种植体采用即刻负重的修复方法,缩短了种植治疗周期,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义齿 负重 义齿修复术
下载PDF
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的咀嚼功能测定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章雯 庞敏 +3 位作者 彭辉 袁俊 王月秋 王来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的疗效。方法以非种植义齿侧为对照组,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10例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患者种植后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 目的评价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的疗效。方法以非种植义齿侧为对照组,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10例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患者种植后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Bicon短种植体单冠的咀嚼效能与其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咀嚼效能的测试与患者的主观评分并不相关(W=0.141,P>0.05)。结论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第二磨牙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列咀嚼效能相似,绝大多数患者对咀嚼功能表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咀嚼 牙修复体 种植 骨内
下载PDF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7
作者 于开涛 刘宝林 +2 位作者 韩泽民 高瞻 刘瑞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04-03/09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采用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12条,随机分为2组,分别拔除其一侧四颗前磨牙,6...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04-03/09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采用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12条,随机分为2组,分别拔除其一侧四颗前磨牙,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3cm中断性缺损,分别在非血管化骨离体后40min以内和80min以上行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每组两条狗,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4周时,所有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但4,12周时,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在40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80min以上组多,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80min以上组。结论:无论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40min还是>80min,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最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只是离体时间越长可能新骨形成和骨结合形成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骨结合 组织学
下载PDF
丹参口服液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洪涛 常维巍 吕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79-1280,1291,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种植体模型,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量,探讨丹参口服液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只,均在家兔下颌双侧同一位置植入种植体各1枚。植入种植体...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种植体模型,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量,探讨丹参口服液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只,均在家兔下颌双侧同一位置植入种植体各1枚。植入种植体的同时对实验组的家兔给于复方丹参口服液服用3周,分别于术后7d、14d、及21d取种植体周围组织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家兔种植体的稳定性,于术后21d时处死家兔做骨切片,采用HE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学面积测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经口服复方丹参液治疗后实验组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新骨组织形成量及新生骨面积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口服液能促进口腔种植体骨结合作用,其机制与上调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骨结合 丹参口服液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单枚后牙种植修复体龈乳头形态及其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国世 李韶伟 蔡露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单枚后牙种植修复体龈乳头形态及变化,探讨其与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枚后牙种植修复体,通过修复后不同时期的临床检查、根尖片、研究模型、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得到种植修复体龈乳头高度、牙... 目的:通过分析单枚后牙种植修复体龈乳头形态及变化,探讨其与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枚后牙种植修复体,通过修复后不同时期的临床检查、根尖片、研究模型、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得到种植修复体龈乳头高度、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和患者满意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到的19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所观察的35个龈乳头中,根据Jemt的PIS分级,11个龈乳头为Ⅲ级,19个龈乳头为Ⅱ级,5个龈乳头为Ⅰ级。龈乳头高度在修复完成后即刻、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的3次测量中逐次增大。使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满意率达89.47%。结论:单枚后牙种植修复体的龈乳头高度在冠修复完成后的3个月内随时间延长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牙种植体 龈乳头 牙龈 美学
下载PDF
水囊扩张法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种植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亚池 谢娜 +1 位作者 胡秀莲 林野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是上颌后牙区种植临床常用技术,常规外侧壁提升植骨种植技术难度高,术后反应大,微创有效地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种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用水囊扩张法微创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骨种植外... 目的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是上颌后牙区种植临床常用技术,常规外侧壁提升植骨种植技术难度高,术后反应大,微创有效地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种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用水囊扩张法微创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骨种植外科技术中护理技术要点和护理管理流程,为临床推广应用该项新技术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7年11月在我院采用水囊扩张法从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并植骨同期行种植体植入患者31例,本组患者均为上颌后牙单颗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为(4.79±1.18)mm。所有病例均采用口腔种植专业围手术期无菌护理管理和口腔种植护理技术,并进行相应的无菌测试检测和护理效果评估。结果患者共植入31枚种植体,1枚种植体感染于术后2周脱落,愈合3个月后再次行种植体植入,愈合良好。截止到最后一次复查,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追踪时间48~73个月,平均追踪64.9个月。每月定期无菌检测结果提示整个手术流程细菌菌落培养符合国家标准。护理效果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对整个护理程序非常满意27例,满意4例。结论水囊扩张法能快速、有效、微创的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种植,长期效果可靠;专业的护理配合与手术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上颌窦 护理 植骨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不同黏膜厚度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11
作者 张侃 裘实 祁燕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观察种植体周围不同黏膜厚度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单牙种植固定修复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种植体周围黏膜厚度分为薄龈组(n=40)和厚龈组(n=35)。在薄牙龈组,40... 目的观察种植体周围不同黏膜厚度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单牙种植固定修复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种植体周围黏膜厚度分为薄龈组(n=40)和厚龈组(n=35)。在薄牙龈组,40颗种植体植入骨面下1.5 mm处;在厚牙龈组,35颗种植体植入骨面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存活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骨改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薄龈组的种植体存活成功率为75.00%(30/40),明显低于厚龈组的94.29%(33/35)(χ^(2)=5.17,P<0.05)。负重后9个月,薄龈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值为(0.16±0.04),高于厚龈组的(0.14±0.02);薄龈组的骨改建值为(1.03±0.21),低于厚龈组的(1.25±0.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48,均P<0.05)。薄龈组感染、出血、咬颌无力、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0/40),高于厚龈组的5.72%(2/35)(χ^(2)=5.17,P<0.05)。结论黏膜厚度≥3 mm、种植体植入骨面下的种植体存活成功率更高,可以更好地维持骨组织的稳定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改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牙龈 假体和植入物 骨质吸收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两种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基台临床美学效果的比较
12
作者 王娜 杨苗苗 秦玮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77,共7页
目的对比评价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时应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与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的临床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44例(男性21例,女性23例)... 目的对比评价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时应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与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的临床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前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44例(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37.4±13.5)岁(18~67岁),共植入44枚种植体,根据最终修复时选用的基台分为角度螺丝基台组(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和氧化锆基台组(使用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每组各22例患者(22枚种植体)。比较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粉白美学评分结果及边缘骨吸收量。结果随访至修复完成后12个月,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22/22),两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度螺丝基台组9%(2/22),氧化锆基台组0(0/22)](χ^(2)=2.10,P=0.148)。修复完成后12个月角度螺丝基台组粉色美学评分[(12.95±1.05)分]显著大于氧化锆基台组[(11.45±2.02)分](t=3.10,P=0.003),两组白色美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P=0.212)。两组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749)。结论前牙美学区种植单冠修复时采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或个性化氧化锆粘接基台均能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水平稳定,角度螺丝通道系统的临床疗效可靠,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种植 种植体 单牙 种植体基台设计
原文传递
螺纹旋转角度和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攀 刘洪臣 +3 位作者 李德华 林升 史真 彭勤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8-621,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螺纹的旋转角度和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即刻负载的5种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0.8 mm、1.6 mm 和2.4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以及双螺纹和三螺纹种植体),进行垂直和水平加载,分析5种种植...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螺纹的旋转角度和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即刻负载的5种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0.8 mm、1.6 mm 和2.4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以及双螺纹和三螺纹种植体),进行垂直和水平加载,分析5种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相对位移。结果在3种不同螺距的单螺纹种植体中,垂直加载时0.8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小(分别为1.600μm和1.199μm),2.4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大(分别为2.451μm和2.019μm);在螺纹密度相同、旋转角度不同的3种种植体中,0.8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小,三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最大(分别为1.994μm和1.602μm);在螺纹旋转角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种植体中,双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分别为1.913μm和1.495μm)均比1.6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分别为2.412μm和1.799μm)小,三螺纹种植体颈部和根部的综合相对位移均比2.4 mm 螺距单螺纹种植体小。结论随着种植体螺纹螺距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减弱;随着种植体螺纹旋转角度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减弱;随着种植体螺纹密度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载荷的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力学 三维有限元 初期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下颌后牙区不同骨质内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霞云 陈松龄 张美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种植体在下颌后牙区不同骨质条件下即刻负载的应力分布,以期为即刻负载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下颌后牙区654-|种植体及上部牙冠和牙槽骨的即刻负载模型,根据骨皮质和骨松质比例构成不同分为B1(颌...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种植体在下颌后牙区不同骨质条件下即刻负载的应力分布,以期为即刻负载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下颌后牙区654-|种植体及上部牙冠和牙槽骨的即刻负载模型,根据骨皮质和骨松质比例构成不同分为B1(颌骨完全由均质的骨皮质构成)、B2(3 mm厚骨皮质包绕致密骨松质)、B3(1.5 mm厚骨皮质包绕致密骨松质)、B4(1.5 mm厚骨皮质包绕疏松骨松质)4种骨质条件,模拟颊舌向45°、100 N的力在修复体中心集中加载,分析各种植体在不同骨质内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颊舌向加载后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颈部舌侧骨皮质,由B1至B4种植体4-|颈周骨内应力平均值[分别为(13.17±9.32)、(12.95±9.14)、(15.00±9.44)、(16.81±10.74)N]和种植体5-|颈周骨内应力平均值[分别为(15.51±10.32)、(14.73±8.96)、(16.79±8.40)、(18.34±8.45)N]的改变趋势一致,B3应力明显高于B1、B2,B4应力明显高于B3(P<0.05).从B1~B4种植体6-|颈周骨内应力平均值[分别为(42.45±25.71)、(41.66±25.29)、(42.70±23.24)、(42.06±23.66)N]随骨质改变不大,但均显著高于相应骨质内4-|、5-|颈周骨内应力(P<0.05).结论 在本项实验条件下进行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不仅受颌骨骨质的影响,种植体的植入位置以及建立合理的咬合同样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牙骨质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密度不同的颌骨内单个种植体稳定性的测量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赖红昌 庄龙飞 张志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颌骨不同密度单个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负载提供依据。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104枚 ITI 大颗粒酸蚀喷砂表面处理种植体,按种植区骨密度进行分组。在术中、术后1、4、6、8、12周进行共振频率分析,记录种植稳定值... 目的探讨颌骨不同密度单个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负载提供依据。方法5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104枚 ITI 大颗粒酸蚀喷砂表面处理种植体,按种植区骨密度进行分组。在术中、术后1、4、6、8、12周进行共振频率分析,记录种植稳定值。结果骨密度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P<0.001),Ⅰ类骨初期稳定性明显高于Ⅳ类骨,12周各组稳定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和12周稳定性比较,Ⅰ类骨和Ⅱ、Ⅲ类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类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Ⅰ、Ⅲ类骨种植体早期负载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骨密度 义齿稳定性
原文传递
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訸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2878-2881,共4页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杭州市西溪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口腔种植术患者4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与无感染组381 例.采集感染患者龈沟...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杭州市西溪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口腔种植术患者4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与无感染组381 例.采集感染患者龈沟底部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46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9株,其中包括厌氧菌38株,需氧菌17株,有益菌4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3、3.393、0.744、0.200,均P>0.05);感染组合并糖尿病[19.57%(9/46)]、慢性牙周炎病史[30.43%(14/46)]、吸烟[58.70%(27/46)]、饮酒[69.57%(32/46)]、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50.00%(23/46)]和过度负载[30.43%(14/46)]高于无感染组[5.77%(22/381)、6.82%(26/381)、29.40%(112/381)、34.91%(133/381)、23.12%(85/381)、11.29%(43/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9.636、24.241、16.048、20.793、16.655、13.011,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病史、吸烟、饮酒、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和过度负载为影响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病原菌以厌氧菌为主,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合并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病史、吸烟、饮酒、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和过度负载为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细菌感染 病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微创拔牙即刻种植的牙龈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邱立新 林野 +3 位作者 李健慧 邸萍 崔宏燕 王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技术的临床特点及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方法 21例上前牙单个缺失病例,行不翻瓣微创拔牙同期23颗种植体即刻植入,并且同期安装愈合基台直接暴露于口腔,即非埋入式种植术式,种植体愈合6个月后进行永久修复。种...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技术的临床特点及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方法 21例上前牙单个缺失病例,行不翻瓣微创拔牙同期23颗种植体即刻植入,并且同期安装愈合基台直接暴露于口腔,即非埋入式种植术式,种植体愈合6个月后进行永久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观察时间平均27.6个月(13~51个月)。根据 Jemt 牙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2个月后的近远中牙龈乳头状况,根据 Fürhauser 的改良红色美学指数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年后与相邻天然牙唇侧龈缘位置的协调性;唇侧软组织与相邻天然牙唇侧牙龈色泽协调性。结果 23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修复体近远中 PIS 均为Ⅱ级以上。种植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唇侧牙龈缘水平位置协调性一致的15颗,8颗不协调;唇侧软组织色泽与相邻天然牙协调一致的18个牙位,5个牙位有轻度差异。结论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术是一项要求较高的技术,多因素影响软组织美学效果,严格掌控适应证,才能获得理想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种植体 单牙 牙乳头 即刻种植
原文传递
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四年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丁茜 罗强 +2 位作者 李晓利 张磊 谢秋菲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患者口内局部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 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患者口内局部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和3、6个月以及1、2、3、4年复查,采用咬合纸和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咬合,记录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和对照牙(种植单冠同颌对侧同名牙)的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种植单冠咬合时间与牙列咬合时间的比值)。同时,通过牙线和金属邻接触检查片检查种植单冠邻接触情况,并记录种植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选取同时具备相邻随访时间点结果的患者数据,分析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对照牙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的相邻随访时间点差异;统计所有数据,比较相同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应用“对数-补对数”模型,以性别、年龄、修复时间为控制变量,分析修复体饰面瓷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2.8±12.9)岁(23.9~70.0岁);共纳入37件种植单冠,随访(38.3±15.2)个月。修复后2周至3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率从(7.0±4.2)%显著增加至(9.9±6.8)%(P<0.05),对照牙力百分率则从(13.1±6.1)%显著减少至(11.4±5.5)%(P<0.05);修复后1、2、3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修复后3和6个月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分别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咬合时间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比较中,修复后2周种植单冠力百分率[(7.5±4.2)%]显著小于对照牙[(13.8±6.0)%](P<0.01),修复后4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16.7%(8.6%,32.4%)]显著大于对照牙[9.5%(4.9%,18.0%)](P<0.05);其余各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4年37件种植单冠68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累计发生率为32%(22/68),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为8%(3/37),饰面材料破损发生率为16%(6/37),且饰面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呈弱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内,局部牙列咬合接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种植单冠力的增加和咬合时间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咬合力 纵向研究 咬合时间
原文传递
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种植修复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斌 巢永烈 隋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目的采用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的方法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并进行临床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机械加工制作颈环及轴壁薄的纯钛小基台,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manufacture,CAM)与基台匹配的全瓷冠,通过烧结遮色瓷将全瓷冠熔附于小... 目的采用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的方法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并进行临床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机械加工制作颈环及轴壁薄的纯钛小基台,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manufacture,CAM)与基台匹配的全瓷冠,通过烧结遮色瓷将全瓷冠熔附于小基台上,获得修复体。对5例患者的6颗缺失牙进行修复,并对修复体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成功制作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修复体6个。经临床评价,修复体在表面、外形、边缘及色泽等方面在修复时和修复1年后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全瓷冠熔附纯钛小基台修复体可作为种植义齿美学修复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牙修复体
原文传递
两种修复流程制作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效果的3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胜寒 国丹妮 +1 位作者 周永胜 潘韶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79,共8页
目的对比全数字化修复流程与常规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拟行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35例... 目的对比全数字化修复流程与常规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拟行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35例,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龄(49.0±15.4)岁(24~86岁)。分为全数字化组(采用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即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口内扫描,用数字化模型直接制作全氧化锆单冠,共14件)和常规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取常规印模,灌制实体模型,模型扫描为数字化模型后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共21件)。修复后3年对修复体颜色、表面质地、外形、边缘适合性进行评价;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记录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边缘骨丧失量以及机械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修复后3年修复体及种植体的总存留率均为100%(35/35)。两组修复体颜色、外形、表面质地和边缘适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件修复体中16件修复体出现邻接触丧失。35件修复体中10件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全数字化组修复体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的发生率(4/14)与常规组[29%(6/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种植体近远中颈部边缘骨丧失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42.50,t=-0.53,U=119.50和133.00,P>0.05)。结论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稳定,其临床修复效果与常规修复流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单牙 陶瓷制品 牙冠(假体) 随访研究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流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